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龙”在汉语中代表了力量和权力,但它在很多说英语的西方国家或地区表达的却是邪恶的意思。所以当我们研究语言的意义时我们应该重视文化。本文从指示语、颜色词和习语三个角度探究了文化如何影响语言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指示语;颜色词;习语
文化是复杂的,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化多元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个人或团体可以有不止一种系列的文化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信念、态度或价值标准不能用来作为研究或感知另一种文化的标尺。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普遍的文化信念或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过来语言所承载的意义受文化制约和影响,探究文化与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语言学习,甚至为语言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指示语
指示语多是从主观角度指出对象,其定义受人的观念或态度影响,因此其指称对象多是相对于语境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1:18] “少爷、老爷、王爷、老祖宗”按语用功能划分这些词属于社会指示语:作为同类别的语法形式词被用于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与所谈及的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汉语里尤为多见。在一个有着严格社会分层的文化背景中,关于阶级的字词要比那种阶级分层不明显的丰富的多。指示语与文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家庭中使用的人称指示语可以显示指示对象的家庭地位、年龄或亲属关系,例如奶奶/姥姥(grandmother),舅舅/叔叔(uncle),小姨/姑姑(aunt)等。在汉语里表示亲属关系、家庭成员的词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其对应的指示词,而在英语中一个单词就可以指代很多人,英语中表示家庭成员的词种类较少,比如上面例子中uncle既可以指代舅舅,也可以指叔叔,aunt既可以指小姨也可以指姑姑,等等。这反映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重视家庭地位或人员关系。
二、颜色词
颜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颜色词。在语义学的书中,颜色词往往是解决和处理文化与语义问题的有力证据。“颜色分类是不是任意随机的,我们划分颜色的时候是受限制的,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什么样的颜色我们便会受其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会根据我们的行为对颜色进行贴标签,使他们保持互相联系的方式。”[1:74]可见文化和颜色词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忽视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颜色的分类是不同的。例如,在俄语中基本颜色词有十二种,汉语中有七种,而瓦霍尔语只含有白黑红三种。颜色词的种类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待事物有着不同的审美定义和判断。
对相同的颜色,不同的文化赋予其不同的意义。18世纪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毛纺业,经济腾飞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工业革命的开端,并拉动了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西方人喜欢用绵羊和羊毛或与其相关事物作为类比对象。如在西方的婚礼仪式上,新娘穿白色结婚礼服结婚,因为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白色代表贞洁。然而在中国人看来,白色代表了死亡和哀悼,因此白色从未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上被使用,喜庆节日的灯笼必须是红色的,春节期间对联也必须写在红纸上。此外,黄色在现代中国意味着富足,在中国古代它代表着皇权;在一些西方国家黄色意味着灾难或胆怯懦弱;在埃及,黄色则是表示哀悼。
三、习语
习语是语言精华之所在,习语又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色彩。一般意义上的习语指的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或句子,其含义往往不能通过单个词的词义组合而得到,其含义通常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习语受较强的语法约束。就其语法规则来说,很多习语包含动词和名词,但是虽然该动词能用过去式形式,但其中的名词却决不可用其他词替代。例如在英语中有习语表达spilled the beans但是不会出现spill the bean,同样有kick the bucket却没有kick the buckets。此外有的习语可以用被动语态有的却不可以,例如可以说“The beans have been spilled”但是不可以说“The buckets was kicked”。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语的形式比较固定,有着严格的语法限制,并且文化赋予其特定内涵,一旦改变其形式,例如替换词、变单复数等,那么习语的含义和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就消失了。
事实上很多习语来自历史典故或历史事件。比如英语中的“cross the Rubicon”追溯于罗马历史故事,“hang by a thread”根源于希腊故事。汉语中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都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和典故。此外,传统习俗也是习语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传统中国人看来狗是一种身份低微的动物,具有贬义,常常和不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常和忠诚、幸运等褒义词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的西方家庭将狗也视为家庭的一份子。“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得意时)等习语均包含对狗的赞美之意。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对相同事物的看法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的习语表达习惯。
四、结语
总之,由于生活习性、宗教信仰、国别历史及地理环境差异等因素,无论是习语、颜色词或指示词,均呈现了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征。因此,文化造成了这些语言成分的含义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当人们想要去理解一个词或一句话的确切含义时,要同其文化联系起来去领会才能不出错。
参考文献:
[1]黄媛媛. 指示语语义结构分析,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J]. 2006(12):18.
作者简介:刘 敏(1990.4—),女,河南林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关键词】文化;指示语;颜色词;习语
文化是复杂的,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化多元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个人或团体可以有不止一种系列的文化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信念、态度或价值标准不能用来作为研究或感知另一种文化的标尺。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普遍的文化信念或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过来语言所承载的意义受文化制约和影响,探究文化与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语言学习,甚至为语言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指示语
指示语多是从主观角度指出对象,其定义受人的观念或态度影响,因此其指称对象多是相对于语境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1:18] “少爷、老爷、王爷、老祖宗”按语用功能划分这些词属于社会指示语:作为同类别的语法形式词被用于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与所谈及的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汉语里尤为多见。在一个有着严格社会分层的文化背景中,关于阶级的字词要比那种阶级分层不明显的丰富的多。指示语与文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家庭中使用的人称指示语可以显示指示对象的家庭地位、年龄或亲属关系,例如奶奶/姥姥(grandmother),舅舅/叔叔(uncle),小姨/姑姑(aunt)等。在汉语里表示亲属关系、家庭成员的词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其对应的指示词,而在英语中一个单词就可以指代很多人,英语中表示家庭成员的词种类较少,比如上面例子中uncle既可以指代舅舅,也可以指叔叔,aunt既可以指小姨也可以指姑姑,等等。这反映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重视家庭地位或人员关系。
二、颜色词
颜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颜色词。在语义学的书中,颜色词往往是解决和处理文化与语义问题的有力证据。“颜色分类是不是任意随机的,我们划分颜色的时候是受限制的,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什么样的颜色我们便会受其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会根据我们的行为对颜色进行贴标签,使他们保持互相联系的方式。”[1:74]可见文化和颜色词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忽视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颜色的分类是不同的。例如,在俄语中基本颜色词有十二种,汉语中有七种,而瓦霍尔语只含有白黑红三种。颜色词的种类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待事物有着不同的审美定义和判断。
对相同的颜色,不同的文化赋予其不同的意义。18世纪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毛纺业,经济腾飞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工业革命的开端,并拉动了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西方人喜欢用绵羊和羊毛或与其相关事物作为类比对象。如在西方的婚礼仪式上,新娘穿白色结婚礼服结婚,因为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白色代表贞洁。然而在中国人看来,白色代表了死亡和哀悼,因此白色从未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上被使用,喜庆节日的灯笼必须是红色的,春节期间对联也必须写在红纸上。此外,黄色在现代中国意味着富足,在中国古代它代表着皇权;在一些西方国家黄色意味着灾难或胆怯懦弱;在埃及,黄色则是表示哀悼。
三、习语
习语是语言精华之所在,习语又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色彩。一般意义上的习语指的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或句子,其含义往往不能通过单个词的词义组合而得到,其含义通常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习语受较强的语法约束。就其语法规则来说,很多习语包含动词和名词,但是虽然该动词能用过去式形式,但其中的名词却决不可用其他词替代。例如在英语中有习语表达spilled the beans但是不会出现spill the bean,同样有kick the bucket却没有kick the buckets。此外有的习语可以用被动语态有的却不可以,例如可以说“The beans have been spilled”但是不可以说“The buckets was kicked”。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语的形式比较固定,有着严格的语法限制,并且文化赋予其特定内涵,一旦改变其形式,例如替换词、变单复数等,那么习语的含义和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就消失了。
事实上很多习语来自历史典故或历史事件。比如英语中的“cross the Rubicon”追溯于罗马历史故事,“hang by a thread”根源于希腊故事。汉语中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卧薪尝胆”“三顾茅庐”等都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和典故。此外,传统习俗也是习语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传统中国人看来狗是一种身份低微的动物,具有贬义,常常和不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常和忠诚、幸运等褒义词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的西方家庭将狗也视为家庭的一份子。“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得意时)等习语均包含对狗的赞美之意。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对相同事物的看法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的习语表达习惯。
四、结语
总之,由于生活习性、宗教信仰、国别历史及地理环境差异等因素,无论是习语、颜色词或指示词,均呈现了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征。因此,文化造成了这些语言成分的含义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当人们想要去理解一个词或一句话的确切含义时,要同其文化联系起来去领会才能不出错。
参考文献:
[1]黄媛媛. 指示语语义结构分析,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J]. 2006(12):18.
作者简介:刘 敏(1990.4—),女,河南林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