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效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做了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尝试。
  一、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我们可以采用“注”的方式,那就是通过圈点、勾画来标明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也可以采用“批”的方式,就是对有感悟处进行评点,写下自己的主观感受。“批注”的过程,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涵泳的过程,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批注式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于文本、学生与自我的交流过程。
  二、怎样进行“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追求一种线性式的批注,按照一定的程序与规律习得阅读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统一“批注”的符号。比如把生字用圈划出,用“…… ”标出补白的部分,“~~”画出优美句子,“——”标出质疑的地方,“△△ ”标出重点词语等等。
  然后,对这些标注的地方进行“批”。学生读什么?从哪个角度读?批注些什么?怎么批注?都需要花一番工夫的。要让学生学会反思,以便更好、更快地迈入主动学习之门。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批注,对重要的地方进行多层面的批注,对精彩的地方进行赏析式批注。这样的话批注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就有了保证。
  最后,每个学生在自主批注以后,与其他学生交流彼此的批注,进而形成既包括学生与学生,同时也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维度、多重交叉的对话。
  三、批注方法有哪些
  1、基础性批注。让学生圈出不会读或者不会理解的字词,然后学生自己通过查找工具书清除阅读的障碍。也可以是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这样做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2、赏析式批注。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最独特的地方。
  3、方法式批注。让学生画出文章中出现的使用了比较别致、新颖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样表达的好处。
  4、质疑式批注。比如有学生在阅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倒数第二段的句子“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时,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阴影是紫色的而不是黑色的呢?”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查找了相关资料。最后在王君老师的文本解读中找到了答案。这个查找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5、感悟式批注。也许书中某一句话,某一种情景打动了阅读者,那么他就可以写下彼时彼刻的感动或者感受。
  6、联想式批注。由此文联想到彼文,既沟通了文本,又加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7、仿写式批注。学生读了“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后在作文上写了“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句子。
  四、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批注式阅读法的难易程度,合理地安排批注的层次。第一阶段是基础感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疏通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谈初读感受和摘录精彩佳句的任务。第二个阶段是感悟探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主动思考文章内在的主旨和行文构思。2、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存在的语文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并把握这一方法的运用效果。第三个阶段是拓展内化。在阅读课堂上要尽量留给学生练笔的时间,在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以后,根据文章的主旨或者各类语文方法中运用最突出、最成功的一个点进行恰当的练笔。或者顺着作者的思路或者仿照作者的写法,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课本,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总而言之,批注式阅读法可以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效。
其他文献
目前,有不少的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事实。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过去的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但是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美感的学科。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一种创新精神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通过学习语文新课标,结合自己几年来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浅谈几点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一、更新观念,让创新成为一种胆识和魄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告诉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在更深一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而努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
期刊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种交际工具,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它,可是我们的孩子学习多年之后,竟然分不清文明与文化,传统与道德,分不清人文与人生,人格与品格,更甚而日常实用写不了,连基本文体的写作也列入了“三怕”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语文其实应该是一种美学,韦伯斯特大学词典中对美食这样定义的: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具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就是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预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从四方面谈谈我对学生预习的做法:  一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在中考中有一个满意的得分呢?我认为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阅读提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因此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教学中绝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那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认为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需的。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其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在课
期刊
一、巧用修辞,给作文“化个美妆”  由于写作取材,大多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物与现象,这些寻常的事物与现象,  如果只是单调呆板地把它写出来,很难吸引他人兴趣,更难以让人产生审美感受。但是,如果在表达上花点心思,使寻常事物和现象以新的的面目出现,就会产生极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学生作文:  “数学考试刚一结束,语文老师就走进了教室,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我看着一抽屉的练习卷,头疼得要命,真是烦呀!
期刊
文本教学,往往需要对某一点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有时需要澄清思维,有时需要加强印象,有时需要扭转认识,如果总是由教师主宰着问题的解释权,学生思考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情绪。那么,如何有效发掘学生潜在的思考力,激发他们表达的热情?不妨适当采取正话反说、故意示弱等策略来成就学生的精彩。  一“轻描淡写”引起争端  文本的厚重处往往需要浓墨重彩,然而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藏掖,能
期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的德育教育入手,即要想把事做好,做成功,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那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德育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学校德育教育应强调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