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家型校长是教育转型期校长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教育家与教育家型校长的内涵关联,重点探讨了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的精神特质和修养要求,期待用教育家型校长的品格和精神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发展。
【关键词】 教育家型校长 道德行为 特质 修养
教育家办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呼唤。中小学校长是教育政策和理念转化成行动的枢纽与实践者,校长需要具备教育家的气质,树立教育家办学的精神。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对校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时代呼唤教育家型的校长出现,呼唤越来越多的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
1 教育家与教育家型校长的内涵关联
教育家是具有高尚人格,在他人或在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较系统、新颖、先进的教育思想或理念,对教育事业或教育理论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在国内外教育界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本文所指的教育家型校长是指具备了教育家发展趋势或标准的中小学校长,或者称学校教育家。中小学校长不可能都成长为教育家,但应该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条件只是为校长可能成长为教育家提供了平台和基础。中小学校长必须遵循成长规律,经历成长过程,这样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进而成长为教育家。
2 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的探讨
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是当下无法回避的话题,这里仅就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进行初步的探讨。毫无疑问,教师对于校长道德行为魅力的崇拜远高于其职位权力,不同于普通教师,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标准要远远高于普通教师。教育家型校长要以道德品行树威,要淡化行政角色,以自身道德行为魅力不断获得教师的信任和拥护,做一名道德模范。只有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奉献更多的力量,才能为教师学生、为学校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道德魅力。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魅力来源于精神修炼,要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气质,只有保持持久的学习力,才能使教育家型校长的治校能力不断增长,在学校教学和管理各项工作中先人一步。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魅力来源于道德作风,要以过硬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作为表率。学校校风就是其道德行为作风的外在显示。教育家型校长在生活中应当正气正派,在工作中要公平公正、坚持原则、清正清廉、慎独自警,常怀律己之心。
3 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的特质分析
3.1 执着的奉献精神。培育人所具有的长期性,教育效果的迟效性、隐蔽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校长办学治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出的成绩。面对复杂、艰巨、长期的教育任务,教育家型的校长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而且要做好进行长期奉献的心理准备。这种奉献精神就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心甘情愿地、毫无怨言地勤奋耕耘、无私献身的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是否有事业心,这决定了校长的境界。如果仅仅作为谋生的方式,根据职业道德去做,尽心尽职,不迟到不早退,完成职业所规定的工作,从职业上来说,这是无可指责的。人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做,他的追求和理想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就会奉献。”教育家型校长的奉献精神是学校稳定教师队伍的巨大精神支柱,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动力和前进方向。这种奉献精神应该是根植于校长内心深处、思想深处的,在工作中不时闪耀出人格的魅力与道德的光芒。
3.2 独特的办学理念。作为教育家型的校长,要有先进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并将此转化为学校工作的内核,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能否形成融会时代要求的以独特的办学理念为支撑的先进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型校长区别于一般校长的重要标志。历数中外的教育家型校长,无不拥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实际上就是把校长的理想化成了全体教师的理想,化成了全体学生的行动。独特的办学理念是教育家型校长的重要道德特质。作为教育家型的校长,要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明确价值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特办学精神,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性思考。独特的办学理念标示着学校彰显着独特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精神。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的终生成长与发展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牢固的道德基础。
3.3 善于在实践中创新。教育家型校长是教育的行动者、实践者。要始终怀有改革创新精神,永葆改革创新意识。创新的意识、开拓的勇气是成就教育家的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教育家型的校长要勤于总结教育经验,发现教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善于转换思路去解决,在继承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努力实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创新持续发展。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家型校长,教育改革也造就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的校长是时代教育改革的先锋,中小学校长要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就必须在工作中、科研中以及教学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探索教育规律,创新发展教育事业。
4 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的修养分析
4.1 深厚的学术修养,虚怀若谷。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家型的校长与教师一样都是教育实践者,所以教育家型的校长要掌握至少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精通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基。要以更大的兴趣研究教育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学术深化和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上、管理上、学术领导上有牢固的话语权,才能树立起校长的道德领导威信。这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学术胸怀和包容境界使教育家型校长在工作中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够在学校形成团结一心共同迎接各种挑战的精神氛围。
4.2 对事业一丝不苟,鞠躬尽瘁。教育家型校长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发展。对于教育家型的校长来说,办好教育绝不是为了他个人能怎么样,而完全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家型校长对一切事情的选择和判断,一定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师的评价一定会取决于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和努力程度,而不会只以分数给学生排队,也不会简单地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能够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人,对教育事业终生都充满着事业的激情。
4.3 对人生信念坚定,执着追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想作出一番业绩绝非短期能够奏效,需要教育者为此付出终生而不懈的努力。教育家型的校长不仅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还需要一种定力和耐力——即执著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与追求有如航标一样,引领激励着中小学校长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温家宝总理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生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教育家型校长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这信念源于对社会、文化、教育和人自身的一种理性判断和认识,并且将这种认识和判断上升为个人的一种信仰和追求。有了这种信仰和追求,才会静下心甘为人梯,潜下心来,乐于奉献。
5 结语
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并非易事,特别是当经济思维、行政思维、乃至于官僚思维还顽固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时候。中小学校长能否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就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事业追求,达到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境界,取决于其事业自觉和能动状态。如果其个体的自觉性、能动性能够长期且持续发扬,定能在学校建设发展和自身成长领域成就一番事业。探究并学会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中寻找出路,将教育理论引领与工作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定是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必由之路。(本论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Z125-029)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增补本),2009
3 戚万学.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教育家型校长 道德行为 特质 修养
教育家办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呼唤。中小学校长是教育政策和理念转化成行动的枢纽与实践者,校长需要具备教育家的气质,树立教育家办学的精神。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对校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时代呼唤教育家型的校长出现,呼唤越来越多的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
1 教育家与教育家型校长的内涵关联
教育家是具有高尚人格,在他人或在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较系统、新颖、先进的教育思想或理念,对教育事业或教育理论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在国内外教育界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本文所指的教育家型校长是指具备了教育家发展趋势或标准的中小学校长,或者称学校教育家。中小学校长不可能都成长为教育家,但应该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条件只是为校长可能成长为教育家提供了平台和基础。中小学校长必须遵循成长规律,经历成长过程,这样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进而成长为教育家。
2 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的探讨
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是当下无法回避的话题,这里仅就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进行初步的探讨。毫无疑问,教师对于校长道德行为魅力的崇拜远高于其职位权力,不同于普通教师,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标准要远远高于普通教师。教育家型校长要以道德品行树威,要淡化行政角色,以自身道德行为魅力不断获得教师的信任和拥护,做一名道德模范。只有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奉献更多的力量,才能为教师学生、为学校做更多的事情,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道德魅力。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魅力来源于精神修炼,要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气质,只有保持持久的学习力,才能使教育家型校长的治校能力不断增长,在学校教学和管理各项工作中先人一步。教育家型校长的道德行为魅力来源于道德作风,要以过硬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作为表率。学校校风就是其道德行为作风的外在显示。教育家型校长在生活中应当正气正派,在工作中要公平公正、坚持原则、清正清廉、慎独自警,常怀律己之心。
3 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的特质分析
3.1 执着的奉献精神。培育人所具有的长期性,教育效果的迟效性、隐蔽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校长办学治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出的成绩。面对复杂、艰巨、长期的教育任务,教育家型的校长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而且要做好进行长期奉献的心理准备。这种奉献精神就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心甘情愿地、毫无怨言地勤奋耕耘、无私献身的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是否有事业心,这决定了校长的境界。如果仅仅作为谋生的方式,根据职业道德去做,尽心尽职,不迟到不早退,完成职业所规定的工作,从职业上来说,这是无可指责的。人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做,他的追求和理想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就会奉献。”教育家型校长的奉献精神是学校稳定教师队伍的巨大精神支柱,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动力和前进方向。这种奉献精神应该是根植于校长内心深处、思想深处的,在工作中不时闪耀出人格的魅力与道德的光芒。
3.2 独特的办学理念。作为教育家型的校长,要有先进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并将此转化为学校工作的内核,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能否形成融会时代要求的以独特的办学理念为支撑的先进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型校长区别于一般校长的重要标志。历数中外的教育家型校长,无不拥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实际上就是把校长的理想化成了全体教师的理想,化成了全体学生的行动。独特的办学理念是教育家型校长的重要道德特质。作为教育家型的校长,要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明确价值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特办学精神,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性思考。独特的办学理念标示着学校彰显着独特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精神。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的终生成长与发展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牢固的道德基础。
3.3 善于在实践中创新。教育家型校长是教育的行动者、实践者。要始终怀有改革创新精神,永葆改革创新意识。创新的意识、开拓的勇气是成就教育家的一种内在精神动力。教育家型的校长要勤于总结教育经验,发现教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善于转换思路去解决,在继承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努力实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创新持续发展。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家型校长,教育改革也造就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的校长是时代教育改革的先锋,中小学校长要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就必须在工作中、科研中以及教学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探索教育规律,创新发展教育事业。
4 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的修养分析
4.1 深厚的学术修养,虚怀若谷。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家型的校长与教师一样都是教育实践者,所以教育家型的校长要掌握至少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精通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基。要以更大的兴趣研究教育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学术深化和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上、管理上、学术领导上有牢固的话语权,才能树立起校长的道德领导威信。这种“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学术胸怀和包容境界使教育家型校长在工作中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够在学校形成团结一心共同迎接各种挑战的精神氛围。
4.2 对事业一丝不苟,鞠躬尽瘁。教育家型校长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发展。对于教育家型的校长来说,办好教育绝不是为了他个人能怎么样,而完全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家型校长对一切事情的选择和判断,一定是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师的评价一定会取决于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和努力程度,而不会只以分数给学生排队,也不会简单地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能够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人,对教育事业终生都充满着事业的激情。
4.3 对人生信念坚定,执着追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想作出一番业绩绝非短期能够奏效,需要教育者为此付出终生而不懈的努力。教育家型的校长不仅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还需要一种定力和耐力——即执著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与追求有如航标一样,引领激励着中小学校长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温家宝总理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生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教育家型校长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这信念源于对社会、文化、教育和人自身的一种理性判断和认识,并且将这种认识和判断上升为个人的一种信仰和追求。有了这种信仰和追求,才会静下心甘为人梯,潜下心来,乐于奉献。
5 结语
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并非易事,特别是当经济思维、行政思维、乃至于官僚思维还顽固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时候。中小学校长能否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就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事业追求,达到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境界,取决于其事业自觉和能动状态。如果其个体的自觉性、能动性能够长期且持续发扬,定能在学校建设发展和自身成长领域成就一番事业。探究并学会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中寻找出路,将教育理论引领与工作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定是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必由之路。(本论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道德行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Z125-029)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增补本),2009
3 戚万学.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