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们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与接纳一切。肥沃的土壤带给花朵良好的生长环境,因为有土壤的滋润花朵更加美丽。同样,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中时,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入园焦虑,焦虑来自幼儿园里一切的陌生,如何使幼儿园变成幼儿第二个温暖的家园,将入园焦虑反应降到最小,成为一个永远值得深思与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入园焦虑;幼儿园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教育互动;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入园焦虑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迎来入园新生,小家伙们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一场“哭闹大战”就此展开—焦躁宝宝的哭声在整个楼层响起:“哇哇哇~我要妈妈!”文静宝宝将泪水夹杂眼眶里呆呆地望着窗外:“妈妈,什么时候来啊?”时不时自己用满是鼻涕眼泪的衣袖继续擦着;机灵宝宝趁着老师在安慰别的宝宝时偷偷地溜到了门边上试图逃离......一幕幕场景就在小班的教室中上演。由于这是适龄宝宝首次长时间脱离其较为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宝宝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而幼儿阶段的宝宝缓解这种心理压力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哭闹、不配合教师、寻找亲属等等。
二、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即幼儿园内适龄宝宝学习生活的环境,对进行初步社会化的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环境作为对幼儿发挥着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教育资源,是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優质的幼儿园环境对于适龄宝宝及时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言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这也是成人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这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创设环境的更高要求,而这个过程也是幼儿教师智慧的体现过程。
(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幼儿生活、游戏、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物质,例如园内的学习工具、玩具、活动场所、能够放松幼儿情绪的装饰等等,物质环境带给人是直观的视觉感受。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漂亮的装饰、好玩的玩具会使幼儿感觉到心情愉快,并且乐于投身于这种环境中参与活动。
(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风及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教师要以童心对待童心,尊重幼儿,关怀幼儿,相信幼儿,给幼儿自由飞翔的蓝天。教师早上微笑的迎接可以换来孩子每天也笑眯眯的入园;教师民主的教育态度可以使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立值得尊重的人格;孩子犯错误时老师不再简单粗暴地批评而是会蹲下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耐心倾听,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改正的机会。这一点一滴促进着幼儿的成长。
(三)环境的创设:曾今与教学教材相比,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家长更关注的是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儿歌什么故事,但是如今教育环境这种“看不见”的教育模式慢慢的被重视。而上述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两部分,教育环境不仅仅是硬件条件的堆砌—园区有多大,有多少的大型活动器械,而是和教师与幼儿人文教育密切结合,并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教育内容是否都发挥了教育的作用。《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利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今天我布置动物世界的区角时,我用了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小动物,我班的幼儿非常好奇,冒出小脑袋在我旁边:“老师你在做什么?”“我在用盘子做小动物呀(我没有告诉他我做的是螃蟹)”“你做的是乌龟吧!”他的一句话引起了我新的创意,我还可以做乌龟呢?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孩子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仿佛给我枯竭的思维灌溉上了新的源泉。还有这么一个案例:教师请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植物放在自然角里,我随便指了一种植物问一位幼儿:“这是什么植物?”幼儿却告诉我说:“这不是我带来的,我不知道!”如果环境的创设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工作任务,而得不到幼儿的回应,那么这无疑是不合格的环境创设,教师不仅是环境最直接的创设者,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创设;并引导幼儿观察,将环境的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
三、教育互动
幼儿具有一颗童心,他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问,他对周围的事物都会用他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并且能够最真实的反映出他的感受、需要。在《玩具大家玩》这个主题中每个孩子都从家中带来了玩具,把班级里的一角变成了玩具城,很多幼儿来到活动室就立刻去摸一摸玩具,“那么多玩具,我都想玩!”、“我家没有这个!”这些童言稚语是多么的天真,于是在活动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玩具城里面的玩具,并且问告诉孩子们:分享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这些玩具都玩一遍。小班的幼儿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他们刚入园时会争抢幼儿园的桌面玩具,而现在通过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城”这样的环境创设教育他们要学会分享,他们很乐意将自己手上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一玩。这样与主题《玩具大家玩》也紧紧相扣。
四、家园互动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即使是到幼儿园这个教育机构中也是如此。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不仅仅能够消弭幼儿从家庭生活环境切换到陌生集体环境的心里抵触,带动幼儿积极融入园内生活,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生活状态,结合幼儿自身情况,对教师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改进建议。
换言之,幼儿园环境建设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从相关实践成果来看,家长参与下的幼儿园环境建设对幼儿接受幼儿园环境、与环境展开互动等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幼儿园的课程教授更为顺畅,对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1.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活动提供了动力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前,我们往往会想园内学生的家长发出参与邀请,请他们对环境布置积极建言献策。家长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多半会从杂志、网络等媒体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或是直接向我们提出有建设性的布置意见。家长们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自家孩子的了解,不少家长表示,在参与园内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对幼儿教育有了许多的新的认识,并了解到了许多新教育观点,受益良多。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我们的园内布置活动,希望增长更多的育儿经验。 2.促进家园间的沟通
家长们参与主题墙环境创设,不仅能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老师教育工作的过程,同时自己也能更好的看到自己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一)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在家长园地里家长不仅仅能了解幼儿每天的活动内容,在家里也能对幼儿进行教育内容的梳理;还能了解这一年龄段的育儿知识,改变原先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护理方法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教育,家长信箱更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把幼儿的近期情况向老师反映,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建议都可以及时反馈,从家园合作双方面共同关注幼儿成长,帮助幼儿进步。
(二)主题墙:“瑞吉欧”关注课程设计的核心概念与具体落地的实操,主题墙作为教学活动落地的关键要素,对幼儿的情绪安抚、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价值,故而墙饰布置中我们力求将环境细节与教学所需贴合。
主题墙围绕着主题内容进行设计和装饰,而各个主题墙都以探索式的脉络为延伸主线,通过图片、文字、幼儿作品等方式呈现,细心的家长在接送幼儿的时候能清楚的了解到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幼儿在本主题的成果也得以展示。“瑞吉欧”的教学活动中,主题墙并不单单是教学的背景板,单一的装饰物,同时还是一种调动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富有神秘性、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针对性地教学活动设计,使主题墙引导幼儿参与各类教学活动。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主题环境创设最主要的设计者、研究者。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和作用,把所有可用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创设。所以说,环境的创设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老师要经常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和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再把这些意见进行规划、总结。结合《纲要》和《指南》中的指导要点,使环境创设和主题活动更好的互动起来,也使环境更加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开学初,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少一点装饰,因为孩子们学习的还比较少。但随着每个主题的不断开展和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的力量,与他们一起商量、收集各种与主题活动相关联的环境创设材料和学习资料,然后把活动室装扮的更加贴近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加的生机勃勃,让主题环境“活”起来了。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是“让孩子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可即使这样,孩子也只是环境创设的一个参与者,而并没有把孩子放在创设的主体地位,这也导致环境的创设往往会和幼儿的发展脱节,对幼儿的发展是存在消极影响的。不过,在“瑞吉欧”教育思想的倡导下,“将环境归还给孩子”的教育策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实行,主题墙环境开始逐步成为一些幼儿园教育环境设计的重点。
1.让墙壁、走廊和角落“会说话”
进行主题活动时,我们往往会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并且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活动的布置之中。从教室到活动室、走廊、露天游戏区,我们鼓励孩子与老师一起收集、制作活动所需的图片、作品等,并且支持孩子们对各类布置品进行创作。为了实现缓解幼儿初入幼儿园的焦虑情绪,小班教师利用墙面创设了“我的一家”“爸爸妈妈的祝福”等互动墙饰,更通过家长心愿卡的书写来增强家园沟通,墙面上的全家福每天散步的时间幼儿都要去用手摸一摸,和小伙伴们热情的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且要带着父母来参观,向父母进行讲解。通过孩子们与环境的积极互动、链接其熟悉的家庭生活,幼儿的分离焦虑大多会得到有效缓解,对集体生活的接受度也会有所改善。
2.让主题墙环境“动态化”
我们往往会结合幼儿的教育需求对园内环境主题和环境布置做出调整,园内环境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而应当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例如新学期伊始以“高高兴兴上学来”为主题,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放满了各式各样幼儿喜欢的玩具,主题墙上布置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开心照片,这些环境虽然是静止不动的但却给孩子有了感情的传达,让孩子有感而发的感觉到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当孩子逐渐从入园焦虑中走出,逐渐将兴趣转移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上时,墙面上的图形认知,活动室里各式各样形状的物体幼儿园又成了一个“图形宝宝的世界”。孩子们在开放的、多方位的、动态的主题墙饰中不断思考,享受着探索的快乐。
(三)区角设置: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的亲子DIY作品使我们教师都瞠目结舌,用纸盒制作的小汽车、灯笼、娃娃别提有多么精细了,不仅体验了亲子活动的乐趣;通过展览交流,让家长们和老师们还都得到了知识的扩充。
环境创设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如何将环境创设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合他们成长并且能够与教育相融合的环境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 江蘇教育出版社
《幼儿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入园焦虑;幼儿园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教育互动;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入园焦虑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迎来入园新生,小家伙们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一场“哭闹大战”就此展开—焦躁宝宝的哭声在整个楼层响起:“哇哇哇~我要妈妈!”文静宝宝将泪水夹杂眼眶里呆呆地望着窗外:“妈妈,什么时候来啊?”时不时自己用满是鼻涕眼泪的衣袖继续擦着;机灵宝宝趁着老师在安慰别的宝宝时偷偷地溜到了门边上试图逃离......一幕幕场景就在小班的教室中上演。由于这是适龄宝宝首次长时间脱离其较为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宝宝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而幼儿阶段的宝宝缓解这种心理压力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哭闹、不配合教师、寻找亲属等等。
二、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即幼儿园内适龄宝宝学习生活的环境,对进行初步社会化的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环境作为对幼儿发挥着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教育资源,是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優质的幼儿园环境对于适龄宝宝及时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而言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这也是成人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这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创设环境的更高要求,而这个过程也是幼儿教师智慧的体现过程。
(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幼儿生活、游戏、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物质,例如园内的学习工具、玩具、活动场所、能够放松幼儿情绪的装饰等等,物质环境带给人是直观的视觉感受。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漂亮的装饰、好玩的玩具会使幼儿感觉到心情愉快,并且乐于投身于这种环境中参与活动。
(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风及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教师要以童心对待童心,尊重幼儿,关怀幼儿,相信幼儿,给幼儿自由飞翔的蓝天。教师早上微笑的迎接可以换来孩子每天也笑眯眯的入园;教师民主的教育态度可以使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立值得尊重的人格;孩子犯错误时老师不再简单粗暴地批评而是会蹲下来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耐心倾听,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改正的机会。这一点一滴促进着幼儿的成长。
(三)环境的创设:曾今与教学教材相比,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家长更关注的是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儿歌什么故事,但是如今教育环境这种“看不见”的教育模式慢慢的被重视。而上述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两部分,教育环境不仅仅是硬件条件的堆砌—园区有多大,有多少的大型活动器械,而是和教师与幼儿人文教育密切结合,并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教育内容是否都发挥了教育的作用。《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利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今天我布置动物世界的区角时,我用了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小动物,我班的幼儿非常好奇,冒出小脑袋在我旁边:“老师你在做什么?”“我在用盘子做小动物呀(我没有告诉他我做的是螃蟹)”“你做的是乌龟吧!”他的一句话引起了我新的创意,我还可以做乌龟呢?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孩子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仿佛给我枯竭的思维灌溉上了新的源泉。还有这么一个案例:教师请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植物放在自然角里,我随便指了一种植物问一位幼儿:“这是什么植物?”幼儿却告诉我说:“这不是我带来的,我不知道!”如果环境的创设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工作任务,而得不到幼儿的回应,那么这无疑是不合格的环境创设,教师不仅是环境最直接的创设者,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创设;并引导幼儿观察,将环境的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
三、教育互动
幼儿具有一颗童心,他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问,他对周围的事物都会用他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并且能够最真实的反映出他的感受、需要。在《玩具大家玩》这个主题中每个孩子都从家中带来了玩具,把班级里的一角变成了玩具城,很多幼儿来到活动室就立刻去摸一摸玩具,“那么多玩具,我都想玩!”、“我家没有这个!”这些童言稚语是多么的天真,于是在活动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玩具城里面的玩具,并且问告诉孩子们:分享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这些玩具都玩一遍。小班的幼儿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他们刚入园时会争抢幼儿园的桌面玩具,而现在通过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城”这样的环境创设教育他们要学会分享,他们很乐意将自己手上的玩具“借”给别人玩一玩。这样与主题《玩具大家玩》也紧紧相扣。
四、家园互动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即使是到幼儿园这个教育机构中也是如此。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不仅仅能够消弭幼儿从家庭生活环境切换到陌生集体环境的心里抵触,带动幼儿积极融入园内生活,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生活状态,结合幼儿自身情况,对教师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改进建议。
换言之,幼儿园环境建设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从相关实践成果来看,家长参与下的幼儿园环境建设对幼儿接受幼儿园环境、与环境展开互动等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幼儿园的课程教授更为顺畅,对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1.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活动提供了动力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前,我们往往会想园内学生的家长发出参与邀请,请他们对环境布置积极建言献策。家长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多半会从杂志、网络等媒体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或是直接向我们提出有建设性的布置意见。家长们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自家孩子的了解,不少家长表示,在参与园内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对幼儿教育有了许多的新的认识,并了解到了许多新教育观点,受益良多。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我们的园内布置活动,希望增长更多的育儿经验。 2.促进家园间的沟通
家长们参与主题墙环境创设,不仅能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老师教育工作的过程,同时自己也能更好的看到自己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为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一)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在家长园地里家长不仅仅能了解幼儿每天的活动内容,在家里也能对幼儿进行教育内容的梳理;还能了解这一年龄段的育儿知识,改变原先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护理方法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教育,家长信箱更为家长提供了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把幼儿的近期情况向老师反映,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建议都可以及时反馈,从家园合作双方面共同关注幼儿成长,帮助幼儿进步。
(二)主题墙:“瑞吉欧”关注课程设计的核心概念与具体落地的实操,主题墙作为教学活动落地的关键要素,对幼儿的情绪安抚、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价值,故而墙饰布置中我们力求将环境细节与教学所需贴合。
主题墙围绕着主题内容进行设计和装饰,而各个主题墙都以探索式的脉络为延伸主线,通过图片、文字、幼儿作品等方式呈现,细心的家长在接送幼儿的时候能清楚的了解到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幼儿在本主题的成果也得以展示。“瑞吉欧”的教学活动中,主题墙并不单单是教学的背景板,单一的装饰物,同时还是一种调动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富有神秘性、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针对性地教学活动设计,使主题墙引导幼儿参与各类教学活动。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主题环境创设最主要的设计者、研究者。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和作用,把所有可用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创设。所以说,环境的创设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老师要经常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和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再把这些意见进行规划、总结。结合《纲要》和《指南》中的指导要点,使环境创设和主题活动更好的互动起来,也使环境更加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开学初,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少一点装饰,因为孩子们学习的还比较少。但随着每个主题的不断开展和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的力量,与他们一起商量、收集各种与主题活动相关联的环境创设材料和学习资料,然后把活动室装扮的更加贴近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加的生机勃勃,让主题环境“活”起来了。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是“让孩子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可即使这样,孩子也只是环境创设的一个参与者,而并没有把孩子放在创设的主体地位,这也导致环境的创设往往会和幼儿的发展脱节,对幼儿的发展是存在消极影响的。不过,在“瑞吉欧”教育思想的倡导下,“将环境归还给孩子”的教育策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实行,主题墙环境开始逐步成为一些幼儿园教育环境设计的重点。
1.让墙壁、走廊和角落“会说话”
进行主题活动时,我们往往会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并且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活动的布置之中。从教室到活动室、走廊、露天游戏区,我们鼓励孩子与老师一起收集、制作活动所需的图片、作品等,并且支持孩子们对各类布置品进行创作。为了实现缓解幼儿初入幼儿园的焦虑情绪,小班教师利用墙面创设了“我的一家”“爸爸妈妈的祝福”等互动墙饰,更通过家长心愿卡的书写来增强家园沟通,墙面上的全家福每天散步的时间幼儿都要去用手摸一摸,和小伙伴们热情的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且要带着父母来参观,向父母进行讲解。通过孩子们与环境的积极互动、链接其熟悉的家庭生活,幼儿的分离焦虑大多会得到有效缓解,对集体生活的接受度也会有所改善。
2.让主题墙环境“动态化”
我们往往会结合幼儿的教育需求对园内环境主题和环境布置做出调整,园内环境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而应当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例如新学期伊始以“高高兴兴上学来”为主题,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放满了各式各样幼儿喜欢的玩具,主题墙上布置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开心照片,这些环境虽然是静止不动的但却给孩子有了感情的传达,让孩子有感而发的感觉到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当孩子逐渐从入园焦虑中走出,逐渐将兴趣转移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上时,墙面上的图形认知,活动室里各式各样形状的物体幼儿园又成了一个“图形宝宝的世界”。孩子们在开放的、多方位的、动态的主题墙饰中不断思考,享受着探索的快乐。
(三)区角设置: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的亲子DIY作品使我们教师都瞠目结舌,用纸盒制作的小汽车、灯笼、娃娃别提有多么精细了,不仅体验了亲子活动的乐趣;通过展览交流,让家长们和老师们还都得到了知识的扩充。
环境创设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如何将环境创设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合他们成长并且能够与教育相融合的环境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 江蘇教育出版社
《幼儿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