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学生成長的重要地方,应加大力度发扬传统文化,将文化教育作为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将地方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主动挖掘地方文化,将其与美术课程高效融合起来。文章对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南京地方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文化传承
号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别名“金陵”,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秦淮灯会、南京白局、云锦、绒花等地方艺术极具地方特色,又融会贯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精湛技艺和伟大的创造力。
一、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我国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
例如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漂亮的灯”一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灯,了解灯,感受灯的功能美和装饰美,最后自己来设计灯,制作灯。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秦淮灯会引入本课,适当介绍秦淮灯会的由来和历史,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地方文化紧密相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教师制作的视频,回家之后学习制作花灯,在元宵节的时候带到学校来参加灯会展览。
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在学校开展地方文化美术课程,能够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策略
(一)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界定,告诉我们美术不单指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理解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美。文化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文化更是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结合南京地方文化,给美术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平时可要求学生对地方文化进行观察、了解,寻找创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学习边体验生活。学生只有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比如,教师可将南京地方文化中的文物古迹引用到欣赏或手工教学中,也可让学生游览当地自然景观,畅游梅花山,享受南京三月的梅花视觉盛宴,穿过总统府来到中山陵,感受民国建筑风情,与写生课、创作课相结合。
又如,《看戏》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戏曲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学生知道京剧、昆曲、黄梅戏等,但对南京地方戏曲白局鲜有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白局演唱的视频以及白局人物的装扮,让学生学一学,了解地方戏曲的特征和唱法,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地方美术中的陶艺、编织、剪纸等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结合课内外教学,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美术体验,让学生在广阔的地方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二)开设小学美术南京地方文化校本课程
南京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发课程要有专业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板块及评价标准几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开展教学,确保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得。
南京地方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结合体。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时,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单元化编排,通过对南京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将课程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赏金陵”“忆金陵”“品金陵”,每个单元相互衔接。学生可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方文化进行学习和探讨,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南京地方文化形式多样。在设计板块时,可按照新课标中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进行课时安排,将“欣赏·评述”的内容着重放在第一单元“赏金陵”中。如和南京相关的古诗《江南春》《泊秦淮》等,让学生描述诗中情境,欣赏对应的诗配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给描绘南京的诗句进行配画。这种将美术和文学紧密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学科的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南京云锦,可以编排到“品金陵”中,让学生进行探索,小组合作,了解云锦的历史、制作方法,欣赏云锦织物。在“设计·运用”板块,可以让学生学习制作花灯,感受秦淮河畔花灯的魅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校本教学中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部分。教师评价要有多条评价标准,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采取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共同参与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课程融合素质
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包括学科的专业素养和通识知识两个部分,但教师普遍注重学科的专业素养而忽略通识知识的重要性。地方文化是通识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认识到通识知识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需对地方文化有较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一节课应该用一辈子来准备。这里的“准备”是一种日常积累,不仅仅是教学技巧的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积累、知识积累。地方文化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语言、曲艺、书画等均值得美术教师去仔细探究和学习。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能仅仅依靠短暂的书本学习,更需要美术教师在日常中留心生活,探寻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切身感受,不断积累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学校可以组织有关南京地方文化知识的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观民俗博物馆,与传统民间手艺人交流,学习制作民间手工制品。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和南京地方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这一系列方式都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四)加强小学美术地方文化课程的课外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兴趣的最好途径。通过课外实践,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体会到自己动手的成就感和乐趣。同时,课外实践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实情,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体会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坚韧意志和伟大创造力,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十七大曾明确指出: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以后将免费开放。这无疑为地方美术课程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遗址、美术馆、名胜风景区等地,现场观摩和欣赏艺术作品与人文景观;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或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庆典活动,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南京自古就有“天下文枢”的美名,地方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通过课外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南京地方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南京地方文化的认识,唤起对地方美术文化接纳、认可与热爱之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荣誉感和民族归属感。
三、结语
南京地方文化丰富多彩,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如何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将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相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南京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走向深层次的美术探索。
【参考文献】
王群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地方美术资源文化[J].教育观察,2020,9(15):40-41.
郑娇娇.地方博物馆资源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应用困境与化解路径研究[J].艺术评鉴,2020(02):173-175.
蒋永波.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43.
庄喜燕.讓地方古建筑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74.
庄姗婷.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74.
李力.浅谈地方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15.
【关键词】南京地方文化;小学美术课堂;文化传承
号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别名“金陵”,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秦淮灯会、南京白局、云锦、绒花等地方艺术极具地方特色,又融会贯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精湛技艺和伟大的创造力。
一、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我国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
例如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漂亮的灯”一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灯,了解灯,感受灯的功能美和装饰美,最后自己来设计灯,制作灯。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秦淮灯会引入本课,适当介绍秦淮灯会的由来和历史,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地方文化紧密相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教师制作的视频,回家之后学习制作花灯,在元宵节的时候带到学校来参加灯会展览。
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在学校开展地方文化美术课程,能够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融合的策略
(一)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界定,告诉我们美术不单指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理解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美。文化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文化更是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结合南京地方文化,给美术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平时可要求学生对地方文化进行观察、了解,寻找创作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学习边体验生活。学生只有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比如,教师可将南京地方文化中的文物古迹引用到欣赏或手工教学中,也可让学生游览当地自然景观,畅游梅花山,享受南京三月的梅花视觉盛宴,穿过总统府来到中山陵,感受民国建筑风情,与写生课、创作课相结合。
又如,《看戏》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戏曲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学生知道京剧、昆曲、黄梅戏等,但对南京地方戏曲白局鲜有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白局演唱的视频以及白局人物的装扮,让学生学一学,了解地方戏曲的特征和唱法,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地方美术中的陶艺、编织、剪纸等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结合课内外教学,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美术体验,让学生在广阔的地方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二)开设小学美术南京地方文化校本课程
南京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发课程要有专业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板块及评价标准几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开展教学,确保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得。
南京地方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结合体。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时,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单元化编排,通过对南京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将课程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赏金陵”“忆金陵”“品金陵”,每个单元相互衔接。学生可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方文化进行学习和探讨,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南京地方文化形式多样。在设计板块时,可按照新课标中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进行课时安排,将“欣赏·评述”的内容着重放在第一单元“赏金陵”中。如和南京相关的古诗《江南春》《泊秦淮》等,让学生描述诗中情境,欣赏对应的诗配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给描绘南京的诗句进行配画。这种将美术和文学紧密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学科的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南京云锦,可以编排到“品金陵”中,让学生进行探索,小组合作,了解云锦的历史、制作方法,欣赏云锦织物。在“设计·运用”板块,可以让学生学习制作花灯,感受秦淮河畔花灯的魅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校本教学中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部分。教师评价要有多条评价标准,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采取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共同参与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课程融合素质
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包括学科的专业素养和通识知识两个部分,但教师普遍注重学科的专业素养而忽略通识知识的重要性。地方文化是通识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认识到通识知识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需对地方文化有较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一节课应该用一辈子来准备。这里的“准备”是一种日常积累,不仅仅是教学技巧的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积累、知识积累。地方文化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语言、曲艺、书画等均值得美术教师去仔细探究和学习。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能仅仅依靠短暂的书本学习,更需要美术教师在日常中留心生活,探寻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切身感受,不断积累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学校可以组织有关南京地方文化知识的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观民俗博物馆,与传统民间手艺人交流,学习制作民间手工制品。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和南京地方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这一系列方式都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四)加强小学美术地方文化课程的课外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兴趣的最好途径。通过课外实践,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体会到自己动手的成就感和乐趣。同时,课外实践可以更好地结合当地实情,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体会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坚韧意志和伟大创造力,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十七大曾明确指出: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以后将免费开放。这无疑为地方美术课程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遗址、美术馆、名胜风景区等地,现场观摩和欣赏艺术作品与人文景观;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或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庆典活动,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南京自古就有“天下文枢”的美名,地方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通过课外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南京地方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南京地方文化的认识,唤起对地方美术文化接纳、认可与热爱之情,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荣誉感和民族归属感。
三、结语
南京地方文化丰富多彩,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如何用好这一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将南京地方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相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南京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走向深层次的美术探索。
【参考文献】
王群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地方美术资源文化[J].教育观察,2020,9(15):40-41.
郑娇娇.地方博物馆资源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应用困境与化解路径研究[J].艺术评鉴,2020(02):173-175.
蒋永波.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43.
庄喜燕.讓地方古建筑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74.
庄姗婷.小学美术教学中纸版画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74.
李力.浅谈地方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