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本身是很复杂的,故影响园林中色彩景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光的影响。光色并存,正是由于自然光、人工光及光影的影响,色彩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质感、造型、肌理各不相同的材料也会使同一色彩有不同的视觉感受。虽然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欣赏的主体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知觉效应及心理效应。色彩对人生理与心理所产生的作用,分析了暖色、冷色、同类色、对比色、金银色及黑白色对人的视觉感受,并结合实例论述了这些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同时由于风霜雨雪等气候因素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等地域文化的影响,色彩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通过某个国家的园林色彩景观的设计,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及色彩喜好。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色彩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园林设计的发展也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色彩;景观园林;应用
一、色彩的基本理论
色彩是物体本身对光线的反射、吸收,再加上环境光线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由于光刺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引起的一种感觉。因此,色彩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通过光被人眼所感知的。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
色彩的情感具有社会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对色彩的感受受到年龄、经历、性格、情绪、民族、风俗、地域、环境、修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也具有普遍性。比如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活跃的色彩,它充满刺激性并令人振奋,因为它使人们联想到火、血、革命,绿色唤起人们对自然界的凉爽、清新的感觉;黄色是一种安静和愉快的色彩;蓝色则能使人想到大海,有深沉、宽广的感觉,并且有时会令人产生一种抑郁和悲哀的情绪。关于色彩的情感曾有个典型的事例:英国伦敦有一座大铁桥,最初涂刷的是黑颜色,黑色本身给人以忧郁、深沉,甚至没有希望的感觉,所以在这座桥上经常有丧失生活信念的人投河自杀。后来伦敦政府将桥涂成绿色,来这里轻生的人明显减少了。再后来又将桥涂成红色,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这座桥上寻短见的人了。由此可见,色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十分显著。
色彩带给人的感觉与面积的关系很大。同一种色彩,如果面积小,易见度就会很低,如果非常小,就会被环境的色彩或周围的色彩所同化;面积很大的色彩,易见度会很高,目视性强,但是如果色彩本身的彩度过高,刺激感就会增强,让人感到不舒服,如大面积鲜艳的红色。而色彩的明度太低的话,也会带来沉闷、压抑的感觉,如大面积的黑色。因此,在考虑大面积用色的时候,尽量避免彩度太高或明度太低的色彩。而同样两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如果面积不同,带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同的。
二、园林景观中色彩的运用
(一)暖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中,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3色以及这3色的邻近色。红、黄、橙色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热烈、欢快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场面。如广场花坛及主要入口和门厅等环境处,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
(二)冷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冷色系的色彩主要是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光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有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略大于暖色。冷色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
(三)黑白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黑、白色在色彩中称为极色,在传统园林中多在南方的园林建筑和民用建筑方面应用,如南京秦淮河的建筑和苏州、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建筑,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表现出古代文人墨客高雅、清淡的风格。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黑白两色在全国各地应用较多,特别是在护栏、围墙等方面采用。
(四)植物的色彩
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以绿色为基调,配以色彩艳丽的花、果、干皮等构成了缤纷的园林色彩景观。如早春枝翠叶绿,仲春百花争艳,仲夏叶绿浓荫,深秋丹枫秋菊硕果,寒冬苍松红梅,展现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多变的四季图,给常年依旧的山石、建筑赋予了生机。园林植物八百多种色彩及其多样化配置,是创造不同园林意境空间组合的源泉。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熟悉植物的色彩搭配,达到充分利用植物丰富多变的色彩美来表现园林艺术的目的。
1、花卉的颜色
万紫千红的植物花色,尤其是草本花卉花色多样,开花时艳丽动人,如粉色的福禄考、八仙花;橙色的金盏菊、万寿菊;绿色的玉替;红色的一串红;白色的蜘蛛百合、瓜叶菊;黄色的小苍兰、春黄菊;蓝色的葡萄风信子;紫色的熏衣草等,这些都是园林中常用的草花,色彩搭配合理,能够创造出怡人的园林环境。
2、果实的色彩
“一点黄金铸秋橘”,苏轼把秋橘的果实描述得如同黄金般美好,说明植物的果实色彩观赏性极高。果实累累,色彩艳丽正是秋季景观的一个写照。
3、干树皮树叶的彩色
干树皮色彩也极具观赏价值,尤其是北方的冬季,落叶后的树干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具独特魅力。白桦,以其洁白的枝干,挺拔的树形在北方冬季皑皑白雪覆盖下,给雄浑的北国风光增添了旖旎的色彩。通常情况下,树干色彩为褐色,少量植物树干呈现鲜明的色彩,易营造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
三、景观园林中建筑的色彩
现代景观园林建筑色彩受到国外造园特点的影响很大。如北京现代园林中的人定湖公园,设计上吸取了欧州一些国家台地园式的造园特点,用草地、水景、雕塑、花架、景墙及青色屋顶、白色墙面的建筑,创造了一个色彩明快、节奏鲜明的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园林环境。园林建筑着重于意境的创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我国传统的造园特色。园林建筑空间是有形有色、有声有秀的立体空间艺术塑造。色彩性能、色彩效果、色彩规律的运用能更有助于园林建筑环境的意境创造而以建筑风格多样性而闻名遐迩的哈尔滨,不仅融入了折衷主义、巴洛克式、新艺术运动式建筑风格,还有欧式、俄罗斯式等多元化的建筑风格。
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景观是综合而又复杂的,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客观的自然因素的限制,又有来自于主观的影响。但总得来说,园林色彩景观最终是要使园林整体色彩统一协调,既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又从心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卢春霞.2001.城市建设中的色彩问题—对扬州城市色彩的考察与思考.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关键词】:色彩;景观园林;应用
一、色彩的基本理论
色彩是物体本身对光线的反射、吸收,再加上环境光线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由于光刺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引起的一种感觉。因此,色彩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通过光被人眼所感知的。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
色彩的情感具有社会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对色彩的感受受到年龄、经历、性格、情绪、民族、风俗、地域、环境、修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也具有普遍性。比如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活跃的色彩,它充满刺激性并令人振奋,因为它使人们联想到火、血、革命,绿色唤起人们对自然界的凉爽、清新的感觉;黄色是一种安静和愉快的色彩;蓝色则能使人想到大海,有深沉、宽广的感觉,并且有时会令人产生一种抑郁和悲哀的情绪。关于色彩的情感曾有个典型的事例:英国伦敦有一座大铁桥,最初涂刷的是黑颜色,黑色本身给人以忧郁、深沉,甚至没有希望的感觉,所以在这座桥上经常有丧失生活信念的人投河自杀。后来伦敦政府将桥涂成绿色,来这里轻生的人明显减少了。再后来又将桥涂成红色,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这座桥上寻短见的人了。由此可见,色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十分显著。
色彩带给人的感觉与面积的关系很大。同一种色彩,如果面积小,易见度就会很低,如果非常小,就会被环境的色彩或周围的色彩所同化;面积很大的色彩,易见度会很高,目视性强,但是如果色彩本身的彩度过高,刺激感就会增强,让人感到不舒服,如大面积鲜艳的红色。而色彩的明度太低的话,也会带来沉闷、压抑的感觉,如大面积的黑色。因此,在考虑大面积用色的时候,尽量避免彩度太高或明度太低的色彩。而同样两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如果面积不同,带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同的。
二、园林景观中色彩的运用
(一)暖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中,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暖色系主要指红、黄、橙3色以及这3色的邻近色。红、黄、橙色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热烈、欢快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用于一些庆典场面。如广场花坛及主要入口和门厅等环境处,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
(二)冷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冷色系的色彩主要是指青、蓝及其邻近的色彩。由于冷色光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能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有收缩感,同等面积的色块,在视觉上冷色比暖色面积感觉要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略大于暖色。冷色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
(三)黑白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黑、白色在色彩中称为极色,在传统园林中多在南方的园林建筑和民用建筑方面应用,如南京秦淮河的建筑和苏州、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建筑,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表现出古代文人墨客高雅、清淡的风格。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黑白两色在全国各地应用较多,特别是在护栏、围墙等方面采用。
(四)植物的色彩
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以绿色为基调,配以色彩艳丽的花、果、干皮等构成了缤纷的园林色彩景观。如早春枝翠叶绿,仲春百花争艳,仲夏叶绿浓荫,深秋丹枫秋菊硕果,寒冬苍松红梅,展现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多变的四季图,给常年依旧的山石、建筑赋予了生机。园林植物八百多种色彩及其多样化配置,是创造不同园林意境空间组合的源泉。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熟悉植物的色彩搭配,达到充分利用植物丰富多变的色彩美来表现园林艺术的目的。
1、花卉的颜色
万紫千红的植物花色,尤其是草本花卉花色多样,开花时艳丽动人,如粉色的福禄考、八仙花;橙色的金盏菊、万寿菊;绿色的玉替;红色的一串红;白色的蜘蛛百合、瓜叶菊;黄色的小苍兰、春黄菊;蓝色的葡萄风信子;紫色的熏衣草等,这些都是园林中常用的草花,色彩搭配合理,能够创造出怡人的园林环境。
2、果实的色彩
“一点黄金铸秋橘”,苏轼把秋橘的果实描述得如同黄金般美好,说明植物的果实色彩观赏性极高。果实累累,色彩艳丽正是秋季景观的一个写照。
3、干树皮树叶的彩色
干树皮色彩也极具观赏价值,尤其是北方的冬季,落叶后的树干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具独特魅力。白桦,以其洁白的枝干,挺拔的树形在北方冬季皑皑白雪覆盖下,给雄浑的北国风光增添了旖旎的色彩。通常情况下,树干色彩为褐色,少量植物树干呈现鲜明的色彩,易营造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
三、景观园林中建筑的色彩
现代景观园林建筑色彩受到国外造园特点的影响很大。如北京现代园林中的人定湖公园,设计上吸取了欧州一些国家台地园式的造园特点,用草地、水景、雕塑、花架、景墙及青色屋顶、白色墙面的建筑,创造了一个色彩明快、节奏鲜明的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园林环境。园林建筑着重于意境的创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我国传统的造园特色。园林建筑空间是有形有色、有声有秀的立体空间艺术塑造。色彩性能、色彩效果、色彩规律的运用能更有助于园林建筑环境的意境创造而以建筑风格多样性而闻名遐迩的哈尔滨,不仅融入了折衷主义、巴洛克式、新艺术运动式建筑风格,还有欧式、俄罗斯式等多元化的建筑风格。
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景观是综合而又复杂的,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客观的自然因素的限制,又有来自于主观的影响。但总得来说,园林色彩景观最终是要使园林整体色彩统一协调,既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又从心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卢春霞.2001.城市建设中的色彩问题—对扬州城市色彩的考察与思考.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