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中主要研究的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方面。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高校更好的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通过结合积极心理学,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并实现大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下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具体表现为实效性欠佳以及创新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欠佳。
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为未来人生道路做好前提保障。但是现阶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不理想,甚至部分大学生对其厌恶排斥心理,偏离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初衷。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仍以理论灌输和思想纠错的教学模式进行,致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机制,难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心理诉求。使得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政教育,容易滋生排斥和反感心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抽象空洞,跟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环境相脱节。使得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转化成内在修养,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思政教育效果欠佳。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教育内容脱节、学生课堂体验较差等情况,不仅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应当对原有的教学模式作出及时调整和优化,并结合原有教育模式和学生现实需求进行创新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 20 世纪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赛里格曼 ( Seligman) 率先掀起了针对传统心理学的心理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积极的社会科学》《构建人类力量心理学遗忘的任务》等有影响力的文章,在心理学界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世界各国的学者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了管理、教学、社会工作等方方面面。
(一)积极心理学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90 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数独立、阳光、积极进取,但是自我意识发展尚不完善,他们反感传统的教育模式,说教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充斥着他们大多数的学习生活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育者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无法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思想,教育对象“被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易产生逆反心理。而积极心理学取向注重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资源,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设置合理的教育任务,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希望、幸福、快乐和幸福。另外,大学生的自尊结构日趋稳定,自尊心普遍较强。这就使得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的“面子”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站位是指向未来的,不去“算旧账”和“揭伤疤”,因此,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大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繁重,小到学生的个体身心关怀,大到学风、班风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找到定位准、见效快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高校辅导员同时为几百个学生提供服务,如果运用传统的心理咨询技术,从建立咨访关系到制定方案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必将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而积极心理学正是迎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种简约、快捷、有效的工作模式。
(三)培养高校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做铺垫
高校学生的性格品质在大学四年中会有多次改变,随着思维与年龄的进一步成长,习惯会在不经意间定型,所以培养高校学生优秀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成熟发展的关键一步。想要提升心理素质,关键是改变行为准则,保留性格中的优点,扬长避短。一般来说,积极心理学可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培养高校学生优秀心理素质,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形成积极心理学发展体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教育改革创新
在高校形成积极心理发展体系,有利于思想教育改革创新,学生做到对人坦诚相待,对待他人有爱心,大学生要平时多抽点时间读一些有益于心理素养提升和文化修养的书籍,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保持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
高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出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人才要想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则需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真正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才都应该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品格,能够在面对困境时无所畏惧。积极心理学帮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了更多的创新性,同时改善了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高校如果能够将积极心理学充分的运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么将会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杨佩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D]. 贵州师范大学,2016.
[2]刘 江.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和积极心理学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
[3]郝雅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0):87-89.
[4]徐濯潇.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并实现大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下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具体表现为实效性欠佳以及创新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欠佳。
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为未来人生道路做好前提保障。但是现阶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并不理想,甚至部分大学生对其厌恶排斥心理,偏离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初衷。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仍以理论灌输和思想纠错的教学模式进行,致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机制,难以满足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心理诉求。使得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思政教育,容易滋生排斥和反感心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抽象空洞,跟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环境相脱节。使得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转化成内在修养,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思政教育效果欠佳。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教育内容脱节、学生课堂体验较差等情况,不仅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应当对原有的教学模式作出及时调整和优化,并结合原有教育模式和学生现实需求进行创新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 20 世纪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赛里格曼 ( Seligman) 率先掀起了针对传统心理学的心理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积极的社会科学》《构建人类力量心理学遗忘的任务》等有影响力的文章,在心理学界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世界各国的学者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了管理、教学、社会工作等方方面面。
(一)积极心理学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90 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数独立、阳光、积极进取,但是自我意识发展尚不完善,他们反感传统的教育模式,说教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充斥着他们大多数的学习生活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育者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无法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思想,教育对象“被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易产生逆反心理。而积极心理学取向注重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资源,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设置合理的教育任务,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希望、幸福、快乐和幸福。另外,大学生的自尊结构日趋稳定,自尊心普遍较强。这就使得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照顾到学生的“面子”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站位是指向未来的,不去“算旧账”和“揭伤疤”,因此,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大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问题解决方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繁重,小到学生的个体身心关怀,大到学风、班风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找到定位准、见效快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高校辅导员同时为几百个学生提供服务,如果运用传统的心理咨询技术,从建立咨访关系到制定方案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必将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而积极心理学正是迎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种简约、快捷、有效的工作模式。
(三)培养高校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做铺垫
高校学生的性格品质在大学四年中会有多次改变,随着思维与年龄的进一步成长,习惯会在不经意间定型,所以培养高校学生优秀心理素质是促进学生成熟发展的关键一步。想要提升心理素质,关键是改变行为准则,保留性格中的优点,扬长避短。一般来说,积极心理学可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培养高校学生优秀心理素质,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形成积极心理学发展体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教育改革创新
在高校形成积极心理发展体系,有利于思想教育改革创新,学生做到对人坦诚相待,对待他人有爱心,大学生要平时多抽点时间读一些有益于心理素养提升和文化修养的书籍,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保持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
高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出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人才要想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则需要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真正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才都应该具备一个积极向上的品格,能够在面对困境时无所畏惧。积极心理学帮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了更多的创新性,同时改善了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高校如果能够将积极心理学充分的运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么将会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杨佩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D]. 贵州师范大学,2016.
[2]刘 江.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和积极心理学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
[3]郝雅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0):87-89.
[4]徐濯潇.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