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因此加强小学体育技能教学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高年级体育技能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育;技能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技能教学作为一个发展、提高和恢复体能的重要手段,它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激发体育教学活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牢体能基础、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一、重视体育运动前的热身,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在户外进行,但是由于户外活动中影响学生专注力的因素较多,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热身运动时教师要采用趣味热身运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体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热身运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唤醒学生的身体,以便身体在最佳状态中投入地进行锻炼。比如在800米跑步之前,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腿部拉伸运动。将自己比作灵巧的小兔,练习单脚站立,双手抱另一条腿的膝盖,努力向胸部靠拢,双腿轮流进行,注意控制节奏和膝盖的高度,由慢到快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语言情境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小兔这一角色,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热身运动中唤醒沉睡的身体,活跃学生情绪,使学生对接下来的集体运动产生积极的探索欲望。
二、重视高年级功能性体能训练,加强课程开发
功能性体能训练源于理疗和康复领域,其内涵主旨集中体现在体能训练本身必须满足于或适用于先期期望达到的体能诉求。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一般性综合体能训练相比,其专业程度和指向性更为明确。根据个体训练需要及运动期望,从动作功能开始筛查,最后确定主要的针对性体能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增强身体适应能力、强化身体机能、整合提高运动素质、促进体能恢复。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肌群、骨骼系統等尚未发展成熟,无法进行复杂的力量型、耐力性和与爆发力相关的体能训练。在一至四年级开展GPP体能训练,打好必要体能基础后,五、六年级可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模式,适当增加体能训练课程占比,提高小学生训练难度和负荷,集中训练高年级小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以满足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运动能力提高的需要。
三、遵循运动规律,提高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发展是以认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托的,且运动技能也是人类身体认知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所以,设计运动技能教学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原则,这也有助于小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需要确立教学主题,然后依据本主题内容,从最基本的动作入手,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逐一尝试体育动作,领会体育运动技巧。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动作分解示范后,再将动作进行连贯演示,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分解及组合的动作展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运动规律的模仿及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四、借助比赛活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借助趣味运动进行运动技能训练,还要通过比赛活动让小学生积极参与,促进能力训练、技巧培养,借助充足的表现空间和竞争刺激激发小学生的表现意识和荣誉意识。比赛活动具有突出的竞争性、表现性、刺激性和趣味性,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存在感、价值感、荣誉感和成功感。且良好运动体验又会反作用于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运动自觉性和表现主动性,让小学生开开心心地投入运动技能培养之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4×100米接力赛”。“4×100米接力赛”拥有突出的竞争性、观赏性、刺激性、协作性和表现性,因而小学生特别喜爱,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在紧张刺激的比赛氛围下,小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合理施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如速度控制、强度把控、体能分配、呼吸控制、节奏掌握等比赛过程中的细节。这样,小学生就在“4×100米接力赛”活动中既获得了有趣、紧张、刺激的比赛体验,又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因而真正实现了小学生的快乐运动、勇敢竞争和健康成长。
五、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打造阳光体育教学平台
体育能活跃身心,增进学生体质,体育运动不能仅靠课堂练习,而是需要在日常养成重视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长时间的锻炼中真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发现有的孩子因为能力强,很容易就能完成训练任务,而有的孩子因为能力弱,即使再锻炼也不能达到训练标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设置个性化教学方案,对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满足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能力弱的学生需要教师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能力有差异,个性有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学生情绪,尊重孩子,用个性化方案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让孩子们都能在积极的环境中,认真锻炼各种体育技能,获得愉快的体育运动经验,增强体质,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努力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平台,真正地打造阳光体育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技能是在学生体育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训练来熟练完成体育动作,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体育运动方式,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也能够为后续的体育知识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在传授学生体育运动理念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禹璐.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启迪与智慧(中),2020(02):53.
[2]严国富.小学高年级体育技能教学游戏化设计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27-228.
[3]邹辉.探索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新模式[J].学周刊,2015(12):4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体育;技能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技能教学作为一个发展、提高和恢复体能的重要手段,它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激发体育教学活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牢体能基础、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一、重视体育运动前的热身,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在户外进行,但是由于户外活动中影响学生专注力的因素较多,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热身运动时教师要采用趣味热身运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体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热身运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唤醒学生的身体,以便身体在最佳状态中投入地进行锻炼。比如在800米跑步之前,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腿部拉伸运动。将自己比作灵巧的小兔,练习单脚站立,双手抱另一条腿的膝盖,努力向胸部靠拢,双腿轮流进行,注意控制节奏和膝盖的高度,由慢到快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语言情境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小兔这一角色,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热身运动中唤醒沉睡的身体,活跃学生情绪,使学生对接下来的集体运动产生积极的探索欲望。
二、重视高年级功能性体能训练,加强课程开发
功能性体能训练源于理疗和康复领域,其内涵主旨集中体现在体能训练本身必须满足于或适用于先期期望达到的体能诉求。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一般性综合体能训练相比,其专业程度和指向性更为明确。根据个体训练需要及运动期望,从动作功能开始筛查,最后确定主要的针对性体能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增强身体适应能力、强化身体机能、整合提高运动素质、促进体能恢复。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肌群、骨骼系統等尚未发展成熟,无法进行复杂的力量型、耐力性和与爆发力相关的体能训练。在一至四年级开展GPP体能训练,打好必要体能基础后,五、六年级可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模式,适当增加体能训练课程占比,提高小学生训练难度和负荷,集中训练高年级小学生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以满足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运动能力提高的需要。
三、遵循运动规律,提高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发展是以认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托的,且运动技能也是人类身体认知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所以,设计运动技能教学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原则,这也有助于小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教师在对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的过程中,需要确立教学主题,然后依据本主题内容,从最基本的动作入手,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逐一尝试体育动作,领会体育运动技巧。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动作分解示范后,再将动作进行连贯演示,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分解及组合的动作展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运动规律的模仿及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四、借助比赛活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借助趣味运动进行运动技能训练,还要通过比赛活动让小学生积极参与,促进能力训练、技巧培养,借助充足的表现空间和竞争刺激激发小学生的表现意识和荣誉意识。比赛活动具有突出的竞争性、表现性、刺激性和趣味性,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存在感、价值感、荣誉感和成功感。且良好运动体验又会反作用于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运动自觉性和表现主动性,让小学生开开心心地投入运动技能培养之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4×100米接力赛”。“4×100米接力赛”拥有突出的竞争性、观赏性、刺激性、协作性和表现性,因而小学生特别喜爱,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在紧张刺激的比赛氛围下,小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合理施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如速度控制、强度把控、体能分配、呼吸控制、节奏掌握等比赛过程中的细节。这样,小学生就在“4×100米接力赛”活动中既获得了有趣、紧张、刺激的比赛体验,又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运动技能,因而真正实现了小学生的快乐运动、勇敢竞争和健康成长。
五、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打造阳光体育教学平台
体育能活跃身心,增进学生体质,体育运动不能仅靠课堂练习,而是需要在日常养成重视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长时间的锻炼中真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发现有的孩子因为能力强,很容易就能完成训练任务,而有的孩子因为能力弱,即使再锻炼也不能达到训练标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设置个性化教学方案,对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满足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能力弱的学生需要教师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能力有差异,个性有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学生情绪,尊重孩子,用个性化方案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让孩子们都能在积极的环境中,认真锻炼各种体育技能,获得愉快的体育运动经验,增强体质,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努力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平台,真正地打造阳光体育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技能是在学生体育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训练来熟练完成体育动作,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体育运动方式,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也能够为后续的体育知识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在传授学生体育运动理念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禹璐.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启迪与智慧(中),2020(02):53.
[2]严国富.小学高年级体育技能教学游戏化设计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27-228.
[3]邹辉.探索新时期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新模式[J].学周刊,201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