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跟汉语语言特点不同,英语虚拟语气一直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又由于虚拟语气总是出现在高职高专各类英语考试中,虚拟语气也一直是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虚拟语气中出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偏误的有效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虚拟语气的要领,指导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 虚拟语气 偏误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 积极意义
一、什么是虚拟语气
语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说话的口气”或“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英语中的语气主要体现在谓语动词上,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语言学家Crystal定义的虚拟语气很全面,是指一种动词表达形式,用以反映愿望、怀疑、不确定等的态度。
二、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虚拟语气的难点和误区
1.虛拟语气概念不好理解。虚拟语气这个概念,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概念可以参考,学生会觉得很费解。
2.虚拟语气跟语气、时态、语态、倒装的结合容易产生混淆。虚拟语气是通过句子谓语动词的时态来体现的。虚拟语气也有被动语态,省略了if的条件从句虚拟时还要倒装。
3.虚拟语气表现形式多样,是虚拟语气难学的最主要原因。虚拟语气的种类有简单句中的虚拟语气、名词性从句中的虚拟语气、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等。以英语二级考试中最常考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为例,就有与现在事实相反、与过去事实相反、与将来事实相反三种不同的情况。而且还不算混合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虽一直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但也一直是高职高专各类考试中的重点。从2005年到2008年的大学英语应用能力二级考试中分析得出,虚拟语气的比重平均占到10%左右,而且在每年的词汇、语法和翻译部分中,虚拟语气也一直是必考项目,因此对于虚拟语气学习中的一些常见的偏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归类解决。
三、虚拟语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偏误来源及解决方案
1.母语负迁移。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过分依赖母语知识,甚至用母语规则代替目的语规则。例如: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会在学习英语虚拟语气的时候,造出像“I wish that I can speak English as fluently as you.”这样的句子。这句话的汉语翻译是:我但愿能够把英语说得像你那样流利。汉语的虚拟不需要特定的动词时态和句子结构来配合,而英语不是。在动词wish后的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要表达跟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应该选择用一般过去时。
再如:The boy passed the final exams.But if he had spent more time on them,the result (be)_______much better.(2006年6月二级A第35题)
答案:would have been。这句话译为:这个男孩通过了期末考试,但要是他再多花一些时间的复习的话,成绩会更好。在这句话里,if条件从句中用“过去完成时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主句则用“would/could/should+have+done”的谓语形式。
避免此类偏误的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强调这种汉语跟英语的区别,以免在学习英语虚拟语气时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上。在学习英语虚拟语气的时候,学生如果造出这样的句子“If I was you,I wouldn’t say so.”就属于此类错误。能写出这样句子的学生说明对英语虚拟语气是有一定了解的,在这个if条件从句里,很清楚要用一般过去时表示跟现在事实相反的事实“If I was you(如果我是你的话)”,但是却忽略了虚拟语气的be动词部分,应该用were而不是was。因此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熟练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不能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进行想当然的推论,要做到熟悉所学的语言知识点。
例如:I would rather he came tomorrow than today.我宁愿他明天来而不是今天。
如果学生写成:I would rather he would come tomorrow than today.就是属于这种错误。因为了解 would rather用来表达主观愿望,它们之后的宾语从句中需用虚拟语气,即谓语动词用过去式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用过去完成式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但是在从句上,由于看到了tomorrow而忽略了句子本意是说“来”的这个动作在今天发生,而“I”则宁愿是明天发生,这样就是与现在的事实相反,从句谓语动词应该用过去式。
此类偏误一般是出现在学习者对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会犯的,因此要提醒学生在语言学习时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不可随意延展创造。
3.文化因素负迁移。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其原因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而造成的。比如表示建议、命令、要求等的谓语后接从句的时候,英语的语用文化中就要用到虚拟语气来表达,而这在汉语语用文化里又往往都不用虚拟语气。
例如:(1)She suggest that we(should)go to Beijing instead.我建议大家改去北京。
(2)The teacher insisted that we(should) finish our homework on our own.老师坚持要求我们独立完成作业。
(3)The guard at gate insisted that everybody obey the rules.门卫要求每个人都遵守规则。
如果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里注重个性的独立自主、尊重他人自我选择这样的特点,对于这种有别于我们母语的语言习惯就不会感到困惑了。因为这样的说法在汉语里其虚拟的成分不大,往往是一些说话人需要别人照做的提醒,或者甚至是一种明确的表态或指示。而英语里却总要说得像在征求对方的意思,更多是一种征得对方认同的愿望。因此在二语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英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迁移、过度泛化实际上就是前边提到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简化的策略是指学习者往往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复杂句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如:
(1)I could have done better if I had been more careful.我(当时)要是再仔细点的话,我做得一定更好。
往往就被学生简化为:I didn’tdo it better.I will be more careful later.我当初没做好,我以后会更仔细点的。
(2)If we had enough money,we would have carried on my study.我以前要是有足够的钱,我就可以继续读书了。
往往就被学生简化为:We didn’t have enough time,so we did not carry on my study.我以前没有足够的钱,因此我就没能继续读书了。
(3)I had hoped that he would go to college,but he said he liked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 first.我原本希望他去念书,但他说他想先创业。
往往就被学生简化为:I wanted him to go to college,but he said he liked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 first.我说想让他上大学,但是他说他想先创业。
简化后的句子虽然意思基本不变,但是显得结构松散,缺少连贯性和层次感,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时不能最有效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而如果学生总是习惯使用简单句的话,往往会导致其英语语言水平难以突破。
在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中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回避。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某方面的知识感到没把握时采用的策略。虚拟语气作为一个难点,尤其在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时候,在不是被强制使用的时候为了避免出错的尴尬,往往就被学习者回避掉了。这样长此以往,虚拟语气还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
基于以上两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多制造一些使用简单虚拟语气的场合,并在作业练习的布置上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有道是熟能生巧,让学生有机会多接触、多使用这些难点、生疏点,就可以避免陷入越来越生疏却越来越不愿接近的状况。
三、对待偏误的正确态度
首先,对偏误不应过分地苛责,但也不该总是姑息。因为偏误不是错误,在学习虚拟语气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力求语言表达准确,在出现偏误的时候不能因害怕出现偏误而逃避学习。
其次,教師应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虚拟语气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偏误,并对其加以整理、分析,并总结出一套应对这些偏误的有效方法为教学所用,可以科学、合理地帮助学生克服可能遇到的偏误。
最后,师生合作建立偏误语料库。把学生在学习虚拟语气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语句分类收集,进行科学地分类、归整,然后再针对每一种偏误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供学生在课下学习参考。
结语
由于英语虚拟语气的用法多样,且在汉语中没有完全与之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因此容易使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混淆。偏误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认清虚拟语气的本质,抓住重点,很好地将虚拟语气的语法规则形式理解透彻。而当前对于偏误的研究还不平衡,对偏误来源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陷于公式化,在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方面还需要继续地探索,以便更好地为语言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曹冬月.英语虚拟语气教法探讨.武警学院学报,2007,(11).
[3]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85.
[5]傅继华.英语虚拟语气综述.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1).
[6]彭宣红,李慧.虚拟语气的教学定位及教学策略.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关键词: 虚拟语气 偏误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 积极意义
一、什么是虚拟语气
语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说话的口气”或“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英语中的语气主要体现在谓语动词上,表示说话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语言学家Crystal定义的虚拟语气很全面,是指一种动词表达形式,用以反映愿望、怀疑、不确定等的态度。
二、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虚拟语气的难点和误区
1.虛拟语气概念不好理解。虚拟语气这个概念,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概念可以参考,学生会觉得很费解。
2.虚拟语气跟语气、时态、语态、倒装的结合容易产生混淆。虚拟语气是通过句子谓语动词的时态来体现的。虚拟语气也有被动语态,省略了if的条件从句虚拟时还要倒装。
3.虚拟语气表现形式多样,是虚拟语气难学的最主要原因。虚拟语气的种类有简单句中的虚拟语气、名词性从句中的虚拟语气、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等。以英语二级考试中最常考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为例,就有与现在事实相反、与过去事实相反、与将来事实相反三种不同的情况。而且还不算混合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虽一直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难题,但也一直是高职高专各类考试中的重点。从2005年到2008年的大学英语应用能力二级考试中分析得出,虚拟语气的比重平均占到10%左右,而且在每年的词汇、语法和翻译部分中,虚拟语气也一直是必考项目,因此对于虚拟语气学习中的一些常见的偏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归类解决。
三、虚拟语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偏误来源及解决方案
1.母语负迁移。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过分依赖母语知识,甚至用母语规则代替目的语规则。例如:一些高职高专学生会在学习英语虚拟语气的时候,造出像“I wish that I can speak English as fluently as you.”这样的句子。这句话的汉语翻译是:我但愿能够把英语说得像你那样流利。汉语的虚拟不需要特定的动词时态和句子结构来配合,而英语不是。在动词wish后的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要表达跟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应该选择用一般过去时。
再如:The boy passed the final exams.But if he had spent more time on them,the result (be)_______much better.(2006年6月二级A第35题)
答案:would have been。这句话译为:这个男孩通过了期末考试,但要是他再多花一些时间的复习的话,成绩会更好。在这句话里,if条件从句中用“过去完成时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主句则用“would/could/should+have+done”的谓语形式。
避免此类偏误的方法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强调这种汉语跟英语的区别,以免在学习英语虚拟语气时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上。在学习英语虚拟语气的时候,学生如果造出这样的句子“If I was you,I wouldn’t say so.”就属于此类错误。能写出这样句子的学生说明对英语虚拟语气是有一定了解的,在这个if条件从句里,很清楚要用一般过去时表示跟现在事实相反的事实“If I was you(如果我是你的话)”,但是却忽略了虚拟语气的be动词部分,应该用were而不是was。因此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熟练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不能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进行想当然的推论,要做到熟悉所学的语言知识点。
例如:I would rather he came tomorrow than today.我宁愿他明天来而不是今天。
如果学生写成:I would rather he would come tomorrow than today.就是属于这种错误。因为了解 would rather用来表达主观愿望,它们之后的宾语从句中需用虚拟语气,即谓语动词用过去式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用过去完成式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但是在从句上,由于看到了tomorrow而忽略了句子本意是说“来”的这个动作在今天发生,而“I”则宁愿是明天发生,这样就是与现在的事实相反,从句谓语动词应该用过去式。
此类偏误一般是出现在学习者对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会犯的,因此要提醒学生在语言学习时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不可随意延展创造。
3.文化因素负迁移。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其原因是由于未能正确理解目的语文化而造成的。比如表示建议、命令、要求等的谓语后接从句的时候,英语的语用文化中就要用到虚拟语气来表达,而这在汉语语用文化里又往往都不用虚拟语气。
例如:(1)She suggest that we(should)go to Beijing instead.我建议大家改去北京。
(2)The teacher insisted that we(should) finish our homework on our own.老师坚持要求我们独立完成作业。
(3)The guard at gate insisted that everybody obey the rules.门卫要求每个人都遵守规则。
如果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里注重个性的独立自主、尊重他人自我选择这样的特点,对于这种有别于我们母语的语言习惯就不会感到困惑了。因为这样的说法在汉语里其虚拟的成分不大,往往是一些说话人需要别人照做的提醒,或者甚至是一种明确的表态或指示。而英语里却总要说得像在征求对方的意思,更多是一种征得对方认同的愿望。因此在二语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英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迁移、过度泛化实际上就是前边提到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简化的策略是指学习者往往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复杂句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如:
(1)I could have done better if I had been more careful.我(当时)要是再仔细点的话,我做得一定更好。
往往就被学生简化为:I didn’tdo it better.I will be more careful later.我当初没做好,我以后会更仔细点的。
(2)If we had enough money,we would have carried on my study.我以前要是有足够的钱,我就可以继续读书了。
往往就被学生简化为:We didn’t have enough time,so we did not carry on my study.我以前没有足够的钱,因此我就没能继续读书了。
(3)I had hoped that he would go to college,but he said he liked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 first.我原本希望他去念书,但他说他想先创业。
往往就被学生简化为:I wanted him to go to college,but he said he liked to start his own business first.我说想让他上大学,但是他说他想先创业。
简化后的句子虽然意思基本不变,但是显得结构松散,缺少连贯性和层次感,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时不能最有效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而如果学生总是习惯使用简单句的话,往往会导致其英语语言水平难以突破。
在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中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回避。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某方面的知识感到没把握时采用的策略。虚拟语气作为一个难点,尤其在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时候,在不是被强制使用的时候为了避免出错的尴尬,往往就被学习者回避掉了。这样长此以往,虚拟语气还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
基于以上两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多制造一些使用简单虚拟语气的场合,并在作业练习的布置上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有道是熟能生巧,让学生有机会多接触、多使用这些难点、生疏点,就可以避免陷入越来越生疏却越来越不愿接近的状况。
三、对待偏误的正确态度
首先,对偏误不应过分地苛责,但也不该总是姑息。因为偏误不是错误,在学习虚拟语气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力求语言表达准确,在出现偏误的时候不能因害怕出现偏误而逃避学习。
其次,教師应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虚拟语气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偏误,并对其加以整理、分析,并总结出一套应对这些偏误的有效方法为教学所用,可以科学、合理地帮助学生克服可能遇到的偏误。
最后,师生合作建立偏误语料库。把学生在学习虚拟语气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语句分类收集,进行科学地分类、归整,然后再针对每一种偏误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供学生在课下学习参考。
结语
由于英语虚拟语气的用法多样,且在汉语中没有完全与之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因此容易使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混淆。偏误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认清虚拟语气的本质,抓住重点,很好地将虚拟语气的语法规则形式理解透彻。而当前对于偏误的研究还不平衡,对偏误来源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陷于公式化,在指导教学与学习实践方面还需要继续地探索,以便更好地为语言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曹冬月.英语虚拟语气教法探讨.武警学院学报,2007,(11).
[3]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85.
[5]傅继华.英语虚拟语气综述.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1).
[6]彭宣红,李慧.虚拟语气的教学定位及教学策略.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