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重要的主体作用,鼓励试点先行。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要坚持问题导向,尊重教育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資源决定性作用。为此我院机电工程系由两位老师和四名学生组成了“不忘初心企业行”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对珠三角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后,形成校企联合“四梁八柱”理论 。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四梁八柱;理论研究
自从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高等工科院校确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模式。我们应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好学校、企业、家庭、学生为四梁;学校课程设置、就业质量、企业岗位培养、就业平台、家庭经济负担、学生就业心态、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八柱,打通学生高质量就业最后一公里路程。
通过调研得出,学生参加校企联合培养,主要初衷分为四点:1、理论学习实践化:此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贫困居多,以就业为目的。他们认为大学学习期间,资源匮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面临即将毕业的内心难免产生恐慌,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希望毕业就能参加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体验职场生活:此部分学生家庭情况较好,以实践为目的。他们认为生活在安逸的学校,在家人和老师们的庇佑下对职场一无所知,面对即将毕业后进入职场,内心既好奇又恐慌,希望参加校企联合培养,提前进入“模拟职场”,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毕业之后能够很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3、完成学业所需:此部分学生因欠部分学分,以刷学分为目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基础太差,某些科目在校内学习后挂科重修还是挂科,已欠下许多学分,继续重修课程通过几率不大,不如出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获得优良实习生的评价替换所欠课程的学分,能够顺利毕业。4、解决暂时经济困难:此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特别贫困,或家庭突发事件致贫,以打工挣生活费为目的。他们认为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可以不用在校学习同时提前出去打工挣钱,只是解决目前缺钱或改善生活条件的问题。
每个企业基本制定自己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但企业制定的培养方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同学,没有根据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适度调整。而部分企业没有认识或忽视自身情况,只是希望学校对校企联合学生增大约束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留在公司。部分企业因公司订单增多,直接改变原计划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加班顶岗甚至定岗实习工作,没有真正做到校企联合学生轮岗培训学习的初衷,学生毕业后没有职业技能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
企业间要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经营理念,针对校企联合培养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实行的过程也有不同,长期合作的企业经验丰富,在针对联合培养的学生有独特管理的方法,而初次合作的企业,可能缺乏经验,针对学生的一些情况不能很好的把控,从而可能使部分学生中途放弃。希望可以建立交流的桥梁,彼此能够进行经验分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学生参加联合培养后易中途放弃另一个因素是感觉心理落差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待遇而从未考虑自己带给企业的价值;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的强度、强化工作待遇,当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于是采取一走了之,很多学生还返回学校,再次寻找工作机会,幻想会找到更好的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一方面,希望系里在学生入学就可以进行校企联合培养说明,大二期间要加强宣传校企联合培养方面企业、行业、工作性质方面的介绍,学生大三的期间适当进行职业适应和职业心态的培训。另一方面,希望企业因人而异制定校企联合学生的培养方案,多对学生进行鼓舞,多进行学生做人、做事道德教育,多拿企业先进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态度端正,懂得吃苦耐劳;重视学生在实习期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引导,使学生在企业有归属感而非孤独感无助感。
通过调研,我们清醒认识目前工科院校教育不能走“断头式教育”的老路,更不能走“升学式教育”的套路。学校要根据企业要求和岗位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针对性为企业各个岗位靶向培养骨干。创新“双主体育人、校企联合育人、老师师傅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育人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体现“课程工作化、工作课程化”的要求。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四梁八柱;理论研究
自从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为高等工科院校确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模式。我们应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好学校、企业、家庭、学生为四梁;学校课程设置、就业质量、企业岗位培养、就业平台、家庭经济负担、学生就业心态、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八柱,打通学生高质量就业最后一公里路程。
通过调研得出,学生参加校企联合培养,主要初衷分为四点:1、理论学习实践化:此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贫困居多,以就业为目的。他们认为大学学习期间,资源匮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面临即将毕业的内心难免产生恐慌,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希望毕业就能参加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体验职场生活:此部分学生家庭情况较好,以实践为目的。他们认为生活在安逸的学校,在家人和老师们的庇佑下对职场一无所知,面对即将毕业后进入职场,内心既好奇又恐慌,希望参加校企联合培养,提前进入“模拟职场”,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毕业之后能够很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3、完成学业所需:此部分学生因欠部分学分,以刷学分为目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基础太差,某些科目在校内学习后挂科重修还是挂科,已欠下许多学分,继续重修课程通过几率不大,不如出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获得优良实习生的评价替换所欠课程的学分,能够顺利毕业。4、解决暂时经济困难:此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特别贫困,或家庭突发事件致贫,以打工挣生活费为目的。他们认为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可以不用在校学习同时提前出去打工挣钱,只是解决目前缺钱或改善生活条件的问题。
每个企业基本制定自己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但企业制定的培养方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同学,没有根据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适度调整。而部分企业没有认识或忽视自身情况,只是希望学校对校企联合学生增大约束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留在公司。部分企业因公司订单增多,直接改变原计划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加班顶岗甚至定岗实习工作,没有真正做到校企联合学生轮岗培训学习的初衷,学生毕业后没有职业技能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
企业间要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经营理念,针对校企联合培养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实行的过程也有不同,长期合作的企业经验丰富,在针对联合培养的学生有独特管理的方法,而初次合作的企业,可能缺乏经验,针对学生的一些情况不能很好的把控,从而可能使部分学生中途放弃。希望可以建立交流的桥梁,彼此能够进行经验分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学生参加联合培养后易中途放弃另一个因素是感觉心理落差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准,过分强调待遇而从未考虑自己带给企业的价值;期望值过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过于美化企业的工作环境、弱化工作的强度、强化工作待遇,当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落差,难以接受,于是采取一走了之,很多学生还返回学校,再次寻找工作机会,幻想会找到更好的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一方面,希望系里在学生入学就可以进行校企联合培养说明,大二期间要加强宣传校企联合培养方面企业、行业、工作性质方面的介绍,学生大三的期间适当进行职业适应和职业心态的培训。另一方面,希望企业因人而异制定校企联合学生的培养方案,多对学生进行鼓舞,多进行学生做人、做事道德教育,多拿企业先进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态度端正,懂得吃苦耐劳;重视学生在实习期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引导,使学生在企业有归属感而非孤独感无助感。
通过调研,我们清醒认识目前工科院校教育不能走“断头式教育”的老路,更不能走“升学式教育”的套路。学校要根据企业要求和岗位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针对性为企业各个岗位靶向培养骨干。创新“双主体育人、校企联合育人、老师师傅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育人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体现“课程工作化、工作课程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