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龙县普坪镇中学 贵州 安龙 552400)
摘 要:地理知识体系中对文字的运用和图片的结合比较注重,地理语言较为特殊,它需要在地图的辅助下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知识的内涵,因此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地图的识别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知识转换为形象知识,通过记忆的强化,实现逻辑思维的开发,同时培养了自身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解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读图能力;策略
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抽象知识进行理解与分析。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构建完整,因此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内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有效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读图能力培养的作用
1.学生具备良好的识图、解图能力,可以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更好的感受到地理抽象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地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划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们了解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初步构建起一个知识理解的模型才能够深入的探究地区划分的概念[1]。
2.读图能帮助我们识记、理解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比如通过文字阅读,我们知道了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洲界线,再通过对照地图,找到苏伊士运河的图例和注记,就能够牢记这一运河的有关知识。地图中往往包含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发现高原山地气候突出表现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带[2]。
3.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具备地图识别能力和解读能力
首先识图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来实现的,地图的阅读需要靠图例,而图例又是地理事物较为形象的概括,因此图例的认知就是思维的认知。识图可以实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有的地图包含着很多的地理事物,读这样的图,就需要先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处理,以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读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1.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由于一些地理知识难以通过文字进行描述,所以地图应运而生,通过地图可以形象地将空间地理知识展示出来。在认识地图的学习中,首先要学习的是“地图语言”。所谓“地图语言”指的是标注在地图上的各项内容,包括方向、比例尺以及经纬度等等,这些基础性地图语言是学生识图的第一步,必须着重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地理语言之后,教师可以逐步加深学习程度,教授学生关于示意图的相关知识。气温或者降水量变化都可以通过柱状、直线以及曲线等不同图形表达出来,每种图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不仅包括锻炼学生认识基本的地图语言和示意图,还包括对读图方法的传授。当学生面对一张地图或者示意图时,虽然能够读懂基础知识,却无法顺利组织语言表达图中重点,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对读图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找到着手点,从而准确读图[3]。读图有一定的顺序与技巧,不同的内容对应的读解方式与顺序也各不相同,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帮助同学归纳读图规律,发现读图技巧。不同的地理空间面对同样的降水量,雨水空间分布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读图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地形与降水分布之间的联系,总结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2.利用图像提升读图能力
(1)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升读图能力。新版教材与旧教材比,引入了丰富的图像系统,大量的信息承载于图像之中,而相应的文字部分的描述则进行了适当的精简。重视结论的同时,更加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突破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性,教材中也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于各地的人文特征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这类图片时,深入理解图片背后的信息。
(2)利用多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加深平面图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某些静态平面图并不能较好地展示教材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如果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就能够将某些原理、规律动态地、直观地呈现出来。观看时,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也都是连续的。
3.培養学生分析能力
读图的主要目的是析图,简单地认识地图、辨认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对于学生来说远远不够。地理地图学习,需要学生将从地图上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析图中内容,获取更深层次的地理信息。例如,在《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对于我国各地的气候以及降水规律,学生可以利用课本以及地图册轻松地找到正确答案。但若此时教师加大课程难度,要求学生对我国各种气候的形成以及相应降水规律进行分析,就需要学生结合世界地图五带的分布以及国内地形特点深刻分析,发现重要信息并加以思考才能找出原因。兴趣向来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地理地图的读图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发现地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同时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联想能力,才能够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对学生地理动手绘图能力的锻炼,又要时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重要信息,了解地理现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地理知识的内涵。读图是学生进行地理内容学习的基础条件,学生只有掌握到正确的读图方式,才能够获取到知识,才能够实现知识掌握的目的。地理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因此读图能力的培养需要渗入到地理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读图的重要性,从而更快速的提升成绩,以便实现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汤步恒.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4):32-33.
[2]王坤.基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初中地理教学对策探析[J].教育科学,2016(33):181-182.
[3]邓家家.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人文地理,2015(7):18-19.
摘 要:地理知识体系中对文字的运用和图片的结合比较注重,地理语言较为特殊,它需要在地图的辅助下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知识的内涵,因此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地图的识别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知识转换为形象知识,通过记忆的强化,实现逻辑思维的开发,同时培养了自身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解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读图能力;策略
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抽象知识进行理解与分析。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构建完整,因此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内容。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有效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读图能力培养的作用
1.学生具备良好的识图、解图能力,可以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更好的感受到地理抽象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地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划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们了解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初步构建起一个知识理解的模型才能够深入的探究地区划分的概念[1]。
2.读图能帮助我们识记、理解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比如通过文字阅读,我们知道了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洲界线,再通过对照地图,找到苏伊士运河的图例和注记,就能够牢记这一运河的有关知识。地图中往往包含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发现高原山地气候突出表现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带[2]。
3.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具备地图识别能力和解读能力
首先识图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来实现的,地图的阅读需要靠图例,而图例又是地理事物较为形象的概括,因此图例的认知就是思维的认知。识图可以实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有的地图包含着很多的地理事物,读这样的图,就需要先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处理,以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读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1.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由于一些地理知识难以通过文字进行描述,所以地图应运而生,通过地图可以形象地将空间地理知识展示出来。在认识地图的学习中,首先要学习的是“地图语言”。所谓“地图语言”指的是标注在地图上的各项内容,包括方向、比例尺以及经纬度等等,这些基础性地图语言是学生识图的第一步,必须着重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地理语言之后,教师可以逐步加深学习程度,教授学生关于示意图的相关知识。气温或者降水量变化都可以通过柱状、直线以及曲线等不同图形表达出来,每种图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不仅包括锻炼学生认识基本的地图语言和示意图,还包括对读图方法的传授。当学生面对一张地图或者示意图时,虽然能够读懂基础知识,却无法顺利组织语言表达图中重点,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对读图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找到着手点,从而准确读图[3]。读图有一定的顺序与技巧,不同的内容对应的读解方式与顺序也各不相同,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帮助同学归纳读图规律,发现读图技巧。不同的地理空间面对同样的降水量,雨水空间分布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读图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地形与降水分布之间的联系,总结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2.利用图像提升读图能力
(1)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升读图能力。新版教材与旧教材比,引入了丰富的图像系统,大量的信息承载于图像之中,而相应的文字部分的描述则进行了适当的精简。重视结论的同时,更加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突破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性,教材中也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于各地的人文特征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这类图片时,深入理解图片背后的信息。
(2)利用多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加深平面图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某些静态平面图并不能较好地展示教材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如果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就能够将某些原理、规律动态地、直观地呈现出来。观看时,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也都是连续的。
3.培養学生分析能力
读图的主要目的是析图,简单地认识地图、辨认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对于学生来说远远不够。地理地图学习,需要学生将从地图上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析图中内容,获取更深层次的地理信息。例如,在《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对于我国各地的气候以及降水规律,学生可以利用课本以及地图册轻松地找到正确答案。但若此时教师加大课程难度,要求学生对我国各种气候的形成以及相应降水规律进行分析,就需要学生结合世界地图五带的分布以及国内地形特点深刻分析,发现重要信息并加以思考才能找出原因。兴趣向来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地理地图的读图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发现地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同时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联想能力,才能够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对学生地理动手绘图能力的锻炼,又要时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重要信息,了解地理现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地理知识的内涵。读图是学生进行地理内容学习的基础条件,学生只有掌握到正确的读图方式,才能够获取到知识,才能够实现知识掌握的目的。地理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因此读图能力的培养需要渗入到地理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读图的重要性,从而更快速的提升成绩,以便实现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汤步恒.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4):32-33.
[2]王坤.基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初中地理教学对策探析[J].教育科学,2016(33):181-182.
[3]邓家家.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人文地理,2015(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