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之名传承地方文化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学生成長的重要地方,应加大力度发扬传统文化,将文化教育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将地方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地方文化,将其与美术课程高效融合起来。文章对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南京地方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文化传承
  号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别名“金陵”,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秦淮灯会、南京白局、云锦、绒花等地方艺术极具地方特色,又融会贯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精湛技艺和伟大的创造力。
  一、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我国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
  例如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漂亮的灯”一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灯,了解灯,感受灯的功能美和装饰美,最后自己来设计灯,制作灯。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秦淮灯会引入本课,适当介绍秦淮灯会的由来和历史,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地方文化紧密相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教师制作的视频,回家之后学习制作花灯,在元宵节的时候带到学校来参加灯会展览。
  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在学校开展地方文化美术课程,能够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策略
  (一)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界定,告诉我们美术不单指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理解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美。文化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文化更是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结合南京地方文化,给美术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平时可要求学生对地方文化进行观察、了解,寻找创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学习边体验生活。学生只有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比如,教师可将南京地方文化中的文物古迹引用到欣赏或手工教学中,也可让学生游览当地自然景观,畅游梅花山,享受南京三月的梅花视觉盛宴,穿过总统府来到中山陵,感受民国建筑风情,与写生课、创作课相结合。
  又如,《看戏》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戏曲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学生知道京剧、昆曲、黄梅戏等,但对南京地方戏曲白局鲜有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白局演唱的视频以及白局人物的装扮,让学生学一学,了解地方戏曲的特征和唱法,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地方美术中的陶艺、编织、剪纸等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结合课内外教学,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美术体验,让学生在广阔的地方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二)开设小学美术南京地方文化校本课程
  南京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发课程要有专业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板块及评价标准几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开展教学,确保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得。
  南京地方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结合体。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时,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单元化编排,通过对南京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将课程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赏金陵”“忆金陵”“品金陵”,每个单元相互衔接。学生可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方文化进行学习和探讨,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南京地方文化形式多样。在设计板块时,可按照新课标中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进行课时安排,将“欣赏·评述”的内容着重放在第一单元“赏金陵”中。如和南京相关的古诗《江南春》《泊秦淮》等,让学生描述诗中情境,欣赏对应的诗配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给描绘南京的诗句进行配画。这种将美术和文学紧密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学科的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南京云锦,可以编排到“品金陵”中,让学生进行探索,小组合作,了解云锦的历史、制作方法,欣赏云锦织物。在“设计·运用”板块,可以让学生学习制作花灯,感受秦淮河畔花灯的魅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校本教学中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部分。教师评价要有多条评价标准,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采取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共同参与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课程融合素质
  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包括学科的专业素养和通识知识两个部分,但教师普遍注重学科的专业素养而忽略通识知识的重要性。地方文化是通识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认识到通识知识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需对地方文化有较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一节课应该用一辈子来准备。这里的“准备”是一种日常积累,不仅仅是教学技巧的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积累、知识积累。地方文化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语言、曲艺、书画等均值得美术教师去仔细探究和学习。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能仅仅依靠短暂的书本学习,更需要美术教师在日常中留心生活,探寻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切身感受,不断积累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学校可以组织有关南京地方文化知识的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观民俗博物馆,与传统民间手艺人交流,学习制作民间手工制品。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和南京地方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这一系列方式都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四)加强小学美术地方文化课程的课外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兴趣的最好途径。通过课外实践,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体会到自己动手的成就感和乐趣。同时,课外实践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实情,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体会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坚韧意志和伟大创造力,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十七大曾明确指出: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以后将免费开放。这无疑为地方美术课程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遗址、美术馆、名胜风景区等地,现场观摩和欣赏艺术作品与人文景观;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或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庆典活动,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南京自古就有“天下文枢”的美名,地方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通过课外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南京地方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南京地方文化的认识,唤起对地方美术文化接纳、认可与热爱之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荣誉感和民族归属感。
  三、结语
  南京地方文化丰富多彩,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如何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将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相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南京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走向深层次的美术探索。
  【参考文献】
  王群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地方美术资源文化[J].教育观察,2020,9(15):40-41.
  郑娇娇.地方博物馆资源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应用困境与化解路径研究[J].艺术评鉴,2020(02):173-175.
  蒋永波.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43.
  庄喜燕.讓地方古建筑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74.
  庄姗婷.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74.
  李力.浅谈地方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15.
其他文献
一、 利用角色期待,激发交际愿望  “交际性”是我们口语交际课区别于普通听说训练、讲读练习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口语交际课最大的问题恐怕就在于课堂上交际味道单薄,单向、线性的听说味反而较为浓烈。交际过程的实现、交际目标的达成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但我们显然应该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交际的愿望从哪里来?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为例:《水浒传》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
在人的一生中,对话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而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克林伯格提出,“教学方式中起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费莱雷在其解放教育理论中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提倡“对话式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对话”,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对话”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那么,在小学语文阅
【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文字事业发展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字的发展繁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汉字做出新贡献。文章从现代汉字审美史、现代汉字传播现象与问题、文字事业发展新动态、现代汉字审美应用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汉字审美;汉字审美应用评述;现代汉字审美发展路径  【基金项 目】本文章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正日益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逐步增强这种意识,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活动经验。下面以《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迁移数学活动经验。  一、 把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为数学思
无论是小学高段还是低段,教师都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习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预习,这无论对高效课堂的建设,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都十分深远。课文预习,从何处出发呢?本文以《桥》为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 从单元导读出发  单元是一个整体,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在单元目标的达成上,或互为补充,或体现学与用,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教师教学不能没有单元
【摘要】作业设计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检测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的有效路径。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既能有效补充课堂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有效路径  作业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既能检测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熟练程度,又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课上所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忽略了作业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书名叫《亲爱的汉修先生》。书的内容是: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亲爱的汉修先生》,他很喜欢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与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
除了文化课外,日本的小学还有三门属于道德范畴的课程,即《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这三门课虽然没有教科书,但日本文部省在“教学指导纲要”中,对其中的每一门课都有统一的要求。  《特别活动》——“通过理想的集体活动,在培育孩子健康的身心及发展个性的同时,培养其集体、自主、实践、协作的态度。”这门课主要用于班级活动,以及其他一些集体的活动,如学校、以及年级之间的联谊活动等。  《道德》——“以
主题图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题图特有的“场景”和“情境”有机融合的方式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教学信息资源,它“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富于科学的数学理趣和浓厚的儿童情趣。因此,如何深入挖掘和优化活用主题图,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教师对主题图丰富、实用的价值内涵难以理解和把握,常常出现“看图说话、浅尝辄止”的现象,使主题图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发挥其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确立单元整合视角,将单元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整体,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建构,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而扩大数学教学效应,促进学生宏观建构能力成长。文章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探索了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数学;数学思想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以课时教学设计为主,这就造成各个课时之间的人为割裂,不利于促进学生系统思维发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