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站在这一高度来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淡化“优等生”和“差等生”这一等级概念,让参差不齐的学习个体在质疑问难中发展思维,在品评感悟中形成互动,在阅读反思和批判中锤炼个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个性化阅读空间
  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新课标则更进一步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广大教师也正在自觉地实践着角色的转换,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究其原因,首先,传统教学积淀下来的师道尊严使学生在课堂上唯师、唯“本”,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有被视为“异端”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思维惰性,成为课堂教学的附属。其次,部分教师“主导”上仍存在误区,课堂没有以学定教,仍然采用“轨道式”的以教带学,以“牵”代“导”,学生仍然局限在教师设定好的有限范围内活动,师生间只存在单向的“牵”动,没有在对话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联动,学生的感官被束缚,思维被局限。即使采取某些“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也大多表面化,个性化阅读空间极其有限,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身体力行地“蹲下来看学生”,更要鼓励学生“跳起来看教师”,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让有限的小课堂成为无限的“大社会”。因此,只有充分地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角色转换,个性化阅读才有实施的空间。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个性化阅读品质
  当前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大量的“一刀切”现象,如某位教师教《小鹰学飞》一文,在指导朗读“小鹰高兴地喊道:‘我已经会飞啦!’”这一句时,为让学生体验小鹰的高兴心情,教师先示范朗读,再让学生加动作朗读,结果全班学生都把右手展开放在嘴边作喊读状,动作一致、语气相同、整齐划一、没有一个学生去“张开双臂”地喊,去“手舞足蹈”地喊……在这种刻板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中,学生失去自我,迷失个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必须坚持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应急于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课堂上可以引入辩论法,根据讨论的问题把全班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或者以某学生某小组的观点为靶子,教师有意识地提出相反的意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将讨论不断引向深入。还可以采用互相提问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互相提问,可以男女生互相提问,小组间互相提问,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疑问和异议。问题由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在“质疑问难”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异彩纷呈。如某位教师在教课外阅读指导时,启发学生: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呢?经过酝酿,学生有的问,如果小红受伤后没有让弟弟送回零钱,那位先生会责怪他吗?有的问,如果小红没有受伤,事情会怎么发展呢?有的问,如果小红没有受伤,他会怎样花那十元钱呢?有的问,如果小红受伤后及时来到医院,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可能发生的事情写下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中心的理解,使他们深切感悟小红的美好品质。只有这种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品质。
  三、启动积极的评价方式,打造个性化阅读平台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将过去那种“答案标准化”的僵化模式改为“答案多元化”的弹性模式,以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允许多种观点并存,提倡标新立异,只有这样引发学生见仁见智地去解读文本,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某位教师在教课外书籍指导学生阅读《鸟的天堂》一文时,在学习了榕树“大”和“美”的特点后,让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5-8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眼想像榕树的样子。通过想象,学生表达了不同的感受:有学生说“这棵树像个绿色的大帐篷”,有的说“像一片树林”,有的说“榕树就是一个绿色的小岛”,也有的说“是一座小山”,还有学生说“和那棵高大的皂荚树差不多”……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充分证明,只要教给学生方法,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引领一颗颗充满灵气的心去展开想像,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思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各具特色、独领风骚。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丰富了文本内容。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迥异不同的,对作品的赏析品评也都有独特的见解。这些理解感悟没有严格的“好坏”之分、“对错”之别,只有体验的深度不同、角度不一。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加以发展,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思考,创造性地阅读,才能促使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共同提高,缩小差距,消除“质”的差别,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最终才能形成个性化的阅读平台。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认为情感和贴近学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动力,只有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他们才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快乐犹如泉源,
期刊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信息技术使其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不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结论,也注重学习过程,把学生从冰冷的公式、抽象的规律和机械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学习和实际生活虚实两方面有效结合。物理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资源环境和学习条件也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理念和技能及教学反思,可谓感悟颇多。  一、更有利于激发情感,调动学习气氛。  一个有兴趣的问题,一个感兴
期刊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那么怎样才能教好信息技术课呢?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目前,本人
期刊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0项基本理念,其中有一项是: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高中的数学教学任务相对紧张,如何恰当地使用好信息技术? 这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新课标》是提倡使用信息技术。而像“方程的近
期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核心性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搞好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人从教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四部曲”:感知、理解、赏析、积累四步教学过程。  一、感知性阅读教学过程  什么是感知性阅读?感知性
期刊
五年级六班的高晴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了学校举行的一系列读书活动。在图书馆里,在书香家庭里,她快乐地成长着。    走进濮阳市昆吾小学的大门,在浓郁的书香气息中,学校美丽、壮观的教学楼,正像一艘轮船,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进入书声琅琅的校园,图书馆内,一至五年级的不少学生正在诵读“蒙学经典”,一年级识《百家姓》,二年级读《千字文》,三年级诵《三字经》,四年级背《弟子规》,五年级则开始了解《
期刊
一个教师,当他踏上讲台的时候,面对着的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需求,背靠着的则是时代的、社会的重托。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除了自身有对祖国文字的深切热爱,引导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着重突出的是将教书育人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学机制,转化到语文教学实践的中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德育为首,强化人文教育更显示其特定的历史要求,语文学科是达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物理课堂教学仅仅着眼于提高升学率,将所有知识精细讲解之后一一灌输给学生,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不能获得系统性的认识,而且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学生在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过程中势必对学习物理产生反感,难以激发学习、探究物理学方法的积极性,因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分数、缺乏独立开拓能力,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基础教育课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是由一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5个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等)组成的。信息技术考试等级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考试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少,因此在考试前,应统一认识,认识到考试是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考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通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
期刊
本人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也有很多年了,真正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体会到了其中的喜怒哀乐。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要求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现状的呼声也很高。本人认为,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改变现状,必须要做好几个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教师的“权威”地位不容质疑,更不能改变,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消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