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社会的进步并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亦或是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崛起。社会作为与经济政治同等级的名词,有其独特的评价机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社会的进步表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表现在互帮互助和社会福利之中,国家宜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的“帮扶”制度的建设。本文研究的并非是社会福利制度,而是同样作为社会发展进步产物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服务的范围都在增大,他们在社会的稳定和创新管理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在社会创新中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社会创新 社会进步 弱势群体
引言
志愿者,每当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自然浮现出一种深深的敬意。尽管在祖国最艰难的抗战时期,也还是有不少的志愿者奔走呼号,为社会出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也在火热进行着,志愿者数量比以往更多,服务范围更广泛,服务也更为细化。服务社会,是个人价值实现的绝好途径,在当今青年大学生中,活跃着大批的志愿青年,为服务社会出力,弱势群体是志愿者的主要服务目标,也是社会创新的最好体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创新的作用,值得引起关注。
一、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作为一名志愿者需要具备五大条件:
(1)自愿。就是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不图物质报酬。在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在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需要。
(3)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众的利益。
(4)奉献自己的能力。就是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即利用自己的業余时间自愿的不收取任何报酬。
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我们作为志愿者最深的感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因别人的快乐自己也变的快乐。身为志愿者,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了那里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服务社会。我们要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志愿者就是爱的传递,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爱和关心。让这个世界处处充满温暖。我们要发动社会,服务社会,用我们的影响力去尽可能的社会成员都来关心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
志愿服务就是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的行为。志愿服务传递了爱心也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相互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二、社会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社会管理,从根本生来说,关键取决于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因素,只要抓住了人的活动规律,创新管理就好解决了,就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执政党的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需要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卓有成效的努力,才能成为执政党。可见,执政党能力的提升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需要长期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只有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管理经验,传承和实现党的纲领和主张,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离不开人民群众,既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管理社会作用发挥,又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作用的发挥,才能达成共识,凝聚强大力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的探索,找到的一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三)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服务是核心,人民利益是根本。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年以来,由于改革发展的步伐加快,人民受益匪浅,人也在全面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对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物质的需要更多地是追求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幸福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总之,社会管理创新不仅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志愿者与志愿者服务对社会创新的影响
(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有责任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文化社会方式以及结构都在发生变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疏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在加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文关怀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总体上说志愿服务、爱心奉献能够有效地提升新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来说,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都是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相吻合的。
(二)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对象通常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为主,这一群体大多在身体、精神或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他人或社会群体中有一种自卑感和疏远感,并且依靠自身的努力走不出心里阴影,无法融入社会。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规模大、层次高、功能强的社会组织,在支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抢险救灾、扶贫开发)的活动,不仅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也提供了精神方面的安慰。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以一颗真挚的心和积极的态度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更快的融入社会,让他们感觉有归属感。帮助他们减轻自卑感和疏离感,让他们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三)对青年志愿者自身的影响
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青年一代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让他们在奉献中体味人生乐趣,感悟人生真谛。有利于青年志愿者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从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四、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一)行为引领
1、推动人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当家做主、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要求,推动人们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追求进步和完美。通过参与志愿活动,人们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特长转化为对他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力量,强化了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志愿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大众化方式。有利于把志愿服务开展到农村、社会、企业、学校等公共场所中,有利于推动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感悟崇高精神、提高价值追求的生动过程。
2、提供健康的社会行为导向
志愿服务作为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可以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提供健康的行为导向。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基层组织的建设,实现社会管理的双赢和多赢的目标。此外,群众性的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构建志愿服务的大平台,动员全社会成员的大参与,通过相互关心理解和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价值引领
1、促进社会进步
志愿活动是一种传播爱心,传播文明的行动。志愿者把关爱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文明,最终会在社会中形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志愿工作不仅提供了社交的机会而且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社会的进步需要全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促进志愿者的个人发展
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可以得到鍛炼,加深对社会的认知,可以提到自己的阅历,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文化引领
加强宣传教育,以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是倡文明树新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坚持示范引领,以雷锋模范人物引导人们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时代呼唤高尚精神,高尚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切需要先进典型的引领。
五、小结
广大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中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精神。青年志愿者的行动既从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同时也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青年志愿者精神,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利润、鼓励、竞争同时也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尊重价值、规律和利益原则。但不能把社会关系都变成经济关系,一切向钱看,任何事情都讲经济利益和报酬。甚至是问路、救人都收费,这恰恰是对市场经济的曲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秩序,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人们希望在建立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真情、渴望精神文明随之发展,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建立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同时需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而青年志愿者正是符合了社会主义文明精神的需要。着眼于帮困扶贫、救济救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
总之,青年志愿者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我们相信,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充溢社会,成为经济和发展的促进力量,让我们携手起来创造一个温暖的、有爱心的社会吧。
【参考文献】
【1】佘双好主编;李晓风,陈琳瑛副主编,志愿服务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2】党秀云编著,志愿服务制度化:北京经验与反思,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3月.
【3】魏作雨著,志愿者在行动 杨志愿精神 圆中国梦,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10月.
【4】李群,许晶著,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民生建设:以济南市历城区民生建设及全福街道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
【5】刘志明等编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和谐有序的中国政治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8月.
作者简介:
李玲(1991-)女,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
祝业亮(1989-)男,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社会创新 社会进步 弱势群体
引言
志愿者,每当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自然浮现出一种深深的敬意。尽管在祖国最艰难的抗战时期,也还是有不少的志愿者奔走呼号,为社会出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也在火热进行着,志愿者数量比以往更多,服务范围更广泛,服务也更为细化。服务社会,是个人价值实现的绝好途径,在当今青年大学生中,活跃着大批的志愿青年,为服务社会出力,弱势群体是志愿者的主要服务目标,也是社会创新的最好体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创新的作用,值得引起关注。
一、志愿者与志愿服务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作为一名志愿者需要具备五大条件:
(1)自愿。就是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不图物质报酬。在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在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需要。
(3)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众的利益。
(4)奉献自己的能力。就是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即利用自己的業余时间自愿的不收取任何报酬。
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我们作为志愿者最深的感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因别人的快乐自己也变的快乐。身为志愿者,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了那里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服务社会。我们要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志愿者就是爱的传递,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爱和关心。让这个世界处处充满温暖。我们要发动社会,服务社会,用我们的影响力去尽可能的社会成员都来关心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
志愿服务就是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的行为。志愿服务传递了爱心也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相互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二、社会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社会管理,从根本生来说,关键取决于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因素,只要抓住了人的活动规律,创新管理就好解决了,就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执政党的能力和执政地位的需要
任何一个执政党都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卓有成效的努力,才能成为执政党。可见,执政党能力的提升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需要长期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只有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管理经验,传承和实现党的纲领和主张,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和执政地位的巩固,离不开人民群众,既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管理社会作用发挥,又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作用的发挥,才能达成共识,凝聚强大力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的探索,找到的一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三)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服务是核心,人民利益是根本。就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年以来,由于改革发展的步伐加快,人民受益匪浅,人也在全面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对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物质的需要更多地是追求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幸福感自我价值的实现。总之,社会管理创新不仅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志愿者与志愿者服务对社会创新的影响
(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有责任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文化社会方式以及结构都在发生变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疏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在加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文关怀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总体上说志愿服务、爱心奉献能够有效地提升新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来说,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都是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相吻合的。
(二)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对象通常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为主,这一群体大多在身体、精神或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在他人或社会群体中有一种自卑感和疏远感,并且依靠自身的努力走不出心里阴影,无法融入社会。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规模大、层次高、功能强的社会组织,在支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抢险救灾、扶贫开发)的活动,不仅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也提供了精神方面的安慰。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以一颗真挚的心和积极的态度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感染他们,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更快的融入社会,让他们感觉有归属感。帮助他们减轻自卑感和疏离感,让他们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三)对青年志愿者自身的影响
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青年一代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让他们在奉献中体味人生乐趣,感悟人生真谛。有利于青年志愿者了解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从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四、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在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一)行为引领
1、推动人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当家做主、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要求,推动人们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追求进步和完美。通过参与志愿活动,人们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特长转化为对他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力量,强化了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志愿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大众化方式。有利于把志愿服务开展到农村、社会、企业、学校等公共场所中,有利于推动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感悟崇高精神、提高价值追求的生动过程。
2、提供健康的社会行为导向
志愿服务作为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可以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提供健康的行为导向。人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基层组织的建设,实现社会管理的双赢和多赢的目标。此外,群众性的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构建志愿服务的大平台,动员全社会成员的大参与,通过相互关心理解和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价值引领
1、促进社会进步
志愿活动是一种传播爱心,传播文明的行动。志愿者把关爱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文明,最终会在社会中形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志愿工作不仅提供了社交的机会而且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社会的进步需要全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促进志愿者的个人发展
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活动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也可以得到鍛炼,加深对社会的认知,可以提到自己的阅历,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文化引领
加强宣传教育,以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是倡文明树新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坚持示范引领,以雷锋模范人物引导人们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时代呼唤高尚精神,高尚精神推动伟大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切需要先进典型的引领。
五、小结
广大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中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精神。青年志愿者的行动既从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同时也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青年志愿者精神,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利润、鼓励、竞争同时也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尊重价值、规律和利益原则。但不能把社会关系都变成经济关系,一切向钱看,任何事情都讲经济利益和报酬。甚至是问路、救人都收费,这恰恰是对市场经济的曲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秩序,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和必要的社会保障。人们希望在建立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真情、渴望精神文明随之发展,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建立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同时需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而青年志愿者正是符合了社会主义文明精神的需要。着眼于帮困扶贫、救济救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
总之,青年志愿者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我们相信,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充溢社会,成为经济和发展的促进力量,让我们携手起来创造一个温暖的、有爱心的社会吧。
【参考文献】
【1】佘双好主编;李晓风,陈琳瑛副主编,志愿服务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2】党秀云编著,志愿服务制度化:北京经验与反思,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3月.
【3】魏作雨著,志愿者在行动 杨志愿精神 圆中国梦,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10月.
【4】李群,许晶著,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民生建设:以济南市历城区民生建设及全福街道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
【5】刘志明等编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和谐有序的中国政治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8月.
作者简介:
李玲(1991-)女,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
祝业亮(1989-)男,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