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作文思路 张开思维翅膀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2009s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次的月考作文中,题目是以“生活中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填美、感动等词语)
  从题目上看,这个题目没有审题障碍,比较浅显,写生活中的内容,学生应该有真切的感受,写作范围及选题比较宽泛,可是看完试卷之后,我心里却很沉重,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不是选择“美”,就是选择“感动”,思路一点也没有打开,而且从材料选择中,很多学生不是立足于自己,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而是大多写社会中的事件,例如,写《生活中的感动》,很多学生写“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交警”等,而且内容很多是材料的堆砌,只是对事件进行讲述,没有自己的主观认识,不够深度。写《生活中的美》,选材上学生也大多如此。
  其实,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方面太多了:妈妈的叮嘱、深夜疲劳时那杯热牛奶、书包里的一个苹果、一袋牛奶、下雨时那把倾斜的雨伞、老师的目光、一个拥抱、同学的一个加油的姿势……写生活中的美:可以写景美,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春夏秋冬,可以写人美,人性的真善美。校园里,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是美,不随手丢垃圾是美,主动向老师问好是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是美。马路上,遵守交通规则是美,礼貌让行是美……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内容可写,可是我们的学生却总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呢?我觉得重中之重还是要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开拓学生作文思路,就是开发广泛收集材料之路,培养学生学会选材和提炼主题的本领,最终达到放手让学生作文的目的之路。作文思路的开拓,应体现在“观察”、“体验”、“多练”的系统性和有机的结合上。
  一、着手从“观察”入手的写作训练,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写作的兴趣。
  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虫鱼鸟兽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例如:在讲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之前,为了感知生命的进程,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种上几盆蒜,或者种上几棵水仙,每天进行观察,并且进行记录,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习作能力,学生能够乐在其中。当讲解课文时,对内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深入生活实践。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践,感受生活情趣,不仅是学生充实和丰富作文“材料库”的源泉,也是诱导和激发学生有感而发,解决作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等问题并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最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最真实的、活生生的实践场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客观事物,并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培养他们有意观察的习惯,诱导学生想象。尤其是写景类作文,如果不到户外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怎么会有最真切地感受呢?例如: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春》,正好春天到了,就让学生到教室外去观察小草、树木的发芽。学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就引导学生赏雪景,“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自然美景,可以诱导学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也可以引导学生看青松、傲柏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英雄气概等。这样,学生的作文的思路就开阔明朗了。
  三、作文思路的开拓,还应体现在形式多样的“多练”上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还可以,抓住课堂上刚出现的一些“偶发性”现象,即兴出题,当堂习作。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思路,是诸多训练中的关键。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表达欲望和创造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使学生摆脱因作文“材料库”积累贫乏,而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怕作文感受,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想象翅膀,使作文真正成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快乐感应。
  开拓作文思路,既有内容问题,又有方法问题。我觉得,教学时要摆脱传统的指导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经验,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他们积极思维,求异创新,畅通思路,通过捕获、筛选、提取、应用来自生活、书本的信息,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发挥潜在的创造素质!
其他文献
目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因此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教学中绝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那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认为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需的。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其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在课
期刊
一、巧用修辞,给作文“化个美妆”  由于写作取材,大多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与现象,这些寻常的事物与现象,  如果只是单调呆板地把它写出来,很难吸引他人兴趣,更难以让人产生审美感受。但是,如果在表达上花点心思,使寻常事物和现象以新的的面目出现,就会产生极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学生作文:  “数学考试刚一结束,语文老师就走进了教室,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我看着一抽屉的练习卷,头疼得要命,真是烦呀!
期刊
文本教学,往往需要对某一点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有时需要澄清思维,有时需要加强印象,有时需要扭转认识,如果总是由教师主宰着问题的解释权,学生思考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情绪。那么,如何有效发掘学生潜在的思考力,激发他们表达的热情?不妨适当采取正话反说、故意示弱等策略来成就学生的精彩。  一“轻描淡写”引起争端  文本的厚重处往往需要浓墨重彩,然而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藏掖,能
期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的德育教育入手,即要想把事做好,做成功,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那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学校德育教育应强调如下
期刊
“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做了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尝试。  一、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
期刊
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课堂:将传统的课堂“一言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取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学习,将被动传授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交往能力。因此,它成为目前在课堂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被较好的应用在语文的常规阅读教学中,在作文教学中却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  1、作文的专业技能较强,学生的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远的工程,是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识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工具,掌握文字是作文能力的基础条件。  新课程理念对识字的新精神
期刊
古诗词起源于春秋,盛于唐宋,源远流长,其诗意含蓄深刻、语句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中华大地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使之世代相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古诗词有89首(课内29首,课外60首),这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要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生“乐学”,他曾经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
期刊
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古诗词95首,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大纲规定,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实际上,在中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中,古诗词的要求更高一些。要做到熟练背诵和准确默写,能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并对名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的复习包括背诵、默写和鉴赏三个板块。可采取以下策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分数。  1.熟练背诵是基础。96首古诗词的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