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一环,选择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适合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经常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课堂提问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方法
《新课程标准》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是:“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它既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又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在课堂教教学中,选择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目的呢?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由于课堂提问的设计,决定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动性的差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的成败。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设计课堂提问的几点方法。
一、激发兴趣提问
数学知识大多都是来原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课不乏许多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寻求新的知识。例如: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这样提问:“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地平线和太阳的位置有怎样的关系?”看似三言两语,课堂气氛会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知识迁移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种属于回忆性提问,主要是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起到温旧而知新的效果。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例如:在讲分式的加减时,首先提问:“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则是什么?”,“异分母的分数加减的步骤又怎样?”接着问:“同学们能借用同分母的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来计算分式和吗?”这样提问,能促使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旧知识的现况,又可以为新课讲受作好准备。
三、探究性提问
新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的,采用推理分析的思维方式提问能点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教与学两个方面统一在分析问题中。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讲完某一个教学问题后,要追问其思路是什么?还能用别的方法求解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而且又可以使他们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思维扩展。例如:计算(3+)*(3-)=?学生若按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后,追问:“运算的依据是什么?”继而又问:“谁能找到最简便的算法?”教师的简短话语使学生从思维演绎分析设问中寻找解决问题途径,从而激起学生探求便捷方法的好胜心理,为灵活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开辟了坦途。
四、巩固复习提问
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讲授的新知识,常在授完新课后,对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本课所授知识。一般在复习课或新概念新例题课讲授前采用复习型提问,这样往往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讲完“二次函数”这一内容后,可提问学生:“y=ax+bx+c中,a、b、c各表示什么?”这样提问可使学生对二次函数解释式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提醒学生a一定不能等于零。
五、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教学内容的联系,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但提问必须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讲“求一次函数y=2x-4与x轴交点坐标”这道题时,不妨这样问学生:“你能把本题改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吗?”这样提问,很自然把学生引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中,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从而沟通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提问方式,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发挥课堂提问启迪、激励的功能,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环城中学)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方法
《新课程标准》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是:“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它既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又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在课堂教教学中,选择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目的呢?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由于课堂提问的设计,决定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动性的差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的成败。因此,课堂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以下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设计课堂提问的几点方法。
一、激发兴趣提问
数学知识大多都是来原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课不乏许多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寻求新的知识。例如: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这样提问:“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地平线和太阳的位置有怎样的关系?”看似三言两语,课堂气氛会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知识迁移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种属于回忆性提问,主要是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起到温旧而知新的效果。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例如:在讲分式的加减时,首先提问:“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则是什么?”,“异分母的分数加减的步骤又怎样?”接着问:“同学们能借用同分母的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来计算分式和吗?”这样提问,能促使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旧知识的现况,又可以为新课讲受作好准备。
三、探究性提问
新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的,采用推理分析的思维方式提问能点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教与学两个方面统一在分析问题中。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讲完某一个教学问题后,要追问其思路是什么?还能用别的方法求解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而且又可以使他们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思维扩展。例如:计算(3+)*(3-)=?学生若按运算顺序算出结果后,追问:“运算的依据是什么?”继而又问:“谁能找到最简便的算法?”教师的简短话语使学生从思维演绎分析设问中寻找解决问题途径,从而激起学生探求便捷方法的好胜心理,为灵活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开辟了坦途。
四、巩固复习提问
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讲授的新知识,常在授完新课后,对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本课所授知识。一般在复习课或新概念新例题课讲授前采用复习型提问,这样往往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在讲完“二次函数”这一内容后,可提问学生:“y=ax+bx+c中,a、b、c各表示什么?”这样提问可使学生对二次函数解释式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提醒学生a一定不能等于零。
五、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教学内容的联系,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但提问必须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讲“求一次函数y=2x-4与x轴交点坐标”这道题时,不妨这样问学生:“你能把本题改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吗?”这样提问,很自然把学生引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中,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从而沟通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提问方式,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发挥课堂提问启迪、激励的功能,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环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