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写转化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教学系统性、有效性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转化为写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读写转化
一、加强引导阅读,提高文本理解能力,培养自学取材能力
小学生因为涉事浅,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不足,在阅读课文时,只能大致抓住故事情节,不会细致地思考细节。因此,在阅读时老师要设计一些话题,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情节中发现、思考,挖掘思考的深度,拓展思考的广度。比如阅读类似《黄花梨棋盘》这种情节一环扣一环,充满悬念的小说,很多学生都是一口气看完的。但对细节思考得很少。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请学生思考:有哪些情节是你没有想到、非常出乎意料的?哪些是暗藏玄机的?可以前后对照来分析分析。问题提出来后,学生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同学们在谈论的时候可以具体到在书中的哪一个章节,哪一页甚至哪一段。如:没有想到会从黄花梨棋盘中找到小册子,更没想到贤憎法师竟是机器人,少林寺这种古风古韵的地方竟融入了高科技……的确,小说中的有些情节非常出乎我们的预料,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用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薄薄的战争小说《数星星》中的主人公安妮,在犹太人遭受迫害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她帮助好朋友艾琳,帮助希尔斯的一家,她还帮助那些想逃亡丹麦的犹太朋友。其实安妮的帮助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壮怀激烈,她的帮助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行动,如她对艾琳说别怕,和艾琳钻进一个被窝;她对德国鬼子说艾琳是自己的姐姐;她把名单送到舅舅的手里……学生从文中去提取到这些信息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些小小的事件中感受即使战争是血腥残酷的,但人性的美好依然存在,并且温暖了无数人,如同种子依然在土壤中静待冰雪消融一般,让人对美好的春天的到来充满信心。那么在阅读中,你发现了哪些英雄,哪几位做的什么事最让你震撼或者敬佩,请记录下来。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更利于学生的表达,更能促使学生发现文本中深层的精神内涵。
二、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本思路,培养作文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又很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以图形方式引导并记录发散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小说里会出现了不少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人物,理清情节,了解结构。以化繁为简,把复杂的人物关系简单化,让思维更加清晰。比如《黄花梨棋盘》一书,人物众多,但老师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六条谜语,了解这些人物出场的逻辑关系,这样文章的写作思路就十分清晰了。就人物而言,本书以冯川为重要人物展开,可以梳理出与他相关的亲戚关系(冯川的太爷、爷爷、爸爸、妈妈、舅舅、舅妈等)、亲戚间的朋友关系(董阁主、林萧木、梅白、梅白的孙女、袁隐的女儿)、师徒关系(齐越)、邻居关系(小鲜、小鲜的姑姑)、敌对关系(王半田、大熊、福老板)、跟踪关系(蜘蛛大叔)。就情节来说,可以梳理出冯川的寻宝之旅,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果园市,发现黄花梨棋盘中藏有书从而发现里边是谜语,二是在杭州,根据第二个谜语来到梅家坞遇到梅绯找到了梅白老先生;根据第三个谜语找到袁术士的女儿;又根据第四个谜语来到灵隐寺找到了林萧木;因第五个谜语而来到晴雨阁和福记得手下打架救下董阁主;在晴雨阁破解最后一个谜语,在董阁主的秘密书柜里发现失传已久的围棋书,把古籍托付给灵隐寺。这么强大的信息量,没有思维导图的介入,有可能读完几遍都还是一团浆糊。用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人物的复杂关系。
三、结合文本阅读,培养作文表达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强调的是立意构思上做到创新、深刻、不落俗套,这就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创新的角度立意,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构思立意。《黄花梨棋盘》中十四岁的夏小蝉开办了网上古董旧货店“奇域”,提供古旧物品的鉴定与修复服务。不料第一个委托她修复物品的,是斜对门邻居、皮中学长冯川。冯川所委托小蝉修复的,是一个黄花梨木制成的明代围棋盘。“古物修复”“考古工作”“古物价值”这些词语的出现,让我灵感乍现,为什么不来培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呢?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传承呀,于是我设计了话题作文。如果有祖辈传下来很有特殊意义的物件,试着探寻下它的前世故事吧!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题目自拟。文中还提到制棋、古物修复、制茶……这些传统手艺,有些在继续传承,有些已渐渐失落。你发现身边的一些手艺人了吗?做一回小记者,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绝活,写一篇采访记。由书中的内容推散开去,联系生活,取材于身边,学生怎能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呢?
又如《黄花梨棋盘》中小蝉在修复过程中发现,棋盘里夹带着一本发黄的小册子,以两种截然不同的笔迹图文并茂地记录着几条谜语。第一条谜语的谜底把两位少年带到了围棋文化浓厚的杭州,开始了一场“寻宝之旅”。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旅游的同学可以读完这本书以后带上这本书去杭州走一趟。在梅家坞品一品龙井茶,去灵隐寺看看能不能遇上咸豆。以前你可能也去过杭州,但这次因为一本书再去杭州,同样的旅行,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期盼和想探询与感受的东西。为此,我又设计了话题作文。在“奇域”系列中,杭州、西安、南京等古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你去过哪些古都?最喜欢哪一座?以《我去过的古都×××》为题,写一篇文章吧。
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说“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不僅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更为读写能力转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通过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尝试读写转化,达到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
[2]高卫华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2(29).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读写转化
一、加强引导阅读,提高文本理解能力,培养自学取材能力
小学生因为涉事浅,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不足,在阅读课文时,只能大致抓住故事情节,不会细致地思考细节。因此,在阅读时老师要设计一些话题,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情节中发现、思考,挖掘思考的深度,拓展思考的广度。比如阅读类似《黄花梨棋盘》这种情节一环扣一环,充满悬念的小说,很多学生都是一口气看完的。但对细节思考得很少。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请学生思考:有哪些情节是你没有想到、非常出乎意料的?哪些是暗藏玄机的?可以前后对照来分析分析。问题提出来后,学生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同学们在谈论的时候可以具体到在书中的哪一个章节,哪一页甚至哪一段。如:没有想到会从黄花梨棋盘中找到小册子,更没想到贤憎法师竟是机器人,少林寺这种古风古韵的地方竟融入了高科技……的确,小说中的有些情节非常出乎我们的预料,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用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薄薄的战争小说《数星星》中的主人公安妮,在犹太人遭受迫害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她帮助好朋友艾琳,帮助希尔斯的一家,她还帮助那些想逃亡丹麦的犹太朋友。其实安妮的帮助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壮怀激烈,她的帮助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行动,如她对艾琳说别怕,和艾琳钻进一个被窝;她对德国鬼子说艾琳是自己的姐姐;她把名单送到舅舅的手里……学生从文中去提取到这些信息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些小小的事件中感受即使战争是血腥残酷的,但人性的美好依然存在,并且温暖了无数人,如同种子依然在土壤中静待冰雪消融一般,让人对美好的春天的到来充满信心。那么在阅读中,你发现了哪些英雄,哪几位做的什么事最让你震撼或者敬佩,请记录下来。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更利于学生的表达,更能促使学生发现文本中深层的精神内涵。
二、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本思路,培养作文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又很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以图形方式引导并记录发散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小说里会出现了不少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人物,理清情节,了解结构。以化繁为简,把复杂的人物关系简单化,让思维更加清晰。比如《黄花梨棋盘》一书,人物众多,但老师让学生根据书中的六条谜语,了解这些人物出场的逻辑关系,这样文章的写作思路就十分清晰了。就人物而言,本书以冯川为重要人物展开,可以梳理出与他相关的亲戚关系(冯川的太爷、爷爷、爸爸、妈妈、舅舅、舅妈等)、亲戚间的朋友关系(董阁主、林萧木、梅白、梅白的孙女、袁隐的女儿)、师徒关系(齐越)、邻居关系(小鲜、小鲜的姑姑)、敌对关系(王半田、大熊、福老板)、跟踪关系(蜘蛛大叔)。就情节来说,可以梳理出冯川的寻宝之旅,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果园市,发现黄花梨棋盘中藏有书从而发现里边是谜语,二是在杭州,根据第二个谜语来到梅家坞遇到梅绯找到了梅白老先生;根据第三个谜语找到袁术士的女儿;又根据第四个谜语来到灵隐寺找到了林萧木;因第五个谜语而来到晴雨阁和福记得手下打架救下董阁主;在晴雨阁破解最后一个谜语,在董阁主的秘密书柜里发现失传已久的围棋书,把古籍托付给灵隐寺。这么强大的信息量,没有思维导图的介入,有可能读完几遍都还是一团浆糊。用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人物的复杂关系。
三、结合文本阅读,培养作文表达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强调的是立意构思上做到创新、深刻、不落俗套,这就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创新的角度立意,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构思立意。《黄花梨棋盘》中十四岁的夏小蝉开办了网上古董旧货店“奇域”,提供古旧物品的鉴定与修复服务。不料第一个委托她修复物品的,是斜对门邻居、皮中学长冯川。冯川所委托小蝉修复的,是一个黄花梨木制成的明代围棋盘。“古物修复”“考古工作”“古物价值”这些词语的出现,让我灵感乍现,为什么不来培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呢?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传承呀,于是我设计了话题作文。如果有祖辈传下来很有特殊意义的物件,试着探寻下它的前世故事吧!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题目自拟。文中还提到制棋、古物修复、制茶……这些传统手艺,有些在继续传承,有些已渐渐失落。你发现身边的一些手艺人了吗?做一回小记者,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绝活,写一篇采访记。由书中的内容推散开去,联系生活,取材于身边,学生怎能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呢?
又如《黄花梨棋盘》中小蝉在修复过程中发现,棋盘里夹带着一本发黄的小册子,以两种截然不同的笔迹图文并茂地记录着几条谜语。第一条谜语的谜底把两位少年带到了围棋文化浓厚的杭州,开始了一场“寻宝之旅”。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旅游的同学可以读完这本书以后带上这本书去杭州走一趟。在梅家坞品一品龙井茶,去灵隐寺看看能不能遇上咸豆。以前你可能也去过杭州,但这次因为一本书再去杭州,同样的旅行,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期盼和想探询与感受的东西。为此,我又设计了话题作文。在“奇域”系列中,杭州、西安、南京等古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你去过哪些古都?最喜欢哪一座?以《我去过的古都×××》为题,写一篇文章吧。
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说“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唐代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不僅揭示了读写关系的统一性,更为读写能力转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通过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尝试读写转化,达到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
[2]高卫华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互渗透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