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民族。”
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的确,我们应承认读书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处事原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
1.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课堂上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还做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浪费时间”。他们把孩子锁在家里“打题海战”,连报纸都不让孩子翻一翻,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的质量不高
即使有的孩子买了课外书,这些课外书也是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就是作文书,并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了厚厚的作文书,学生就是读也是囫囵吞枣,看个新鲜。还有的学生喜欢看《乌龙院》一类的漫画书,书里的内容乱七八糟,一些语句不堪入目。这种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反而会毒害学生的心灵。
3.缺少读书的良好环境
如今,农村人在城里打工,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看,成了留守儿童。老人们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孩子在家里就以电视为伴。即使有父母在身边,父母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工作上,孩子缺少一种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
4.较低的教学效率遏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滞后,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在课堂上重讲轻读,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面面俱到,甚至把一些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硬塞给学生;有的教师采用课内损失课外弥补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
二
如此的课外阅读,导致农村小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差,写作时词汇贫乏,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如何让学生扩宽阅读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他们大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必然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师应做好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引导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多给孩子买书,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让孩子知道不只在校内才能阅读,家庭更是阅读的好场所。
2.教育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
一本好书犹如一份“精神食粮”,而如果学生阅读一本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可能会毒害他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阅读。在选择时,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对中年级学生可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等读物,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人物传记等读物。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
关注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在节假日具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二是心得式。摘录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及优美词句等,从而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就是把阅读的要点与心得体会记下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他们恰当的读书方法,又要注重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当然,教师在强调发挥主导作用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什么都放心不下,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不要都去关照。如果管得太多,学生缺少了自由选择书籍的权利,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效果就无从谈起。同时,不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横加干涉,而是要督促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读书尝到其中的乐趣;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不要袖手旁观,什么都不管,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离不开阅读。
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民族。”
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的确,我们应承认读书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处事原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实在令人担忧。
1.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课堂上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牢固,还做这些“不务正业”之事,实属“浪费时间”。他们把孩子锁在家里“打题海战”,连报纸都不让孩子翻一翻,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的质量不高
即使有的孩子买了课外书,这些课外书也是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就是作文书,并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了厚厚的作文书,学生就是读也是囫囵吞枣,看个新鲜。还有的学生喜欢看《乌龙院》一类的漫画书,书里的内容乱七八糟,一些语句不堪入目。这种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反而会毒害学生的心灵。
3.缺少读书的良好环境
如今,农村人在城里打工,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看,成了留守儿童。老人们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孩子在家里就以电视为伴。即使有父母在身边,父母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工作上,孩子缺少一种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
4.较低的教学效率遏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滞后,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在课堂上重讲轻读,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面面俱到,甚至把一些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硬塞给学生;有的教师采用课内损失课外弥补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
二
如此的课外阅读,导致农村小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差,写作时词汇贫乏,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如何让学生扩宽阅读面、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1.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他们大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必然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师应做好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引导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多给孩子买书,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让孩子知道不只在校内才能阅读,家庭更是阅读的好场所。
2.教育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
一本好书犹如一份“精神食粮”,而如果学生阅读一本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可能会毒害他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阅读。在选择时,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可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对中年级学生可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等读物,对高年级学生则可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人物传记等读物。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
关注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在节假日具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二是心得式。摘录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及优美词句等,从而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就是把阅读的要点与心得体会记下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要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他们恰当的读书方法,又要注重他们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当然,教师在强调发挥主导作用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要什么都放心不下,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不要都去关照。如果管得太多,学生缺少了自由选择书籍的权利,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效果就无从谈起。同时,不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横加干涉,而是要督促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读书尝到其中的乐趣;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不要袖手旁观,什么都不管,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离不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