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改革下的体验学习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e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在实践中获得相应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
  
  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
  
  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生要由自己去发现或创造自己要学习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实践证明,学生不实行“再创造”,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9.47÷2.7”,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9.47÷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2≠9.47,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因此,老师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 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到“教、学、做合一”,讓学生自己动手,找找、量量、拼拼……“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再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说数学”即是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时,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也能与学生一道共同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经历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共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
其他文献
总是听到老师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总是听到学生在抱怨,老师为什么不站在我们的角度想一想呢。师生关系难于处理,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了多年的班主任,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师生之间需要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下面一个事例中受到启发。  何丽今天又迟到了,我站在教室门口想,这是第几次了?好像已经记不清楚了。对于入校新生,我采用了自以为很民主的方式,在班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 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辞不达意 ,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  那么该如何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呢?     一、如何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期刊
在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们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社会变革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反映到学校教育中,而当务之急应该是使学校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品德教育”的重任,建立起德育工作体系,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在道德、人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具有明确的、具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发展的实
期刊
“5.12”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美丽的校园,破坏了我们纯净的心灵家园,冲击了原本平静和谐的班集体。震后,班级如何尽快恢复重建,这是摆在我们灾区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成千上万次余震的震荡中,作为一个班主任,笔者一边从事着繁重的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一边思考着震后班级的重新建设,同时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心
期刊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教和学关系是其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大脑走路,用脚板思考。”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教和学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关系。怎样建立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教和学关系能使
期刊
对于很多高一新生来说,高中的英语学习真有点像雾里看花,觉得难度相对增大、成绩下降、考题灵活,很难把握、学了跟没学一样、永远的耕耘、看不到收获。有的学生甚至在第一册第一单元就停下来,宣称英语太难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原因:  初中阶段表现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与考试相关的就学,不相关的就不学,整个内容可浓缩为一张纸,培养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高中阶段是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
期刊
历史教学应抓住“一个中心,三个结合”,才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所谓“一个中心”,就是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基本的政治观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所谓“三个结合”,就是:学习历史与学习基础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人物与评价其功过是非相结合;学习历史事件与整个历史红线相结合。  本文试以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谈谈如何抓住“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重点。    一    如何看待历史,评价
期刊
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应具备很强的法制观念。而目前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水平和现状实在不尽如人意,医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法制观念淡漠,是一个不容勿视的问题。  医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专业课程之多、学习负担之重导致法制教育不得不让位于专业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法律课所占的比例极少,课时
期刊
有人认为教师就像船艄公一样,几年一轮回,一届学生从高一的满怀期望到高三的如愿以偿,从学校毕业后,新一届学生又来到你的身边。但我觉得自己和艄公有区别: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操作,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思想、存在差异、生龙活虎、充满朝气、可塑性强的鲜活对象,他们会让你的工作,充满酸甜苦辣。   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因为母爱容易
期刊
农村孩子不同与城市孩子,课外书看得实在是太少了,写作成了一大难题。没有大量阅读,要想学好语文,那是不可能的。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该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呢?    一、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