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诗歌丰富而精深的艺术内涵,天然具有市美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创造性的发展阶段,因此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进行市美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形成学生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古代诗歌
一、当前高中古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诗歌在教材中的选择有局限性
首先,教材要加强其文学性和人文性。其次不同地区可以实行教材与区域的优势突出和互补(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平原与大海,城市与乡村等),特别要强调充分利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的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感表达,因为读诗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恰恰是教材与教师之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要从教材与教师身上来。
(二)追求创新而流于形式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不少大胆的革新,课堂模式多样化,有诵读比赛、编写课本剧,表演、重画诗中景等,一改传统教学“灌书”的单调,激活了课堂气氛,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但实施一段时间后,不少同行得出这样的反思结论:学生头脑里没装下多少古典味道的东西,甚至连有价值的东西也没剩多少。
教学陷进误区,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是不容忽视的。不但使学生厌学诗歌,还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灵如未开垦的肥沃土壤,播种什么就长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们有时会感到困惑,出现迷茫,甚至手足无措,如果此时我们不利用诗歌或其他中介,给学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而是教给应考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那么将会使他们进一步模糊了美丑界限,偏离了健康的审美观念。
(三)坚守应考阵地
有不少教师将教学与应考完全等同起来,考什么教什么。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先疏通文意,讲明主题,品读千古名句即算完成。后来为了适应近年考试对古诗考查范围扩大而做了改动,将教学割裂成内容、主题和写作特点三大块,庄重知识点的落实,而不引导学生体验诗中之情,诗中之美及诗外之意。
二、如何走出古代诗歌教学误区
要革除古代诗歌教学的弊病,笔者认为应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用诗歌引导学生在美的愉悦中获得情感的升华,进而唤起他们自身的真善美情怀。
(一)古代诗歌美育策略
审美教育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不同于智育与德育的特征:它具有体验性,娱乐效果,以及自发性和主动性。因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我们要注意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和谐性原则。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课堂应是开放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要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在教学中多鼓励,点拨学生。二是阶段性原则。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他们的知识是逐步完备的,因而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审美心理机制,有序地深入进行。当学生还不明白什么是“物”和“象”的时候,不要试图让学生解读诗词的意境,当学生还未弄懂曹操、曹檀等诗人的诗作时,不要去妄谈“建安风骨”。对待学生不成熟的见解,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多给他们以鼓励和指导。
(二)古代诗歌的审美功能
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优秀的古代诗歌是精神上的珍馐大餐,可以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中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读后能“发思古之幽情”,通过对照古人观照自身而生发出许多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有利于审美情趣、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古代诗歌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座高峰,无论是从内容、结构上还是语言上都能给学生有益的启示,而古代诗歌特有的深邃意境的特点,还能让学生提高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三、古代诗歌审美教育的实现
(一)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比起只靠用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起课来,那显然要生动、形象得多。具体可感的形象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消除听课时的枯燥感和疲劳感,使他们能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审美鉴赏活动。
在诗歌教学中,首先是朗读诗歌,但教师干巴巴的范读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借助多媒体,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讲授“词”时,为学生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歌曲,让学生理解词的歌唱性。当学生朗读《琵琶行》时,配以古代歌女弹奏琵琶的图片,就会将学生引领到白居易所描绘的境界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描写,对琵琶音乐不熟悉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借助相关的琵琶曲,并有“flash”制作出相关的画面,如来一个五彩缤纷的珠子纷纷落下的画面,会使教学更为形象直观,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呈现出的目不暇接,转化为耳不暇闻的音乐变化之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欲望。
(二)教师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审美层次
塑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优良的品质。这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要从理论上引导学生领悟、品味、消化诗中的深刻意蕴。古典诗词中,其思想内涵有它独特的方面,如诗人的怀才不遇,他们虽然有傲岸不羁、正直贤达、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操,但也有情绪低落、消极避世的一面。要让学生分清美与丑,以便于批判地吸收。另一方面“诗人”与“诗”离我们甚远,诗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千差万别,人生经历、思想意识也不同,所以引导学生不必效仿,要从诗中走出来,借诗移情,面对现实,结合现实谈个人的感受。
高远的审美意境,不但引发读者的进入诗歌中,感受诗歌的意蕴,而且还能提高审美想象,审美艺术效果。学无涯,教也无涯。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诗歌,教师可以据自己的风格,尽力发挥特长,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龚德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吴积雷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3]黄学勤初中诗歌教学的我见.
[4]付玉周海浪;谈体育课中的审美教育.
[5]陈海英诗歌教学的美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古代诗歌
一、当前高中古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诗歌在教材中的选择有局限性
首先,教材要加强其文学性和人文性。其次不同地区可以实行教材与区域的优势突出和互补(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平原与大海,城市与乡村等),特别要强调充分利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的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感表达,因为读诗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恰恰是教材与教师之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要从教材与教师身上来。
(二)追求创新而流于形式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不少大胆的革新,课堂模式多样化,有诵读比赛、编写课本剧,表演、重画诗中景等,一改传统教学“灌书”的单调,激活了课堂气氛,深受师生们的欢迎。但实施一段时间后,不少同行得出这样的反思结论:学生头脑里没装下多少古典味道的东西,甚至连有价值的东西也没剩多少。
教学陷进误区,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是不容忽视的。不但使学生厌学诗歌,还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灵如未开垦的肥沃土壤,播种什么就长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们有时会感到困惑,出现迷茫,甚至手足无措,如果此时我们不利用诗歌或其他中介,给学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而是教给应考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那么将会使他们进一步模糊了美丑界限,偏离了健康的审美观念。
(三)坚守应考阵地
有不少教师将教学与应考完全等同起来,考什么教什么。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先疏通文意,讲明主题,品读千古名句即算完成。后来为了适应近年考试对古诗考查范围扩大而做了改动,将教学割裂成内容、主题和写作特点三大块,庄重知识点的落实,而不引导学生体验诗中之情,诗中之美及诗外之意。
二、如何走出古代诗歌教学误区
要革除古代诗歌教学的弊病,笔者认为应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用诗歌引导学生在美的愉悦中获得情感的升华,进而唤起他们自身的真善美情怀。
(一)古代诗歌美育策略
审美教育作为塑造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不同于智育与德育的特征:它具有体验性,娱乐效果,以及自发性和主动性。因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实施美育,我们要注意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和谐性原则。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课堂应是开放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要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在教学中多鼓励,点拨学生。二是阶段性原则。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他们的知识是逐步完备的,因而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审美心理机制,有序地深入进行。当学生还不明白什么是“物”和“象”的时候,不要试图让学生解读诗词的意境,当学生还未弄懂曹操、曹檀等诗人的诗作时,不要去妄谈“建安风骨”。对待学生不成熟的见解,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多给他们以鼓励和指导。
(二)古代诗歌的审美功能
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优秀的古代诗歌是精神上的珍馐大餐,可以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中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读后能“发思古之幽情”,通过对照古人观照自身而生发出许多人生的思考与感慨,有利于审美情趣、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古代诗歌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座高峰,无论是从内容、结构上还是语言上都能给学生有益的启示,而古代诗歌特有的深邃意境的特点,还能让学生提高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三、古代诗歌审美教育的实现
(一)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
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比起只靠用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起课来,那显然要生动、形象得多。具体可感的形象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消除听课时的枯燥感和疲劳感,使他们能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审美鉴赏活动。
在诗歌教学中,首先是朗读诗歌,但教师干巴巴的范读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借助多媒体,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讲授“词”时,为学生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歌曲,让学生理解词的歌唱性。当学生朗读《琵琶行》时,配以古代歌女弹奏琵琶的图片,就会将学生引领到白居易所描绘的境界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描写,对琵琶音乐不熟悉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借助相关的琵琶曲,并有“flash”制作出相关的画面,如来一个五彩缤纷的珠子纷纷落下的画面,会使教学更为形象直观,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呈现出的目不暇接,转化为耳不暇闻的音乐变化之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欲望。
(二)教师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审美层次
塑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优良的品质。这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要从理论上引导学生领悟、品味、消化诗中的深刻意蕴。古典诗词中,其思想内涵有它独特的方面,如诗人的怀才不遇,他们虽然有傲岸不羁、正直贤达、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操,但也有情绪低落、消极避世的一面。要让学生分清美与丑,以便于批判地吸收。另一方面“诗人”与“诗”离我们甚远,诗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千差万别,人生经历、思想意识也不同,所以引导学生不必效仿,要从诗中走出来,借诗移情,面对现实,结合现实谈个人的感受。
高远的审美意境,不但引发读者的进入诗歌中,感受诗歌的意蕴,而且还能提高审美想象,审美艺术效果。学无涯,教也无涯。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诗歌,教师可以据自己的风格,尽力发挥特长,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龚德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吴积雷高中诗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3]黄学勤初中诗歌教学的我见.
[4]付玉周海浪;谈体育课中的审美教育.
[5]陈海英诗歌教学的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