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案设计思路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案设计思路是依据语言学习的特殊规律和特定的教学目标以及特定教学对象的认知实际编写的一种教学的线索和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总体的教学活动框架。掌握各种教案设计思路对于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以《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1.“遵路——入境——悟神”。这是教案设计思路中最基本的思路,即沿着作者著文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从感知理解课文到寻觅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课文思想意蕴,再到体味作者的谋篇布局和语言技巧,进而探求语言运用的途径。叶圣陶先生曾经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一字未能忽,语语悟其神。” 诗中所说的“路”,指的就是作者著文的思路;“境”指的是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则指的是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与情味。叶老诗中提到的既是阅读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它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阅读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需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桥》一文作者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一路展开,顺流而下的。我们在设计思路上首先应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循路而行。这就要求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一步一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从读懂开头写山洪暴发,烘托险恶环境,渲染紧张气氛,为故事发展作铺垫,到读懂一座毫不起眼的窄窄的小木桥在洪水泛滥成灾、村民面临死亡威胁时成了大家逃生的唯一路径,为下文老支书舍己救人的展开埋下伏笔。再从读懂老支书在千钧一发、生死抉择面前处惊不变、临危不惧,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换取群众的生命,到读懂最后通过亲人的祭奠,交代牺牲了的老支书和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再次感受老支书舍小家、救大家的崇高精神。文章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作者思维活动与语言活动的结果。遵循作者行文思路,才能了解作者的思維与语言活动,这大概就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的意向所指。
  而在“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阶段,设计思路则应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寻觅作者的心路,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就需要通过入情入境、动心动情的朗读,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同时,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品读、理解进入情感体验。如,设计思路中,可以把课文中心(主题)的把握放在结尾(祭奠)部分。祭奠是文章主题的自然延伸,除了再次凸现老支书的崇高品格和牺牲精神,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之外,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壮和凄美的色彩以及对老支书的无尽哀思。这样的收束,使得课堂教学掀起了又一次高潮,学生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并从这里真正感受到作者脉搏的跳动,感受到活生生的形象,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心领神会,在脑海中展示出文章情境,在心灵深处唤起感情共鸣,从而走向了作者,自然就“入其境,感其情”了。这也许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入境始于亲”。
  至于“一字未能忽,语语悟其神”则是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言本身丰富的神采所决定,并为《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形成良好语感”所明确要求的。语言文字的意义与情味往往具有潜伏性,作者把它熔铸在字里行间,必须依据语言文字的运用去咬文嚼字、去感受、去领悟。如,第15自然段“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和第20自然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两个自然段里都有“吼道”,但是其中丰富的内涵和意味却全然不同。前面一个“吼”字,凸现了老支书严以律己、不徇私情、先人后己、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境界,令人震撼,把故事推向了一个高潮;而后一个“吼”字,则真实、形象地表现了老支书的父爱是那么强烈,把儿子的安危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令人感动。这是文章谱写出来的感人乐曲,也是人文价值的精彩一幕,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咀嚼品味,理解它们在实际运用中的变化,把握它们的显中之隐,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以领悟作者运笔的匠心和文章的精神韵致。
  2.扣文眼,抓文章关键。扣住文眼,抓文章关键,从关键处入手,一路走下去,这种设计思路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桥”既是课题,又是文眼。以“桥”为题,表明故事所有情节的发生必然都与“桥”有关,“桥”必然和整个故事有着某种内在的紧密联系,必然对表现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扣住“桥”字,一路挖掘下去,进而认识文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以及老支书用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把“窄窄的木桥”变成全村乡亲得以逃生的“生命之桥”所蕴涵的生动内容和深刻意义。读懂这座小木桥怎样成为挖掘故事题材所蕴涵的深刻内容和意义的点睛之笔,看到“桥”所衬托出的老支书昆仑山似的高大巍峨形象,并了解这种文章的表达方法不是对“桥”进行具体的实写,而是通过“桥”暗示出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比较含蓄,需要经过揣摩、分析,才能弄清题旨。这样就帮助学生形成了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从中感悟“桥”所衬托出的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和“桥”这个文眼所要点明的要旨。
   3.抓重点,突出课文主题。这一设计思路就是把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串在教学设计思路上。教材中一般对教学重点都有提示,这为我们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便。因此,设计思路可以凭借这一点从重点突破,深入开掘。《桥》一文被安排在第四组,开头有这样的提示:“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提示中“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正是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抓重点基本上就要抓这些地方。设计教学思路时,应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文中老支书的人物外貌变化与语言动作的描写,再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把这些阅读重点串到思路上去,就显得比较清晰、集中了。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文中老支书在小木桥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被他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与此同时也应帮助学生认知文中多处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对于以烘托环境充分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科所)♦
  作者简介:小学特高级教师,江西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主编了《小学语文阅读扩展读本》等数套学生课外读物,主持过多项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年份间和地区间的气候差异造成春小麦的多种发育形式.根据气候参数、且能精确描述春小麦发育的物候指标对农业研究者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已知,温度和日照长度影响着作物的发育
In situ observations from Argo profiling floats combined with satellite retrieved SST and rain rat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yphoon B
本文探讨的是当代雕塑泛化现象有关的问题及其现象背后的本质揭示。泛化现象是历史存在的一种“开敞”形式,其背后“遮蔽”的是时代本真。雕塑艺术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语言、
小麦面粉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主食,群众历来根据面粉色泽、麸皮含量、面食的筋力来评价面粉的品质.新疆的农业、粮食部门限于仪器设备,只测定了麦粒或面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情境创设的过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情境的创设备受关注。为此,本刊策划专题,就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怎样走出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等问题作些探讨,并配发若干案例,以飨读者。    有效教学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
一、创设生活情境凸显数学味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现场创设蕴涵数学思维、洋溢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周边的熟悉事物感受数学和理解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呈现的生活情境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并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努力凸显数学味。如特级教师华应龙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引入环节设计了下面的情境。华老师出示两个滑梯(一个倾斜度较小,另一个倾斜度稍大),当华老师问“喜欢玩哪一个”时,大部分学生
In September 2011, Typhoon Nesat passed over a moored array of instruments recording current and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A wake of bar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情境设计】    一、 情境中点击“矛盾”     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指名读一读,边听边学着做做动作。  2.请学生边学做动作,边说说此时的阮恒在想什么?  3.两个“举”的动作一样吗?两个“举”的心情一样吗?(第一个“举”体会到了他的害怕和恐惧,第二个“举”则
本文拟以六十年代在一般施肥水平条件下,对本地区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干特点观察研究的结果,就当前如何提高全区小麦产量,讨论一下有关施肥问题。这些试验研究所得结果,虽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是否具有语文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理念认识方面的偏差,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练笔,总是在似有似无、似对非对之间漂浮不定。在新课程改革前,由于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课堂练笔常常表现为没有情景提示、缺少情感参与的纯语言技巧的劳作。这种训练,使学生在获得语言使用技巧的同时,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语言的热爱;新课程改革以后,由于过分强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