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花园是我国最早由民众集资修建,具备现代“公园”意义和功能特征的公园。公园历经多次增建、重建和改造,其作为城市公益性园林的功能日益完善。本文将从公花园的文化特色,功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析其内部一些特征,给予一个良好的定位,使其在整个崇安寺商业区域能够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公花园;文化特色;商业发展;保护研究
无锡公花园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无锡地方社会名流、开明士绅裘廷梁,俞仲还等捐资兴建,取名“锡金公园”。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无锡公园”。解放后,公园又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改扩建,改称为“城中公园”。受民主革命先导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思想的影响,公园自建成以来,一直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服务于社会各阶层,具有突出的公众性和平民性,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社会各界兴建起来,名副其实的“平民公园”,无锡老百姓都爱称其为“公花园”。它已经具备了现代“公园”意义和功能特征的公园,故称“华夏第一公园”。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历来受到极高的公众关注度。
一、公园文化特色
“公园”历史长城中公园建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从最初的“锡金公花园”算起,作为真正意义上对公共开放的中国近代公园,早于北京“中山公园”10年。
建园历程的公众性综观国内众多历史名园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建建的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建造者有皇家、官府及其政府行为,完全以“自我”意志为主体,统一规划营造的结果。而“城中公园”的建园史,其突出的特点是由民间自发行为,数十年来像“接力赛”一样逐步开发建造的结果。因而充分体现出公园的建园史,具有完全由民间个阶层群体共同参与的公众性。
免费向社会开放城中公园自建园伊始的一百年来,始终坚持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这种开放性,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虽然它从未有过“公花园”这一命名,但在老一辈人中至今还以“公花园”相称。这种出自群众对公园的“爱称”,即饱含着对“城中公园”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同时也透出“公园”姓“公”,“公园”为“公”的高雅品质。
深厚的文化底蕴园内文化内涵丰富:相传楚春申君黄歇在白水荡建过行宫;东晋王羲之曾在此建宅,所留“右军”遗迹尚存;清代此处沦为白云书院等,留下旧寺庙的遗迹,清末即在此建锡金公园。此后,这里又成了无锡革命的圣地;1911年辛亥革命,无锡武装起义的烽火在园中燃起;1923年无锡第一个青年团无锡小组在西社成立,1925年中共无锡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秘密诞生,1949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
二、公园建筑群与环境关系
1.主要建筑分析
九老阁九老阁底部为方形,顶部为重檐顶,顶面铺设蓝绿色琉璃瓦,建筑整体四面开窗,并且镶有大玻璃,光线良好,建筑底部下设回廊靠座。整体建筑华贵大气,结构简练。
多寿楼多寿楼共两层,四面有窗。建筑面阔五间,中间三开间大小相等,两边各一小开间。一层沿用中国传统木建筑做法,但是侧面已经改木结构为水泥结构,使用了混凝土材料来加固房屋;二层则结合了西方落地门窗的形式,并且周边修建了西式楼台;房顶形式为歇山顶,四周为石质栏杆,正门前两蹲石狮。
同庚厅同庚厅又名“嘉会堂”,是公园最大的主厅。到现在为止,同庚厅经过多次修补,但建筑看上去还是像之前的一样,大气庄重,古朴豁达。大厅面积共290平方米,屋顶形式为歇山顶,四角嫩戗起翘幅度较大。主体四周都采用大玻璃窗,外围设置一圈回廊,并且设朱栏“吴王靠”。
涵碧桥涵碧桥位于景区白水荡西北角,1918年瑞莲堂高氏在白水荡北侧,曲沼南头建“涵碧”桥,为赏月佳处。桥中央面由六块粗糙的长方形石板排列而成;桥的两侧各有四个雄狮桥墩,其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主要建筑分析表
建筑名称 园中位置 层数 屋顶样式 入口设计 周边植物
同庚厅 东北,挨着东入口 1F 歇山 两层台阶
四扇门窗 棕榈、香樟
九老阁 距西入口20米左右 2F 重檐琉璃顶 一层台阶,半圆形大门 花坛、红杉
多寿楼 中心部位 2F 歇山顶 两层台阶 棕榈、银杏、广玉兰
池上草堂 中部偏东北 1F 悬山 前有小曲池,搭桥而入 银杏、垂柳、桂花
通过民间投资和政府拨款,园中先后建有24景,现存十景:绣衣拜石、芍槛敲棋、松崖挹翠、多寿春楔、草堂话旧、方塘引鱼、兰移听琴、西社观鱼、天绘秋容。05年修缮的时候重新把24景修复了,但是有的景点仅此此名没有其意境。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公园的四季景观和历史内涵,使游客移步换景,如在画中游。
三问题概况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公花园进行了大量的修缮。改造后的公花园确实有做的比原来好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少“败笔”之处,将原来的文物建筑改变结构、修缮一新,使人难以看到它们的历史印记。殊不知这样一来,原本是民国风格的历史建、构筑物,一下子变成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东西了。严格来说,这都是不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错误做法,是建设性的破坏行为!
四公园定位
公花园具有城市生态、教化民众的功能,先后承担过市级规模的健身、影剧、曲艺、棋艺、茶文化、娱乐、宣传、展览、集会、动物展、体育比赛等高度综合性的活动。此时此刻,我们要把建立和谐的社会效益当作公园的最重要的定位,坚决保护无锡公花园不受侵犯,为严格保护历史文脉、优化城市山林景观、提高城市绿色生态功能、面向平民弱势群体、适应社会老龄化趋势、满足城市文明需求的而奋斗,下决心来保护好公园的原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保护好历史和公园发展的连续性轨迹,延续“无锡公花园”这一在中国公园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辉煌
五发展与维护
规划原则根据全园功能分区,以多寿楼、玉皇殿一线为界,分东西两区。东部划为静区,安排以游览观景、饮茶、弈棋、林间漫步、水上划船、休闲静赏的内容为主,严格保护同庚厅---白水荡---玉皇殿---钟楼这一条具有传统特色的历史风景走廊,为无锡市区留下珍贵的历史文脉。西部建成以古树绿荫为依靠的高品位、有时代气息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清楚内部摊位,还绿于民,采用外密中疏式的配植,树荫下铺设美观实用的地坪。从统揽全局着眼,充分结合现状,尊重历史文物,挖掘历史遗存,因地制宜地精心部署,去芜存精,力改原有缺陷,提高景观质量,扩大绿地面积,增加游息景点,随机布置,酌情设景。
规划手法凭借这些廊坊建筑,勾勒园界,充分腾出园内仅有用地和空间,布置山水,种植绿化,扩大园林景观;可引导游人在这些建筑中,视野朝对园内山池绿地,包揽园林自然景色之美。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决不能当作新建工程来做,而要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同时还要按其级别履行报批手续。添建一些新的建、构筑物,则更要慎重,应以少而精和却有必要为原则,所建之物在体量、形式、高度和色彩等方面还要与和周围文物、环境相协调。
六小结
无锡公花园的筹建由社会各界人士自捐款而成,不断扩大发展,始终贯彻着“民众的公园民众建”的精神。无锡公花园使用频率之高、深得市民欢迎的程度,国内并不多见。因此,无锡公花园,是中国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典型的近代公园,同时具备建园最早、达到一定规模、突出“公”字、最平民化的城市公园,也是国内不多见的、连续历史最长、发挥了公园最大社会效益的城市近代公共花园,作为中国近代公园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耿丽莎.郑州市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覃立编著.日本高层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王丽梅,黄春华.塑造特色城市公园形象——以上海市人民公园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
【关键词】:公花园;文化特色;商业发展;保护研究
无锡公花园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无锡地方社会名流、开明士绅裘廷梁,俞仲还等捐资兴建,取名“锡金公园”。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无锡公园”。解放后,公园又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改扩建,改称为“城中公园”。受民主革命先导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思想的影响,公园自建成以来,一直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服务于社会各阶层,具有突出的公众性和平民性,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社会各界兴建起来,名副其实的“平民公园”,无锡老百姓都爱称其为“公花园”。它已经具备了现代“公园”意义和功能特征的公园,故称“华夏第一公园”。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历来受到极高的公众关注度。
一、公园文化特色
“公园”历史长城中公园建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从最初的“锡金公花园”算起,作为真正意义上对公共开放的中国近代公园,早于北京“中山公园”10年。
建园历程的公众性综观国内众多历史名园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建建的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建造者有皇家、官府及其政府行为,完全以“自我”意志为主体,统一规划营造的结果。而“城中公园”的建园史,其突出的特点是由民间自发行为,数十年来像“接力赛”一样逐步开发建造的结果。因而充分体现出公园的建园史,具有完全由民间个阶层群体共同参与的公众性。
免费向社会开放城中公园自建园伊始的一百年来,始终坚持免费向全社会开放,这种开放性,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虽然它从未有过“公花园”这一命名,但在老一辈人中至今还以“公花园”相称。这种出自群众对公园的“爱称”,即饱含着对“城中公园”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同时也透出“公园”姓“公”,“公园”为“公”的高雅品质。
深厚的文化底蕴园内文化内涵丰富:相传楚春申君黄歇在白水荡建过行宫;东晋王羲之曾在此建宅,所留“右军”遗迹尚存;清代此处沦为白云书院等,留下旧寺庙的遗迹,清末即在此建锡金公园。此后,这里又成了无锡革命的圣地;1911年辛亥革命,无锡武装起义的烽火在园中燃起;1923年无锡第一个青年团无锡小组在西社成立,1925年中共无锡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秘密诞生,1949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
二、公园建筑群与环境关系
1.主要建筑分析
九老阁九老阁底部为方形,顶部为重檐顶,顶面铺设蓝绿色琉璃瓦,建筑整体四面开窗,并且镶有大玻璃,光线良好,建筑底部下设回廊靠座。整体建筑华贵大气,结构简练。
多寿楼多寿楼共两层,四面有窗。建筑面阔五间,中间三开间大小相等,两边各一小开间。一层沿用中国传统木建筑做法,但是侧面已经改木结构为水泥结构,使用了混凝土材料来加固房屋;二层则结合了西方落地门窗的形式,并且周边修建了西式楼台;房顶形式为歇山顶,四周为石质栏杆,正门前两蹲石狮。
同庚厅同庚厅又名“嘉会堂”,是公园最大的主厅。到现在为止,同庚厅经过多次修补,但建筑看上去还是像之前的一样,大气庄重,古朴豁达。大厅面积共290平方米,屋顶形式为歇山顶,四角嫩戗起翘幅度较大。主体四周都采用大玻璃窗,外围设置一圈回廊,并且设朱栏“吴王靠”。
涵碧桥涵碧桥位于景区白水荡西北角,1918年瑞莲堂高氏在白水荡北侧,曲沼南头建“涵碧”桥,为赏月佳处。桥中央面由六块粗糙的长方形石板排列而成;桥的两侧各有四个雄狮桥墩,其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主要建筑分析表
建筑名称 园中位置 层数 屋顶样式 入口设计 周边植物
同庚厅 东北,挨着东入口 1F 歇山 两层台阶
四扇门窗 棕榈、香樟
九老阁 距西入口20米左右 2F 重檐琉璃顶 一层台阶,半圆形大门 花坛、红杉
多寿楼 中心部位 2F 歇山顶 两层台阶 棕榈、银杏、广玉兰
池上草堂 中部偏东北 1F 悬山 前有小曲池,搭桥而入 银杏、垂柳、桂花
通过民间投资和政府拨款,园中先后建有24景,现存十景:绣衣拜石、芍槛敲棋、松崖挹翠、多寿春楔、草堂话旧、方塘引鱼、兰移听琴、西社观鱼、天绘秋容。05年修缮的时候重新把24景修复了,但是有的景点仅此此名没有其意境。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公园的四季景观和历史内涵,使游客移步换景,如在画中游。
三问题概况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公花园进行了大量的修缮。改造后的公花园确实有做的比原来好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少“败笔”之处,将原来的文物建筑改变结构、修缮一新,使人难以看到它们的历史印记。殊不知这样一来,原本是民国风格的历史建、构筑物,一下子变成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东西了。严格来说,这都是不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错误做法,是建设性的破坏行为!
四公园定位
公花园具有城市生态、教化民众的功能,先后承担过市级规模的健身、影剧、曲艺、棋艺、茶文化、娱乐、宣传、展览、集会、动物展、体育比赛等高度综合性的活动。此时此刻,我们要把建立和谐的社会效益当作公园的最重要的定位,坚决保护无锡公花园不受侵犯,为严格保护历史文脉、优化城市山林景观、提高城市绿色生态功能、面向平民弱势群体、适应社会老龄化趋势、满足城市文明需求的而奋斗,下决心来保护好公园的原生态环境和历史风貌,保护好历史和公园发展的连续性轨迹,延续“无锡公花园”这一在中国公园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辉煌
五发展与维护
规划原则根据全园功能分区,以多寿楼、玉皇殿一线为界,分东西两区。东部划为静区,安排以游览观景、饮茶、弈棋、林间漫步、水上划船、休闲静赏的内容为主,严格保护同庚厅---白水荡---玉皇殿---钟楼这一条具有传统特色的历史风景走廊,为无锡市区留下珍贵的历史文脉。西部建成以古树绿荫为依靠的高品位、有时代气息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清楚内部摊位,还绿于民,采用外密中疏式的配植,树荫下铺设美观实用的地坪。从统揽全局着眼,充分结合现状,尊重历史文物,挖掘历史遗存,因地制宜地精心部署,去芜存精,力改原有缺陷,提高景观质量,扩大绿地面积,增加游息景点,随机布置,酌情设景。
规划手法凭借这些廊坊建筑,勾勒园界,充分腾出园内仅有用地和空间,布置山水,种植绿化,扩大园林景观;可引导游人在这些建筑中,视野朝对园内山池绿地,包揽园林自然景色之美。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决不能当作新建工程来做,而要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同时还要按其级别履行报批手续。添建一些新的建、构筑物,则更要慎重,应以少而精和却有必要为原则,所建之物在体量、形式、高度和色彩等方面还要与和周围文物、环境相协调。
六小结
无锡公花园的筹建由社会各界人士自捐款而成,不断扩大发展,始终贯彻着“民众的公园民众建”的精神。无锡公花园使用频率之高、深得市民欢迎的程度,国内并不多见。因此,无锡公花园,是中国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典型的近代公园,同时具备建园最早、达到一定规模、突出“公”字、最平民化的城市公园,也是国内不多见的、连续历史最长、发挥了公园最大社会效益的城市近代公共花园,作为中国近代公园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1]耿丽莎.郑州市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覃立编著.日本高层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王丽梅,黄春华.塑造特色城市公园形象——以上海市人民公园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