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力行:孔子思想的可贵品质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古人尊孔子为“圣人”“至圣先师”等。孔子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还有学贵力行、躬行践履的精神,他以勤奋学习、勤勉修身、改造社会为己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创立了儒家学派。

“学而时习之”——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期望自己的学术、学说能够用世,指导当时的社会实践。如果自己的信念能够变成现实,那一定是令人喜悦的事情。《论语》编者把这句话作为全书的开篇,可见孔子积极用世的态度。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同样显示了孔子躬行实践的精神。
  孔子认为,实践本身就是学习的组成部分。“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历代文献知识,“行”指社会生活实践,“忠”指与人交往的忠心,“信”指言而有信。孔子以“ 行”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是为了解决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孔子治学的方法,是他治学的五个步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为了“笃行”。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书本知识,却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那是死读书、读死书。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具体事务,却不能很好地完成,让他出使各国,却不能独立应对,纵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施教,在于成人之德。孔子的成德之教就是为了造就为政治国的人才。例如,孔子向季康子介绍仲由、子贡、冉求三位得意门生。孔子认为他们三人各有所长,可以为官。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在孔子那里,读书当然不是为了成为徒有知识的“两脚书橱”,而是要应用到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教弟子学诗,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他重视学习诗与礼等知识,着眼点在于“事父”“事君”“以言”“以立”。

“修己安人”—— 修身要落实到行动上


  孔子把君子作为做人的标杆。子路请教老师如何才能做君子。孔子告诉他,“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使自己“敬”,能“安人”“安百姓”,這自然是“修己”的目的,孔子“修己安人”,恰是他“内圣外王”学说的核心,内心朝着圣人的标准修炼,目的在于成就一番功业。“修己”“内圣”是途径、是方法,“安人”“外王”才是目标、是期许。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最高道德标准。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力行近乎仁。”努力做事情,把事情做好,才能一步一步接近仁。在《论语》中“仁”出现了10 9次,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的诸多解释中,往往不讲空洞的道理,他即事言理,他的论述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落实到如何做。比如颜渊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是自觉行动,然后孔子再告诉他具体做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有治国之才,孔子特别欣赏他,尤其注重其仁德的培养。所以,仲弓问仁,孔子告诉他:“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孔子看来,仁德的养成要落实在具体事情当中,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弟子子张也问仁于孔子。孔子告诉他,做到“恭、宽、信、敏、惠”,就算做到了仁。这五条中,“敏”和“惠”着重在事功,意思是勤敏做事,为百姓多做事,做实事,这样就可以博施济众、造福百姓。
  孔子曾经整理六经,因为六经各有特征,对于治国具有实际效用。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可以看出,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恰是为了人心的和顺与和畅,为了温、良、恭、俭、让的社会风尚。他整理六经,正是为了借助“先王正典”和历史事实以明王道。

“讷于言而敏于行”—— 崇尚实干,反对空谈


  孔子重实干,戒空谈。孔子指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耻辱。孔子认为应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说过的话必须要落实、要落地,最好多做事少说话,“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
  冉有性格优柔寡断,他问孔子:“闻斯行诸?”冉有的疑惑是:听到该做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吗?还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后果?孔子直截了当地告诉他:“闻斯行之!”意思是,听到后就要马上去做,不必犹豫。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后,说:“再,斯可矣。”在这里,孔子的意思是人心中有了是非感,有了正确的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很多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缺乏果断,不能切实地行动,并不可取。子路请教老师如何为政,孔子说“先之劳之”,还要“无倦”,把事情做在百姓之前,而且要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知疲倦。
  《论语》两次记载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认为“巧言乱德”,认为一个人花言巧语,面目伪善,这类人的仁德一定是很少的。孔子由于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抒发感叹说“予欲无言”。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天又说了什么?一年四季还不是照常运行,天下百物还不是照常生长。孔子想效法于天,做而不言,这也许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能弘道”—— 学贵力行,弘道求仁


  孔子是实干家,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很好。他年轻时做过“委吏”,“会计当而已矣”,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做“乘田”,“牛羊茁壮长”,把牛羊养得膘肥体壮。
  孔子普惠众生,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是成功的教育家;他“学而优则仕”,出仕为官,50岁时做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孔子为鲁国大司寇,为政十分出色,“齐人闻而惧”。可见,孔子是政绩卓著的政治家。
  孔子整理六经,为中国文化赓续文脉,是伟大的古文献学家;他周游列国14年,矢志践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历经磨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累累若丧家之狗”,但他初心不改,“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学贵力行,无时无刻不在弘道求仁,躬行践履,成为躬行实践的典范。
其他文献
一、立冬,冬天的敲门声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立冬一到,天地间变了颜色,草枯叶落,水瘦山寒,一派肃杀之景。  立冬了,放眼望去,原野铺上一层霜,像下了_一场小雪,踏着经霜的枯草,脚下便发出了“咯吱咯吱——”的轻微声响,一棵棵狗尾巴草在寒风中摇摆,天地间是一派空旷寂寥。一只瘦瘦的鸟儿在落了叶的枝条上鸣叫几声,转而飞向了远处。  “昨夜清霜冷絮稠,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
期刊
中国古代王朝末期,往往政治腐败,君不像个君,臣不像个臣,导致民不聊生,起义不断爆发。也在此时,一些有思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不愿随波逐流,更不愿看到国家走向衰亡,他们著书立说,指出朝廷的弊病,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受到重用,为挽救时局贡献力量。东汉后期崔寔的《政论》就是这样一本针砭时弊的书。令人敬仰的崔寔  崔定,字子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后期著名政论家、农学家。他出身于世家大族
期刊
当基本的温饱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开始寻求饮食上的更高享受。于是,酒诞生了。  我国酿酒的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就有“酒”字,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由“水”和“酉”组成,“水”表示酒是液体,“酉”表示盛酒的容器,同时也表示“酒”的读音与之接近;另一种甲骨文字形中间也是“酉”,两侧的线条表示溢出的酒液。金文的“酒”干脆就用“酉”的字形,也就是说,曾经有一段时期,“酉”和“酒”是通用的。后来,“酉”主要被借去
期刊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a,曰吴君隐之b,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c。试使夷齐饮d,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e,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f,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g,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
期刊
《吕氏春秋·离俗览·贵信》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b,鲁请比关内侯以听c,桓公许之。曹翙谓鲁庄公曰d:“君宁死而又死乎e?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翙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  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翙皆怀剑至于坛上f。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g,曰:“鲁国去境数百里
期刊
曾子问听狱之术。孔子曰:“其大法有三焉:治必以宽,宽之之术,归于察。察之之术,归于义。是故听而不宽,是乱也;宽而不察,是慢也;察而不中义,是私也。私则民怨。故善听者,言不越辞,辞不越情,情不越义。《书》曰:‘上下比罚,无僭乱辞。’”(《刑论》)  曾子问审理狱讼的方法。孔子说:“大的原则有三个方面:治理百姓一定要宽宏,对待百姓宽厚的方法在于体察民情,体察民情的根本在于义。因此,听取诉讼却不宽容是扰
期刊
《史记·五帝本纪》中,太史公自述在各地考察“五帝”传说的情形:“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又对照文献记载,以为“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于是感叹:“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可见,司马迁的史学调查和史学思考,非常重视对民间口述资料中文化信息的采集。司马迁所关心的,还有“谣”“谚”。  民谣是民众心声的
期刊
美国著名史学家史景迁曾写有《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一书,书中的主人公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传世作品很多,我们熟知的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等。他还编纂了一本颇有特点的百科全书,即《夜航船》。  一、从浮华到苍凉:张岱的一生  (一)家世  张岱,一名维
期刊
中国哲学是一种有着大用的智慧之学,学习中国哲学,一是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方法,二是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智慧是浓缩了的思想,是思想的升华,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如果以功利、世俗、工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哲学,认为中国哲学太抽象玄虚、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则大谬矣。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高耸云端。庄子忍不住问树旁
期刊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  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唐]释福全《汤戏》  别看我是一名茶文化工作者,可与人约着谈事时,却还是首选咖啡馆。倒不是本人“吃里扒外”,只是咖啡馆优点实在不少。其一,数量众多。几乎每一个大商场,都会有若干家咖啡馆。就近选一家,方便快捷。其二,价格适中。咖啡一杯要二三十块钱,虽说算不上便宜,但也能为一般人所接受。其三,简便快捷。有时候约人去茶馆谈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