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诗三百首》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清人孙洙与妻子徐兰英编著。共选唐代七十七位作者的三百一十二首诗。它的选诗相当广泛,基本涵盖了唐诗的所有体裁、题材,而且所选的诗歌大多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儿童吟诵学习,故成为清代广为流传的童蒙诗歌读本。本文对《唐诗三百首》的版本、编辑体例、诗教内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版本;编辑体例;诗教内容
一、《唐诗三百首》的作者版本与流传
(一)作者
《唐诗三百首》作为诗选教材,编者是清代孙洙与妻子徐兰英。乾隆二十八年春天,孙洙不满于当时流传的《千家诗选》,认为其选诗不精,与妻子商议编选唐诗。他依据沈德潜(1673-1796)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1711)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则其尤要者录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孙洙在《唐诗三百首题辞》中所写,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可见《唐诗三百首》的深远影响。而孙洙本人为官两袖清风,爱民如子,勤勉好学。他的妻子徐兰英也工书善画,雅好吟咏,有“江南女士”的雅号。
(二)版本与历代的流传
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流传以来,不断有人为之做注。但是也有错误甚多的注本,以下是几部经典的注本。
第一,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唐诗三百首》原本就有孙洙的简注,陈婉俊在原注的基础之上,考核校订,补写凡例和诗人小传,并引经据典,训诂注释,阐发诗旨。但是注释偏于精简。
第二,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和陈婉俊相比,章燮的比较详备,对诗做了较为完整的注解,在原有注解旁批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源流分明,兼及诸家诗话。此外,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第三,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对于《唐诗三百首》的编排篇目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该书有诗人简介、注解、作意、作法四个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标注了每一首诗的平仄和韵脚,这对于学习唐诗格律的人来说是很有用的。
第四,金性尧注释,金文男辑评《唐诗三百首新注》,该书考订翔实,注释精当,新版加入了历代评家对诗的评语。
第五,赵平昌《唐诗三百首全解》,赵平昌先生是当代学者,该书有作者小传、有注释、有赏析,还有语译,是对普通读者最为友好的书。
第六,葛兆光《唐诗选注》,葛兆光先生也是当今著名学者。该书的诗人小传写得独具特色,重视诗风的评述和诗人诗歌史意义的阐发,且语言风格随性,读起来就是一篇文辞优美的美章。
二、《唐诗三百首》的编辑体例
(一)分类的方式及渊源
《唐诗三百首》以诗体来分类,依次安排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五古乐府七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七律乐府十四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五绝乐府八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七绝乐府九首,共三百一十首,这种编排方式基本继承了《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以诗体来构建选本的模式。
在诗序的安排上将体裁与题材有机结合,这是孙洙《唐诗三百首》编排值得称赞的特点。如在卷一五言古诗部分安排了一组赠答诗,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王维的《送别》、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等。同时,还将同一诗旨的诗安排在一起,如卷五韦应物的《怀上喜会梁川故人》、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卢伦《送李端》,表达人生聚少离多,瞬间相聚的喜悦,但很快又被离别的痛苦淹没。
(二)作品入选的标准
作品入选标准与选编目的紧密相关,关于选编目的孙洙在序言中有所说明。一方面,崇尚唐诗,选编便于流传的唐诗选本。另一面,选编儿童启蒙读物。首先所选作品应浅显易懂,能为人所接受。所以选本中多为人伦情感题材,收录了大量思亲、送别的诗,而反映家国天下,社会现实的诗却很少。其次是讲求实用,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满足儿童将来的生活、审美、举仕、酬答等方面的需求。
三、《唐诗三百首》的诗教内容
《唐诗三百首》序中,蘅塘退士这样说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莫能费,较《千家诗》不远胜耶!”唐诗三百首在选编时就是作为蒙童教材的,所选诗篇必然体现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即诗教内容。当在诗中读到作者对自然风物的描写,或者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或者在亲情、友情以及爱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儿童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唐诗三百首》的诗教意义就是这样显现的,抛开诗体不谈,发掘一下各类主题的唐诗所阐发的诗教内容。
(一)山水诗田园诗的中的审美教育
山水田园诗大到描写祖国的山川大河,小到描写村落田园风光。如王维的《青溪》,描写了清溪的美景,菱荇、葭苇映在澄澈、荡漾的溪水中,仿佛泉水变成了绿色,相映成趣,传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渭川田家》给我们描绘了傍晚时期,瘦弱的麦苗,稀疏的桑叶,田夫荷锄归而归的田园美景,传递出了一种别样的闲情逸致。韦应物的《东郊》描述了一幅和风抚杨柳,春雨笼芳原,鸠鸟鸣与此的美景。这些山水田园诗体现出诗人别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景感受力强的人,一叶一花一虫草皆是景。儿童读到这些诗时,可领略自然之美,提高感受力,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边塞诗中的思想教育
王昌龄的《塞下曲》为我们描写了秋马、寒水、冽风、蓬蒿、白骨的边塞风景,传达出边塞战乱频繁,不安宁的忧思。李白的《关山月》通过对“长风几万里”边关狀况的呈现,深刻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身心上的摧残。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长诗,细致的描写了边关风光,战乱场面,以及战乱时期人民和将士的疾苦生活。揭露了不体恤将士、骄逸轻敌的当局者,感慨战士与国家的命运。这些描写边塞风光、战乱时的生活场景,对战乱中的人民、征战的将士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思绪。写这些诗的人无疑都是秉承着一颗爱国爱民之心的,这些诗的选入,会在儿童心中种植爱国爱民的“幼苗”, 这正是儒家思想的主旋律。
(三)送别诗中的情感教育
《赠卫八处士》是杜甫送给其故友的诗,从离别写到聚首,又从聚首想到了终要离别,亦悲亦喜,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格外珍视。李白的《赠友人》以它物,如兰草、霜露,以及典故生发情感,对友人的真情挚意缓缓流露。儿童受到诗的感染,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友情,联想到自己,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素丽.《唐诗三百首》选本发展历程评述 [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2),1672-2086.
[2]管右清.《唐诗三百首(注解本)》[M].湖南:岳麓书舍,2015.
[3]贺严.《唐诗三百首》的“诗教”内涵[J].北方论丛 2010(05),1000-3541.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版本;编辑体例;诗教内容
一、《唐诗三百首》的作者版本与流传
(一)作者
《唐诗三百首》作为诗选教材,编者是清代孙洙与妻子徐兰英。乾隆二十八年春天,孙洙不满于当时流传的《千家诗选》,认为其选诗不精,与妻子商议编选唐诗。他依据沈德潜(1673-1796)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1711)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则其尤要者录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孙洙在《唐诗三百首题辞》中所写,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可见《唐诗三百首》的深远影响。而孙洙本人为官两袖清风,爱民如子,勤勉好学。他的妻子徐兰英也工书善画,雅好吟咏,有“江南女士”的雅号。
(二)版本与历代的流传
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流传以来,不断有人为之做注。但是也有错误甚多的注本,以下是几部经典的注本。
第一,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唐诗三百首》原本就有孙洙的简注,陈婉俊在原注的基础之上,考核校订,补写凡例和诗人小传,并引经据典,训诂注释,阐发诗旨。但是注释偏于精简。
第二,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和陈婉俊相比,章燮的比较详备,对诗做了较为完整的注解,在原有注解旁批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源流分明,兼及诸家诗话。此外,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第三,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对于《唐诗三百首》的编排篇目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该书有诗人简介、注解、作意、作法四个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标注了每一首诗的平仄和韵脚,这对于学习唐诗格律的人来说是很有用的。
第四,金性尧注释,金文男辑评《唐诗三百首新注》,该书考订翔实,注释精当,新版加入了历代评家对诗的评语。
第五,赵平昌《唐诗三百首全解》,赵平昌先生是当代学者,该书有作者小传、有注释、有赏析,还有语译,是对普通读者最为友好的书。
第六,葛兆光《唐诗选注》,葛兆光先生也是当今著名学者。该书的诗人小传写得独具特色,重视诗风的评述和诗人诗歌史意义的阐发,且语言风格随性,读起来就是一篇文辞优美的美章。
二、《唐诗三百首》的编辑体例
(一)分类的方式及渊源
《唐诗三百首》以诗体来分类,依次安排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五古乐府七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七律乐府十四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五绝乐府八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七绝乐府九首,共三百一十首,这种编排方式基本继承了《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以诗体来构建选本的模式。
在诗序的安排上将体裁与题材有机结合,这是孙洙《唐诗三百首》编排值得称赞的特点。如在卷一五言古诗部分安排了一组赠答诗,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王维的《送别》、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等。同时,还将同一诗旨的诗安排在一起,如卷五韦应物的《怀上喜会梁川故人》、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卢伦《送李端》,表达人生聚少离多,瞬间相聚的喜悦,但很快又被离别的痛苦淹没。
(二)作品入选的标准
作品入选标准与选编目的紧密相关,关于选编目的孙洙在序言中有所说明。一方面,崇尚唐诗,选编便于流传的唐诗选本。另一面,选编儿童启蒙读物。首先所选作品应浅显易懂,能为人所接受。所以选本中多为人伦情感题材,收录了大量思亲、送别的诗,而反映家国天下,社会现实的诗却很少。其次是讲求实用,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满足儿童将来的生活、审美、举仕、酬答等方面的需求。
三、《唐诗三百首》的诗教内容
《唐诗三百首》序中,蘅塘退士这样说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莫能费,较《千家诗》不远胜耶!”唐诗三百首在选编时就是作为蒙童教材的,所选诗篇必然体现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即诗教内容。当在诗中读到作者对自然风物的描写,或者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或者在亲情、友情以及爱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儿童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唐诗三百首》的诗教意义就是这样显现的,抛开诗体不谈,发掘一下各类主题的唐诗所阐发的诗教内容。
(一)山水诗田园诗的中的审美教育
山水田园诗大到描写祖国的山川大河,小到描写村落田园风光。如王维的《青溪》,描写了清溪的美景,菱荇、葭苇映在澄澈、荡漾的溪水中,仿佛泉水变成了绿色,相映成趣,传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渭川田家》给我们描绘了傍晚时期,瘦弱的麦苗,稀疏的桑叶,田夫荷锄归而归的田园美景,传递出了一种别样的闲情逸致。韦应物的《东郊》描述了一幅和风抚杨柳,春雨笼芳原,鸠鸟鸣与此的美景。这些山水田园诗体现出诗人别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景感受力强的人,一叶一花一虫草皆是景。儿童读到这些诗时,可领略自然之美,提高感受力,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边塞诗中的思想教育
王昌龄的《塞下曲》为我们描写了秋马、寒水、冽风、蓬蒿、白骨的边塞风景,传达出边塞战乱频繁,不安宁的忧思。李白的《关山月》通过对“长风几万里”边关狀况的呈现,深刻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身心上的摧残。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长诗,细致的描写了边关风光,战乱场面,以及战乱时期人民和将士的疾苦生活。揭露了不体恤将士、骄逸轻敌的当局者,感慨战士与国家的命运。这些描写边塞风光、战乱时的生活场景,对战乱中的人民、征战的将士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思绪。写这些诗的人无疑都是秉承着一颗爱国爱民之心的,这些诗的选入,会在儿童心中种植爱国爱民的“幼苗”, 这正是儒家思想的主旋律。
(三)送别诗中的情感教育
《赠卫八处士》是杜甫送给其故友的诗,从离别写到聚首,又从聚首想到了终要离别,亦悲亦喜,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格外珍视。李白的《赠友人》以它物,如兰草、霜露,以及典故生发情感,对友人的真情挚意缓缓流露。儿童受到诗的感染,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友情,联想到自己,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素丽.《唐诗三百首》选本发展历程评述 [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2),1672-2086.
[2]管右清.《唐诗三百首(注解本)》[M].湖南:岳麓书舍,2015.
[3]贺严.《唐诗三百首》的“诗教”内涵[J].北方论丛 2010(05),1000-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