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用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用于设计面对面的课堂情景或辅助情景。确定包括书籍、电影、磁带、计算机程序,以及课程在内的教学材料的计划和范型。”
教学模式包含五个要素,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地联系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教学模式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教学模式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搭起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的基本课型有三种: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我们对三种课型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模式。
一、新授课
1.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中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教师提出:“不用其它工具,你能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教师用“破镜重圆”导入新课,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2.启发诱导,探究新知。
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心理环境,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动脑动手,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这种模拟数学家的发现过程,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快感,纠正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出一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先求出它们的根,再计算两根的和与积,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就一般情况加以证明,这样学生就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教师诱导:“三角形的每个内角虽然不能确定,但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圆内接四边形每个角的大小虽然不定,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变的量,你能找出来吗?”学生通过类比即能发现结论。
3.变式运用,深化理解。
通过不同层次的新知运用和变式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学生能够深化对新知的理解,训练技能,同时对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训练内容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4.总结提炼,认知升华。
数学是有严密体系的知识系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提炼,揭示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达到认知的升华。
5.达标检测,效果回授。
针对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编拟一组达标检测题,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教师要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教学目标调控。这样才能避免内容学完课上完,教学效果还是“一笔糊涂帐”的现象。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培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氛围。
二、习题课
习题课是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阵地。我设计的基本环节为:自主练习、小组交流、典例分析、达标检测、课堂小结。习题课的设计可以是一章的、一节的,也可以是几个知识点的练习。习题要覆盖所要练习的全部知识点,要有層次,不要过难。小组交流时要找准错误点,使交流有价值,而不是浪费时间,教师此时要搜集学生易错的地方,巡视各小组的状况,组织管理好课堂。典例分析中的例题一定要精选,一两道即可,不要太多,让学生充分思考,探讨后再交流,教师不要忙于将自己的思路告诉学生或者牵着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使学生不能思考。
三、复习课
复习课是学生学完一章后综合知识、梳理知识结构的时候,是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运用、形成技能技巧的时候,是进行与实际相结合,知识深化、升华的时候。
我设计的复习课基本模式为:知识梳理、小组交流、知识检测、自我总结。知识梳理环节力求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教师可以帮助选出好的展示,起到示范作用,或者对不好的进行指导,以求得改进,总之,要让学生在学完一章后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网。小组交流要求全班交流,组与组之间交流。知识检测要覆盖知识点,题目不一定要难,但要题型全,达到知识提拉成网,覆盖全章的效果。检测题完成后教师给出一种答案的方式,(教师出示,或者找学优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或者小组交流出正确的答案等)学生可自批、互批,但一定要做标记,记录好错题,(搜集整理在错题本上)通过学生交流、辩论、讲解等方法来解决难题、易错题。
教学模式包含五个要素,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地联系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教学模式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
教学模式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搭起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的基本课型有三种: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我们对三种课型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模式。
一、新授课
1.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中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教师提出:“不用其它工具,你能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教师用“破镜重圆”导入新课,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2.启发诱导,探究新知。
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心理环境,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动脑动手,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这种模拟数学家的发现过程,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快感,纠正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出一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先求出它们的根,再计算两根的和与积,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就一般情况加以证明,这样学生就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教师诱导:“三角形的每个内角虽然不能确定,但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圆内接四边形每个角的大小虽然不定,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变的量,你能找出来吗?”学生通过类比即能发现结论。
3.变式运用,深化理解。
通过不同层次的新知运用和变式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学生能够深化对新知的理解,训练技能,同时对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训练内容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4.总结提炼,认知升华。
数学是有严密体系的知识系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提炼,揭示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达到认知的升华。
5.达标检测,效果回授。
针对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编拟一组达标检测题,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教师要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教学目标调控。这样才能避免内容学完课上完,教学效果还是“一笔糊涂帐”的现象。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培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氛围。
二、习题课
习题课是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阵地。我设计的基本环节为:自主练习、小组交流、典例分析、达标检测、课堂小结。习题课的设计可以是一章的、一节的,也可以是几个知识点的练习。习题要覆盖所要练习的全部知识点,要有層次,不要过难。小组交流时要找准错误点,使交流有价值,而不是浪费时间,教师此时要搜集学生易错的地方,巡视各小组的状况,组织管理好课堂。典例分析中的例题一定要精选,一两道即可,不要太多,让学生充分思考,探讨后再交流,教师不要忙于将自己的思路告诉学生或者牵着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走,使学生不能思考。
三、复习课
复习课是学生学完一章后综合知识、梳理知识结构的时候,是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运用、形成技能技巧的时候,是进行与实际相结合,知识深化、升华的时候。
我设计的复习课基本模式为:知识梳理、小组交流、知识检测、自我总结。知识梳理环节力求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教师可以帮助选出好的展示,起到示范作用,或者对不好的进行指导,以求得改进,总之,要让学生在学完一章后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网。小组交流要求全班交流,组与组之间交流。知识检测要覆盖知识点,题目不一定要难,但要题型全,达到知识提拉成网,覆盖全章的效果。检测题完成后教师给出一种答案的方式,(教师出示,或者找学优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或者小组交流出正确的答案等)学生可自批、互批,但一定要做标记,记录好错题,(搜集整理在错题本上)通过学生交流、辩论、讲解等方法来解决难题、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