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校本课程一般是统一由教育部门安排的,并进行了有益补充。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内容需要包含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但如今,显的最为薄弱的一项环节是开发与应用地理校本的程度,因此要注重对地理课程校本的开发,而其中最优的选择是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时将地理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地理实践;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18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全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地位进行突出,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更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众所周知,一切来源取决于实践,地理学科的内容主要与生活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若学生没有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很难对地理形成应有的感知。但加上高中课程中地理占据的课程量和课程时间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掌握更多地理知识。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实现实践和地理教学的两不误,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将二者进行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1 体验与课堂教学结合
要想学生真正获得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内涵,就要“做”,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实现这一目的。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广,并且与比较抽象,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跨越较大,这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但对于刚刚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来说,这无非是在加大他们学习的压力[1]。为了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实践与校本进行结合,全面开发地理校本。若不借助这一方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地理知识。
比如,在学习“地球地砖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若教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对该节内容进行背记,那么当学生在面对实际分析例题时,就会混淆地球的偏向力对河流两岸腐蚀力度的影响等内容。死记硬背并不适合学生用来对相关例题的分析,往往忘记的概率较大,更谈不上什么叫做学以致用。但教师在教学时加上实践,效果就会大有不同,如同样针对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和墨水进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实验活动。将地球仪与地面垂直,先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地方滴下墨水,保持地球仪不动,观察墨水的流动方向。之后,从西向东轻轻拨动地球仪,以上述方式相同的再滴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流动情况。以这样的方式根据校本内容不断的进行观察,以此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到规律,同时增加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将校本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
俗话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之后,能够自主与实际生活联系,并运用于生活问题中,实现学以致用,这都会直接体现出新的教学观念是否完成,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地理知识。因此,当学生掌握了相关地理知识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知识主动运用到生活中,以便辅助自己能够更好的理解[2]。
比如,在学习完地理的第一章节后,一般学生掌握了在不同季节的背景下地球各个地区的日出和日落,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在校园中找一栋坐北朝南的教学楼,并将教学楼分成两半,各为南、北方向。接着教师就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更倾向于南边?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到根据冬天和夏天日出日落的方向差异化,以及在正午时太阳呈现的高度和方向造成了南边教学楼冬暖夏凉,而北方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之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停车场,分析哪个停车位更好。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将校本课程与试验操作结合
地理这门课程本身就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些地理知识若是不经过学生实践或实地考察,那么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只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之中,很难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学生即使生于农村,但也几乎没有乡村劳作的体验,更何况城里学生。再加上高考在即,地理知识内容多,很多教师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而学生也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提升地理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内容时,因为很多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不能全面了解河流的溯源侵蚀,也感受不到这一现象的实际情况。对于为何要在农村建坝引水灌溉更是不清不楚,即使有所了解,也只存于表现。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空旷的场地制造一个小型实验:先用沙堆成一个小山,并在山顶插上一顶小红旗,要求一名学生在山腰不停的浇灌,直到形成一条小沟,再时间的推进下,小沟持续向山顶前进,直到小红旗倒下。通过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溯源侵蚀的过程,通过自身实践,学生也能客观了解这一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实践进行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结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倪传水. 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J]. 学园,2014(35):114-114.
[2] 李银庆.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29-30.
[3] 李美玉. 关于对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探究[J]. 魅力中国,2021(2):325-326.
课题编号:JCJYC20120501
課题名称: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本课程开发
安阳市实验中学 455000
关键词:地理实践;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18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全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地位进行突出,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更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众所周知,一切来源取决于实践,地理学科的内容主要与生活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若学生没有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很难对地理形成应有的感知。但加上高中课程中地理占据的课程量和课程时间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掌握更多地理知识。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实现实践和地理教学的两不误,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将二者进行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1 体验与课堂教学结合
要想学生真正获得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内涵,就要“做”,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实现这一目的。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广,并且与比较抽象,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跨越较大,这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但对于刚刚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来说,这无非是在加大他们学习的压力[1]。为了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实践与校本进行结合,全面开发地理校本。若不借助这一方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地理知识。
比如,在学习“地球地砖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若教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对该节内容进行背记,那么当学生在面对实际分析例题时,就会混淆地球的偏向力对河流两岸腐蚀力度的影响等内容。死记硬背并不适合学生用来对相关例题的分析,往往忘记的概率较大,更谈不上什么叫做学以致用。但教师在教学时加上实践,效果就会大有不同,如同样针对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和墨水进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实验活动。将地球仪与地面垂直,先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地方滴下墨水,保持地球仪不动,观察墨水的流动方向。之后,从西向东轻轻拨动地球仪,以上述方式相同的再滴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流动情况。以这样的方式根据校本内容不断的进行观察,以此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到规律,同时增加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将校本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
俗话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之后,能够自主与实际生活联系,并运用于生活问题中,实现学以致用,这都会直接体现出新的教学观念是否完成,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地理知识。因此,当学生掌握了相关地理知识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知识主动运用到生活中,以便辅助自己能够更好的理解[2]。
比如,在学习完地理的第一章节后,一般学生掌握了在不同季节的背景下地球各个地区的日出和日落,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在校园中找一栋坐北朝南的教学楼,并将教学楼分成两半,各为南、北方向。接着教师就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更倾向于南边?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到根据冬天和夏天日出日落的方向差异化,以及在正午时太阳呈现的高度和方向造成了南边教学楼冬暖夏凉,而北方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之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停车场,分析哪个停车位更好。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将校本课程与试验操作结合
地理这门课程本身就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些地理知识若是不经过学生实践或实地考察,那么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只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之中,很难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学生即使生于农村,但也几乎没有乡村劳作的体验,更何况城里学生。再加上高考在即,地理知识内容多,很多教师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而学生也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提升地理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内容时,因为很多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不能全面了解河流的溯源侵蚀,也感受不到这一现象的实际情况。对于为何要在农村建坝引水灌溉更是不清不楚,即使有所了解,也只存于表现。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空旷的场地制造一个小型实验:先用沙堆成一个小山,并在山顶插上一顶小红旗,要求一名学生在山腰不停的浇灌,直到形成一条小沟,再时间的推进下,小沟持续向山顶前进,直到小红旗倒下。通过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溯源侵蚀的过程,通过自身实践,学生也能客观了解这一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实践进行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结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倪传水. 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J]. 学园,2014(35):114-114.
[2] 李银庆.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29-30.
[3] 李美玉. 关于对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探究[J]. 魅力中国,2021(2):325-326.
课题编号:JCJYC20120501
課题名称: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本课程开发
安阳市实验中学 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