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编鲁洁教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生活论意义中的‘成人之道’是使道德从远离人的存在和生活世界的抽象理性的规范体系重新回归人类生存的自觉意识,它呵护人的实践的、自由的本性,为人的生成发展的可能生活提供终极关怀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因此,《道德与法治》试图为儿童社会化发展探寻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道路。
  一、价值迷失:当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主的,即使在品德新课标大力倡导“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的情况下,品德课教师们大多也只是将学生的生活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材料,而非主要材料。从今年秋季,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全国开始使用。从“品德与生活(社会)”到“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更名意味着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深化,帮助儿童重新建构对生活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规则观念,探寻更为贴切的社会化发展的途径。
  二、德性关怀:课程内容深度剖析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立意,法治是作为社会人的底线,道德是制高点,人的道德完善没有上限,从这两个维度推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目标导航,正视儿童社会化发展
  《道德与法治》的目标确立以“价值立意”指导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其具体目标包括: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于道德成长和法治意识的目标进行精准化定位,体现了儿童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2.内容护航,紧贴儿童社会化发展
  统编《道德与法治》呈现三种时间维度的生活,即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为儿童社会化发展建立了现实基础。以一上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为例: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回忆:学校里什么样儿?交流:第一天上学的感受,属于“过去的生活”。 分享:书可真好看,怎样把它们保护好?讨论:弹弓也能带吗?实践:学习整理书包,属于“当下的生活”。实践:学习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属于“未来的生活”。本单元其他三课《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上学路上》也是以同样的生活逻辑进行搭建。
  “小学生”是儿童入学后首先建立的社会身份,如何适应这一新身份,以及相匹配的社会环境、行为准则、情感唤醒等,都是课程中促进社会化发展的相应体现。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立足于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域,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力求实践生活,倡导在生活现象的解剖过程中整合知识逻辑的内容,在社会话题的探讨过程中领悟理论逻辑的基本观点,提升社会发展能力。
  二、幸福指向:课程多重实施策略
  1.感悟,自我概念的客观形成
  认识自我,从而判断自我,才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在道法课的具体实施中,通过各种生活情境的引入和创设,有利于学生真实感悟的生发,从而有效形成自我概念。
  统编《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用男孩、女孩的形象替代了原先《品德与生活》兔子的卡通形象,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在动作上,小兔子很多时候是拿着话筒做出采访的姿势,与学生依然有距离感。在语言上,男孩、女孩是用第一人称在思考,他们代表的是学生自己。因此,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场景和孩子们更显亲近,让孩子们觉得这就是自己的生活原生态。
  在俞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上课了》这一课中,俞老师用和学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表进行引入,并在整堂课中进行贯穿,让孩子们说说在哪里见过课程表,课程表有什么用,并且小组观察讨论,从课程表上看到了什么,考考孩子们哪天的哪一节是什么课等等。小小一张课程表的引入运用,像一个中介将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联结,使孩子们首先认识到小学生这一自我身份定位,并了解到按照课程表进行学习生活的校园准则,实现自我调整与自我期待,从而完成社会身份的过渡。
  2.合作,社会交往的能力提升
  在执教一年级的《大家一起来》这堂课时,为了凸显教学目标中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我们安排了“情境引出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小组运用合作”“校园实践合作”“儿歌赞美合作”五大合作板塊。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在交往中学会交往。
  在“情境引出合作”这一板块中,老师出示教材绘本中小鹿和小猴的图片,一边板贴一边演故事,“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遇到了小猴和小鹿。原来呀,河对岸有一棵茂盛的桃树,小猴想爬树去摘桃子吃。小鹿打算吃鲜嫩的桃树叶子。可是河太深,小猴过不了。小鹿可以过河,但是桃树太高,够不到桃树叶子,他们俩站在河边都犯难了,想请××班的小朋友来帮忙,你们能帮助他们吃到自己的美食吗?”接着老师请两个孩子们上台,一个讲接下去的故事,一个用贴图动画的形式,配合着把故事表演出来。在这个故事的讲述与表演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了小鹿、小猴两个动物之间的合作,帮他们自己解决了困难,更是通过自己和同学的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尝试着在课堂中与同学进行合作。
  3.体验,社会适应的基本建立
  说教式的社会性教育难以促进儿童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行为后果,加深他们的感受、体验,从而使他们理解正确行为的意义,获得内化的行为品质。
  励娜老师在设计一年级的《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的体验活动:
  1.活动:午餐开始了,我们该怎么排队打汤呢?由一组孩子上台排队拿碗盛汤。
  2.反光镜:感受学校里不排队的危害
  (1)不排队发生的意外:讨论教材中的案例——挤门。
  (2)不排队而造成的悲剧(看新闻视频):讨论云南昆明的一所小学,因为孩子们没有主动排队而发生的一起导致6人死亡,26人受伤的校园踩踏事故。
  三、温暖践行:课程完整性的搭建
  《道德与法治》课的完整实施,是一个从课前到课后、课内到课外,贯穿学生所有生活情境和社会场所的落地过程。因此,课程必须要实现“生活的回归”。首先,课程实践要充分利用多重环境,联同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等,进行实地践行,在真实的社会践行中培养德行。其次,积极推动角色认同,以正面榜样、班级文化等手段,采用情感诱导、布置任务、交流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社会角色。最后,让多元评价落地生根。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不是单线的,容易起伏,内容也具有复杂性,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更是具有不均衡性,因此道法课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体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的社会化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途径。它题材单一、内容精短、选材角度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精心选择落笔点让“小练笔”练得扎实有效。  【关键词】  情感碰撞 随文练笔 读写结合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一片精彩的课文而慨叹,同时又不时地为学生的不会写作而烦恼。其实
期刊
我有幸接到了市级教科研课题《“群文整合阅读”有效策略的研究》研究课任务,授课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7课《古诗四首》。  这个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两篇精读课文《古诗四首》《为学》和一篇略读课文《沉香救母》,包括了古诗、古代散文和神话故事。在单元目标中这样描述:教学这一传统文化单元,在继续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重点培养学生把握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情的能力,使学生从小接触祖
期刊
【摘 要】  幼儿是人类思维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此阶段中,幼儿本身的心智与认知等各方面均不成熟,故绘本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图画,将更容易给幼儿心灵与视觉等方面留下深刻记忆。而幼儿对社会、人生以及生活的感情亦能就此得以充分激发,而这样的作用是简单的黑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幼儿教育 助力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得绘本这一幼教资源于幼儿园中的使用也越来越
期刊
作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积淀,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但普遍存在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加上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作文内容空洞等问题,导致文章结构出现问题,内容脱离实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顺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指导学生积累新鲜贴切的写作素材  文章写作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对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因此,阅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着意于营造一种“静默”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深度解读课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默读  关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学术界自9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更是涌现了大量相关文献。通过知网以“初中语文阅读”为关键词进行
期刊
【摘 要】  游戲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游戏课程离不开教师的设置与开展。历史的事件往往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因此对幼儿师范院校游戏课程设置的研究对当今幼师课程设置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三所本土幼稚师范幼儿师范院校游戏课程的分析,得出古代陈旧的教育观、儿童观;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以及游戏理论初步形成尚未产生广泛影响等原因导致游戏课程不被重视。最后提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口语交际教学,而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样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一个方面。要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是需要努力探索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策略与方法 口语交际教学  “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是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倾听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进行人际交谈时的素养能够
期刊
【摘 要】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以后作文训练中的“序曲”,这第一步“曲”进行得如何,与学生以后的作文能力休戚相关,因此,扎实、有效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尤显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从“说话材料”“训练方法”“评价手段”三方面科学优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说话材料的“五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说话材料选择时,更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学习世界,只有亲切可感的材料,才能让学生
期刊
学生由小学中年级段升入高年级段,除了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也趋于成熟,因此高年级作文教学对学生要求也是日益提高。从不少学生的习作反馈来看,高年级作文,写人尤其是亲情类的文章,学生总是不容易抓住要点,颇有无从下手的意味,又或者是写出来的文章平淡如水,难以激起读者尤其是批改老师心中的波澜。  我们总说,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他们几乎每天两点一线,早上到学校、下午放学回
期刊
【摘 要】  美育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功能之一,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提炼课堂中的美育元素,同时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实施美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美育教育 语文审美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