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远的工程,是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识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工具,掌握文字是作文能力的基础条件。
新课程理念对识字的新精神是不要为识字而识字,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在教学中,我注重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识字的主动权。我把识字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自己默写出生字)、用(用所学字组词、再用所组词造句)。让学生养成习惯,不仅要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能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能主动学习掌握。
二、语言表达能力(说的能力)培养
小学生说的能力是习作能力关键,只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到的事物完整的说出来,才能完整的写出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说的能力培养,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例如:我在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一天早晨,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要请一天假,我说:“你有什么事要请一天假?”他说:“我妈妈病了。”“什么病 ?”“急性肺炎”“你能做什么?”我问,他说:“妈妈打点滴需要我护理”。“你爸爸呢?”他告诉我:“爸爸打工去了,明天才能到家”,我想了想说“我可以准你一天假。”我当时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告诉一件事一定要完整,让人听得非常明白才行。生活中的小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着力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加强了朗读教学,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改变以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的传统,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的体验。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习作能力的好坏。通过阅读主要解决学生在作文时怎样写的问题。
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读懂文中字、词大意,句子的含义,并掌握每篇文章的好词佳句,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
2、学生阅读时,依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要读出不同的感情,也就是感情朗读。只有读的有感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3、学生阅读时,要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描写方法和叙述方法,也就是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作文中要引用和借鉴。
4、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影像资料、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等。更多的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到作文时没什么可写,没办法就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甚至是模式化。观察能力主要是解决小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文章配有插图,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看图的指导,指导学生在看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其次,在生活中或课间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学校花坛里的花开了,让学生观察花坛里种的什么花?花的颜色、形状、什么时间开花、花开多长时间、凋落等。下雨天,让学生观察天上云、地下水、屋檐的水等。再如课间同学踢毽子、跳绳等活动,让学生观察,每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和当时的心情等。学生观察后要说一说,在写下来。
只有指导学生多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样文章。”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授之有“渔”,不能授之有“鱼”。教给学生的习作方法,让学的作文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工具,掌握文字是作文能力的基础条件。
新课程理念对识字的新精神是不要为识字而识字,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在教学中,我注重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识字的主动权。我把识字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自己默写出生字)、用(用所学字组词、再用所组词造句)。让学生养成习惯,不仅要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能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能主动学习掌握。
二、语言表达能力(说的能力)培养
小学生说的能力是习作能力关键,只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到的事物完整的说出来,才能完整的写出来。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说的能力培养,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例如:我在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一天早晨,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要请一天假,我说:“你有什么事要请一天假?”他说:“我妈妈病了。”“什么病 ?”“急性肺炎”“你能做什么?”我问,他说:“妈妈打点滴需要我护理”。“你爸爸呢?”他告诉我:“爸爸打工去了,明天才能到家”,我想了想说“我可以准你一天假。”我当时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告诉一件事一定要完整,让人听得非常明白才行。生活中的小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着力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加强了朗读教学,多种阅读方法并用,改变以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的传统,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的体验。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习作能力的好坏。通过阅读主要解决学生在作文时怎样写的问题。
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读懂文中字、词大意,句子的含义,并掌握每篇文章的好词佳句,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
2、学生阅读时,依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要读出不同的感情,也就是感情朗读。只有读的有感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3、学生阅读时,要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描写方法和叙述方法,也就是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作文中要引用和借鉴。
4、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影像资料、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等。更多的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到作文时没什么可写,没办法就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甚至是模式化。观察能力主要是解决小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文章配有插图,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看图的指导,指导学生在看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其次,在生活中或课间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随时随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学校花坛里的花开了,让学生观察花坛里种的什么花?花的颜色、形状、什么时间开花、花开多长时间、凋落等。下雨天,让学生观察天上云、地下水、屋檐的水等。再如课间同学踢毽子、跳绳等活动,让学生观察,每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和当时的心情等。学生观察后要说一说,在写下来。
只有指导学生多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样文章。”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授之有“渔”,不能授之有“鱼”。教给学生的习作方法,让学的作文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