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我眼中的教育不只是奉献,而是享受;不只是重复,而是创造;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我相信人的快乐取决于心态,所以我微笑着享受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曾接到一个“学困班”,这个班属于八年级,这个年龄属于最叛逆的年龄。因此,接班的困难不言而喻。在大家看来“学困班”是由一群学习成绩很差,组织纪律性很差,品德不良,各方面活动不积极,集体荣誉感差等多方面皆差的“学困生”所组成的班集体。没有接触这群孩子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
正式开始接触时,有学生迟到了,我笑笑,让他回到座位上;任课教师汇报学生课堂捣乱了,我笑笑,心里有数就算了;还有的学生为了同学过生日,放学不值日逃跑参加聚会,我知道后,依旧没有发作。所有这些,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可这正是我刚接班时的工作现状,不断地“躲”着这帮孩子们。一个星期下来觉得没什么,可慢慢发现自己这种宽容他们完全不能理解,仍然不学习。我只能转变观念,试图去转变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热爱篮球的同时,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当然这是一项艰苦、细致、长期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只期待拥有一点点的感动。
我开始思考差异教育对于我们班孩子的重要性。也许,你认为现在的孩子吃穿住行都很好了,什么也不缺了,但我在和这群孩子接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结合差异教育的研究,慢慢发现这群孩子还真缺了点东西:
一缺爱。不是缺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是缺孩子对父母、亲人的爱。班上小鹏、小峰、小伟多次离家出走,问他们出走时想过父母吗?孩子的回答无一例外——“没有”。孩子对人和事或物,缺少真情。
二缺沟通。孩子不善于与别人进行沟通,有时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小谢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学校有说不完的内容,上课都没有停息过,下课就更不用说了,他谈到游戏都是有板有眼的,崇拜者也是一波又一波。可回家之后孩子从来不与父母多说一句话,他们之间相互的对话仅限于要钱之类,他们的见面就像陌生人一样,如果孩子想出门父母又不让,那么家住二楼的孩子会从卧室外的水管道滑下楼,如此叛逆,父母能真正了解孩子什么呢?
三缺理想。由于父母的娇惯,孩子从小就不知什么是苦,也就不知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谁学习。小峰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都令人头疼,经常不交作业,坐不住,惹是生非,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种学生,适合大家的正常要求是约束不了他的,加强抑制,只能更加激化其逆反心理。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没有理想,来学校都是父母逼的,更不用说他一天的生活全是盲目的。
四缺理解。不是我们对他们的不理解,而是孩子们自己认为父母、老师这些长辈们对他们不理解。这群脆弱、敏感而又孤独自傲的一代人,总渴望知音。小伟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的母亲在一家工厂做事,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12点才回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父亲也是偶尔打点零工。可是小伟一身名牌,成天手里都是百事可乐、果粒橙这些有色饮料,上课不听讲、不做家庭作业、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逃课,放学后就请朋友一起打游戏,整夜不回家,这就是他一天的生活。可他认为这是他交友的方式,父母不理解他,可他想过父母吗?
五缺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父母的不良家教导致的。而许多家长对家教又不重视,没有很好地发挥家教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由于家教的缺失,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小倩是这个班里比较特殊的女孩,从小和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奶奶一起生活,七年级时又开始和妈妈一起生活,怪异的脾气、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妈妈伤透了脑筋。前不久妈妈也离开了成都,她又重新回到爸爸的新家。国庆节期间,孩子从那个家逃了出来,没有回家,也没有到学校,老师打电话询问时,爸爸才知道孩子没有来上学。来到这个世界14年,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导致孩子拒绝和大人的交往,抵制老师对她的关心,甚至用言语伤害关心她的老师,对老师的任何行为也是不理不睬、我行我素。她的所有不礼貌的行为已经成为习惯。
太多太多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能把所有我们发现的情况堆积起来,希望一天一天地去解决。可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活泼而又贪玩,好学而又缺少耐力, “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在本班又表现得特别的明显。“学困生”班的班主任,往往把“禁止”作为立足点,将批评、惩罚作为经常的管理模式,试图用“管、卡、压”的手段,以各种规章制度压服人。殊不知,多年“学困生”的经历,使他们有了极强的抗拒承受力。
显然,用老一套去“训”去“压”,对这帮孩子来说效果不会理想,反而会滋长他们的抵触情绪。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管理,这种方法满足了学困生“当家作主”的愿望。可是,我们班孩子没人敢管、没人能管,这样给我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我只能把最不敢管的人——全校有名的孩子小鹏选为管理者,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和父母的放弃使得这个孩子对自己过度放纵。他不学习老惹事,但他是那种讲义气的人,所以我把这个重担交给了他,孩子们都很听他的。可没有人能够立即成为“天使”,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一天所有的时间都是“天使”。他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他会不断地说话、扰乱课堂,我只能随时关注他的心理变化,到图书室给他借喜欢的读物。慢慢地这个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变长了,甚至可以静下来看书了,也能管理班上的孩子了。看到他的变化,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由孩子影响孩子,这种教育是无形的。学生们的早会和九年级孩子在一起,参观金沙博物馆……九年级孩子的懂事、注重学习,无形地在影响着他们。我们这群预备毕业年级的孩子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设想、比拼。抓住这个机遇,我为他们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10年后的自己”,回忆4岁的自己,旁观14岁的自己,遥望24岁的自己。还为他们举办了“14岁生日派对”,让他们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写下自己的目标。孩子们渐渐懂事了,部分孩子开始适应“学困班”环境,并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了,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小团体也开始竞争了。半期考试来临时,很多同学在反思中告诉我,他想在竞争中证明自己,我很高兴,不是因为他们的承诺,而是因为他们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了,我很快乐。 在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对于这群个性张扬、敢于表达的孩子,我逐渐寻找到了一些管理他们的“小沙”。
做好心理辅导和家庭访问,用适度的奖励代替惩罚。学生们多数年龄较小,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问题,犯各种“错误”,包括其中的一些人对学习存有逆反心理。应加以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对做错事的学生要耐心讲道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与家长及时沟通,分析学生的家庭环境,用长者的慈爱和耐心去影响他们。
帮助学生建立能完成的小目标,以提高生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每个月和他们一起制定一个小目标,督促他们积极努力地去完成。并由他们自主组织举办一些班级诗歌朗诵、演讲辩论、旧书交易等活动;由他们出面组织举行班级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比赛。一次次检查、一个个活动、一场场比赛,纯正了班级风气,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展示了他们这些领头羊的组织管理才干,真正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激情,给他们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把每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与他们的好朋友结对,由他们负责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生活关心及行为的矫正,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再进一步配合他的好朋友对他进行学习辅导,并定期与家长联系。
用爱心抚慰创伤。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非常在意,可能你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被认为与他有关,对这样的孩子你只能加倍关爱他,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指正,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
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并建立信任关系。古训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如果我们班主任老师能获得学生的信任,那毫无疑问,这将是一种成功的开始。事实上,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大有人在。不过,喜欢和羡慕显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你的周围自然就会有一批学生对你投以钦佩的目光,为你的才华而叹服,从而被你所吸引,成为你忠实的追随者,进而信任你所传授的一切;而对于一个班主任老师来说,这种吸引力是促使一个班级凝聚的核心力量,是形成良好班级体的凝固剂。
我们不断地将经验积沙成塔,不断地搜寻着方法。不管握着的沙有多么的少,我们都会继续努力地去帮助这群孩子,将我所有的快乐积沙成塔,传递给我爱的这群孩子们!
我曾接到一个“学困班”,这个班属于八年级,这个年龄属于最叛逆的年龄。因此,接班的困难不言而喻。在大家看来“学困班”是由一群学习成绩很差,组织纪律性很差,品德不良,各方面活动不积极,集体荣誉感差等多方面皆差的“学困生”所组成的班集体。没有接触这群孩子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
正式开始接触时,有学生迟到了,我笑笑,让他回到座位上;任课教师汇报学生课堂捣乱了,我笑笑,心里有数就算了;还有的学生为了同学过生日,放学不值日逃跑参加聚会,我知道后,依旧没有发作。所有这些,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可这正是我刚接班时的工作现状,不断地“躲”着这帮孩子们。一个星期下来觉得没什么,可慢慢发现自己这种宽容他们完全不能理解,仍然不学习。我只能转变观念,试图去转变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热爱篮球的同时,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当然这是一项艰苦、细致、长期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只期待拥有一点点的感动。
我开始思考差异教育对于我们班孩子的重要性。也许,你认为现在的孩子吃穿住行都很好了,什么也不缺了,但我在和这群孩子接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结合差异教育的研究,慢慢发现这群孩子还真缺了点东西:
一缺爱。不是缺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是缺孩子对父母、亲人的爱。班上小鹏、小峰、小伟多次离家出走,问他们出走时想过父母吗?孩子的回答无一例外——“没有”。孩子对人和事或物,缺少真情。
二缺沟通。孩子不善于与别人进行沟通,有时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小谢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学校有说不完的内容,上课都没有停息过,下课就更不用说了,他谈到游戏都是有板有眼的,崇拜者也是一波又一波。可回家之后孩子从来不与父母多说一句话,他们之间相互的对话仅限于要钱之类,他们的见面就像陌生人一样,如果孩子想出门父母又不让,那么家住二楼的孩子会从卧室外的水管道滑下楼,如此叛逆,父母能真正了解孩子什么呢?
三缺理想。由于父母的娇惯,孩子从小就不知什么是苦,也就不知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谁学习。小峰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都令人头疼,经常不交作业,坐不住,惹是生非,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种学生,适合大家的正常要求是约束不了他的,加强抑制,只能更加激化其逆反心理。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没有理想,来学校都是父母逼的,更不用说他一天的生活全是盲目的。
四缺理解。不是我们对他们的不理解,而是孩子们自己认为父母、老师这些长辈们对他们不理解。这群脆弱、敏感而又孤独自傲的一代人,总渴望知音。小伟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的母亲在一家工厂做事,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12点才回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父亲也是偶尔打点零工。可是小伟一身名牌,成天手里都是百事可乐、果粒橙这些有色饮料,上课不听讲、不做家庭作业、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逃课,放学后就请朋友一起打游戏,整夜不回家,这就是他一天的生活。可他认为这是他交友的方式,父母不理解他,可他想过父母吗?
五缺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父母的不良家教导致的。而许多家长对家教又不重视,没有很好地发挥家教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由于家教的缺失,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小倩是这个班里比较特殊的女孩,从小和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奶奶一起生活,七年级时又开始和妈妈一起生活,怪异的脾气、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妈妈伤透了脑筋。前不久妈妈也离开了成都,她又重新回到爸爸的新家。国庆节期间,孩子从那个家逃了出来,没有回家,也没有到学校,老师打电话询问时,爸爸才知道孩子没有来上学。来到这个世界14年,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导致孩子拒绝和大人的交往,抵制老师对她的关心,甚至用言语伤害关心她的老师,对老师的任何行为也是不理不睬、我行我素。她的所有不礼貌的行为已经成为习惯。
太多太多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能把所有我们发现的情况堆积起来,希望一天一天地去解决。可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活泼而又贪玩,好学而又缺少耐力, “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在本班又表现得特别的明显。“学困生”班的班主任,往往把“禁止”作为立足点,将批评、惩罚作为经常的管理模式,试图用“管、卡、压”的手段,以各种规章制度压服人。殊不知,多年“学困生”的经历,使他们有了极强的抗拒承受力。
显然,用老一套去“训”去“压”,对这帮孩子来说效果不会理想,反而会滋长他们的抵触情绪。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管理,这种方法满足了学困生“当家作主”的愿望。可是,我们班孩子没人敢管、没人能管,这样给我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我只能把最不敢管的人——全校有名的孩子小鹏选为管理者,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和父母的放弃使得这个孩子对自己过度放纵。他不学习老惹事,但他是那种讲义气的人,所以我把这个重担交给了他,孩子们都很听他的。可没有人能够立即成为“天使”,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一天所有的时间都是“天使”。他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他会不断地说话、扰乱课堂,我只能随时关注他的心理变化,到图书室给他借喜欢的读物。慢慢地这个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变长了,甚至可以静下来看书了,也能管理班上的孩子了。看到他的变化,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由孩子影响孩子,这种教育是无形的。学生们的早会和九年级孩子在一起,参观金沙博物馆……九年级孩子的懂事、注重学习,无形地在影响着他们。我们这群预备毕业年级的孩子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设想、比拼。抓住这个机遇,我为他们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10年后的自己”,回忆4岁的自己,旁观14岁的自己,遥望24岁的自己。还为他们举办了“14岁生日派对”,让他们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写下自己的目标。孩子们渐渐懂事了,部分孩子开始适应“学困班”环境,并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了,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小团体也开始竞争了。半期考试来临时,很多同学在反思中告诉我,他想在竞争中证明自己,我很高兴,不是因为他们的承诺,而是因为他们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了,我很快乐。 在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对于这群个性张扬、敢于表达的孩子,我逐渐寻找到了一些管理他们的“小沙”。
做好心理辅导和家庭访问,用适度的奖励代替惩罚。学生们多数年龄较小,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问题,犯各种“错误”,包括其中的一些人对学习存有逆反心理。应加以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对做错事的学生要耐心讲道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与家长及时沟通,分析学生的家庭环境,用长者的慈爱和耐心去影响他们。
帮助学生建立能完成的小目标,以提高生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每个月和他们一起制定一个小目标,督促他们积极努力地去完成。并由他们自主组织举办一些班级诗歌朗诵、演讲辩论、旧书交易等活动;由他们出面组织举行班级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比赛。一次次检查、一个个活动、一场场比赛,纯正了班级风气,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展示了他们这些领头羊的组织管理才干,真正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激情,给他们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把每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学生与他们的好朋友结对,由他们负责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生活关心及行为的矫正,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再进一步配合他的好朋友对他进行学习辅导,并定期与家长联系。
用爱心抚慰创伤。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你的一举一动孩子都非常在意,可能你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被认为与他有关,对这样的孩子你只能加倍关爱他,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指正,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
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并建立信任关系。古训有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如果我们班主任老师能获得学生的信任,那毫无疑问,这将是一种成功的开始。事实上,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大有人在。不过,喜欢和羡慕显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你的周围自然就会有一批学生对你投以钦佩的目光,为你的才华而叹服,从而被你所吸引,成为你忠实的追随者,进而信任你所传授的一切;而对于一个班主任老师来说,这种吸引力是促使一个班级凝聚的核心力量,是形成良好班级体的凝固剂。
我们不断地将经验积沙成塔,不断地搜寻着方法。不管握着的沙有多么的少,我们都会继续努力地去帮助这群孩子,将我所有的快乐积沙成塔,传递给我爱的这群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