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具匠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于这样的体认,当下的阅读教学渐渐走出了“一言堂”的格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所营造的对话场,让课堂变得丰盈灵动。然而,我们的课堂有“我”吗?小学阅读关键在于培育学生愿意阅读、喜欢阅读的种子。引导学生意识到阅读也是一项生活技能,是生命的需要。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该围绕这颗种子来建构。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体性;阅读能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去镇上听了一堂语文课,老师要求学生再把已经预习的课文来朗读一遍,课堂上,某生的手举得老高,嘴里轻声喊着:“我,我……”终于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发言机会,老师请他读了,当他读了几句,老师就让他坐下了。该学生心生困惑,面露茫然。教师没有作任何的点评。就让第二个学生继续接着读,待二人朗读完毕,真相揭晓,原来他所朗读的没有感情,偶尔还有添字漏字,与老师想要的效果不一样,所以,被剥夺了发言权。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喜欢完美,喜欢学生每次回答都是精彩。而这种缺失对象感的课堂就成了一种没有听众的对白,一种对生命个体的无视。对于这样的课堂,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值得我们深思。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学生能把一篇课文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语言有了,形象有了,情感有了,表达方法有了。如果读不好,则什么也没有。”语文阅读教学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一定要多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表达。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读通课文上花时间
  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课文”。所谓读通,就是初读阶段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正确、流利”这四个字看起来虽然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例如,在教《草原》第一段时,我让一个女生读了第一段,当她读到第二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因为这句话比较长,难读。第一次读的时候把“清鲜”读成了“清新”,把“明朗”讀成了“晴朗”,在平时我们的脑海里理所当然地形成了“空气清新”“天气晴朗”这样的短语。所以,让她再读了一遍,虽然这次她把这两个词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读正确了,读得也流利了些,但又把“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读成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仅仅这句话,我又让她读了好几次,她很着急,直到最后一次,她深吸了一口气,先默默地读了一遍,然后大声读出来,终于取得了成功,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在初读阶段,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得“正确、流利”真的不容易,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由于基础较弱,阅读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读得不正确、不流利主要表现在:(1)遇到刚学的或者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就打愣。(2)习惯性的添字或者漏字,尤其是“的”字。(3)读破句子,重复的次数较多。个别学生一个句子读起来生硬,一个词一个词完全断开。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总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而在读通课文上蜻蜓点水,草草收兵,怕耽误了教学进程。检查朗读时,面向的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忽视后进生,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指出就匆匆而过。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渐渐减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10 5>5 10。在初读课文时,用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用5分钟师生讨论点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5分钟阅读,10分钟讨论。在语文教学上,读通课文是教学的基础,否则一切免谈。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首先给孩子充分朗读的时间,读正确,读流利。
  二、在读懂上下工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读懂,就是通过读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课文的内容,弄懂词句的含义,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韵味。课文中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教师要有相应的引导,但是一味地分析,只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当老师讲完会习惯性地问一句:“听懂了吗?”孩子异口同声回答:“听懂了。”可是真的听懂了吗?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老师看到孩子们的作业,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是最好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先从题目下手,让孩子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快,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了,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就是他们两个和起来。”我没有作出判断,示意他把文章读完再想一想,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个孩子认真地读起来,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完了,他放下书本,又举起手来,这一次,他说这个“和”应该是“和好”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说。“看来这一次他是真正读进去了,以后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读文章时还要用心去想,这样才会越读越聪明。”这位学生高兴得坐下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这四十分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的朗读,要留够时间朗读,切不可做个样子,匆匆过场。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个性,读出自我,到最后要留有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激发学生的朗读自豪感,让其有胜利的喜悦,为将来的朗读水平提升铺好扎实的道路。
  理解感悟是阅读过程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而理解感悟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感悟的阅读是无效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呢?长期以来似乎成了一种偏见,必须依靠教师的讲解,即逐段逐句地作繁琐的分析,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还是阅读,就是让学生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去读书、思考,所谓“披文以入情”,舍此别无他途。
  三、在读出感情上巧点拨
  所谓读出感情,就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读得有声有色。老师在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时,总是告诉学生,这句话要用欢快、高兴的语气读,那句话要用难过、悲伤的语气读,这个地方要读得轻慢,那个地方要读得快,哪一个字要读重音,哪个字要读得轻柔……如此机械式的重复效果却不甚理想。笔者认为,想要把文章读出感情,要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工夫。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在读“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句话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他们只是一次次的机械式重复着,只是一次比一次更流利,在感情上却不尽如人意。当老师说大娘为了给志愿军叔叔送打糕,帮助志愿军叔叔救伤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时,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学生读起来更有力了,当我问为什么要读得这么有力时,一个孩子说,大娘是用尽了全部的心思在帮助志愿军叔叔,连唯一的小孙孙都没有顾上,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铿锵有力。我请一个孩子再读,这次读得更好了,把这句话中的动词有意识地读得更有感情。通过一次次的朗读,结果是一次比一次读得更有感情。
  在语文课上,读不是一种陪衬,不是一种摆设,更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全部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耐心地等待、真诚地鼓励以及适时地点拨,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真正把孩子当成“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倪鸣.课堂精神,印证我的存在[J].语文教学通讯,2013(11).
  [2]钱娟.感受语言魅力,分享学习快乐[J].小学教学,2013(10).
  [3]张美.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J].小学语文教师,2014(01).
  ?誗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经过对数学学困生的关注、研究,我总结了一些心得、方法,这些方法所围绕的核心在于“以德树人”,若要教学,先学为人。特别是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定型,起跑线上孰高孰低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引导他们具备前行的信念和信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拥有健康的学习心态和人生态度,这才是低段教育最应该重视的,也是关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最终落脚点。  一、自由与宽容,“立德树人”的落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徐州市小学师生对孝德和孝德教育的态度、学校实施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及实施成效几方面对徐州市当前孝德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试图呈现徐州市实施孝德教育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当前实施孝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孝德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教育应当把大自然、大社会作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修复儿童与自然的连接,改变教室与自然对立、隔绝的空间,建设“野生化校园”,是我们的心愿。劳动节后,孩子们发现3月还是小青果现在变成了小黄果。涵涵说:“劳动节我跟爸爸去无锡采枇杷了,叫青种枇杷。”健健问:“那我们的枇杷是黄色的,这是什么枇杷?”带着问题,孩子们去寻找答案,两天后我
摘 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出错,很多学生订正过就会慢慢遗忘,导致再次遇到相同问题时依然出错。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帮助学生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通过经常阅读、思考、重做强化正确认知,避免一错再错。  关键词:错题本;建立;使用  在数学学习中,透视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错题随处可见。往往是学生做错后,老师分析过,学生也订正过,可等到考试再次遇到此类题时,学生依然做错。为什么会这样
摘 要:随文识字,吸取集中识字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精华,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使识字和阅读相辅相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同步;兴趣;生动;交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课文大部分识字量大,遇到课文较长的情况,教学时,如何进行合理地安排课时内容?究竟是先识字还是先阅读?教学中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了,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了老师共同思考的重要问题,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角的度量》这节内容为例,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数学教学提供有用的教学启发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角的度量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课本的知识内容,很少顾及学
摘 要:聋哑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学习语文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契合他们生成和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做好聋哑生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聋哑学生;小学语文;自身特点;表达;手语  语文是系统地学习汉语交流知识的学科,聋哑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需要学习和交流。新课改生本理论指导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情,有针对性地激发兴趣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靠教师的培养和引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感兴趣的事就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事就会心不在焉。  关键词:兴趣;小学生;数学  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各科知识的关键。浓厚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而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学生这一素质的主要阵地,美术教育主要遵循的是观察—理解—思维—创造,和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构建开放式教学体系,升华小学生的实践意识、应用能力。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教法,于资源整合、多元结合、引情入境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纵横捭阖,让开放式教学拨动了古诗“新韵”,为课程改革作出了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