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高校均建立了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国内诸多学者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显现出一些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施阶段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改进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的个体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导向作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出学校对教师工作表现和产出的评价,是关系到教师这一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教师绩效评价即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将教师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与岗位职责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岗位要求的结论,进而指导教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所开展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如何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所进行的分析,而缺乏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整体设计的相关研究,这其中不仅包括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选择、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的确定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评价方法的选择等多方面问题,还包括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反馈机制的建立,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规范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因此,通过研究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来设计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指导高校开展教师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分析
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大多是从评价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如开展对教师绩效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具体包括:
(一)评价目的研究
一般来说,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有两个: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只有当高校教师评价是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统一,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时,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协调教师的自身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奖惩性评价,并且在评价时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地确定绩效评价的目的成为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对某一主体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也日趋增多和完善。评价方法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它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最终的评价结果,也对评价对象后期的薪酬、福利水平和职位调动等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的相关管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却往往由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相关人员为教师的工作结果进行打分,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绩效的一种方法。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缺乏相应沟通,使得被评价教师处于被动局面,形成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不对等的制度。同时,在评价结束后,评价结果也不能及时地反馈给评价对象,而只是由相关管理部门依据这一结果对教师进行相应的人事管理,这样就不能起到引导教师改进工作绩效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评价内容研究
高校教师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评价其工作绩效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由于高等教育学科门类繁多,而不同学科对教师工作也有不同的要求,加之教学岗和科研岗在工作内容上的差别,目前高校评价教师绩效水平时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评价,注重教师实际工作成果,如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发表学术论文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等。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绩效评价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和科研的成果上,还应包括对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进行评价,促使教师关注工作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工作过程,以此实现教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统一,实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四)评价主体研究
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不易量化,目前往往通过学生和考评专家组对教师进行评价。然而,在对评价主体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打分时会给老师一个较为平均的分数,这样就使得上课效果有很大差别的老师们之间的绩效评分却拉不开档次。对考评专家组成员来说,虽然在进行评价时能从较为专业和理性的角度进行打分,但是由于对评价教师上课风格的不熟悉或者出于工作上的竞争性,在评价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主观偏差。因此,在对评价主体进行选择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主体要素的特点,力求多渠道、全面的开展对教师的绩效评价。
三、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不同发展方向,在指导教师评价过程中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它们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并进行有机整合的。前者强调了社会对教师发展的推动作用,后者则从教师自身出发,寻求其内在的发展动力。[4]我国应当结合具体国情,从本国的教育实践出发,探索出将两种教师评价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既关注教师实际工作绩效,又注重教师这一主体的内在发展动力和需求的评价体系。结合前面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下面从绩效评价流程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改进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准备阶段
在决定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首先进行绩效评价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即将要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相应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一)确定绩效评价目的
绩效评价目的的选择,不仅对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也为后期评定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在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明确其目的既是为了监督检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也是为了教师内在发展能力和需求进行评价,以此来对整个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相应安排。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对其工作结果进行检验,可以督促教师注重工作的完成效果。在对教师内在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时,则关注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只要其个人能力与之前相比有所进步,就能获得激励,这也使得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选择绩效评价方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受到了相关学者的重视,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有:360度考核法(孙静,王蕴等,2007;秦亮生,2007;廖荣碧,2009;吕宜之,2010;曹江培,2010),模糊层次分析法(苏宁红,2007;成江晨,葛明明等,2009;黄晗,2010;),KPI评价法(唐玲,2009;王燕华,2009),平衡计分卡(郭彩琴,张正义,2006;易元红,2008;程芳,2009),DEA评价法(刘和旭,2006;韦晓英,陈军义,2008)。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之前,均需事先制定一个针对教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上,应由相关学院的教研室和行政管理人员针对岗位的特点,通过被评价教师的自身参与,确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评价时,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双向沟通的方式,即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同时将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三)确定绩效评价内容
在确定教师绩效评价内容时,应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工作结果,也要注重对导致教师工作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时,应给出专业知识能力、道德素质、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而不是只关注专业知识能力这一单一的评价维度。同时,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综合使用,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以此来保证评价效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筛选绩效评价主体
由于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在对评价主体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应着重选择那些与被评价教师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来进行评价。在确定好评价主体后,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了解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此外,还应加大对被评价教师的动员力度,使他们理解绩效评价工作对他们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了解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流程,从而积极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去。
(五)实施阶段
在教师绩效评价实施阶段,需要着力解决好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偏差的影响。作为个体,考评者会由于之前对被考评者的印象或者基于个人某一方面的主观认识,而对被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给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这将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可信度。为了消除偏差,绩效评价管理部门应在评价工作开始之前,就对各评价主体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使其认识到评价结果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绩效评价实施阶段,学校还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保证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会影响有关老师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开展。
(六)反馈阶段
绩效评价工作仅仅是对教师这一主体进行管理的手段,最终目的仍是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整体的长远发展。目前部分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之后,就直接将结果封闭起来,而不与被评价教师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教师的绩效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绩效评价的反馈和结果的有效应用是提高被评价主体工作绩效的关键,学校在教师评价结果出来后,应通过绩效面谈,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被评价教师,使其了解自身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扬长避短,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来对教师绩效水平的改进进行追踪,最终实现教师工作绩效的提升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高校主管部门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以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并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从目前相关的研究来看,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但仍需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栋,蒋亚东.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业务流程再造[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 刘利,许秀川,王钊.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误区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3).
[3] 邓卉,易绍春.建立科学的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5).
[4] 李尚明,王小康.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08(05).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改进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的个体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导向作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出学校对教师工作表现和产出的评价,是关系到教师这一主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教师绩效评价即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将教师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与岗位职责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岗位要求的结论,进而指导教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所开展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如何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所进行的分析,而缺乏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整体设计的相关研究,这其中不仅包括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选择、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的确定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评价方法的选择等多方面问题,还包括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反馈机制的建立,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绩效评价过程的规范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因此,通过研究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来设计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指导高校开展教师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分析
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大多是从评价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如开展对教师绩效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具体包括:
(一)评价目的研究
一般来说,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有两个: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只有当高校教师评价是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统一,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时,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协调教师的自身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奖惩性评价,并且在评价时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因此,如何科学地确定绩效评价的目的成为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对某一主体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也日趋增多和完善。评价方法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它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最终的评价结果,也对评价对象后期的薪酬、福利水平和职位调动等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的相关管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却往往由行政管理部门来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相关人员为教师的工作结果进行打分,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绩效的一种方法。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考评者和被考评者缺乏相应沟通,使得被评价教师处于被动局面,形成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不对等的制度。同时,在评价结束后,评价结果也不能及时地反馈给评价对象,而只是由相关管理部门依据这一结果对教师进行相应的人事管理,这样就不能起到引导教师改进工作绩效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评价内容研究
高校教师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评价其工作绩效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由于高等教育学科门类繁多,而不同学科对教师工作也有不同的要求,加之教学岗和科研岗在工作内容上的差别,目前高校评价教师绩效水平时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评价,注重教师实际工作成果,如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发表学术论文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等。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绩效评价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和科研的成果上,还应包括对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进行评价,促使教师关注工作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工作过程,以此实现教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统一,实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四)评价主体研究
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不易量化,目前往往通过学生和考评专家组对教师进行评价。然而,在对评价主体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打分时会给老师一个较为平均的分数,这样就使得上课效果有很大差别的老师们之间的绩效评分却拉不开档次。对考评专家组成员来说,虽然在进行评价时能从较为专业和理性的角度进行打分,但是由于对评价教师上课风格的不熟悉或者出于工作上的竞争性,在评价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主观偏差。因此,在对评价主体进行选择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主体要素的特点,力求多渠道、全面的开展对教师的绩效评价。
三、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不同发展方向,在指导教师评价过程中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它们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并进行有机整合的。前者强调了社会对教师发展的推动作用,后者则从教师自身出发,寻求其内在的发展动力。[4]我国应当结合具体国情,从本国的教育实践出发,探索出将两种教师评价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形成既关注教师实际工作绩效,又注重教师这一主体的内在发展动力和需求的评价体系。结合前面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下面从绩效评价流程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改进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准备阶段
在决定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首先进行绩效评价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即将要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相应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一)确定绩效评价目的
绩效评价目的的选择,不仅对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也为后期评定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在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明确其目的既是为了监督检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也是为了教师内在发展能力和需求进行评价,以此来对整个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相应安排。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对其工作结果进行检验,可以督促教师注重工作的完成效果。在对教师内在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时,则关注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只要其个人能力与之前相比有所进步,就能获得激励,这也使得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选择绩效评价方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日益受到了相关学者的重视,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法有:360度考核法(孙静,王蕴等,2007;秦亮生,2007;廖荣碧,2009;吕宜之,2010;曹江培,2010),模糊层次分析法(苏宁红,2007;成江晨,葛明明等,2009;黄晗,2010;),KPI评价法(唐玲,2009;王燕华,2009),平衡计分卡(郭彩琴,张正义,2006;易元红,2008;程芳,2009),DEA评价法(刘和旭,2006;韦晓英,陈军义,2008)。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之前,均需事先制定一个针对教师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上,应由相关学院的教研室和行政管理人员针对岗位的特点,通过被评价教师的自身参与,确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评价时,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双向沟通的方式,即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同时将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三)确定绩效评价内容
在确定教师绩效评价内容时,应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关注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工作结果,也要注重对导致教师工作结果的过程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如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时,应给出专业知识能力、道德素质、创新能力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而不是只关注专业知识能力这一单一的评价维度。同时,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综合使用,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以此来保证评价效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筛选绩效评价主体
由于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在对评价主体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应着重选择那些与被评价教师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来进行评价。在确定好评价主体后,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了解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此外,还应加大对被评价教师的动员力度,使他们理解绩效评价工作对他们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了解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流程,从而积极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去。
(五)实施阶段
在教师绩效评价实施阶段,需要着力解决好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主观偏差的影响。作为个体,考评者会由于之前对被考评者的印象或者基于个人某一方面的主观认识,而对被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给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这将大大影响绩效评价工作的可信度。为了消除偏差,绩效评价管理部门应在评价工作开始之前,就对各评价主体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使其认识到评价结果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绩效评价实施阶段,学校还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保证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会影响有关老师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开展。
(六)反馈阶段
绩效评价工作仅仅是对教师这一主体进行管理的手段,最终目的仍是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整体的长远发展。目前部分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之后,就直接将结果封闭起来,而不与被评价教师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教师的绩效水平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绩效评价的反馈和结果的有效应用是提高被评价主体工作绩效的关键,学校在教师评价结果出来后,应通过绩效面谈,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被评价教师,使其了解自身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扬长避短,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来对教师绩效水平的改进进行追踪,最终实现教师工作绩效的提升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高校主管部门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以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并最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从目前相关的研究来看,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但仍需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栋,蒋亚东.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业务流程再造[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 刘利,许秀川,王钊.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误区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3).
[3] 邓卉,易绍春.建立科学的地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5).
[4] 李尚明,王小康.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