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速升级,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与老一代农民工的不同,本文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展现出新生代农民工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中的困境与抉择,从而希望引起政府和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形成合力,共同来解决这一难题,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由边缘人顺利转变为新市民。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边缘人;新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能否在成家立业的关键年龄顺利找到配偶并组建新家庭,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他们出生和成长于社会快速转型期,尤其是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这种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大转变的他们,在实践自身的恋爱和婚姻时,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特定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们怎样的婚恋观?因此,作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婚恋观这一侧面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问题的表现
1.1交际面窄、与异性沟通不畅
择偶模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难。由于经济基础差,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将婚恋问题暂时搁置。而婚恋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使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更难以找寻合适配偶。宁波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那里居住着2000多名民工,是全国首个外来民工社区。受访者中,53.88%的人觉得和异性相处不畅,其中有21.23%的人认为“不好相处”, 24.89%的人“不知道怎么相处”,还有5.25%的人选择了“没时间相处”。
1.2婚前同居现象较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新生代农民工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以及性爱观上都不同于老一辈了,他们表现的更为开放和随意。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很快的融入城市,业余生活比较单一,这也使得很多农民工感到空虚和无助,对恋爱和性生活的渴望也就变得更加强烈。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又偏小,他们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在恋爱、择偶以及性爱上表现的更为随意。再者,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约束比较差。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欲望强烈,加上远离了家乡和农村舆论的约束,导致他们行为开放甚至行为失范。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使有些女性成为“二奶”、“小姐”等,有些甚至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1.3婚姻不稳定,闪婚、闪离现象严重
有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离婚率远远高于全国离婚率的平均水平。不少农民工急于成家,相亲后交往数月就仓促结婚,以致婚前感情缺乏培养,婚姻关系迅速破裂;跨地域、跨语言结合,因意见分歧产生冲突。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夫妻的结合是跨地域、跨越语言障碍、跨越习俗差异的,容易因意见分歧而产生冲突。物质基础较差,难以维系婚后生活。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娇生惯养,又缺乏自力更生的工作技能,导致家庭入不敷出;夫妻两地分居,感情逐步淡漠。不少农民工夫妻婚后不在同一城市上班,长期两地分居,易使夫妻感情疏远。
1.4子女抚养教育问题日益严峻
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所在城市户籍,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福利待遇,其子女教育成为一大问题。调查显示,近六成子女随父母进城,举家进城已显趋势,另有39.5%的孩子在老家跟老人一起生活;同时,超过八成已婚者与配偶一起生活。举家进城,对于夫妻团聚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大有裨益,但流动儿童的权益保护,同样值得关注。调查显示,已婚者城市婚姻家庭生活的五大困难,“子女入托、入学难,费用太高”排在“没有合适住房”之后,位居第二,其他依次为“缺乏社会保障”、“家庭收入偏低”。
2.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几点建议
(1)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政府应对各企业、工厂加强监督,促使他们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让新生代农民工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休息、娱乐并考虑婚恋问题,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权益不受侵犯,使他们有经济能力和异性交往。各地政府在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应融入社区建设理念,努力建设行业多样、基础设施齐备、男女工种比例趋于平衡的“工业社区”,扩大其交友空间和择偶机会。社会各界应支持公共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婚恋服务,经常为新生代农民工举办相亲活动等。新生代农民工要学会利用网络、广告等新媒体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强主动性。
(2)要加强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对婚姻、恋爱更加负责,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负责;家庭要适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进行关注。对他们的婚恋生活进行必要的提醒,对于子女的不恰当行为进行必要的阻止。新生代农民工要经常充电学习,洁身自好,注意与异性交往的距离,对婚姻要有神圣感,不能拿婚姻当儿戏,更不能拿后代当儿戏,减少闪离现象,遇事要多番考虑,切不可操之过急,冲动的做出错误的决定,最后遗憾终生。
(3)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在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对他们的子女进行适当的照顾,让孩子们在放学后有个共同玩耍、学习的场所。可以招聘志愿者,比如退休教师、工人。进行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孩子们在远离父母的时候能在玩耍中得到成长。
最后,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对婚恋心理冲突的认知与调控能力。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培育健康的婚恋心理是收获幸福爱情和美满婚姻的重要条件。政府、企业、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应发挥各自优势,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需求,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其提高自身的认知与心理调控能力、对心理冲突的认知与调控能力,缓解因婚恋进展不顺产生的压抑感、挫折感和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看待婚恋问颢,正确处理婚恋问题。
2013年12月14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一个思维已开始现代化的人,却不得不面对难以逾越的落差、难以摆脱的乡村观念,矛盾必然出现。我们关注这一问题,也期待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帮助这些年轻人撑起宽松的婚恋空间。
【参考文献】
[1]贺飞.转型期青年农民工婚恋观念和行为的社会学分析.青年研究[J].2007.4.
[2]裴斐陈健.农民工“闪婚”———后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挣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7.
[3]费孝通.世代间的隔膜,《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4]罗建英,胡双喜,谭银花.“八○”后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8
[5]田先红.碰撞与徘徊:打工潮背景下农村青年婚姻流动的变迁以鄂西南山区坪村为例.青年研究[J].2009.2.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边缘人;新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能否在成家立业的关键年龄顺利找到配偶并组建新家庭,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他们出生和成长于社会快速转型期,尤其是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这种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大转变的他们,在实践自身的恋爱和婚姻时,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特定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们怎样的婚恋观?因此,作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婚恋观这一侧面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问题的表现
1.1交际面窄、与异性沟通不畅
择偶模式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难。由于经济基础差,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将婚恋问题暂时搁置。而婚恋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使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更难以找寻合适配偶。宁波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那里居住着2000多名民工,是全国首个外来民工社区。受访者中,53.88%的人觉得和异性相处不畅,其中有21.23%的人认为“不好相处”, 24.89%的人“不知道怎么相处”,还有5.25%的人选择了“没时间相处”。
1.2婚前同居现象较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新生代农民工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以及性爱观上都不同于老一辈了,他们表现的更为开放和随意。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很快的融入城市,业余生活比较单一,这也使得很多农民工感到空虚和无助,对恋爱和性生活的渴望也就变得更加强烈。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又偏小,他们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在恋爱、择偶以及性爱上表现的更为随意。再者,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约束比较差。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欲望强烈,加上远离了家乡和农村舆论的约束,导致他们行为开放甚至行为失范。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使有些女性成为“二奶”、“小姐”等,有些甚至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1.3婚姻不稳定,闪婚、闪离现象严重
有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离婚率远远高于全国离婚率的平均水平。不少农民工急于成家,相亲后交往数月就仓促结婚,以致婚前感情缺乏培养,婚姻关系迅速破裂;跨地域、跨语言结合,因意见分歧产生冲突。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夫妻的结合是跨地域、跨越语言障碍、跨越习俗差异的,容易因意见分歧而产生冲突。物质基础较差,难以维系婚后生活。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娇生惯养,又缺乏自力更生的工作技能,导致家庭入不敷出;夫妻两地分居,感情逐步淡漠。不少农民工夫妻婚后不在同一城市上班,长期两地分居,易使夫妻感情疏远。
1.4子女抚养教育问题日益严峻
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所在城市户籍,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福利待遇,其子女教育成为一大问题。调查显示,近六成子女随父母进城,举家进城已显趋势,另有39.5%的孩子在老家跟老人一起生活;同时,超过八成已婚者与配偶一起生活。举家进城,对于夫妻团聚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大有裨益,但流动儿童的权益保护,同样值得关注。调查显示,已婚者城市婚姻家庭生活的五大困难,“子女入托、入学难,费用太高”排在“没有合适住房”之后,位居第二,其他依次为“缺乏社会保障”、“家庭收入偏低”。
2.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几点建议
(1)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政府应对各企业、工厂加强监督,促使他们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让新生代农民工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休息、娱乐并考虑婚恋问题,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权益不受侵犯,使他们有经济能力和异性交往。各地政府在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应融入社区建设理念,努力建设行业多样、基础设施齐备、男女工种比例趋于平衡的“工业社区”,扩大其交友空间和择偶机会。社会各界应支持公共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婚恋服务,经常为新生代农民工举办相亲活动等。新生代农民工要学会利用网络、广告等新媒体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强主动性。
(2)要加强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对婚姻、恋爱更加负责,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负责;家庭要适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进行关注。对他们的婚恋生活进行必要的提醒,对于子女的不恰当行为进行必要的阻止。新生代农民工要经常充电学习,洁身自好,注意与异性交往的距离,对婚姻要有神圣感,不能拿婚姻当儿戏,更不能拿后代当儿戏,减少闪离现象,遇事要多番考虑,切不可操之过急,冲动的做出错误的决定,最后遗憾终生。
(3)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在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对他们的子女进行适当的照顾,让孩子们在放学后有个共同玩耍、学习的场所。可以招聘志愿者,比如退休教师、工人。进行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保证孩子们身心健康;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孩子们在远离父母的时候能在玩耍中得到成长。
最后,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对婚恋心理冲突的认知与调控能力。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培育健康的婚恋心理是收获幸福爱情和美满婚姻的重要条件。政府、企业、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应发挥各自优势,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需求,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其提高自身的认知与心理调控能力、对心理冲突的认知与调控能力,缓解因婚恋进展不顺产生的压抑感、挫折感和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看待婚恋问颢,正确处理婚恋问题。
2013年12月14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一个思维已开始现代化的人,却不得不面对难以逾越的落差、难以摆脱的乡村观念,矛盾必然出现。我们关注这一问题,也期待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帮助这些年轻人撑起宽松的婚恋空间。
【参考文献】
[1]贺飞.转型期青年农民工婚恋观念和行为的社会学分析.青年研究[J].2007.4.
[2]裴斐陈健.农民工“闪婚”———后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挣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7.
[3]费孝通.世代间的隔膜,《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4]罗建英,胡双喜,谭银花.“八○”后农民工婚恋观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8
[5]田先红.碰撞与徘徊:打工潮背景下农村青年婚姻流动的变迁以鄂西南山区坪村为例.青年研究[J].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