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着50多年历史的福建省厦门市灌口中学,曾有着培育出2万多名毕业生的辉煌业绩。但在本世纪初,学校在高中教学上走了一些弯路,特别是2006年掉入了低谷。在当年的高中招生中,是以全市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270分招的,是6所未招满学生的学校之一,共缺招75人,后通过向岛内扩招,勉强招满。借着厦门市政府把灌口镇设立为海峡西岸最大机械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机遇,学校成为这机械工业集中区的配套工程;2006年11月,借着市、区两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支撑力,建立与厦门一中“高位嫁接”的合作模式,转型为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几年来在厦门一中总校领导及林安怀荣誉校长的推动下,承接了厦门一中总校百年文化的渗透,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这几年学校在“高位嫁接”后通过“以管促教、以教促学、以点促效”的管理思路,将学校原有的文化化劣为优,得到了快速提升和发展。
一、以管促教
学校提出“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兴校、加速发展、创建一流”的办学理念。立足“六改”发展措施,具体为:改革学校管理,让制度真正管人、育人;改造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风范;改进课程管理,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改善生源结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保送生政策;改变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以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呈现;积极推进和完善改建扩建校园工程,以省一级达标学校硬件标准来建设。其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1.以管理促教师转变观念,提升师德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质量是通过科学管理“管”出来的。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育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罚条例》《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高中阶段教学与高考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并在教师代表大会上通过。这些条例和方案的实施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有力保障,改变了以往“只打雷不下雨”的现象。经过这几年规范的管理,现在诚信、创新、和谐、奋进的校风,爱心、善导、绩效、师表的教风,正迅速在校园里形成,学校跨越发展已初现端倪。
2.以管理促教师转变作风,重在绩效
学校把握岗位绩效改革机遇,通过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和完善学校绩效分配方案,把树立积极奉献精神与建立合理利益导向结合起来,把奖励与惩戒结合起来,以岗定酬,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完善高考、中考、会考、期末考奖励方式。学校还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师教学月考核”等制度,每学期末对全体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综合考核和分等级评价,并在全校进行公示与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学年教学业绩低的教师实行待岗听课学习,不享受教学绩效奖金;对确实无法胜任教学一线岗位的教师实行内部转岗,学校至今已有6人次受到转岗或待岗学习。通过绩效的学年考核,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优质化,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制定的各项教学质量指标得到落实。
3.以管理促教师能力提升,加快专业成长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五个严”,即“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组织严密、考风严肃、要求严格”,以便以此去体验教师应有的工作价值。从领导层做起,实行“推门听课制”,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行政领导班子听课制度”,这里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除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外,还涵盖各学科教研组长、年段备课组长、班主任,要求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其中必须有一节毕业班的课,两周公示一次听课情况。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纳入绩效考核中。
在厦门一中总校的领导下,返聘厦门一中总校刚退休的名师到学校担任学科指导教师,指导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教学、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纠正教师不良行为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各年段备课组定期与厦门一中相关年段开展集体备课,两校之间的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青年教师三年自我规划”,制定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骨干教师工作追踪表”。教研方面最少每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发言人”的集体备课,本学年还要求学校领导分工到各备课组“听”备课组活动。从时间上确保学科教学研讨的开展,从形式上确保学科研讨的质量。
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现拥有市级、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1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29人。仅2009~2010学年就有陈子霞老师被聘为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年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陈瑞华老师撰写的论文《论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获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二等奖,石进德老师撰写的《以问题的反思和解决提高校本教研成效》等2篇论文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曾琪、陈彩燕、陈倩静、祁志婷老师分别获得2009年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杨柳老师获得中国当代名家诗词格言金奖,等等。
二、以教促学
学校在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的要求基础上,又提出向教师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要求,明确提出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的生命线,而且是教师的生命线,它关系到教师的生存、发展和价值。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三个面向:“面向自己”——教师本身要明确自己所担任的工作责任重大,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面向考纲”——对各学科重点、难点、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应用规律方面给予足够重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总复习,起到“高考点睛”的作用;“面向学生”——既要给学生有学习压力,又要使学生有信心、有动力、有毅力,使之经过努力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以教师精神促学生精神的提升
学校根据中招政策招有40位本校保送生,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优良,但多数是本地农村或外地务工的最底层百姓的子女。为此,学校在贯彻落实行政干部“苦管”、教师“苦教”精神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苦读”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通过自己苦读考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命运仍至自己家庭命运的责任感。这在岛内学校已是“过去式”的情景在这所学校的学生中仍是“现在进行时”。通过这种精神激励,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奋斗目标。
2.以教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校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的十项规定》中推行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导学制管理实施方案》,提倡“三结合、三为主”,即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培养能力为主;教师主导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内为主,以此打造自主高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课本”。
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也就得到了发展。三年来,学校在厦门一中总校黄建通老师的指导下,全校学生共取得6项国家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项、4项发明专利,科技创新教育正逐步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今年已被集美区确认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校”。
3.以教师作风促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校强化常规管理,要求教师坚持“研究考试、抓好基础、提高能力”教学指导思路和宗旨,坚持“四精、五必、六优化”教学环节。
“四精”就是在课堂教学与习题上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五必”就是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上要做到有教必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六优化”就是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料、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学习状态、优化教学评价、优化教学环节。
学校在对学风管理上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等制度。还在2009~2010学年完善原有的制度,制定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文明年段、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暂行规定》,将班主任个人作风、德育常规(六评)、学风建设、班级绩效等纳入文明年段、文明班级(文明班主任、文明年段长)考核,科任教师对任教班级每一节的学生作业缴交、课堂纪律和师生互动等进行现场打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勤奋、严谨、善思、实践的学风正迅速形成。
三、以点促效
学校重点抓好毕业班领导这个“点”,特别是重点解决毕业班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成效。毕业班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其工作意义是深远的。根据学校的学情,学校提出“培优促特,调动激励,目标分层,有效辅导”的工作思想。
1.落实毕业班领导责任制,加强年段工作的领导和过程监控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成员包括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德育的副书记、教务处主任、高三年段长及学科骨干教师、各学科的教研组长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年段存在的问题,做好全程布置和过程监控及帮助,引导年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以学生为本,推行导师制
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异大,年段对每位学生都绝不轻言放弃,帮助每位学生确定自己的上线目标,分析其薄弱学科,确定一名导师指导。导师由班级科任教师组成,每个科任教师由班主任牵头按学生的薄弱学科分配,担任5~6名学生的导师。本着让优秀的学生上重点,让更多的学生争取上大学的理念,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对被指导学生全方位负责。
3.通过开展分阶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学生进入毕业班后,学校先后开展了9月开学的学期初动员,12月的成人宣誓,次年2月百日誓师,各省、市、区质检时的考前教育。各质检后分批次进行学生座谈会,帮助查找原因,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4.做好家校联系,提高教育教学合力
学校的年段长、班主任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态,与导师密切配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交流,建立思想与学习双向管理档案,为落实工作目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料。学校还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教育家长学会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思想与心理沟通,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学习心理健康发展。
5.抓好艺体生的动员,提高升学比率
现有的中招制度使学校的高中生源中有许多中考三科总成绩在300分以下的学生,这类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兴趣活动,发展了文化学科之外的美术、音乐、体育专业特长。每年有30多位学生通过了艺术、体育专业上线,专业上线后年段专门开设辅导班对其进行文化辅导。
6.通过每年上大学助学激励,调动学生升学的积极性
学校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家境困难难以实现大学梦。为此,学校通过设立奖学助学基金,对他们进行助学资助,让每位学优生不因缴不起学费而放弃学业,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位嫁接”政策让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得到了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高位嫁接”的机遇对学校发展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校有走向成功的机遇。但单有机遇而没有把握住,或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那机遇也只能是过眼云烟。今天,可以说学校发展已将机遇变成学校发展的现实利益。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向更高水平发展,如何超越“原高位”,实现自身的良性高位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福建 厦门,361018)
一、以管促教
学校提出“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兴校、加速发展、创建一流”的办学理念。立足“六改”发展措施,具体为:改革学校管理,让制度真正管人、育人;改造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树立“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良好风范;改进课程管理,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改善生源结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保送生政策;改变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以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呈现;积极推进和完善改建扩建校园工程,以省一级达标学校硬件标准来建设。其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1.以管理促教师转变观念,提升师德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质量是通过科学管理“管”出来的。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育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罚条例》《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高中阶段教学与高考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并在教师代表大会上通过。这些条例和方案的实施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有力保障,改变了以往“只打雷不下雨”的现象。经过这几年规范的管理,现在诚信、创新、和谐、奋进的校风,爱心、善导、绩效、师表的教风,正迅速在校园里形成,学校跨越发展已初现端倪。
2.以管理促教师转变作风,重在绩效
学校把握岗位绩效改革机遇,通过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和完善学校绩效分配方案,把树立积极奉献精神与建立合理利益导向结合起来,把奖励与惩戒结合起来,以岗定酬,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完善高考、中考、会考、期末考奖励方式。学校还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教师教学月考核”等制度,每学期末对全体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综合考核和分等级评价,并在全校进行公示与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学年教学业绩低的教师实行待岗听课学习,不享受教学绩效奖金;对确实无法胜任教学一线岗位的教师实行内部转岗,学校至今已有6人次受到转岗或待岗学习。通过绩效的学年考核,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优质化,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制定的各项教学质量指标得到落实。
3.以管理促教师能力提升,加快专业成长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五个严”,即“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组织严密、考风严肃、要求严格”,以便以此去体验教师应有的工作价值。从领导层做起,实行“推门听课制”,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行政领导班子听课制度”,这里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除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外,还涵盖各学科教研组长、年段备课组长、班主任,要求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其中必须有一节毕业班的课,两周公示一次听课情况。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纳入绩效考核中。
在厦门一中总校的领导下,返聘厦门一中总校刚退休的名师到学校担任学科指导教师,指导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教学、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纠正教师不良行为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各年段备课组定期与厦门一中相关年段开展集体备课,两校之间的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青年教师三年自我规划”,制定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骨干教师工作追踪表”。教研方面最少每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发言人”的集体备课,本学年还要求学校领导分工到各备课组“听”备课组活动。从时间上确保学科教学研讨的开展,从形式上确保学科研讨的质量。
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现拥有市级、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1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29人。仅2009~2010学年就有陈子霞老师被聘为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年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陈瑞华老师撰写的论文《论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获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二等奖,石进德老师撰写的《以问题的反思和解决提高校本教研成效》等2篇论文获得国家级二等奖,曾琪、陈彩燕、陈倩静、祁志婷老师分别获得2009年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杨柳老师获得中国当代名家诗词格言金奖,等等。
二、以教促学
学校在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的要求基础上,又提出向教师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要求,明确提出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的生命线,而且是教师的生命线,它关系到教师的生存、发展和价值。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三个面向:“面向自己”——教师本身要明确自己所担任的工作责任重大,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面向考纲”——对各学科重点、难点、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应用规律方面给予足够重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总复习,起到“高考点睛”的作用;“面向学生”——既要给学生有学习压力,又要使学生有信心、有动力、有毅力,使之经过努力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以教师精神促学生精神的提升
学校根据中招政策招有40位本校保送生,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优良,但多数是本地农村或外地务工的最底层百姓的子女。为此,学校在贯彻落实行政干部“苦管”、教师“苦教”精神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苦读”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通过自己苦读考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命运仍至自己家庭命运的责任感。这在岛内学校已是“过去式”的情景在这所学校的学生中仍是“现在进行时”。通过这种精神激励,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奋斗目标。
2.以教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校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的十项规定》中推行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导学制管理实施方案》,提倡“三结合、三为主”,即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培养能力为主;教师主导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内为主,以此打造自主高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课本”。
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也就得到了发展。三年来,学校在厦门一中总校黄建通老师的指导下,全校学生共取得6项国家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项、4项发明专利,科技创新教育正逐步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今年已被集美区确认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校”。
3.以教师作风促优良学风的形成
学校强化常规管理,要求教师坚持“研究考试、抓好基础、提高能力”教学指导思路和宗旨,坚持“四精、五必、六优化”教学环节。
“四精”就是在课堂教学与习题上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五必”就是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上要做到有教必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最大限度地发挥“以训练为主线”的作用。“六优化”就是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料、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学习状态、优化教学评价、优化教学环节。
学校在对学风管理上出台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等制度。还在2009~2010学年完善原有的制度,制定了《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文明年段、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暂行规定》,将班主任个人作风、德育常规(六评)、学风建设、班级绩效等纳入文明年段、文明班级(文明班主任、文明年段长)考核,科任教师对任教班级每一节的学生作业缴交、课堂纪律和师生互动等进行现场打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勤奋、严谨、善思、实践的学风正迅速形成。
三、以点促效
学校重点抓好毕业班领导这个“点”,特别是重点解决毕业班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成效。毕业班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其工作意义是深远的。根据学校的学情,学校提出“培优促特,调动激励,目标分层,有效辅导”的工作思想。
1.落实毕业班领导责任制,加强年段工作的领导和过程监控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成员包括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德育的副书记、教务处主任、高三年段长及学科骨干教师、各学科的教研组长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年段存在的问题,做好全程布置和过程监控及帮助,引导年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以学生为本,推行导师制
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异大,年段对每位学生都绝不轻言放弃,帮助每位学生确定自己的上线目标,分析其薄弱学科,确定一名导师指导。导师由班级科任教师组成,每个科任教师由班主任牵头按学生的薄弱学科分配,担任5~6名学生的导师。本着让优秀的学生上重点,让更多的学生争取上大学的理念,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对被指导学生全方位负责。
3.通过开展分阶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学生进入毕业班后,学校先后开展了9月开学的学期初动员,12月的成人宣誓,次年2月百日誓师,各省、市、区质检时的考前教育。各质检后分批次进行学生座谈会,帮助查找原因,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4.做好家校联系,提高教育教学合力
学校的年段长、班主任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态,与导师密切配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交流,建立思想与学习双向管理档案,为落实工作目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料。学校还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教育家长学会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思想与心理沟通,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学习心理健康发展。
5.抓好艺体生的动员,提高升学比率
现有的中招制度使学校的高中生源中有许多中考三科总成绩在300分以下的学生,这类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兴趣活动,发展了文化学科之外的美术、音乐、体育专业特长。每年有30多位学生通过了艺术、体育专业上线,专业上线后年段专门开设辅导班对其进行文化辅导。
6.通过每年上大学助学激励,调动学生升学的积极性
学校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因家境困难难以实现大学梦。为此,学校通过设立奖学助学基金,对他们进行助学资助,让每位学优生不因缴不起学费而放弃学业,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位嫁接”政策让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得到了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高位嫁接”的机遇对学校发展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校有走向成功的机遇。但单有机遇而没有把握住,或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那机遇也只能是过眼云烟。今天,可以说学校发展已将机遇变成学校发展的现实利益。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向更高水平发展,如何超越“原高位”,实现自身的良性高位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福建 厦门,3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