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参与式”学习在课程改革中已得到高度重视,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效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学习主体的团结合作精神、集体的荣誉感,还能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互相竞争中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参与式”学习 有效运用
当前语文教学的研究活动是---走进新课程。于是每逢大小研讨会,缺少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参与式”学习已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为走好新课改之路,2009年秋,我县教研室在我校开展中英项目“参与式”公开课的比赛,于是各校便组织语文教师前往观摩、探讨。在三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了一种“异化现象”---“热闹空间”活跃得象购物市场,这种虚伪的美丽使语文课堂变得苍白贫乏,令人担忧,下面我结合几个教学案例浅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
案例一:苏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夏》。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夏季图片)
师:同学们喜欢夏天吗?
生:喜欢。
二、学生速读课文3分钟,整体感知内容。
三、老师用多媒体投影如下问题,分学习小组讨论(4人一个组)。
1、不会读的字与同桌讨论完成。
2、夏天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那些句子最能表现夏天的特征?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成员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案例二:苏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都市精灵》
一、多媒体投影都市图片,导入课文。
二、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分学习小组(6个人一组)讨论如下问题:
1、北京与昆明、上海及美囯的一些城市有什么不同?
2、北京城今昔对比有哪些不同?
3、都市精灵给人们带来那些益处?
4、作者认为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可爱的动物?
6、拟一条保护动物的标语(写后向同学们展示)。
上述两个教学案例,二位授课教师都能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能设计问题给学生讨论,课堂学生很涌跃,但这样的语文课堂典型地反映了“参与式”学习这一领域存在的泛化和异化的问题。二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粗糙,环节缺失。
《夏》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朗读这一环节。在讨论问题之前,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互相检查难字、词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朗读,通过个人读、学习小组读、齐读、挑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并学会分析文章语言的精美,疏理文章结构,感受写作的技巧,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等知识。
二、问题简单,无讨论价值
《都市精灵》在设计的六个问题中,(1)、(2)、(3)、(4)个问都可以从课文找到现成的答案,无须讨论,学生只要仔细读书,就可以自我完成。(5)、(6)个问题,学生无需学习课文,凭着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就能解决,这样的课堂把语文课当为环保课上,偏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方向、课改的目的。
三、频繁讨论,流于形式。
这两堂语文课都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问题达4——6次之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课文、交流,因为问题敷浅,各学习小组抢答涌跃,致使“参与式”教学走向形式主义的误区。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的确需要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然而热闹的课堂并不等于有丰硕的收获,象以上的二个教学案例把课文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只重视于活动形式而忽视文本阅读,这样的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案例三:苏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
一、导入新课
师:说一说你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主动抢答)
你能讲一讲童话故事的特点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老师利用多媒体归纳)
1、语言生动易懂。
2、情节离奇吸引。
3、表现手法:想象、夸张。
4、目的: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研读课文(多媒体投影问题)
1、按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不会的字、词用笔划出,看完课文后,与同桌探讨,看谁能写好、读准,还有不会的生字、词请上黑板书写,大家共同完成。
2、试一试,看谁能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声音要宏亮、把握好节奏)。
3、讲一讲,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文章故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疏理了故事情节)
4、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计一个理想的问题(问题设计好后,分四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向其他学习小组进行演说,老师引导学生评比,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修改、总结。)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实话实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爱的故事(学生能说真事、述真情,达到育人效果)。
四、结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便是美好的人间(多媒体播放《爱的奉献》)。
这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授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而精妙,引导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做人,体现了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真面目,它“真”得象一弘清水,清澈见底,让听课的教师真正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中,“参与式”学习是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为学生的讨论提供必要的思想准备,又减少学生对学习的依赖性和盲从性。同时还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英项目“参与式”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结束后,我校各科教研组都开展“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在语文课堂有效地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一、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每个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各组成员老师都应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实践能力、性格、特长等;协助学生分配好小组成员角色,让学生在担当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纪律维持员、纠正员等角色中,做到学会合作,互相依赖、鼓励,共同实现学业上的成功,并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
在语文课堂中,当有学习小组成员发言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聆听的好习惯;当自己的学习小组要发言时,老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先准备,后发言”的好习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培养学生形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三、保证学生有讨论的时间。
明确讨论的问题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讨論时间,这是确保“参与式”学习能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应根据问题的深浅难易和小组人数的多少合理安排好讨论时间,提高学习成效。
四、做好小组“参与式”学习的评价。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讨论问题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重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在评价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参与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参与式”学习在语文课堂的价值,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真诚、民主的态庋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感情、意见,以参与者、交流者、足进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参与式”学习 有效运用
当前语文教学的研究活动是---走进新课程。于是每逢大小研讨会,缺少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参与式”学习已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为走好新课改之路,2009年秋,我县教研室在我校开展中英项目“参与式”公开课的比赛,于是各校便组织语文教师前往观摩、探讨。在三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了一种“异化现象”---“热闹空间”活跃得象购物市场,这种虚伪的美丽使语文课堂变得苍白贫乏,令人担忧,下面我结合几个教学案例浅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学习。
案例一:苏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夏》。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夏季图片)
师:同学们喜欢夏天吗?
生:喜欢。
二、学生速读课文3分钟,整体感知内容。
三、老师用多媒体投影如下问题,分学习小组讨论(4人一个组)。
1、不会读的字与同桌讨论完成。
2、夏天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那些句子最能表现夏天的特征?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成员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案例二:苏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都市精灵》
一、多媒体投影都市图片,导入课文。
二、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分学习小组(6个人一组)讨论如下问题:
1、北京与昆明、上海及美囯的一些城市有什么不同?
2、北京城今昔对比有哪些不同?
3、都市精灵给人们带来那些益处?
4、作者认为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可爱的动物?
6、拟一条保护动物的标语(写后向同学们展示)。
上述两个教学案例,二位授课教师都能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并能设计问题给学生讨论,课堂学生很涌跃,但这样的语文课堂典型地反映了“参与式”学习这一领域存在的泛化和异化的问题。二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粗糙,环节缺失。
《夏》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朗读这一环节。在讨论问题之前,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互相检查难字、词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朗读,通过个人读、学习小组读、齐读、挑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并学会分析文章语言的精美,疏理文章结构,感受写作的技巧,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等知识。
二、问题简单,无讨论价值
《都市精灵》在设计的六个问题中,(1)、(2)、(3)、(4)个问都可以从课文找到现成的答案,无须讨论,学生只要仔细读书,就可以自我完成。(5)、(6)个问题,学生无需学习课文,凭着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就能解决,这样的课堂把语文课当为环保课上,偏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方向、课改的目的。
三、频繁讨论,流于形式。
这两堂语文课都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问题达4——6次之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课文、交流,因为问题敷浅,各学习小组抢答涌跃,致使“参与式”教学走向形式主义的误区。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的确需要在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然而热闹的课堂并不等于有丰硕的收获,象以上的二个教学案例把课文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只重视于活动形式而忽视文本阅读,这样的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案例三:苏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
一、导入新课
师:说一说你看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主动抢答)
你能讲一讲童话故事的特点吗?(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老师利用多媒体归纳)
1、语言生动易懂。
2、情节离奇吸引。
3、表现手法:想象、夸张。
4、目的: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研读课文(多媒体投影问题)
1、按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不会的字、词用笔划出,看完课文后,与同桌探讨,看谁能写好、读准,还有不会的生字、词请上黑板书写,大家共同完成。
2、试一试,看谁能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声音要宏亮、把握好节奏)。
3、讲一讲,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文章故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疏理了故事情节)
4、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计一个理想的问题(问题设计好后,分四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向其他学习小组进行演说,老师引导学生评比,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修改、总结。)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实话实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爱的故事(学生能说真事、述真情,达到育人效果)。
四、结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便是美好的人间(多媒体播放《爱的奉献》)。
这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授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而精妙,引导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做人,体现了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的真面目,它“真”得象一弘清水,清澈见底,让听课的教师真正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中,“参与式”学习是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为学生的讨论提供必要的思想准备,又减少学生对学习的依赖性和盲从性。同时还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英项目“参与式”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结束后,我校各科教研组都开展“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在语文课堂有效地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
一、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每个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各组成员老师都应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实践能力、性格、特长等;协助学生分配好小组成员角色,让学生在担当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纪律维持员、纠正员等角色中,做到学会合作,互相依赖、鼓励,共同实现学业上的成功,并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
在语文课堂中,当有学习小组成员发言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聆听的好习惯;当自己的学习小组要发言时,老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先准备,后发言”的好习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培养学生形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三、保证学生有讨论的时间。
明确讨论的问题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讨論时间,这是确保“参与式”学习能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应根据问题的深浅难易和小组人数的多少合理安排好讨论时间,提高学习成效。
四、做好小组“参与式”学习的评价。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讨论问题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重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在评价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参与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参与式”学习在语文课堂的价值,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以真诚、民主的态庋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感情、意见,以参与者、交流者、足进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