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琰,上海市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校长,荣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园丁奖”、虹口区巾帼新秀、虹口区“十佳校长”称号,是上海市名校长培养对象、“长三角” 名校长培养对象。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前身为广灵路小学,2004年从虹口的老城区整体搬迁至现校址,历经十年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风貌。这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曾培养出范志毅、朱琪、毛毅军等一批足球名将,如今更在棒(垒)球、中国象棋等项目上渐成特色,并屡获佳绩。
如今,学校正努力施行“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走近虹口六小,可见学校外墙上装饰着硕大的“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字样;近半米见圆的校标: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象征着师生、生生的快乐互动与成长。这些都向人们透露着“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办学理念。
从早年的学校德育最优化整合,到主体性德育、主体性教育,及至“双主体互动教育”办学理念的确立,虹口六小经历了长时间的德育实践与思考,最终根据自身特色与实践累积,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德育路径。
“双主体互动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师生借助课程载体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并且在教育交往中依赖主体间的互动,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实践,让虹口六小的德育工作实现了蜕变。
温馨校园,推动学生自主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实践源于“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办学理念,郑琰校长解释说:“‘手拉手’象征着相互之间的团结与联合;‘心连心’表达了相互之间的融合与所追求目标的一致;而‘同成长’则意味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主体’期盼着共同成长。只有共同成长,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发展。在郑校长看来,学生发展并不是“被成长”的过程,而是自主的生长和提升,即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交往自如,这些发展目标覆盖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走进学校,能深深体会到“双主体互动教育”的氛围。抬头即见的教学楼上漂亮的“彩虹”,原来是用不同颜色的彩条组成的窗帘。同一层楼每个教室的窗帘是不同花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道绚烂的“彩虹”。
有人问:“为什么会别出心裁地选择用‘彩虹’窗帘呢?”
“彩虹绘就梦想课堂。彩虹多彩多姿,代表着多样性的发展希望。”郑琰校长如是说。不同教室的“彩虹”窗帘,都是各班师生的自主选择。
走进教学楼,但见每个教室门口都有一块平板,用以张贴班级个性化的宣传标语及图画等,以张扬班级特色,鼓励学生自主创造。
2006年,上海市开始“温馨教室” 的课题研究和试点探索。在郑校长“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看待”的观念的引领下,虹口六小把“构建温馨教室,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温馨教室,就是创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
在虹口六小的校园里,每个班级在环境布置、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却又共有一个核心——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充分体现主体性,共同努力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浓浓的书香氛围……
瞧,王贝奇老师决定建立自己班级的个性网站。同学们听说后,纷纷献计献策,为自己班级的网站取名,最后选定了“小树快快长”为网站名,寓意我们是一棵棵小树苗,老师和家长就如春风细雨呵护着我们,滋润我们的心田。总有一天,我们会长成一棵棵参天的大树,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为了使自己的班网更具实效性、趣味性,吸引家长和同学们的更多关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都会进行多次的商榷和调整。这期间,郑校长也会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充实了班网的功能和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班网互相沟通,共同成长……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但学生之间也常会有斤斤计较的小事发生,比如与同桌发生纠纷,同桌间互相埋怨,产生矛盾,甚至请来了家长调解等。
郑琰校长和老师们从来不把这类小事当做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将之视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怎么交往、怎么成长的大事来看待。因为,在她看来,主体性德育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主张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过程。
郑琰校长说:“人与人怎么相处,就是做人的态度,就是品格的养成,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班主任庞老师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就认为:“解决矛盾,‘调座位’不是办法,因为在学校里,同桌之间相处最密切,时间也最长,其经历将留下终生的印记。同桌间的友好关系会让学生们的童年充满快乐,健康成长。”只有让同学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争做最好的同桌,才能营造真正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给学生未来做人提供有益的借鉴体验。
于是庞老师精心准备了主题教育课《我的同桌》,以此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要学会理解、宽容,学会赞美别人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以后,同桌间争论少了,互助多了,再也没有家长要求换座位了。
学生的成长,让郑琰校长和家长们都倍感欣慰。
李雅红老师为了鼓励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尝试采用了“微笑存折”的激励评价方法,在每项活动和游戏结束之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同学在相处中有谦让的友善举动,就在自己制作的漂亮的小图案上简单记录,并贴在这位同学的“微笑存折”中。这样,这位同学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
一张张精致的存折记载着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流露出学生之间相处的和谐、融洽的音符。“微笑存折”对于学生们的知、情、意、行的变化都起到了促进和导向作用,他们自觉向榜样靠近,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郑琰校长特别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她眼里,“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其功能超越家庭。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 为此,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她花费了大量心思,提升校园洁齐美水平,让师生生活和学习舒服雅致;努力让墙壁说话,让静态的墙壁产生灵动之感;在球场一角开辟微型农场,让学生体验种植的乐趣。
与此同时,师生积极讨论设计班级名称、口号,制定班级特色公约等,营造和谐善美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于是,“小鲤鱼”“小蜜蜂”“扬帆队”等等活泼、可爱的名称应时而生,它们发自师生内心世界,反映了阳光的班级风貌,表达了师生不怕困难、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今,会说话的墙面布置,成了学生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郑琰校长常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学共进,才能建立和谐关系。”因此,她要求教师努力转换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推动学生发展,虹口六小设置了“读经典书,做高尚人”“快乐1 1”“阳光运动”等主题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学习的乐趣、活动的魅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校举行的“读经典书,做高尚人”的语文节活动期间,师生围坐一起,交流感受、举行竞赛、共享精彩,参与优秀连环画诗配画、读书名言书签展评、班级读书会观摩、经典诵读大擂台、观看经典影视片段等,激发了兴趣,理解了经典。
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学校举行了“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活动,特别是“请作家进校园,与大师对话”活动掀起了学生“读经”的阵阵涟漪,至今,郑渊洁、杨红樱、辫子姐姐等多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先后到学校作讲座。每次与作家见面,学生们都像是经历了一次童年的狂欢。他们争相与作家进行互动交流,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书索取签名。最后,学生们精心组织的实践活动——跳蚤书市将活动推入高潮,学生们挑选,翻阅,与书友交流,俨然经历了一次书香的盛会。
师生浸润于浓郁芬芳的书香之中,徜徉在想象的天空,用手中之笔描绘着七彩生活。为此,学生还自发组织成立了文学社,将自己的作品编辑成《文学百花园》,邀请语文老师做顾问与指导。他们还开设博客,有的甚至写起了小说,与同学、老师在网上交流,相互阅读、相互欣赏、相互勉励、相互修改,写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正是看到了环境育人的巨大作用,郑琰校长对未来的发展一直充满信心:“双主体互动教育推进的初步成功,正在凝聚起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将给学校发展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趣味课堂,成就师生互动发展
郑琰校长十分看重课堂教学,她认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实施途径就是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融合在各类课堂教学之中。没有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就无法实现‘双主体互动教育’。”
而要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发展,就须让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让学习活动充满童趣是必要的。
虹口六小的学科课程中融入“双主体互动教育”主要是从语文、品德和班会课着手的。这些课在编排与设计上都充满了童趣和童真。
如王贝奇老师就在低年级班上过一堂童话小品课《信得过商店》,让学生扮演开店的狐狸老板和小鹿老板,把狐狸的欺诈和小鹿的诚信做形象的对比,让学生们在比较体验中获得了一次道德成长的教育。
而今,类似这样蕴含学生主体成长体验的课已经普及到各个年级,并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向全区小学展示,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为此,郑琰校长引领教师们开发了“趣乐园”课程,从兴趣乐园、实践乐园、主题乐园、特色乐园四大板块增强孩子们的趣味体验。
在参与构建学生“趣乐园”的学习活动之后,赵萍老师就深有体会地说:
“小学生的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天真、活泼、好动、喜欢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如‘阿拉全是上海人’‘超级变变乐’‘奇趣的小木偶’等等让学生喜闻乐见,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这其中,学生特别喜欢老师加入他们的行列,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而这也正是“双主体互动教育”的要求。比如在阅读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活动中,师生一起参加分角色诵读经典比赛,一起演绎经典的“七个小矮人”等。这时的小演员们身临其境,异常投入,场下的学生则十分兴奋,欢呼喝彩,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表演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师生,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经典的阅读和体验中,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为此,郑琰校长尽力创造“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条件与可能,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常态。
在学校每天半小时的“沐浴阳光、师生同炼”阳光体育活动中,体育室老师因地制宜设计了很多活动项目,其中的师生足球赛和师生一起念童谣玩弄堂游戏尤其吸引学生。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特别好,大家互帮互学,其乐融融。
在这样一个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开朗活泼、积极乐观,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形成了运动的兴趣和习惯,锤炼了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为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虹口六小,学校不但在管理上给教师发展以制度保证,更从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出发,引导他们不断追求个人的事业成长。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最实际的事业成长就是成为一个会上课、能上好课的好教师。教师会上课、能上好课,是教师自我锤炼的结果。这种“锤炼”,就是对学生、对教材、对教法的深刻研究。
“只有学会研究的教师才不至于成为‘教书匠’,而能成为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家。”这是郑琰校长对教师们的真诚告诫。
为了推进教师发展,学校设立了“我们就是研究者”的项目,针对不同发展个性、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利用教师发展的差异性实现互补,产生1 1>2的放大效应。 郑琰校长还特别看重个性培训,鼓励每个教师提出个性化的培训与发展要求,学校尽可能为其创造条件。
近年,虹口区教育局提出构建“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的“三个课堂”思想,坚持主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感悟、共同进步。顺应这种要求,郑琰校长带领师生们从课堂起步,找寻生命成长的适切路径,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绵绵师爱,焕发自主转变活力
爱是教育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虹口六小“双主体互动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效,和老师对学生们深切的爱与关怀是密不可分的。
郑琰校长常对老师们说:“要和学生‘手拉手,心连心’,老师就须‘蹲下来’,以和学生一样的视角与学生对话。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能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对郑校长的话,庞坚瑢老师深信不疑。作为班主任,她一直铭记着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老师说过的同一句话——“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并一直身体力行。
庞老师班里有个小慧同学,上学没多久,左腿膝盖就因疼痛做了手术,出院后暂不能走路,医生嘱咐康复训练两年后才能恢复奔跑练习。
回校复课后,虽然平时有同伴在身边,但每当体育课或活动课时,她总感到十分落寞。庞老师看出了她心中的渴望,于是与其家长联系,从他们家拿来了轮椅。这以后,庞老师就多了一件事——每逢体育课或活动课,她就会把小慧推到操场上,让她观看同学的体育活动,同时晒晒太阳。小慧苍白的脸上从此重新绽放出光芒。
每天课间有空时,庞老师总要额外询问和鼓励她多喝水,然后再一次次地前抱后背,带她去上厕所。每当这时,小慧总是用很得意的眼神去迎接那些羡慕的目光。
“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会产生神奇的自主教育力量。”这是郑琰校长从内心发出的感慨。
由于用心爱孩子,小慧与庞老师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同时悄悄地影响着其他孩子,孩子们都变得更乐意互相关心和帮助了。
然而,孩子毕竟个性不一,因此老师们常常陷入爱不得法、育不得当的窘境。郑琰校长提醒老师们:“爱的本质是一样的,但爱的方式却可以不同。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下转第5页)(上接第86页)学生要注意给予不同的教育。”
还是在庞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名叫小苗的男孩,胖乎乎的,看似随和,实则倔得很,还有懒惰的坏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后,小苗经常只顾玩耍,不做作业。不过,庞老师还是发现了小苗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动脑,能出点子,喜欢种植,科学课上听得很专心。
庞老师觉得,这孩子能教。她为他量身定做“职位”,让他担任 “植物乐园”的“项目经理”一职。
小苗乐得又跳又笑,心理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庞老师没有忘记向他提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争取每节课都能大声回答一两个问题,提高学习成绩,以便挤出时间种植植物。
自此,小苗上课时明显更认真,举手的次数增加,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主动提问了。教室后面的窗台上,他带领“植物乐园”的同伴播下的种子,已发出了小芽,教室的后墙俨然成了班级的后花园。
小慧、小苗们的转变,让郑琰校长和老师们倍感欣慰。老师的关爱,转化成学生转变和进步的自主动力,使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进步。
“手牵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使虹口六小在伙伴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成长历程中,形成了“合作—奋斗”的学校文化核心,在师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开启了虹口第六中心小学新的育人篇章。
责任编辑 余志权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前身为广灵路小学,2004年从虹口的老城区整体搬迁至现校址,历经十年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风貌。这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曾培养出范志毅、朱琪、毛毅军等一批足球名将,如今更在棒(垒)球、中国象棋等项目上渐成特色,并屡获佳绩。
如今,学校正努力施行“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走近虹口六小,可见学校外墙上装饰着硕大的“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字样;近半米见圆的校标: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象征着师生、生生的快乐互动与成长。这些都向人们透露着“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办学理念。
从早年的学校德育最优化整合,到主体性德育、主体性教育,及至“双主体互动教育”办学理念的确立,虹口六小经历了长时间的德育实践与思考,最终根据自身特色与实践累积,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德育路径。
“双主体互动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师生借助课程载体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并且在教育交往中依赖主体间的互动,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实践,让虹口六小的德育工作实现了蜕变。
温馨校园,推动学生自主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实践源于“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办学理念,郑琰校长解释说:“‘手拉手’象征着相互之间的团结与联合;‘心连心’表达了相互之间的融合与所追求目标的一致;而‘同成长’则意味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主体’期盼着共同成长。只有共同成长,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发展。在郑校长看来,学生发展并不是“被成长”的过程,而是自主的生长和提升,即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交往自如,这些发展目标覆盖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走进学校,能深深体会到“双主体互动教育”的氛围。抬头即见的教学楼上漂亮的“彩虹”,原来是用不同颜色的彩条组成的窗帘。同一层楼每个教室的窗帘是不同花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道绚烂的“彩虹”。
有人问:“为什么会别出心裁地选择用‘彩虹’窗帘呢?”
“彩虹绘就梦想课堂。彩虹多彩多姿,代表着多样性的发展希望。”郑琰校长如是说。不同教室的“彩虹”窗帘,都是各班师生的自主选择。
走进教学楼,但见每个教室门口都有一块平板,用以张贴班级个性化的宣传标语及图画等,以张扬班级特色,鼓励学生自主创造。
2006年,上海市开始“温馨教室” 的课题研究和试点探索。在郑校长“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看待”的观念的引领下,虹口六小把“构建温馨教室,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温馨教室,就是创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
在虹口六小的校园里,每个班级在环境布置、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却又共有一个核心——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充分体现主体性,共同努力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浓浓的书香氛围……
瞧,王贝奇老师决定建立自己班级的个性网站。同学们听说后,纷纷献计献策,为自己班级的网站取名,最后选定了“小树快快长”为网站名,寓意我们是一棵棵小树苗,老师和家长就如春风细雨呵护着我们,滋润我们的心田。总有一天,我们会长成一棵棵参天的大树,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为了使自己的班网更具实效性、趣味性,吸引家长和同学们的更多关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都会进行多次的商榷和调整。这期间,郑校长也会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充实了班网的功能和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班网互相沟通,共同成长……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但学生之间也常会有斤斤计较的小事发生,比如与同桌发生纠纷,同桌间互相埋怨,产生矛盾,甚至请来了家长调解等。
郑琰校长和老师们从来不把这类小事当做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将之视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怎么交往、怎么成长的大事来看待。因为,在她看来,主体性德育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主张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过程。
郑琰校长说:“人与人怎么相处,就是做人的态度,就是品格的养成,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班主任庞老师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就认为:“解决矛盾,‘调座位’不是办法,因为在学校里,同桌之间相处最密切,时间也最长,其经历将留下终生的印记。同桌间的友好关系会让学生们的童年充满快乐,健康成长。”只有让同学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争做最好的同桌,才能营造真正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给学生未来做人提供有益的借鉴体验。
于是庞老师精心准备了主题教育课《我的同桌》,以此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要学会理解、宽容,学会赞美别人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以后,同桌间争论少了,互助多了,再也没有家长要求换座位了。
学生的成长,让郑琰校长和家长们都倍感欣慰。
李雅红老师为了鼓励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尝试采用了“微笑存折”的激励评价方法,在每项活动和游戏结束之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同学在相处中有谦让的友善举动,就在自己制作的漂亮的小图案上简单记录,并贴在这位同学的“微笑存折”中。这样,这位同学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
一张张精致的存折记载着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流露出学生之间相处的和谐、融洽的音符。“微笑存折”对于学生们的知、情、意、行的变化都起到了促进和导向作用,他们自觉向榜样靠近,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郑琰校长特别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她眼里,“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其功能超越家庭。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 为此,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她花费了大量心思,提升校园洁齐美水平,让师生生活和学习舒服雅致;努力让墙壁说话,让静态的墙壁产生灵动之感;在球场一角开辟微型农场,让学生体验种植的乐趣。
与此同时,师生积极讨论设计班级名称、口号,制定班级特色公约等,营造和谐善美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于是,“小鲤鱼”“小蜜蜂”“扬帆队”等等活泼、可爱的名称应时而生,它们发自师生内心世界,反映了阳光的班级风貌,表达了师生不怕困难、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今,会说话的墙面布置,成了学生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郑琰校长常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学共进,才能建立和谐关系。”因此,她要求教师努力转换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推动学生发展,虹口六小设置了“读经典书,做高尚人”“快乐1 1”“阳光运动”等主题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学习的乐趣、活动的魅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校举行的“读经典书,做高尚人”的语文节活动期间,师生围坐一起,交流感受、举行竞赛、共享精彩,参与优秀连环画诗配画、读书名言书签展评、班级读书会观摩、经典诵读大擂台、观看经典影视片段等,激发了兴趣,理解了经典。
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学校举行了“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活动,特别是“请作家进校园,与大师对话”活动掀起了学生“读经”的阵阵涟漪,至今,郑渊洁、杨红樱、辫子姐姐等多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先后到学校作讲座。每次与作家见面,学生们都像是经历了一次童年的狂欢。他们争相与作家进行互动交流,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书索取签名。最后,学生们精心组织的实践活动——跳蚤书市将活动推入高潮,学生们挑选,翻阅,与书友交流,俨然经历了一次书香的盛会。
师生浸润于浓郁芬芳的书香之中,徜徉在想象的天空,用手中之笔描绘着七彩生活。为此,学生还自发组织成立了文学社,将自己的作品编辑成《文学百花园》,邀请语文老师做顾问与指导。他们还开设博客,有的甚至写起了小说,与同学、老师在网上交流,相互阅读、相互欣赏、相互勉励、相互修改,写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正是看到了环境育人的巨大作用,郑琰校长对未来的发展一直充满信心:“双主体互动教育推进的初步成功,正在凝聚起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将给学校发展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趣味课堂,成就师生互动发展
郑琰校长十分看重课堂教学,她认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实施途径就是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融合在各类课堂教学之中。没有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就无法实现‘双主体互动教育’。”
而要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发展,就须让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让学习活动充满童趣是必要的。
虹口六小的学科课程中融入“双主体互动教育”主要是从语文、品德和班会课着手的。这些课在编排与设计上都充满了童趣和童真。
如王贝奇老师就在低年级班上过一堂童话小品课《信得过商店》,让学生扮演开店的狐狸老板和小鹿老板,把狐狸的欺诈和小鹿的诚信做形象的对比,让学生们在比较体验中获得了一次道德成长的教育。
而今,类似这样蕴含学生主体成长体验的课已经普及到各个年级,并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向全区小学展示,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为此,郑琰校长引领教师们开发了“趣乐园”课程,从兴趣乐园、实践乐园、主题乐园、特色乐园四大板块增强孩子们的趣味体验。
在参与构建学生“趣乐园”的学习活动之后,赵萍老师就深有体会地说:
“小学生的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天真、活泼、好动、喜欢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如‘阿拉全是上海人’‘超级变变乐’‘奇趣的小木偶’等等让学生喜闻乐见,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这其中,学生特别喜欢老师加入他们的行列,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而这也正是“双主体互动教育”的要求。比如在阅读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活动中,师生一起参加分角色诵读经典比赛,一起演绎经典的“七个小矮人”等。这时的小演员们身临其境,异常投入,场下的学生则十分兴奋,欢呼喝彩,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表演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师生,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经典的阅读和体验中,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为此,郑琰校长尽力创造“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条件与可能,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常态。
在学校每天半小时的“沐浴阳光、师生同炼”阳光体育活动中,体育室老师因地制宜设计了很多活动项目,其中的师生足球赛和师生一起念童谣玩弄堂游戏尤其吸引学生。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特别好,大家互帮互学,其乐融融。
在这样一个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开朗活泼、积极乐观,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形成了运动的兴趣和习惯,锤炼了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为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虹口六小,学校不但在管理上给教师发展以制度保证,更从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出发,引导他们不断追求个人的事业成长。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最实际的事业成长就是成为一个会上课、能上好课的好教师。教师会上课、能上好课,是教师自我锤炼的结果。这种“锤炼”,就是对学生、对教材、对教法的深刻研究。
“只有学会研究的教师才不至于成为‘教书匠’,而能成为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家。”这是郑琰校长对教师们的真诚告诫。
为了推进教师发展,学校设立了“我们就是研究者”的项目,针对不同发展个性、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利用教师发展的差异性实现互补,产生1 1>2的放大效应。 郑琰校长还特别看重个性培训,鼓励每个教师提出个性化的培训与发展要求,学校尽可能为其创造条件。
近年,虹口区教育局提出构建“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的“三个课堂”思想,坚持主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感悟、共同进步。顺应这种要求,郑琰校长带领师生们从课堂起步,找寻生命成长的适切路径,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绵绵师爱,焕发自主转变活力
爱是教育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虹口六小“双主体互动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效,和老师对学生们深切的爱与关怀是密不可分的。
郑琰校长常对老师们说:“要和学生‘手拉手,心连心’,老师就须‘蹲下来’,以和学生一样的视角与学生对话。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能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对郑校长的话,庞坚瑢老师深信不疑。作为班主任,她一直铭记着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老师说过的同一句话——“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并一直身体力行。
庞老师班里有个小慧同学,上学没多久,左腿膝盖就因疼痛做了手术,出院后暂不能走路,医生嘱咐康复训练两年后才能恢复奔跑练习。
回校复课后,虽然平时有同伴在身边,但每当体育课或活动课时,她总感到十分落寞。庞老师看出了她心中的渴望,于是与其家长联系,从他们家拿来了轮椅。这以后,庞老师就多了一件事——每逢体育课或活动课,她就会把小慧推到操场上,让她观看同学的体育活动,同时晒晒太阳。小慧苍白的脸上从此重新绽放出光芒。
每天课间有空时,庞老师总要额外询问和鼓励她多喝水,然后再一次次地前抱后背,带她去上厕所。每当这时,小慧总是用很得意的眼神去迎接那些羡慕的目光。
“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会产生神奇的自主教育力量。”这是郑琰校长从内心发出的感慨。
由于用心爱孩子,小慧与庞老师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同时悄悄地影响着其他孩子,孩子们都变得更乐意互相关心和帮助了。
然而,孩子毕竟个性不一,因此老师们常常陷入爱不得法、育不得当的窘境。郑琰校长提醒老师们:“爱的本质是一样的,但爱的方式却可以不同。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下转第5页)(上接第86页)学生要注意给予不同的教育。”
还是在庞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名叫小苗的男孩,胖乎乎的,看似随和,实则倔得很,还有懒惰的坏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后,小苗经常只顾玩耍,不做作业。不过,庞老师还是发现了小苗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动脑,能出点子,喜欢种植,科学课上听得很专心。
庞老师觉得,这孩子能教。她为他量身定做“职位”,让他担任 “植物乐园”的“项目经理”一职。
小苗乐得又跳又笑,心理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庞老师没有忘记向他提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争取每节课都能大声回答一两个问题,提高学习成绩,以便挤出时间种植植物。
自此,小苗上课时明显更认真,举手的次数增加,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主动提问了。教室后面的窗台上,他带领“植物乐园”的同伴播下的种子,已发出了小芽,教室的后墙俨然成了班级的后花园。
小慧、小苗们的转变,让郑琰校长和老师们倍感欣慰。老师的关爱,转化成学生转变和进步的自主动力,使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进步。
“手牵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使虹口六小在伙伴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成长历程中,形成了“合作—奋斗”的学校文化核心,在师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开启了虹口第六中心小学新的育人篇章。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