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徐州市小学师生对孝德和孝德教育的态度、学校实施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及实施成效几方面对徐州市当前孝德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试图呈现徐州市实施孝德教育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当前实施孝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孝德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而正如《孝经》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本文的“孝德”是指“孝道德”,它是中国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不仅维系着家庭伦理、人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涉及政治、道德、法律、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因此,孝德教育也成为弘扬中华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孝德教育,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加强对小学生孝德教育的落实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此,笔者希望从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形式、评价及实施成效几个方面,对小学“孝德”教育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实施孝道教育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展孝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工具和实施
(一)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了徐州市小学阶段通过分层抽样具有代表性的5所市区小学(重点、非重点)和2所郊区小学(重点、非重点)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卷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识字能力有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等原因,本次调查只选取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选取的小学按照研究对象的限定,从市区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共600名学生、76名教师,以及郊区2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49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时间
此项调查以江苏省徐州市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市区学校5所,郊区学校2所,共计7所小学作为样本,调查于2015年3月至4月实施,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实施调查,获取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法所使用的调查工具是自编的《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主要包括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对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状况等内容。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情况
问卷的编制是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徐州市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包含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态度、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与方法、评价及实施成效等五个维度。
本次共发放学生卷800份,回收问卷790份,其中有效问卷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4%(数据采用Excel、SPSS22.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教师卷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100%,对象包括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以语文和品社教师为主)、班主任及行政人员。所以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真实有效地呈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现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及研究价值。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孝德的态度
关于(非)独生子女与敬亲情况
关于研究样本中(非)独生子女与敬亲的情况,如上表所示,笔者将学生问卷中“你是独生子女吗”“请选出三位你最尊敬的人?(多选题)”两项进行交叉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小学生选出的三位最尊敬的人中选择最多的是母亲,占样本总数的88.1%,其次是父亲,占83.9%,再次是老师,占76.2%,仅有4.2%的学生选择了直系亲属和老师以外的其他人,这表明该地区在对小学生尊敬父母长辈的认知教育上卓有成效。其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选择的选项差异最大的是父亲和奶奶(外婆),据此可推断,小学生的家长中,父亲和奶奶(外婆)在对待非独生子女的后代时最有可能差别对待;总体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敬亲意愿更强烈,这表明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对子女倾注更多关爱,并注重加强对孩子的孝德教育。
关于学生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有69.71%的学生能够记住父亲和母亲的生日,有85.19%的学生每次都能温和有礼貌地与父母对话;有81.72%的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很亲密,能和父母经常聊天沟通;有91.7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孝敬父母长辈,从整体看,在各题的回答中选择正面选项的人数均高于60%。在所有的非正面回答中,有17.2%的学生对父母两人的生日都记不太清楚,13.1%只记得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显然对父母基本信息的了解还很不够的学生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有15%的学生和父母关系一般,偶尔才会交流沟通,有3.3%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14.8%的学生不注意与父母说话;有4.21%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得从中学或者大学开始,甚至4.03%的学生认为等自己赚钱以后才应开始孝敬父母,对孝敬父母的认识或理解明显存在误区。
关于孝敬父母长辈的说法,分别有43.0%和27.2%的学生选择了“不管他们什么样,我都尊敬他们爱他们”“帮他们做点事就是孝顺,不一定要送东西才孝顺”这两种说法,他们对“孝”的理解没有错误;有27.5%的学生认同“我还小,好好学习就是孝敬他们”这个说法,片面地认识了“孝敬”的含义;还有2.3%的学生不认同以上任何一种说法。以上统计结果总体上表明在尊敬和关爱父母的行为养成教育上,该地区的孝德教育行之有效,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冲突和矛盾,孝德教育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二)师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
教师对孝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孝德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关于对孝德教育实施的态度,在有效问卷中没有教师不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依次为重视(占43.2%)、很重视(占34.4%)、比较重视(占22.4%)。这表明该地区教师在态度上对孝德教育普遍表现出支持,但是他们对孝德教育的具体理解存在个体间的差异,需要对孝德教育理论及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认知。至于对其所在学校孝德教育的开展情况,有41.6%的教师认为相关活动很丰富,有48%的教师认为一般,仅有10.4%的教师认为活动比较缺乏。关于学校孝德教育工作的重点,69.1%的教师认为当前应放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上;其次是孝德意识,占39.0%,最少的是学科渗透,仅占14.6%,这从侧面反映了孝德教育的实施仍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干扰,教师更趋向于将孝德教育置于课堂教学之外。
关于学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有85.18%的学生觉得应该开展关于“孝”的班会或者课外活动,学习“孝”的品德;13.51%的学生认同“看情况吧,如果课业不紧张可以开展”选项;认为“不应该,没有必要”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1%。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孝德教育比较支持和期待,这为我们以后进行孝德教育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
关于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笔者界定出感恩父母、孝亲敬长、励志修身、报效祖国等四个维度,其中分别有86.2%的教师和62.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方面的教育;有78.7%的教师和50.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孝亲敬长方面的教育;有61.7%的教师和3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展的孝德教育中包含励志修身内容;还有35.8%的教师和15.8%的学生则表示学校孝德教育中包含了报效祖国的内容;此外,仍有6.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与“孝”相关的教育。由此可见,师生在共同参与孝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生对“孝”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中仅有35.8%的教师认为孝德教育中包含报效祖国内容,表明教师群体本身对“孝德”的理解比较片面,甚至存在误区。
关于学科教材中孝德教育的内容充分与否,有83.9%的学生表示在课本上就有读过关于“孝”的故事,11.42%的学生只在课外书中见过,4.68%的学生竟然觉得自己没看过关于孝的故事、完全没有印象。在这同时,分别有22.4%和6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关孝德文化的内容充足和比较充足,仅13.6%的教师认为教材中孝德内容寥寥无几。而事实上,在苏教版语文和品德教材中,从低年级开始就都有与“孝”相关的课文篇目,教材上有关孝的故事不在少数,该结果显然反映出该地区小学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不足,尤其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需要反思和改进,这也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
关于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有65.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呈现(如:课堂中看“孝”相关的节目或者故事)最有效,其余按比重大小依次为:知识积累(如:课外读写有关“孝”的文章,收集“孝”的名言、诗词、故事),占42.1%;活动参与(如:开展以“孝”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占36.8%;文化宣传(如:做关于“孝”的黑板报或者手抄报),占36.8%;其他,占9.1%;教师则有80.5%认为是文化宣传最有效,有62.6%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课外孝德知识积累,选择活动参与的教师则占41.5%,选择多媒体呈现的教师相对最少,占34.0%,另外还有4.7%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途径或形式。
从统计结果看,学校孝德活动开展形式较为多样,但教师和学生对其真实有效性的看法存在差异。
(五)评价及实施成效
1.评价
在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评价上,调查结果显示,有34.1%的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日常在家表现的评价;48.3%的学校会在特定情况(节日、活动)下对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17.6%的学校对学生孝德养成没有建立任何的评价机制。学校主要通过家长会、反馈表、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进行了解和评价。有的学校会将学生的在家表现与在校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和总结表彰,奖励孝德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带动全体学生。
关于对教师孝德教育组织和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教师所教课程本身、教师角色本身、相关活动组织情况等方面的评价上。
2.实施成效
关于孝德教育的实施成效,师生的反馈情况如下:
有27.2%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5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13.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不重视的教师仅占3.2%;有47.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各项孝德教育活动实效性好,有20.8%认为很好,有28.8%认为一般,有3.2%认为不好,这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孝德教育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且实效性较好。
学生有68.67%的比例认为学校开展的孝德活动对自己有较大影响,其余则认为学校没有开展孝德活动或者活动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此外,关于教师的教育或指导,有57.4%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有帮助,24.1%的学生认为这些教育或指导可有可无,18.5%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没有进行相关指导。
显然,教师和学生在对学校孝德教育的评价意见上存在一些分歧,对学校孝德教育实施情况不够满意的声音更多的来自学生。因此,学校在开展孝德教育活动时,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注意强调对学生意见及感受的反馈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完善孝德教育的落实。
四、讨论与建议
1.徐州地区的小学师生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孝德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和提倡孝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态度上十分支持学校孝德教育的实施,这为孝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徐州地区的小学在实际教育教学上对孝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突出孝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付诸之间存在矛盾。
3.徐州市小学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对“孝德”的认知不够深入,加大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4.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教材和活动内容都较为丰富,但各小学对现有孝德资源的开发还很不够,有待加强挖掘和利用。在孝德教育开展的途径、形式、方法等方面,学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涉猎,但无论是对活动开展的规模、频率还是活动的实施成效的评价,都反映出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始终不够一致,这表明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实效和成果有限,孝德教育的实施还有待深入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完善孝德教育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正确、全面理解孝德内涵,辩证地弘扬传统孝德,科学地进行古为今用;(2)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3)建立完善的学校孝德教育评价体系,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孝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孝德教育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生中的重要一课,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迎难而上,求真务实,使孝德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田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维度[J].新乡学院学报,2014(09):10-13.
[2]胡平生,陈美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孝德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而正如《孝经》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本文的“孝德”是指“孝道德”,它是中国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不仅维系着家庭伦理、人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涉及政治、道德、法律、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因此,孝德教育也成为弘扬中华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孝德教育,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加强对小学生孝德教育的落实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此,笔者希望从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形式、评价及实施成效几个方面,对小学“孝德”教育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实施孝道教育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展孝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工具和实施
(一)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了徐州市小学阶段通过分层抽样具有代表性的5所市区小学(重点、非重点)和2所郊区小学(重点、非重点)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卷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识字能力有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等原因,本次调查只选取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选取的小学按照研究对象的限定,从市区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共600名学生、76名教师,以及郊区2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49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时间
此项调查以江苏省徐州市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市区学校5所,郊区学校2所,共计7所小学作为样本,调查于2015年3月至4月实施,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实施调查,获取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法所使用的调查工具是自编的《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主要包括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对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状况等内容。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情况
问卷的编制是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徐州市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包含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态度、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与方法、评价及实施成效等五个维度。
本次共发放学生卷800份,回收问卷790份,其中有效问卷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4%(数据采用Excel、SPSS22.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教师卷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100%,对象包括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以语文和品社教师为主)、班主任及行政人员。所以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真实有效地呈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现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及研究价值。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孝德的态度
关于(非)独生子女与敬亲情况
关于研究样本中(非)独生子女与敬亲的情况,如上表所示,笔者将学生问卷中“你是独生子女吗”“请选出三位你最尊敬的人?(多选题)”两项进行交叉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小学生选出的三位最尊敬的人中选择最多的是母亲,占样本总数的88.1%,其次是父亲,占83.9%,再次是老师,占76.2%,仅有4.2%的学生选择了直系亲属和老师以外的其他人,这表明该地区在对小学生尊敬父母长辈的认知教育上卓有成效。其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选择的选项差异最大的是父亲和奶奶(外婆),据此可推断,小学生的家长中,父亲和奶奶(外婆)在对待非独生子女的后代时最有可能差别对待;总体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敬亲意愿更强烈,这表明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对子女倾注更多关爱,并注重加强对孩子的孝德教育。
关于学生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有69.71%的学生能够记住父亲和母亲的生日,有85.19%的学生每次都能温和有礼貌地与父母对话;有81.72%的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很亲密,能和父母经常聊天沟通;有91.7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孝敬父母长辈,从整体看,在各题的回答中选择正面选项的人数均高于60%。在所有的非正面回答中,有17.2%的学生对父母两人的生日都记不太清楚,13.1%只记得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显然对父母基本信息的了解还很不够的学生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有15%的学生和父母关系一般,偶尔才会交流沟通,有3.3%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14.8%的学生不注意与父母说话;有4.21%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得从中学或者大学开始,甚至4.03%的学生认为等自己赚钱以后才应开始孝敬父母,对孝敬父母的认识或理解明显存在误区。
关于孝敬父母长辈的说法,分别有43.0%和27.2%的学生选择了“不管他们什么样,我都尊敬他们爱他们”“帮他们做点事就是孝顺,不一定要送东西才孝顺”这两种说法,他们对“孝”的理解没有错误;有27.5%的学生认同“我还小,好好学习就是孝敬他们”这个说法,片面地认识了“孝敬”的含义;还有2.3%的学生不认同以上任何一种说法。以上统计结果总体上表明在尊敬和关爱父母的行为养成教育上,该地区的孝德教育行之有效,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冲突和矛盾,孝德教育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二)师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
教师对孝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孝德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关于对孝德教育实施的态度,在有效问卷中没有教师不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依次为重视(占43.2%)、很重视(占34.4%)、比较重视(占22.4%)。这表明该地区教师在态度上对孝德教育普遍表现出支持,但是他们对孝德教育的具体理解存在个体间的差异,需要对孝德教育理论及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认知。至于对其所在学校孝德教育的开展情况,有41.6%的教师认为相关活动很丰富,有48%的教师认为一般,仅有10.4%的教师认为活动比较缺乏。关于学校孝德教育工作的重点,69.1%的教师认为当前应放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上;其次是孝德意识,占39.0%,最少的是学科渗透,仅占14.6%,这从侧面反映了孝德教育的实施仍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干扰,教师更趋向于将孝德教育置于课堂教学之外。
关于学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有85.18%的学生觉得应该开展关于“孝”的班会或者课外活动,学习“孝”的品德;13.51%的学生认同“看情况吧,如果课业不紧张可以开展”选项;认为“不应该,没有必要”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1%。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孝德教育比较支持和期待,这为我们以后进行孝德教育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
关于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笔者界定出感恩父母、孝亲敬长、励志修身、报效祖国等四个维度,其中分别有86.2%的教师和62.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方面的教育;有78.7%的教师和50.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孝亲敬长方面的教育;有61.7%的教师和3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展的孝德教育中包含励志修身内容;还有35.8%的教师和15.8%的学生则表示学校孝德教育中包含了报效祖国的内容;此外,仍有6.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与“孝”相关的教育。由此可见,师生在共同参与孝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生对“孝”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中仅有35.8%的教师认为孝德教育中包含报效祖国内容,表明教师群体本身对“孝德”的理解比较片面,甚至存在误区。
关于学科教材中孝德教育的内容充分与否,有83.9%的学生表示在课本上就有读过关于“孝”的故事,11.42%的学生只在课外书中见过,4.68%的学生竟然觉得自己没看过关于孝的故事、完全没有印象。在这同时,分别有22.4%和6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关孝德文化的内容充足和比较充足,仅13.6%的教师认为教材中孝德内容寥寥无几。而事实上,在苏教版语文和品德教材中,从低年级开始就都有与“孝”相关的课文篇目,教材上有关孝的故事不在少数,该结果显然反映出该地区小学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不足,尤其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需要反思和改进,这也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
关于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有65.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呈现(如:课堂中看“孝”相关的节目或者故事)最有效,其余按比重大小依次为:知识积累(如:课外读写有关“孝”的文章,收集“孝”的名言、诗词、故事),占42.1%;活动参与(如:开展以“孝”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占36.8%;文化宣传(如:做关于“孝”的黑板报或者手抄报),占36.8%;其他,占9.1%;教师则有80.5%认为是文化宣传最有效,有62.6%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课外孝德知识积累,选择活动参与的教师则占41.5%,选择多媒体呈现的教师相对最少,占34.0%,另外还有4.7%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途径或形式。
从统计结果看,学校孝德活动开展形式较为多样,但教师和学生对其真实有效性的看法存在差异。
(五)评价及实施成效
1.评价
在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评价上,调查结果显示,有34.1%的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日常在家表现的评价;48.3%的学校会在特定情况(节日、活动)下对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17.6%的学校对学生孝德养成没有建立任何的评价机制。学校主要通过家长会、反馈表、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进行了解和评价。有的学校会将学生的在家表现与在校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和总结表彰,奖励孝德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带动全体学生。
关于对教师孝德教育组织和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教师所教课程本身、教师角色本身、相关活动组织情况等方面的评价上。
2.实施成效
关于孝德教育的实施成效,师生的反馈情况如下:
有27.2%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5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13.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不重视的教师仅占3.2%;有47.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各项孝德教育活动实效性好,有20.8%认为很好,有28.8%认为一般,有3.2%认为不好,这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孝德教育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且实效性较好。
学生有68.67%的比例认为学校开展的孝德活动对自己有较大影响,其余则认为学校没有开展孝德活动或者活动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此外,关于教师的教育或指导,有57.4%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有帮助,24.1%的学生认为这些教育或指导可有可无,18.5%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没有进行相关指导。
显然,教师和学生在对学校孝德教育的评价意见上存在一些分歧,对学校孝德教育实施情况不够满意的声音更多的来自学生。因此,学校在开展孝德教育活动时,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注意强调对学生意见及感受的反馈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完善孝德教育的落实。
四、讨论与建议
1.徐州地区的小学师生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孝德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和提倡孝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态度上十分支持学校孝德教育的实施,这为孝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徐州地区的小学在实际教育教学上对孝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突出孝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付诸之间存在矛盾。
3.徐州市小学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对“孝德”的认知不够深入,加大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4.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教材和活动内容都较为丰富,但各小学对现有孝德资源的开发还很不够,有待加强挖掘和利用。在孝德教育开展的途径、形式、方法等方面,学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涉猎,但无论是对活动开展的规模、频率还是活动的实施成效的评价,都反映出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始终不够一致,这表明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实效和成果有限,孝德教育的实施还有待深入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完善孝德教育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正确、全面理解孝德内涵,辩证地弘扬传统孝德,科学地进行古为今用;(2)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3)建立完善的学校孝德教育评价体系,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孝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孝德教育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生中的重要一课,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迎难而上,求真务实,使孝德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田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维度[J].新乡学院学报,2014(09):10-13.
[2]胡平生,陈美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