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化学课的重要任务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基本的实验操作,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后,表达不完整,不规范,难以抓住实验现象的本质特征。很明显,学生未能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没有学会如何通过思考去发现和解开疑点。
  我充分利用化学课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实验教学创造问题性情境,让学生“模拟”科学家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习惯、科学方法和思维品质,锻炼动手、动脑和化学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呢?
  
  一、明确观察目的,拟定周密计划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教师必须对所做的实验要进行合理设计。对实验涉及的化学原理或其它学科有关知识,所需的仪器、药品、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所需要解释的现象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验过程中要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应该观察什么?通过观察让学生取得直接经验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二、在实验之前拟定周密的计划要求尽可能预见被观察现象的各个方面、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才不至于顾此失彼、避重就轻。
  例如:我在讲蜡烛燃烧实验,由于学生初学化学,对怎样观察、如何观察还不知所措,所以在课前我对该实验设计了一张观察表,让学生根据所列出的问题进行观察,并将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地填写《观察与记录表》如下:
  实验目的:
  1、学会科学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
  2、在观察中能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解释现象
  观察步骤:
  (1)蜡烛未点燃前的特性(色、味、态、软硬度)
  (2)蜡烛正在燃烧时的现象(首先看见 ──接着看见)。
  (3)蜡烛被吹熄后瞬间的现象。
  (4)蜡烛燃烧时火焰呈什么颜色?
  (5)用白色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解释吗?
  实践证明,我的这种做法,效果非常显著,与以前所教班级的学生在观察此实验时相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掌握全面观察的技能和方法
  
  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对形象生动的部分好奇而感兴趣;他们常常只注重事物的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时缺乏条理,不善于独立地进行观察。因此,要使学生的观察富有成效,还必须培养他们有条不紊地按顺序进行全面观察的技能和方法,也就是要经常训练学生由先前到后,由左到右,由内到外,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从相反的方向地观察,此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区别对象与背景的观察技能,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形成技能。比如:观察蜡烛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一旦掌握了观察的技艺,眼界就开阔了。
  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抓住重点,能从不起眼的现象中抓住反映事物本质或变化规律的关键情节。例如,《蜡烛燃烧实验》,在实验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现象是“熔化的蜡油沿烛芯稍微上升,润湿烛芯焰底端的烛芯”,“吹熄后瞬间有一股白烟,用燃着的火柴棒去点很容易点燃”。
  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正确使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觉器官接触被观察的对象,例如在观察时,用鼻嗅蜡烛的气味,用耳听燃烧时发出的声响,用眼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观察,找出事物独有的特性。
  实验完毕后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用书面或口头语言将观察的结果加以整理总结,最好能写成文字材料。只有这样,观察的感受及收获才能上升到理性阶段。因此,实验后教师与学生一道评述观察记录,很有必要,它可以巩固、强化所掌握观察的技能与方法。
  
  三、在观察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观察离不开思维,观察应是积极的思维过程。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就会自觉地把观察到的东西与已学过的知识,已见到的现象,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我们观察得越深入,思考越周密深刻,就越能从表面现象中寻找到本质的东西,反复思维活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对客观事物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有利于迅速、完整、真实地掌握客观事物。
  
  1、用发现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布鲁纳说 :“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早已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人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因为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问题产生后,人们就会积极思维,想办法解决问题,人的智慧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得到不断发展的。古人云“学则须疑”,怀疑是思考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然而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往往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比按照老师的思路解决问题更为可贵。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的探究情境,是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例如我在讲《燃烧与灭火》(上教版)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探究活动——《白磷、红磷的燃烧》,在实验时,我简单介绍了白磷与红磷的性质,并提出让学生认真观察,看谁能发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你能根据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能解决吗?实验结束后,我提出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时课堂上热闹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学生1:铁皮上的红磷和白磷他们燃烧条件相同,为什么白磷能燃烧,红磷却不燃烧?学生2:同是白磷,为什么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在铁皮上的白磷却燃了?同学们找到了实验的实质性问题,这时我并没有给同学们答案,也没有作任何解释,而是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讨论他们很快得出结论:尽管铁皮上的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条件相同,白磷燃烧了而红磷却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开水的温度能达到它的燃点,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白开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燃点;放在水中的白磷和放在铁皮上的白磷它们尽管是同一种物质,因为它们燃烧的条件不同,尽管给了它们相同的温度,可水中没有足够的氧气,所以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由此他们很快总结出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燃烧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即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燃点;必须要有足够的氧气。
  
  2、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应从何处着手分析?可用哪些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最后得出结论的意义及其应用范围和条件,尚待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等等。
  有些时候,问题的提出往往是具有突发性的,例如,在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将固体蜡烛熔解成液态蜡的这一现象,当成是一种物质的状态改变而记录下来,而有一位学生却提出疑问?“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蜡烛与蜡油是同一物质?”这时其他同学都不以为然地笑了,但一时又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并表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要求同学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怎样通过实验去证明。之后有几个学生设计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测定熔点。如果熔点一致,则说明它们是同一种物质。于是我立即提供有关实验仪器,让他们当场亲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得出它们的熔点相同,证明是同一种物质。学生们都因能亲自通过实践得出结论而感到自豪。通过这样的智力活动,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以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为榜样,形成一定的思维技艺,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然能力的培养是项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有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巩固和强化,才能使培养能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作者单位:628100四川省青川县教师进修校)
其他文献
由于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颇感困难。尤其是一些化学反应过程,更让学生难于接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当地引入比拟等手段,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化学变化过程情理化,则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就教学中的几点尝试,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让语言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    语言既能表达自身的情感,又能荡起他人心灵深处的涟漪。笔者在多年的化学
期刊
美育在教育现代化中有其特殊的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固然是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主要任务,但它与其它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美育与化学教育更有其内在的联系,因为化学本身蕴藏着无限神奇的美,重视化学教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树立现代美育理念,注重教师形象的潜移默化    1、树立现代美育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素质  要把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    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仍旧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为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恰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开放性问题,通过引导,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探索,参与知识的发现和解决,使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课程改革已有两个年头,学生中考物理成绩却下降到各科成绩之末。从学生考卷分析得知: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未能掌握;二是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欠缺,三是综合运用能力差。为查找原因,我们深入一线课堂,通过听课、议课、评课等手段,发现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着几大问题。    一、农村中学物理教师严重缺乏    在农村中学,物理专业毕业的物理教师达不到半数。我县11所农村初级中学,32位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后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正是在应试
期刊
生物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通过实验的设计、组织、控制等环节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和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一、科学设计实验,调动学生思维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学进程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因素,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名目繁多,但却没有一种是“万能”的、“普适”的,都具有辩证的矛盾性。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最优化呢?    一、必须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受教学思想的支配。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学上指导思想不同,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上就会有差异
期刊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语言的深层理解与欣赏。所以笔者认为,作为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媒介。优美的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英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国际语言,其音韵节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对学习物理是多么重要。然而实际学习中有许多学生提不出问题或不愿提问题,因此,我认为学习物理要重视学生发问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分析学生无问的原因,克服学生畏问的情绪,树立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