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媒介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目前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作为媒介素养教育手段与载体之一的校园媒体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校园媒体对症下药,构建“社会参与”式教育模式,搭建实训平台,深化理论学习,建设相关机制,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开辟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校园媒体;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26-04媒介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所具备的一种素质,也是学生应拥有的职业核心能力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水平的媒介素养能让大学生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和多元化的媒介传播方式有更加充分地认识,能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有效联系起来,并准确判断传播信息的价值,充分利用媒介提供的信息资源。校园媒体是学生接触较为频繁的媒介之一,如何利用校园媒体来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将以高职院校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作为研究个案,较详尽阐述校园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开展路径。
一、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梗概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亦称媒体教育),它指的是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我们对媒介素养概念进行分解,它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即在接触媒介时获取媒介传播的信息;在解读媒介时开展批判性地接受信息内容;在利用媒介时借助媒介进行生活和工作。
从概念上我们要清楚区分媒介素养教育与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媒介素养教育面向全体公民,主要是要培养公民对媒介的性质、运作规律、媒介传播手段、媒介信息内容等媒介传播现象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早已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例如,新西兰在五年级课程中有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日本在中小学中均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中;欧美一些国家如加拿大、英国、澳洲等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步伐更为早些;我国的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紧跟国际脚步,2002年,台湾官方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1997年,香港始推媒介素养教育,并于2005年与2007年深入推广。
但是,与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我国内地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存在一些本科院校的新闻传播课程中,在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地之一的高职院校中,媒介素养教育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语。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甚至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自发性,只是在无形中已经接触了媒介素养教育。他们只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媒介使用的经验,虽然这些个人媒介直觉可以为大学生找到相关信息提供少许帮助,但是这毕竟是一种较为低层次的媒介素养,他们更需要一种系统的媒介理论来指导,更需要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来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能力。
·前沿理念·1利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研究 二、校园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校园媒体是高校或者其各类团体组织所主管或主办的媒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媒介,与传统媒体有着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它的传播地点主要在校园,传播对象主要是学生,传播的内容是广大师生身边的事与人。高职院校有着非常丰富的媒介资源,它们囊括了校报、校园网、广播台、电视台、内刊以及各单位所开通的微博等多种类型的校园媒体。它们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的、持久的、潜在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1.教育作用
校园媒体是高职院校的一种媒介形式,它们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育人,它们对于大学生的心灵历练、知识吸收、思想塑造、人际交往、素质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目标,明确今后的职业角色,锻炼“多而专”的知识技能,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心理,最终促使大学生能自觉选择媒介、接触媒介和利用媒介,实现对学习和生活的有力指导。比如:广外艺的校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报》始终以笔为犁,深耕广外艺这块热土,虔诚地记录着校园每个角落的悲欢与变迁。历经100期的发展,广外艺校报的内容出版日趋稳定,第一版为要闻版,第二版为“教与学”,反映校园文化生活、师生教学、学习等感悟,第三版是“理论专题版”,包括理论探讨、理论学习心得等,第四版是“副刊”,主要是师生的英文习作和艺术作品等,透过一期又一期的版面内容,我们均可看出校报一直以来坚守的教育责任。
2.导向作用
校园媒体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载体,它们承载的内容不仅仅是客观的新闻事实,更多隐含着明确的导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导向性,不仅能引导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媒介行为往积极方向发展,还能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准确识别媒介信息,而且也能约束不正确的媒介接触行为,改变错误的媒介使用方法和思想。比如:广外艺的校报充分利用这个宣传教育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同时又避免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不断增强校报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为学院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唱响了学院的改革主旋律;二是加大评论力度,对环保、美德、教学品牌等均有相关评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媒介观。
3.创造作用
校园媒体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工具,它的工具性为可以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满足对文化、精神的需要,也可以承载着大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理论体系、生活感悟以及行为思考,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具有媒介素养的技术型人才。广外艺的学生宣传队伍主要有学生通讯社与校报编辑部组成,每一年这两个学生社团约有40余人活跃在校园生活的每个新闻现场。 2011年,以校报编辑部与学生通讯社成员为主构建成的广外艺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分站点从百余个站点中脱颖而出,荣获“十佳优秀站点”,他们这些年在《广州青年报》、校报、校园网、官方微博上发表了许多的原创性作品,展现了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如今,他们一批又一批活跃在百度、电视台、出版社等社会舞台上,甚至大多数已经脱离原来的专业,做起了新闻宣传工作,他们感概说,校报编辑部与学生通讯社让他们磨练出的媒介素养让他们得到了这份工作,也让他们得到了人生中一笔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三、利用校园媒体开辟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相距专业性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还较远。总体上说,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接触媒介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消遣,或者出于功利性的接触媒介,他们只是想从网络上寻找一些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或者应付差事。二是接收传播的信息内容趋向软化,对纯娱乐性的节目或者肥皂剧等软性信息情有独钟。三是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不够强,尤其是面对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一股脑接受,难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是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同学在图书馆或者在网上就算停留一天也难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容易踩踏知识产权保护的禁区,尤其是在网上下载论文不加注释就直接冠以自己的论文内容,这些都是直接踏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雷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来开展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开辟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学生媒介素养整天水平的提升。
1.高度重视校园媒体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加强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制定切合高职人才培养的媒介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相关内容,充分认识到校园媒体是学生媒介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媒介知识,营造浓郁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比如:广外艺的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媒体的运用,主管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党委书记一再强调校园媒体要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校报、校园网、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校园广播台、电视台、官方微博等校园媒体各有传播特点,按照不同媒体的性质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校园网主要发布新闻动态,校报进行深度报道,微博引导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等等。同时,校园媒体还派出专门的部门和指导老师予以业务指导,保持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
2.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要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即不仅仅要教导学生了解媒介的一些使用技巧,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借助媒体实现信息传播权以及舆论监督权。比如:广外艺校报不仅不断加强自身内容、版面设计等各方面的内涵建设,它还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以达到其“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的效果。2009年9月30日,第64期校报以新面孔出现在校园门户网站的“媒体广外艺”栏目中。同时,微博是广大师生使用最为广泛的新媒体,校报审时度势,于2013年开通“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报”微博,鼓励校报编辑部的同学借助新媒体形态实现信息传播权,也实现了舆论监督权,使之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校报编辑部与学生通讯社成员以亚运会在广州召开为契机,积极参与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分站点的各项志愿者报道工作,在《广州青年报》上策划两大专版,并结合学院办学特色积极投稿刊登20余篇稿件,他们这种“走出去”开展联合出版专版和开展对外宣传报道的新闻传播战略,对于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3.利用校园媒体搭建媒介素质教育的实践平台
校园媒体一般都是挂靠在高职院校的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行政部门,分派了相关的指导老师予以宏观把控和业务培训,但是具体的业务工作还是由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来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广外艺的校报与校园网由党委宣传部主管或主办,但是具体的业务工作还是分别由校报编辑部和学生通讯社来执行。在校报这个实践平台上,校报成员与其他的学生都可以参与组稿、编稿、审稿等编排工作,甚至校报的每一期的第三版为专题策划版面,深度报道已成为最常见的报道形式,因此,学生围绕着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策划推出了党建、就业、学生社团、毕业、实训、教师教育、顶岗实习、感恩教育、节能减排、教学观摩、校友会、师德建设、新疆班、亚运人物、创先争优、国际交流与合作、职业教育、学风建设、校运会、校企合作、管理经验交流、体育卫生工作、“三下乡”、教师培训、校庆人物、过年、“悦”读、网购、学雷锋、广外艺之春等专版,新闻策划由点带面,整体策划,结合学校工作和师生喜爱话题来提炼新闻点,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事件,通过系列新闻稿件深入记录学院发展的历程。在这里,学生不仅懂得了新闻采写的技巧,还熟悉了报纸编排的规律,他们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战一线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4.加强媒介素质理论知识培训
对于媒介素质知识的培训,校园媒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校园媒体的社团名义举办一些学术讲座,邀请专业媒体人员作相关培训。比如,广外艺校报编辑部将于近期邀请《南方日报》的记者做专题性讲座,主要讲解校园突发事件中如何进行新闻危机公关以及相关的新闻应急机制。同时邀请一些曾经在校报编辑部或者学生通讯社实践但如今仍活跃在百度、58同城、广东卫视等媒体上工作的毕业生回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主题,既有回顾当初编辑校报的学习经历,也有分享现在的新闻工作感受。通过这种现身说法的知识培训,让广大学生有更近距离的触摸媒介素养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这无疑是一种教育和熏陶的教育方式。二是校园媒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和使用技巧。比如校报主要侧重于深度报道、新闻编辑、排版设计等实用性;(下转第32页)2013年第11期1职 业 教 育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思考
李桂霞郑向阳
关键词: 校园媒体;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26-04媒介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所具备的一种素质,也是学生应拥有的职业核心能力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水平的媒介素养能让大学生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和多元化的媒介传播方式有更加充分地认识,能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有效联系起来,并准确判断传播信息的价值,充分利用媒介提供的信息资源。校园媒体是学生接触较为频繁的媒介之一,如何利用校园媒体来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将以高职院校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作为研究个案,较详尽阐述校园媒体在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开展路径。
一、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梗概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亦称媒体教育),它指的是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我们对媒介素养概念进行分解,它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即在接触媒介时获取媒介传播的信息;在解读媒介时开展批判性地接受信息内容;在利用媒介时借助媒介进行生活和工作。
从概念上我们要清楚区分媒介素养教育与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媒介素养教育面向全体公民,主要是要培养公民对媒介的性质、运作规律、媒介传播手段、媒介信息内容等媒介传播现象和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早已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例如,新西兰在五年级课程中有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日本在中小学中均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综合教育”中;欧美一些国家如加拿大、英国、澳洲等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步伐更为早些;我国的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紧跟国际脚步,2002年,台湾官方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1997年,香港始推媒介素养教育,并于2005年与2007年深入推广。
但是,与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我国内地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存在一些本科院校的新闻传播课程中,在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地之一的高职院校中,媒介素养教育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语。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甚至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自发性,只是在无形中已经接触了媒介素养教育。他们只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媒介使用的经验,虽然这些个人媒介直觉可以为大学生找到相关信息提供少许帮助,但是这毕竟是一种较为低层次的媒介素养,他们更需要一种系统的媒介理论来指导,更需要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来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能力。
·前沿理念·1利用校园媒体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研究 二、校园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校园媒体是高校或者其各类团体组织所主管或主办的媒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媒介,与传统媒体有着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它的传播地点主要在校园,传播对象主要是学生,传播的内容是广大师生身边的事与人。高职院校有着非常丰富的媒介资源,它们囊括了校报、校园网、广播台、电视台、内刊以及各单位所开通的微博等多种类型的校园媒体。它们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的、持久的、潜在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1.教育作用
校园媒体是高职院校的一种媒介形式,它们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育人,它们对于大学生的心灵历练、知识吸收、思想塑造、人际交往、素质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目标,明确今后的职业角色,锻炼“多而专”的知识技能,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心理,最终促使大学生能自觉选择媒介、接触媒介和利用媒介,实现对学习和生活的有力指导。比如:广外艺的校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报》始终以笔为犁,深耕广外艺这块热土,虔诚地记录着校园每个角落的悲欢与变迁。历经100期的发展,广外艺校报的内容出版日趋稳定,第一版为要闻版,第二版为“教与学”,反映校园文化生活、师生教学、学习等感悟,第三版是“理论专题版”,包括理论探讨、理论学习心得等,第四版是“副刊”,主要是师生的英文习作和艺术作品等,透过一期又一期的版面内容,我们均可看出校报一直以来坚守的教育责任。
2.导向作用
校园媒体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载体,它们承载的内容不仅仅是客观的新闻事实,更多隐含着明确的导向性,通过字里行间的导向性,不仅能引导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及媒介行为往积极方向发展,还能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准确识别媒介信息,而且也能约束不正确的媒介接触行为,改变错误的媒介使用方法和思想。比如:广外艺的校报充分利用这个宣传教育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同时又避免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不断增强校报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为学院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唱响了学院的改革主旋律;二是加大评论力度,对环保、美德、教学品牌等均有相关评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媒介观。
3.创造作用
校园媒体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手段,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工具,它的工具性为可以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满足对文化、精神的需要,也可以承载着大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理论体系、生活感悟以及行为思考,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具有媒介素养的技术型人才。广外艺的学生宣传队伍主要有学生通讯社与校报编辑部组成,每一年这两个学生社团约有40余人活跃在校园生活的每个新闻现场。 2011年,以校报编辑部与学生通讯社成员为主构建成的广外艺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分站点从百余个站点中脱颖而出,荣获“十佳优秀站点”,他们这些年在《广州青年报》、校报、校园网、官方微博上发表了许多的原创性作品,展现了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如今,他们一批又一批活跃在百度、电视台、出版社等社会舞台上,甚至大多数已经脱离原来的专业,做起了新闻宣传工作,他们感概说,校报编辑部与学生通讯社让他们磨练出的媒介素养让他们得到了这份工作,也让他们得到了人生中一笔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三、利用校园媒体开辟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相距专业性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还较远。总体上说,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接触媒介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消遣,或者出于功利性的接触媒介,他们只是想从网络上寻找一些与论文相关的资料或者应付差事。二是接收传播的信息内容趋向软化,对纯娱乐性的节目或者肥皂剧等软性信息情有独钟。三是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不够强,尤其是面对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一股脑接受,难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是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同学在图书馆或者在网上就算停留一天也难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容易踩踏知识产权保护的禁区,尤其是在网上下载论文不加注释就直接冠以自己的论文内容,这些都是直接踏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雷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来开展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开辟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学生媒介素养整天水平的提升。
1.高度重视校园媒体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加强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制定切合高职人才培养的媒介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相关内容,充分认识到校园媒体是学生媒介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媒介知识,营造浓郁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比如:广外艺的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媒体的运用,主管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党委书记一再强调校园媒体要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校报、校园网、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校园广播台、电视台、官方微博等校园媒体各有传播特点,按照不同媒体的性质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校园网主要发布新闻动态,校报进行深度报道,微博引导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等等。同时,校园媒体还派出专门的部门和指导老师予以业务指导,保持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
2.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要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即不仅仅要教导学生了解媒介的一些使用技巧,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借助媒体实现信息传播权以及舆论监督权。比如:广外艺校报不仅不断加强自身内容、版面设计等各方面的内涵建设,它还借助新兴媒体的优势,以达到其“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的效果。2009年9月30日,第64期校报以新面孔出现在校园门户网站的“媒体广外艺”栏目中。同时,微博是广大师生使用最为广泛的新媒体,校报审时度势,于2013年开通“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报”微博,鼓励校报编辑部的同学借助新媒体形态实现信息传播权,也实现了舆论监督权,使之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校报编辑部与学生通讯社成员以亚运会在广州召开为契机,积极参与亚运志愿者通讯社分站点的各项志愿者报道工作,在《广州青年报》上策划两大专版,并结合学院办学特色积极投稿刊登20余篇稿件,他们这种“走出去”开展联合出版专版和开展对外宣传报道的新闻传播战略,对于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3.利用校园媒体搭建媒介素质教育的实践平台
校园媒体一般都是挂靠在高职院校的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行政部门,分派了相关的指导老师予以宏观把控和业务培训,但是具体的业务工作还是由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来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广外艺的校报与校园网由党委宣传部主管或主办,但是具体的业务工作还是分别由校报编辑部和学生通讯社来执行。在校报这个实践平台上,校报成员与其他的学生都可以参与组稿、编稿、审稿等编排工作,甚至校报的每一期的第三版为专题策划版面,深度报道已成为最常见的报道形式,因此,学生围绕着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策划推出了党建、就业、学生社团、毕业、实训、教师教育、顶岗实习、感恩教育、节能减排、教学观摩、校友会、师德建设、新疆班、亚运人物、创先争优、国际交流与合作、职业教育、学风建设、校运会、校企合作、管理经验交流、体育卫生工作、“三下乡”、教师培训、校庆人物、过年、“悦”读、网购、学雷锋、广外艺之春等专版,新闻策划由点带面,整体策划,结合学校工作和师生喜爱话题来提炼新闻点,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事件,通过系列新闻稿件深入记录学院发展的历程。在这里,学生不仅懂得了新闻采写的技巧,还熟悉了报纸编排的规律,他们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战一线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4.加强媒介素质理论知识培训
对于媒介素质知识的培训,校园媒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校园媒体的社团名义举办一些学术讲座,邀请专业媒体人员作相关培训。比如,广外艺校报编辑部将于近期邀请《南方日报》的记者做专题性讲座,主要讲解校园突发事件中如何进行新闻危机公关以及相关的新闻应急机制。同时邀请一些曾经在校报编辑部或者学生通讯社实践但如今仍活跃在百度、58同城、广东卫视等媒体上工作的毕业生回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主题,既有回顾当初编辑校报的学习经历,也有分享现在的新闻工作感受。通过这种现身说法的知识培训,让广大学生有更近距离的触摸媒介素养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这无疑是一种教育和熏陶的教育方式。二是校园媒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和使用技巧。比如校报主要侧重于深度报道、新闻编辑、排版设计等实用性;(下转第32页)2013年第11期1职 业 教 育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协同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思考
李桂霞郑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