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快乐作文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z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重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情感因素,积极发挥评价功能,展示学生习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快乐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学生实际,丰富生活体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学生远离生活,是因为没有生活,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因此,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应当使学生明白:写作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技术训练,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作文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要为真情、为兴趣、为交际、为生活之需要而写作。作文与生活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校园里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卫生的现象,写一则倡议书。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图片、录像等得以直观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如此多样的作文,便会时刻让学生充满新鲜感。
  二、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上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谆谆善诱,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写作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沟通师生感情,以良好个性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其传授的知识。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一旦对教师有了好感,往往会由此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只要教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在第一节作文课上,笔者就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染力,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后来的作文课上,师生越走越近,教与学几乎成了朋友式的讨论,课堂民主,气氛活跃。直到有许多学生坦诚地说,我们都喜欢上作文课。这时,笔者才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深刻内涵。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所以说,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作文的意境,品尝学习写作的乐趣。
  三、发挥评价功能,鼓励学生进步
  学生作文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因为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他人的肯定。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可以不精批细改,但评语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眉批还是总批,都要以鼓励为主,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他们学好作文的信心。如果只是在作文簿上随便写一个“阅”字或“补写”,这样做不但抹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对作文失去了信心,而且还增添了他们怕写作文的畏惧感。因此,教师要用恰到好处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批改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易于接受,突出建议性;对文章的修改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体现指导性。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教师可用着重号,也可写些批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个部分写得不满意,可以写“如果怎样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学生在看到那些恰到好处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不好,都会有一种舒服感,更激发了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四、展示学生习作,激发成功喜悦
  强烈的成就感会使人前进的动力更大,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我们可以在班中开设“作文园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可以编辑《优秀作文集》,交给图书角,让学生作为一本读物传阅,凡是作文上批有“优秀”“良好”字样的及进步较大的作文,都能选编在自己班里的“书”上。被选上的学生会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一旦有学生的习作获奖或发表,教师就在班上大力宣传、表扬。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作品集结成册,积累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些做法,会大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就应采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
  (作者单位:53601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让学生喜欢语文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好导课工作,开展课堂活动,注意情感熏陶,善用教具激趣。如此,教学质量定会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提高兴趣    “语文难学”是许多初中学生共有的感觉。怎样促使学生乐学、会学语文呢?这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
期刊
【摘要】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
期刊
对于刚接触作文课的小学生来言,往往在上作文课时感到头痛,甚至讨厌上作文课。常常出现咬笔头,摸后脑,迟迟打不开思路,即使绞尽脑汁,写出的文章也是三言两语,几句空洞的干瘪的话。如:写一株植物时,只能用几句大话写植物长得高或长得美,不知从其它角度和具体的数字中体现植物的高大和美,不知从植物的枝﹑叶﹑花﹑果等方面进行描写。写一件事或一个人物时,事情是自己亲自做过或经历过的,人物也是经常接触到的。但在写作时
期刊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要以现代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具体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多数教师仍然遵循着“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即使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出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
期刊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既教育”,认为“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进学生,走进生活,在新理念指引下,我认为应让语文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把教科书与听障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给他们感受自然、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生命活力的知识。  由于听力障碍,导致聋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缓慢,理解知识片面,对课文中较为深刻的道理往往不能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法,但在写作中却常常表现为一种极具效果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一件锐利的法宝。其特点是结构整齐、语调协调。用于描写则穷形尽相,用于列举则言简意赅,用于抒情则酣畅淋漓,用于说理则周密严谨,用于论证则气势磅礴。它常常能收到“壮文势,广文义”的奇特效果,如同一枚“集束炸弹” 它使文章语言鲜亮,内容丰富,中心突出。  排比句不但结构整齐、语调协调,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能增强文章的
期刊
伴随着学生用小星星、月亮等卡片对教室的布置,音乐课《夜晚多美好》开始了。讲课教师先为学生播放的是东北民歌《摇篮曲》的录音,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声中,她走到学生中间坐下,与他们一起欣赏。大部分同学都闭上了眼睛,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的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一曲终了,学生意犹未尽,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讲课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空间:  录音播放《夜晚多美好》,两首歌有异曲同
期刊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某小学语文试卷上有一考题:雪化了会变成什么?一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多么有创意又脱俗的回答,可他偏偏答错了,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水”。  看过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孩子挺不幸吗?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他们的创造精神怎能不被扼杀?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尤其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对
期刊
现在的学生,在家里听不到朗朗读书声,早读时,教室里鸦雀无声,课堂上,读课文仅仅是念文字,毫无语气,更不说抑扬顿挫,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学生不愿读书,二是教师没注重朗读训练。《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