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身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A生是一名班干部,成绩一直不错,并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之职,有同学反映他上课故意打岔、讲话,下课后追追打打,搞得教室里乌烟瘴气,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显得和以前不一样。我决定到他家里进行一次家访。他妈妈反映他每天在家学习到很晚。我把他在校的表现说出来,他妈妈也感到惊奇,为什么他在家拼命学习,在校却故意打扰其他同学学习呢?经过我们的共同引导,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原来随着功课的增加,特别是科学和数学的难度加大,以前他在班级排在前五名,现在却只能在十名左右,让他感觉很没有面子,然而在班上尽量装出无所谓,似乎把学习不放在心上,实际上自己是很在意的,很害怕其他同学超过他。所以想在班级里制造一点事端,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使别的同学不能很好学习,而他却回家拼命学,想这样重新排在班级前五位。“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生的情况引起了我的重视,从他家回来后,我进行了深深的思索,在老师和同学眼里的优秀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有了这种极端的想法呢?我们又应该怎样积极的应对这些新的问题呢?联想七年来教过的学生心理问题,同时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多数优秀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这也是老师、家长往往不易引起注意的问题。
1 优秀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1 高期望引发高度焦虑。优秀生一般都认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能都强于其他同学,否则他们就认为自己表现不够好。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更加重了学生的这一想法。为了保持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不断给自己确定目标,施加压力,提高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适当的中等程度的焦虑,才有利于身心的健全发展。但优秀生在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心理承受的压力和负担越来越重,进而焦虑烦躁情绪加剧。
1.2 求完善导致恐慌。优秀生总希望自己能将每件事情都做好,稍有误差便惴惴不安,甚至出现恐慌的症状。已经做得不错了,尽力了,但还不满意,这是大多数优秀生的共同特征。其次,优秀生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还对别人和周边环境过于挑剔,一些优秀生不是抱怨周围人的素质太低就是责怪生活环境太差,不如己意。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缺少幸福感和快乐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和生活的含义。
1.3 自傲自负的同时容易自卑。由于优秀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赞许、同学们的羡慕,极易产生狂妄、自负和傲慢、目中无人的不良个性。他们看不起别人,瞧不起不起眼的小事情,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随心所欲,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总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告,即使自己错了,也不愿承认错误。在此情况下,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点和不足,对失败和挫折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他们的心理比一般人更脆弱,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容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长此下去,便会失掉信心和勇气。
2 造成优秀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优秀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受家庭的一些不正确引导,过重的考试压力,师长过高的期望,人际关系的失调等都是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原因。
3 提高优秀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班集体力量,促使优秀生心理障碍转化。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一般巨大的教育力量,集体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对每个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正确的舆论更是形成是非观念、鼓舞、激励和约束同学言行的巨大精神力量。学生之间积极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比教师的教育影响更有效。因此,教师要注意教育全体学生应从帮助、理解的角度去认识对方因心理障碍所造成的过激言行,以同学之情感去转化对方的诸如孤僻、自傲、消沉等各种心理问题。
3.2 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在班级工作中,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较多,因而帮助他们转化的机会也就多。当然,老师在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以不断增强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谈到:“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生活,他的每一言行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除了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学生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场合下努力注意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努力以自己诲人不倦的态度、广阔的胸怀、谦虚的品行、良好的作风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3 引导优秀生学会实事求是、悦纳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绝对是暂时的,相对是永恒的。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相对较差的同学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优秀生应学会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会与其他同学一起共享他人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不应该以轻视的态度去看待其他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应该懂得:要想人家尊重你,首先需要学会尊重别人,更不应该用一张无形的网将自己与其他同学隔开,孤芳自赏。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应有别于市场竞争,优秀生更应持有“事事我要抗争,成败不必在意”的乐观精神,树立互相促进,互帮互长的观念,消除把同学摆在对抗位置的心理,懂得只有互相切磋,悦纳他人,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3.4 帮助优秀生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具有心理障碍的优秀生,其成就观往往是狭隘的、看问题是片面的,认为只要成绩好就算功成名就。而事实上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如何、总体素质如何,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而不能只以成绩是否超越其他同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就观的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生。教育的使命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让每一朵花都开放。
1 优秀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1.1 高期望引发高度焦虑。优秀生一般都认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能都强于其他同学,否则他们就认为自己表现不够好。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更加重了学生的这一想法。为了保持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不断给自己确定目标,施加压力,提高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适当的中等程度的焦虑,才有利于身心的健全发展。但优秀生在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心理承受的压力和负担越来越重,进而焦虑烦躁情绪加剧。
1.2 求完善导致恐慌。优秀生总希望自己能将每件事情都做好,稍有误差便惴惴不安,甚至出现恐慌的症状。已经做得不错了,尽力了,但还不满意,这是大多数优秀生的共同特征。其次,优秀生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还对别人和周边环境过于挑剔,一些优秀生不是抱怨周围人的素质太低就是责怪生活环境太差,不如己意。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缺少幸福感和快乐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和生活的含义。
1.3 自傲自负的同时容易自卑。由于优秀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赞许、同学们的羡慕,极易产生狂妄、自负和傲慢、目中无人的不良个性。他们看不起别人,瞧不起不起眼的小事情,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随心所欲,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总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告,即使自己错了,也不愿承认错误。在此情况下,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点和不足,对失败和挫折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他们的心理比一般人更脆弱,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容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长此下去,便会失掉信心和勇气。
2 造成优秀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优秀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受家庭的一些不正确引导,过重的考试压力,师长过高的期望,人际关系的失调等都是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原因。
3 提高优秀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班集体力量,促使优秀生心理障碍转化。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一般巨大的教育力量,集体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对每个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正确的舆论更是形成是非观念、鼓舞、激励和约束同学言行的巨大精神力量。学生之间积极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比教师的教育影响更有效。因此,教师要注意教育全体学生应从帮助、理解的角度去认识对方因心理障碍所造成的过激言行,以同学之情感去转化对方的诸如孤僻、自傲、消沉等各种心理问题。
3.2 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在班级工作中,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较多,因而帮助他们转化的机会也就多。当然,老师在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以不断增强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谈到:“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生活,他的每一言行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所以,老师除了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学生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场合下努力注意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努力以自己诲人不倦的态度、广阔的胸怀、谦虚的品行、良好的作风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3 引导优秀生学会实事求是、悦纳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绝对是暂时的,相对是永恒的。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相对较差的同学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优秀生应学会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会与其他同学一起共享他人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不应该以轻视的态度去看待其他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应该懂得:要想人家尊重你,首先需要学会尊重别人,更不应该用一张无形的网将自己与其他同学隔开,孤芳自赏。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应有别于市场竞争,优秀生更应持有“事事我要抗争,成败不必在意”的乐观精神,树立互相促进,互帮互长的观念,消除把同学摆在对抗位置的心理,懂得只有互相切磋,悦纳他人,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3.4 帮助优秀生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具有心理障碍的优秀生,其成就观往往是狭隘的、看问题是片面的,认为只要成绩好就算功成名就。而事实上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如何、总体素质如何,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而不能只以成绩是否超越其他同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就观的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生。教育的使命让每一只鸟都歌唱,让每一朵花都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