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我园申报的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探究》已立项,项目编号YBKT1712,为使该课题研究与实施顺利进行特召开这次开题报告会。现把课题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扩大幼儿活动空间”。《国家教委、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平方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每天开展户外活动的时间至少为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为3小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要达到最佳的户外体育锻炼效果,很重要的一个硬件设施就是场地。事实上,以上关于游戏场地的规定对多数幼儿园来说几乎是一个奢望。特别是建园较早的幼儿园有相当的一部分早已被禁固在有限的空间内了。这些幼儿园地处大街窄巷,无论是向空间发展,还是向周围发展,都是非常困难和渺茫的,可以说“先天不足”;就是新建幼儿园也是寸金寸土,班额大、人数多,生均面积难以达到。“小胖墩”和“豆芽菜”的孩子渐次增多,孩子的健康令人堪忧,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当狭小的空间无法改变时,我们就要改变思路。如何合理规划场地、丰富器械玩具、精心设计活动等措施来弥补场地不足的问题,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质量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直是我们努力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深入了解小场地开展户外活动的现状,对幼儿进行前测并科学合理地规划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寻落实幼儿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的途径和方法;2、研究小、中、大班幼儿适宜的户外运动项目,研发各年龄段幼儿适宜的體育游戏,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质;3、开展相关的培训、教研、交流等活动,多途径提升教师自制器械的技能和开展户外活动的能力和指导策略;4、研究创建“小场地 大作用”的途径,开发园本课程。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策略;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户外体育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运用测量、分析、评价、整理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及时形成案例文字材料,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四、组织结构
领导组:组长:张新奇(米脂县教研室主任);副组长:高艳梅(米脂县幼儿园园长);团队:张春维 (米脂县学前教育教研员);何秋卫 (米脂县学前教育教研员)
课题组:组长:高艳梅(主持人);副组长:常巧霞;团队:窦园媛 豆翠 艾丽
职责分工:组长:高艳梅,全面负责课题的整体统筹安排,专家、领导的邀请,各阶段工作推进,主笔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成果集等;副组长:常巧霞,组织课题实施。负责课题组会议、研讨、外出考察等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后勤保障,负责课题所有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团队: 窦园媛 豆翠 艾丽,在组长、副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专家:张新奇 张春维 何秋卫,负责课题研究技术指导工作。
五、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年,始迄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10月
1、收集资料,系统了解小场地开展户外体育的现状;2、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9年7月
1、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2、全面实施课题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探寻如何合理规划和巧妙利用场地,让有限空间发挥最大作用,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支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3、收集过程性材料,撰写研究论文、活动案例和图文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8月—10月
1、整理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2、编制相应的文集和光盘,推广研究成果。
六、经费保障
幼儿园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七、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探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小场地的方法和措施,发挥小场地的最大价值,满足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2、研发、自制小、中、大班幼儿适宜的户外运动项目和体育器械,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让孩子享受户外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健康快乐成长!3、通过研究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撰写《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探究》园本课程。5、形成总结报告,积极宣传推广课题成果。
八、专家评议要点
幼儿教育健康第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可不少幼儿园场地小、人数多,出现了“谁先占着谁先用”、没场地的班级“放羊”,更有甚者直接将幼儿关在室内,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探究》课题的研究对幼儿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希望课题组成员能抓住研究的切入口“小”,就合理规划场地、丰富器械玩具、精心设计活动、优化活动质量等问题的关键,立足实际,做到随时随地有研究,不要搞“假大空”,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境界。抓紧时间、落实研究细节和数据、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发表课题论文,一定要把研究落到活动中、落到实处,研究工作很艰辛,但我们相信,在每位成员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扩大幼儿活动空间”。《国家教委、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每生4平方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每天开展户外活动的时间至少为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为3小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要达到最佳的户外体育锻炼效果,很重要的一个硬件设施就是场地。事实上,以上关于游戏场地的规定对多数幼儿园来说几乎是一个奢望。特别是建园较早的幼儿园有相当的一部分早已被禁固在有限的空间内了。这些幼儿园地处大街窄巷,无论是向空间发展,还是向周围发展,都是非常困难和渺茫的,可以说“先天不足”;就是新建幼儿园也是寸金寸土,班额大、人数多,生均面积难以达到。“小胖墩”和“豆芽菜”的孩子渐次增多,孩子的健康令人堪忧,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当狭小的空间无法改变时,我们就要改变思路。如何合理规划场地、丰富器械玩具、精心设计活动等措施来弥补场地不足的问题,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质量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直是我们努力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深入了解小场地开展户外活动的现状,对幼儿进行前测并科学合理地规划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寻落实幼儿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的途径和方法;2、研究小、中、大班幼儿适宜的户外运动项目,研发各年龄段幼儿适宜的體育游戏,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质;3、开展相关的培训、教研、交流等活动,多途径提升教师自制器械的技能和开展户外活动的能力和指导策略;4、研究创建“小场地 大作用”的途径,开发园本课程。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策略;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户外体育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运用测量、分析、评价、整理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及时形成案例文字材料,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四、组织结构
领导组:组长:张新奇(米脂县教研室主任);副组长:高艳梅(米脂县幼儿园园长);团队:张春维 (米脂县学前教育教研员);何秋卫 (米脂县学前教育教研员)
课题组:组长:高艳梅(主持人);副组长:常巧霞;团队:窦园媛 豆翠 艾丽
职责分工:组长:高艳梅,全面负责课题的整体统筹安排,专家、领导的邀请,各阶段工作推进,主笔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成果集等;副组长:常巧霞,组织课题实施。负责课题组会议、研讨、外出考察等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后勤保障,负责课题所有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团队: 窦园媛 豆翠 艾丽,在组长、副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专家:张新奇 张春维 何秋卫,负责课题研究技术指导工作。
五、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年,始迄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4月—2017年10月
1、收集资料,系统了解小场地开展户外体育的现状;2、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9年7月
1、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2、全面实施课题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探寻如何合理规划和巧妙利用场地,让有限空间发挥最大作用,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户外活动场地,支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3、收集过程性材料,撰写研究论文、活动案例和图文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8月—10月
1、整理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2、编制相应的文集和光盘,推广研究成果。
六、经费保障
幼儿园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七、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探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小场地的方法和措施,发挥小场地的最大价值,满足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2、研发、自制小、中、大班幼儿适宜的户外运动项目和体育器械,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让孩子享受户外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健康快乐成长!3、通过研究使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撰写《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探究》园本课程。5、形成总结报告,积极宣传推广课题成果。
八、专家评议要点
幼儿教育健康第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可不少幼儿园场地小、人数多,出现了“谁先占着谁先用”、没场地的班级“放羊”,更有甚者直接将幼儿关在室内,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场地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探究》课题的研究对幼儿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希望课题组成员能抓住研究的切入口“小”,就合理规划场地、丰富器械玩具、精心设计活动、优化活动质量等问题的关键,立足实际,做到随时随地有研究,不要搞“假大空”,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境界。抓紧时间、落实研究细节和数据、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发表课题论文,一定要把研究落到活动中、落到实处,研究工作很艰辛,但我们相信,在每位成员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