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下的成长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i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墙外一排排的紫薇花又开了,秋儿已经记不清这是她记忆里第几次的花开了。那一棵棵粉红色的紫薇花树,那个花下俊朗温润的男孩子,承载了她满满一整个的青春。
  1
   那是一个七月,秋儿第一次住进这个政府大院,那时,她刚好十二岁。看着爷爷奶奶远走的背影,看着爸爸妈妈关切的目光,秋儿明白,以后,这里才是她的家。她将告别绿油油的稻田,金灿灿的油菜花,或是夏夜一阵阵的蝈蝈叫,就连她最爱的池塘也没有了,她依稀听到她撑着木澡盆偷偷到池子里摘莲蓬时,奶奶那一声声不停的叫唤……
   秋儿的童年是幸福的,她可以无忧无虑地奔跑在乡间的田埂上,呼吸属于大自然的气息,她可以玩一切她觉得新鲜有趣的东西,扎稻草人,放风筝。那时的她是何等的快乐,恣意而潇洒。而今,当她意识到她将从此生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的时候,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姑娘第一次胆怯了。她记得她在院墙外站了好久,久到爷爷奶奶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久到一抬眸,便瞧见紫薇花下那个俊朗温润的少年。
   苏然就这样进入了秋儿的生活中,他是秋儿爸妈同事的儿子,比秋儿大一岁,住在她家楼下,是整个政府大院里最惹人注目的孩子。秋儿也曾听妈妈念叨过苏然这个孩子有多聪明,多有涵养。当她看到苏然春风般的笑容时,她惊觉自己是如此狼狈地丢盔弃甲。从那一刻起,这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儿开始知道仰慕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而那个叫苏然的男孩子便悄然地根植于秋儿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一晃就到开学的时候了。记得那天早晨秋儿背着书包冲下楼,“是秋儿吧,开学第一天爸爸妈妈不送你呀,我载你去学校吧。”秋儿直到坐上车后座,都没缓过神来,脸红得像个熟透了的柿子。这是她第一次和苏然讲话,她曾设想过许许多多的场景,她会对苏然点头微笑,或是滔滔不绝地讲乡间趣闻,让苏然看到那个本真爽朗的自己,抑或是大大方方地对他说:“你好,我叫秋儿。”
   “秋儿,喊你吃饭你听到没有啊?怎么老站阳台上啊,这孩子……”听到妈妈的唠叨,秋儿从回忆里回过神来,大学都读了快一年了,妈妈还当她是小孩子呢。一时惊觉,时间过得真的好快,一晃都六年过去了,往事似乎还清晰可见,只是,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羞涩、自卑的小女孩了。
  2
   那年,刚进城的秋儿不知道什么叫必胜客,不认识红绿灯,不晓得那个叫做哈利波特的人到底拥有怎样的魔力,她只是一个来自乡下的孩子。她开始变得不爱说话,开始变得自卑,原本那个笑起来如春光灿烂的小姑娘仿若消失了。
   “下个星期五学校要举行圣诞晚会,我听说咱们班的孟欣要和苏然表演钢琴四手连弹,天呐,她羡煞我们这群人了。”“苏然?”“对啊,他可是我们学校的风云人物,哎,我说秋儿,你不会连苏然都不知道吧?”田妮是秋儿在班上最要好的朋友了,她看着秋儿茫然的神色,摇了摇头,秋儿怎么会不认识苏然呢?
   圣诞晚会的当晚,看着台上弹琴的人儿,那举手投足间所散发出的优雅刺得秋儿一阵阵的眩晕,她忽然发现自己和苏然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一层楼的间距,而是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是优秀与卑微的距离,他们根本就不存在于同一个世界里。
   秋儿变得更加沉默,更加不合群。回到家里,秋儿就喜欢跑到阳台上看那院墙外的紫薇花,因为这样她就可以离苏然更近一点。她可以听到楼下窗户打开的声音,可以看到苏妈妈出来晒被子,偶尔,也能看到苏然骑着单车从树下经过,而这时的秋儿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猛地蹲下身去,咬着嘴唇,小手不停地拍着胸,听着自己咚咚咚的心跳,默默念着:“他应该没有看到我吧?要是真看到我怎么办呀?”
   多么傻的小姑娘啊,秋儿想着想着就笑起来了,也许那时的自己还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爱,却也固执地坚持着这种最原始的方式,笨拙地、羞涩地暗恋着那个叫做苏然的男孩子。
  3
   秋儿的生活就在这样的平静无波中继续着,直到有一天,她依稀记得那是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她像往常一样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冒着雨冲到车棚去取车。望着空荡荡的车棚,她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车不见了。没有伞,没有雨衣,没有车,秋儿就这样呆呆地站在车棚里,望着地面上不停地溅起的水花,一时间茫然无措。
   “秋儿,是你么,怎么还不回家啊?”苏然停下车,焦急地询问着她。
   “我車被偷了……”秋儿在那充满关怀的询问中终于哭了出来。
   “来,把雨衣披上,我们先回家,好不好,不然阿姨在家要着急了。”说着苏然就帮秋儿穿上雨衣,载着她往家赶,而他就这样任由雨水冲刷。秋儿觉得那段路好长,靠着他的背,那属于他的温度一点点地温暖着她的心房,给了她足以战胜一切阴霾的力量。秋儿忽然笑了,也许,他们之间本并没有距离,她并不应该如此自卑,她可以优秀,可以勇敢,可以拥有小小的骄傲。
   她开始看大量的课外书籍,开始认真地听课,不再胡思乱想,同学们渐渐发现,原本默不作声的秋儿也开始和大家说说笑笑,她会讲好多好多乡间的趣闻。当她告诉同学们她大半夜起床,打着个手电筒到池塘边抓蛤蟆,一不留神掉到池子里时,大伙儿都乐了,嘴里咕哝着,“秋儿,你的童年可比我们逍遥多了,下次带我们下乡玩吧!”
   秋儿听着听着高兴地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自然,露出两个漂亮的梨涡。
   “秋儿,你没发现你笑起来很漂亮吗?”
   她知道,自己其实是真的很漂亮,在乡下的时候,大家都这么夸她的。来到城里,她竟然慢慢地忘记了,自己一直都是优秀的。
   后来的她,也会时不时地从苏然的教室前经过,但已不再是那个羞涩的女孩子了,她变得从容。尽管她的心底依旧是一片波涛汹涌,依旧幻想着苏然能看到,那个穿着白底小碎花棉裙的小姑娘在他的世界里来过,想着苏然是不是也像她那样念着她……
   秋儿想,如今的自己应该是不爱苏然的吧。或许那一直都不是爱,那不过是一种仰慕,一种崇拜,是她那个年华里,对爱情最懵懂的祈盼与执念。而今,看着那盛开的紫薇花,秋儿明白,那属于她的青涩年华已经悄然而过,那个温润的少年,那段曾经占满她心房的悸动,都已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而愈走愈远。是那个年纪,让她在仰慕,让她在爱恋中一步步地成长起来。此刻的她由衷地感谢苏然,感谢自己的花季雨季,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怀揣着勇气,怀揣着希望。那看似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的路,因为有了那一份小小的执着与依恋,而变得平坦,变得明亮。
   站在阳台,望着姹紫嫣红的紫薇花,秋儿笑了,她在心里默默地说着:“谢谢你,苏然。”
   (编辑 张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近日,上海的《新闻晨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一群文艺女青年在上海的地铁里发起了一场诗歌“闪读”活动,并将此活动称之为“在地铁里捡到诗”。朗诵的地点在地铁里,接受的对象是地铁乘客。   为了搞好这次诗歌“闪读”活动,她们选择了200多首诗歌,打印出来,其中有徐志摩、普希金等人的知名作品,也有席慕容、海子、顾城等人的现代诗歌。她们决定在每趟列车上朗读一个主题的诗歌,如南京西路站至中山公园站的主题是“
期刊
一直记得2002年7月的那天,我第一次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园时的欣喜与震撼:欧式风格的主楼巍然耸立、典雅庄严,美丽的校园广场上绿树成阴、湖水潋滟,来来往往的学子朝气蓬勃、青春飞扬,蓝天碧海下的校园恬静娴雅,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慢慢展现在我的眼前。从当初的“一见钟情”到后来的“相濡以沫”,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在这里学习、工作、成长,我的人生已经与她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渤海之滨 校园如画  
期刊
有一个女孩,正值青春花季,原本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她却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爱好和业余生活。别的女孩储物箱里装的是衣物和书籍,她的储物箱里养的却是昆虫;别的女孩手里拿的是时尚杂志,她随身带的却是装着小虫子的离心管;别的女孩去逛街购物的时候,她却不顾风吹日晒跑到荒山野岭采集昆虫;别的女孩网上聊天的时候,她却在到处查阅文献资料;别的女孩休息的时候,她却在安安静静地做标本……   至今她已去
期刊
征稿启事:   为了繁荣校园文学,扶持和培养一批新创作者,本刊特开辟“青春梦工厂”栏目,欢迎大中院校文学社团和老师组织投稿,本刊择优刊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梦寄托在两个地方,一是床头,放着最需要的书;一是手边,有爱不释手的玩物。   我喜欢把最需要的书放在床头,在我的梦与某个人的生命轨迹遇合的时刻,我会找到自己对人生的朦胧触觉。譬如,床头放着钱钟书的《管锥
期刊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现从事金融文案翻译工作,旅居麻州。     对于现在很多正在选择职业的年轻人来说,搞音乐或者美术,往往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成名之路。以至于每年的艺校报考大军都铺天盖地,甚至连艺术类考试辅导学校都开得如火如荼,最近连五花八门原本与艺考都不相干的网站都开始参与。其实艺术类职业和很多普通的职业一样,大多数行业参与者都只是在明星的阴影里
期刊
老尤,我叫他尤伯。儿时农村的物质条件并不丰富,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尤伯家比别人也好不了多少,可尤伯总是乐呵呵的,后来有一件事让我知道了他是“乐天派”的奥秘。   腊月的一天,难得队上放了假,队上的男劳动力差不多都来到鲫鱼湖,大家是来挖莲藕的,因为那是最好的度荒食物。   天尚早,一些挖藕的熟手们似乎觅食的鸭子一般,呼拉一下子踏着冰霜就下到了湖中。然而尤伯似乎不着急,他笑眯眯地对像我这样的一些新手
期刊
评 论   近些年,媒体时有“啃嫩族”新闻的报道,啃嫩族多为中年父母,50岁上下,鉴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靠年轻的儿女生活,但自己身体康健,并未失去劳动能力。然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多很重,许多人不到三十岁已开始负担“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疲惫不已。   一些“被啃嫩”的年轻人实在是无以负担,对父母有了埋怨,可父母却指责他们不孝顺,年轻的儿女却认为父母只顾自己享受而不体谅孩子的辛苦,双方各执一
期刊
前些年,社会、媒体都在讨论“啃老”的话题,痛斥中国孩子的不独立、不自强。从去年开始,“啃嫩”这一现象开始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不计现实情况、在可以自食其力的前提下向年轻一代索要生活费的一类人,被称之为啃嫩族。本来,养儿防老是中国的国情,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年轻人刚刚成家立业,面临社会的各种压力,负担严重,再面对啃嫩族,生活更是艰难。其实,国际青年歌手大奖赛的青年标准是49岁以下,而中国许多
期刊
保险代理人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江苏盐城市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一区恒源中经理潘美岚说:“其实,做保险就是做人。”    用心带新人   潘美岚拥有一支被称为“钻石营业组”的团队,而这一切全是她用心打造出来的。在团队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潘美岚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带新人拜访客户,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与客户交流,为不同的新人制订不同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王先生是一名退伍军人,当过8年消防兵,刚
期刊
1   夜深而人未静。   电视节目已经谢幕,荧屏开满白色花朵,沙沙声音如同落雪。盛夏时节,陈茉仍觉得冷,她起身倒一杯热水,双腿麻木,只得自己轻轻捶打。一条毯子裹得很紧,成为陈茉一层肌肤。   看墙上的钟表,已经将近凌晨一点。这个时刻,不知道林远处于城市的哪片灯火?他酒杯里的液体会是什么颜色?   她看见阳台上那株茉莉。这个夏天,水肥充足的茉莉只开放十几朵,白色,幽雅,有馥郁的香,但已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