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学习的水平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师之教导、家之培育、社会影响、自主学习。 “名师出高徒”讲的就是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但并非名师都教出高徒,名师教出的也并非全是高徒;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暗示我们家境的优劣对学习的影响显而易见,可有时龙并非都养出龙,而是养出毒蛇恶蜥;凤也并非养出凤,而是乌鸦、麻雀;史学家说:“时势造英雄”,强调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人才,可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偏偏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终成一代天骄,绝大多数却成了陪衬。出现这种意外现象根源究竟是什么呢?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分析,恐怕就是个人主观努力不够了。有的人说是运气不佳,恐怕也只是个人主观不够进取的借口而已。由此可见,个人能否成才,固然离不开名师点拨,优越家境,良好的地域文化,但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自主学习、自我奋斗。因为前三者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因,后者才是内因。学生始终是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提高都须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学习,没有兴趣完善自我,主动放弃造就自身,那么任何一流的教育都是对牛弹琴,竹篮打水。四大因素中,自主学习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可是传统教育对这一因素的研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上课”、“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的结果有时却事倍功半就是绝好的证明。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学习思想,在学生潜意识中,明白求知本身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手段,求知应当是自觉、自愿没有强迫感的行为方式,是我要学,我想学,学而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然后它才表现为一种具体的行动。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能有效地自我调控,无拘束、轻松自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并确保达成学习目标,任何形式的督促和强制都显得多余的。自主学习理念应当是学习思想和学习行动最完美的统一。
一直以来,教育界都强调教学是师生活动,是双边互动。可似乎教学研究范畴总是聚焦于教师,对学习主体——学生的涉足太少,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理念产生的高效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勿庸置疑。首先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理念,可减轻教学负担,教师就可腾也更多时间潜心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设出优质课堂,营造竞争向上的学习环境。更主要的是留出了广阔的学习时空,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时间择其所需,解其所惑,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开拓视野,创新学习,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等生,使优等生更出类拔萃。如果教师优质的课堂教學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完善统一起来,教学定能如虎添翼,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尽管自主学习的理念的形成也跟先天遗传、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等存在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在后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理念的养成首先需要学生内悟的支持,但毕竟中学生学习经验不足、方法单纯、思维不成熟,因此更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耐心引导。这样看来中学教师在抓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理念,教师应做好诱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检查者、评定者。
第一、激发动机。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影响其强弱的因素有信念、理想、兴趣、成绩等内因和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外因。苏联心理学家巴特林娜研究发现,信念是核心内因。激发学习动机方法很多,譬如:通过形势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行之坚。又如: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改革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使学生有成就感,教师评定时多表扬、少指责,教师对工作满腔热忱,做学生的贴心人等。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学习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步。学习的基本方式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检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将这些教给学生去应用,并不断总结经验。同时请他们养成课前预习、听课弄清重难点、学会写听课笔记的习惯,多思考、多质疑,课后趁热打铁,及时巩固,系统整理知识,不同学科使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完成作业时,先复习再做作业,一般应独立完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日常学习的关键,必须形成习惯。另外给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学习方法,如摹仿学习法、抽象概括学习法、逻辑推理学习法、解决问题学习法、总结提高法等,让学生去尝试运用,在实践中创新、总结低耗高效之法,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第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的路径。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修身养德、发展智力体力过程中采取的手段。学习方法是多种类、多层次、多样化的。如记忆知识的方法、抽象概括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法等,教师只有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学以致用,才能高效率地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
在社会各界高喊减负增效的今天,为体现素质教育之本质,中学教师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更应努力探索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学习思想,在学生潜意识中,明白求知本身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手段,求知应当是自觉、自愿没有强迫感的行为方式,是我要学,我想学,学而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然后它才表现为一种具体的行动。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能有效地自我调控,无拘束、轻松自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并确保达成学习目标,任何形式的督促和强制都显得多余的。自主学习理念应当是学习思想和学习行动最完美的统一。
一直以来,教育界都强调教学是师生活动,是双边互动。可似乎教学研究范畴总是聚焦于教师,对学习主体——学生的涉足太少,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理念产生的高效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勿庸置疑。首先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理念,可减轻教学负担,教师就可腾也更多时间潜心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设出优质课堂,营造竞争向上的学习环境。更主要的是留出了广阔的学习时空,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时间择其所需,解其所惑,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开拓视野,创新学习,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等生,使优等生更出类拔萃。如果教师优质的课堂教學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完善统一起来,教学定能如虎添翼,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尽管自主学习的理念的形成也跟先天遗传、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等存在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在后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理念的养成首先需要学生内悟的支持,但毕竟中学生学习经验不足、方法单纯、思维不成熟,因此更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耐心引导。这样看来中学教师在抓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理念,教师应做好诱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检查者、评定者。
第一、激发动机。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影响其强弱的因素有信念、理想、兴趣、成绩等内因和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外因。苏联心理学家巴特林娜研究发现,信念是核心内因。激发学习动机方法很多,譬如:通过形势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行之坚。又如: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改革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使学生有成就感,教师评定时多表扬、少指责,教师对工作满腔热忱,做学生的贴心人等。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学习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步。学习的基本方式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检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将这些教给学生去应用,并不断总结经验。同时请他们养成课前预习、听课弄清重难点、学会写听课笔记的习惯,多思考、多质疑,课后趁热打铁,及时巩固,系统整理知识,不同学科使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完成作业时,先复习再做作业,一般应独立完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是日常学习的关键,必须形成习惯。另外给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学习方法,如摹仿学习法、抽象概括学习法、逻辑推理学习法、解决问题学习法、总结提高法等,让学生去尝试运用,在实践中创新、总结低耗高效之法,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第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的路径。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修身养德、发展智力体力过程中采取的手段。学习方法是多种类、多层次、多样化的。如记忆知识的方法、抽象概括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法等,教师只有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学以致用,才能高效率地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
在社会各界高喊减负增效的今天,为体现素质教育之本质,中学教师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更应努力探索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