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是,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需要围绕学校自己的发展现状,也对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用智慧校园,能够切实提高后勤管理的能力水平,减少传统管理的成本。不过部分高校实际运用时问题较多,本文分析了缺陷的地方,并总结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有效推动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学生平时生活与高校的后勤管理息息相关,就像在食堂使用一卡通吃饭,在图书馆利用一卡通借书等,引入了智慧校园的后勤管理给学生与老师的校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围绕不同的需求开拓创新,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让智慧校园更好地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智慧校园对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智慧校园的融入,本质上来看,即将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核心手段,整合传统的后勤信息化系统,完善后勤资源,健全资源共享体系,让高校后勤管理覆盖全校,建成大数据后勤信息管理平台,这样全校师生都能享受到便利且高效的高质量后勤服务。下面将具体分析其价值意义。
2.1 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广,还伴随不少突发情况,管理者需要反应灵敏并及时决策。智慧校园和高校后勤管理的结合,能够很快发现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帮助后勤部门拉近师生关系,积极听取建议,不但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能很快修正后勤问题。
2.2 提升高校后勤人员的素质
智慧校园构建的大数据平台要求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学习知识并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1]。此外,通过大数据平台动态考核后勤人员,让他们工作更加积极。
2.3 节约高校后勤的资金投入
大数据平台能夠集中并共享后勤资源,实现统一运营与调度,提升后勤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后勤管理成本,防止浪费现象发生,有效促进后勤管理的长远健康发展。
3、基于智慧校园环境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因校制宜,总结变革发展新思路
分析现下的社会发展情况,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需要围绕学校自己的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有关人员的观念,这样这些后勤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建设任务[2]。此外,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养,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3.2 坚持为师生组织信息化服务
高校后勤管理应坚持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努力为师生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同时,后勤人员应变革思想,不断改进服务体系,建成科学人性的服务体系。高校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应重视师生需求,及时记录师生的数字信息档案,将其作为工作的改进标准。
3.3 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校园生活
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在智慧校园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查询学校地点的相关数据,接着按照大数据显示的信息有序安排自己的校园活动。
3.4 加强培养信息化人才
分析目前市场竞争环境的结果是,高校需要加强培养信息化人才,为激发有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应改进当下的工作环境,并杜绝懈怠的工作态度,健全竞争奖励机制,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性人才。后勤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并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完善上岗机制。同时,人才的招聘过程应公开透明,并经常组织技术培训活动,特别是有关信息化建设的专门培训。
3.5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服务平台
该措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高校应更加认真地对待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提前制定投资方案,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常开展。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计划好怎样使用资金,还应保障硬件设施完善。
3.6 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帮助师生的学习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完善改进,发挥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有的作用功能[3]。此外,高校还应确保信息真实安全,最大限度避免信息泄露。
3.7 合理建立考核制度
处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后勤服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可以让学生给后勤工作评估打分,并通过在线投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4]。所以,大学后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采用对应的手机软件,给学生投诉与反馈的渠道。
4、结束语
现在,智慧校园已经是各大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宠儿。不过现实运用时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高校应拓展思维,完善相关制度,让大数据平台可以推广运用在智慧校园中,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国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才智,2017(15) : 77.
[2]肖后武.探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12) : 188.
[3]傅金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富,2018(21) : 161-166.
[4]李缘.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北极光,2018(4) : 144.
作者简介:
褚晓曦(1986年5月),男,北京人,硕士,正科级,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主要从事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综合管理工作。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1、前言
学生平时生活与高校的后勤管理息息相关,就像在食堂使用一卡通吃饭,在图书馆利用一卡通借书等,引入了智慧校园的后勤管理给学生与老师的校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围绕不同的需求开拓创新,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让智慧校园更好地运用于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智慧校园对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智慧校园的融入,本质上来看,即将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核心手段,整合传统的后勤信息化系统,完善后勤资源,健全资源共享体系,让高校后勤管理覆盖全校,建成大数据后勤信息管理平台,这样全校师生都能享受到便利且高效的高质量后勤服务。下面将具体分析其价值意义。
2.1 提高高校的后勤管理水平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广,还伴随不少突发情况,管理者需要反应灵敏并及时决策。智慧校园和高校后勤管理的结合,能够很快发现高校后勤管理问题,帮助后勤部门拉近师生关系,积极听取建议,不但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能很快修正后勤问题。
2.2 提升高校后勤人员的素质
智慧校园构建的大数据平台要求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学习知识并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1]。此外,通过大数据平台动态考核后勤人员,让他们工作更加积极。
2.3 节约高校后勤的资金投入
大数据平台能夠集中并共享后勤资源,实现统一运营与调度,提升后勤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后勤管理成本,防止浪费现象发生,有效促进后勤管理的长远健康发展。
3、基于智慧校园环境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因校制宜,总结变革发展新思路
分析现下的社会发展情况,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需要围绕学校自己的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有关人员的观念,这样这些后勤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建设任务[2]。此外,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养,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3.2 坚持为师生组织信息化服务
高校后勤管理应坚持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努力为师生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同时,后勤人员应变革思想,不断改进服务体系,建成科学人性的服务体系。高校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应重视师生需求,及时记录师生的数字信息档案,将其作为工作的改进标准。
3.3 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校园生活
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在智慧校园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查询学校地点的相关数据,接着按照大数据显示的信息有序安排自己的校园活动。
3.4 加强培养信息化人才
分析目前市场竞争环境的结果是,高校需要加强培养信息化人才,为激发有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应改进当下的工作环境,并杜绝懈怠的工作态度,健全竞争奖励机制,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性人才。后勤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并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完善上岗机制。同时,人才的招聘过程应公开透明,并经常组织技术培训活动,特别是有关信息化建设的专门培训。
3.5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服务平台
该措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高校应更加认真地对待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提前制定投资方案,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常开展。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计划好怎样使用资金,还应保障硬件设施完善。
3.6 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帮助师生的学习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完善改进,发挥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有的作用功能[3]。此外,高校还应确保信息真实安全,最大限度避免信息泄露。
3.7 合理建立考核制度
处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后勤服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可以让学生给后勤工作评估打分,并通过在线投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4]。所以,大学后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学生投票的方式,采用对应的手机软件,给学生投诉与反馈的渠道。
4、结束语
现在,智慧校园已经是各大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宠儿。不过现实运用时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高校应拓展思维,完善相关制度,让大数据平台可以推广运用在智慧校园中,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国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才智,2017(15) : 77.
[2]肖后武.探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12) : 188.
[3]傅金辉.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富,2018(21) : 161-166.
[4]李缘.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北极光,2018(4) : 144.
作者简介:
褚晓曦(1986年5月),男,北京人,硕士,正科级,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主要从事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综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