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模型;实践
當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那么,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呢?
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气息,很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善于“活”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喜欢数学,如在《比例尺》一课导入教学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本班的教室平面图,提问学生:“谁能够从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易于回答,也乐于回答。接着教师顺势提问:“你能告诉大家图上的讲桌和最后一排桌在哪里吗?”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教学。通过巧妙地创设“本班的教室平面图”的情境,既亲切又生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急于探索心理态势。这样的教学设计,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谛与价值,从而领悟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真的有用!
二、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生活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对角”的认识是从“尖尖的”开始的。在学生的生活中,角”天天接触,教室、课桌、书本、玩具中都蕴含大量的角,学生对角的生活体验十分丰富。生活中角的边是有限的,而数学中角的两边是射线,无限的。虽然生活的角对数学中角的概念学习有帮助的,但学生也因此容易混淆、迷糊。依据以上分析,在认识角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剪刀、三角板、钟表、扇子等,学生看到的是三维状态下的角,这些都是与数学中的角有关的“联系点”,让学生去的找角,然后经过折角、摸角、画角的过程,抽象出角的概念。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明明确。如:可以把实物“角”印在纸上,黑板上等平面图形,看看得到的是什么?应该是一个二维状态下的角,也就是我们现在要认识的角,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找出课件中实物的角,再利用课件中动画的闪烁,演示实物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实物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几何角。这样学生就会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事物,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型,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在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新课学完后,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一些类似的问题来解决,完成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老师采用图画、文字的形式,描绘出同现实生活中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感觉到教学的价值,但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运用。所以教学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粉刷所在教学的面积;学习圆、圆柱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搜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老师必须树立大课堂的观念,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除了能在课堂中学到,还可以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吸取到,在实践中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相互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关键在教师。我们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花费力气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准确把握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为,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凌月星.让数学走进生活——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8).
[2]李秀花.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时代教育,2015(12).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模型;实践
當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那么,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呢?
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气息,很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善于“活”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喜欢数学,如在《比例尺》一课导入教学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本班的教室平面图,提问学生:“谁能够从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易于回答,也乐于回答。接着教师顺势提问:“你能告诉大家图上的讲桌和最后一排桌在哪里吗?”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出讲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教学。通过巧妙地创设“本班的教室平面图”的情境,既亲切又生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急于探索心理态势。这样的教学设计,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谛与价值,从而领悟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真的有用!
二、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生活情景的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色彩,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对角”的认识是从“尖尖的”开始的。在学生的生活中,角”天天接触,教室、课桌、书本、玩具中都蕴含大量的角,学生对角的生活体验十分丰富。生活中角的边是有限的,而数学中角的两边是射线,无限的。虽然生活的角对数学中角的概念学习有帮助的,但学生也因此容易混淆、迷糊。依据以上分析,在认识角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剪刀、三角板、钟表、扇子等,学生看到的是三维状态下的角,这些都是与数学中的角有关的“联系点”,让学生去的找角,然后经过折角、摸角、画角的过程,抽象出角的概念。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明明确。如:可以把实物“角”印在纸上,黑板上等平面图形,看看得到的是什么?应该是一个二维状态下的角,也就是我们现在要认识的角,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找出课件中实物的角,再利用课件中动画的闪烁,演示实物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实物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几何角。这样学生就会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事物,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型,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在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新课学完后,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每一章节的知识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一些类似的问题来解决,完成一定数量的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老师采用图画、文字的形式,描绘出同现实生活中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感觉到教学的价值,但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运用。所以教学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粉刷所在教学的面积;学习圆、圆柱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搜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老师必须树立大课堂的观念,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除了能在课堂中学到,还可以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吸取到,在实践中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是相互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关键在教师。我们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花费力气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准确把握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为,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凌月星.让数学走进生活——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8).
[2]李秀花.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时代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