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队员得分
当队员把移动技术练得得心应手,并可在实战中得分后,他必须把它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许多得分的理论,最基本的是向篮下攻击时从端线一侧开始(底线突破)反应灵敏的队员立即在防守时偏于端线一侧防守,因而限制了端线切入得分理论的效应。另一个理论是强腿理论,也就是说进攻者应该永远用强腿作为中枢脚的腿,这一招也很快被防守者发觉,并施以对策削弱其效果。
1.从端线一则突破的理论
有些教练员主张让队员从端线一侧突破,因为那里防守队员少,这是事实,但是不考虑其它移动的方式,只是一味地从底线突破,也会减少威力,这也会使防守者受益。例如,内策应队员的防守者,可从攻方队员的身后卡住端线一侧,当内策应队员利用拍一下球以试探防守者的虚实之际,外围队员的防守者可以缩回夹击持球的内策应队员,限制其以任何方式得分的可能。
从端线突破,若被防守阻止时,则进攻者的投篮角度会是最不理想的,因为防守者可迫使他处于篮板后面的位置,这里既不能投篮也难于传球。开始就向底线突破会使进攻者失去视野,无法找到其他同伴在场上的位置。若守方对这个既位于篮板后又处于限制区内的进攻者进行夹击时,则常会抢断到很多球。
2.强腿理论
与投篮手相反一侧的腿称为强腿,如右手投篮者的强腿是左腿,多数教练员主张策应队员应该用强腿做中枢脚,以便策应队员获得更大的向端线一侧的冲力,投篮时更协调,更能强有力地对付其防守者。从理论上讲,颇有道理。他们还强调可利用中枢脚为轴做左或两侧移动,主要是根据进攻者到底处于场地的哪一侧。另一道理是做脚步动作时,总用同一只脚做轴,会使动作变得容易得多,同时,若进攻者移动时,用有力腿的脚做轴,他总是移向他攻击力强的方向,总是用最得力的手投篮,不管他是用勾手投篮、跳投或快速上篮。这种理论的不足之处是防守者会掌握进攻队策应队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守策略,迫使进攻者从其弱点处进攻(如突向非中枢脚所处的方向),这就大大减弱了这种理论的说服力。
3.依来球方向顺势进攻
依来球的方向顺势进攻是最好的得分方法,如果练习刻苦,使用方法正确,那简直是所向披靡。在这种方法中,教练员训练传球者不把球传向内策队员的正面,而是传向离其防守者较远的一侧,这样就有了三种可能:当对手在身前防守时,双手头上传高吊球给他当对方在内策应队员的身后防守时,用手指手腕的弹压动作传球给他;当对方用3/4防守时,把球传给离防守者较远的一侧。
当防守者在进攻者某侧稍前的位置防守时,内策应队员接球后,立即从另侧做后撤动作,直接奔向篮下(拍一下球已经足够了,即使是从外策应位置上进攻也是如此)。进攻者继续前进,直至他看到了防守者距端线较远一侧的肩部为止。他所看到的可能是协防者的肩(如从弱侧轮转换位而来的防守者的肩)。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是停步,做上下晃动的投篮动作,然后投篮或是将球传出,或考虑做出其它方式的移动。假如在这种情况下持球队员仍然不切实际地蛮干,就会造成带球撞人。所以说持球时最好做身前转向向外跨步投篮的动作以远离对手,或是做半转身动作使防守者失去平衡,这就要看进攻者在平时练习中哪个动作最得心应手了。
进攻的主要目的是球篮,接球后顺势而动的办法(随着球前进的方向而定)可以帮助进攻队员接近球篮。在前进过程中,没有看见防守者的与进攻者方向相反一侧的肩部时,则可继续奔向球篮。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会在他身上犯规,可能造成得三分的机会。
假若防守者或是身前防守外策应队员或内策应队员,那么高吊球给攻方队员就造成了上篮机会,把策应队员身后的区域拉空(不管是外策应或内策应),并传领先的高吊球给他,进攻队员在准备接得来球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移向球篮。这种配合的信号要由策应队员来发出,他可用高举的握拳手势示意给持球者。
假若防守者在身后防守,策应队员在接球后可转身跳投,或用面对面的攻击法。
在面对面时,进攻队员可跳投、上下晃球(在外策应位置上,可以用前后摇曳步),同时还可以用体前交叉步突破或直接向防守者的另侧突破,直到受到对方的阻止为止。
不管对方的防守位置如何,接球顺势而行的办法,总会使进攻队员占上风。
假如说这种方法有什么缺点,那就是进攻队员必须练习向各个不同方向的移动。刚开始时,收效可能不明显,但从长远看,这却使进攻者的得分能力更为全面。
二、高级动作
在篮球技术中有许多高级动作,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现仅选五种,因为首先学的就是这五种,是可以和两个初级动作及四个基本动作媲美的,我称之为高级动作。
1.先做上下晃动动作,再投篮
有的教练员可能说这是一个基本动作。它只是在两个初级动作和四个基本动作的最后部分完成。它与体前交叉步和直接突破步近似,只是那两个动作是在面对球篮时一开始就做,而这两个动作是在最后部分做,而且还要加上持球动作。当进攻队员用双脚跳停的办法结束移动动作时,他可能发现防守者处于一个良好的防守位置上,进攻者最安全的选择就是将球传给外围的同伴。但是用上下晃动的动作(双臂向上举,肩、头跟随晃动的动作诱使对手向空中跳起),进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有利的形势直接跨步突破、体前交叉步突破或从防守者处于空中的身体下用非常低的姿势“钻过”,但是做这个动作时,必须在中枢脚落地前使球离手,否则会造成走步违例。
这个晃动后再投篮的动作会带来一个上篮的机会,它起跳点低而不像硬扛硬挤的;中入投篮。要想做硬扛硬挤的投篮动作,然后低姿切入。但不同的是,他还可以运球,因为他接球后从未运过球。但他必须先运球,再决定用哪只脚做中枢脚,这也就是基本动作中的跨步突破和体前交叉的开始。开始运球后(只运一下,不是一个横滑步运球而是突破运球),他还可以双脚同时落地,双脚靠得近一些,强行投篮。他也可运球后双脚靠近同时落地,做晃投动作(例如有守方的协防者时),做扣篮、勾手扣篮和突破上篮。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提到首先要做“上晃下钻”动作的理由。
后撤步是在面向球篮或防守者,用全转身或用半转身(180℃)或其它任何移动的结尾时使用的方法,可以先撤步后运球,也可以运球后再用,在交叉步切入或直接切入后再做后撤步就更有效。后撤步的动作结构很简单,但是要想掌握它就要费很多时间练习,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后撤步只是运动员后撤一步,为了加大与防守者的距离,这样就会立刻出现跳投机会(如图),如果防守者急速奔向完成后撤步的对手,则攻方队员就可以用“上晃下钻”的动作或其它动作对付他。
和后撤步跳投相反的动作是做后撤步上晃下钻的动作,如果这个动作是在运球过程中进行,那么进攻者就有把假动作做得更大一些的空间(如下钻时前进的步伐可以加大)。总之,进攻者可根据自己的愿望把这个动作练得变化多端,它既可 融入两个初级动作和四个基本动作之中,又可和这些动作中的各个环节一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从最简单形式的后撤步发展到较复杂一些的例子。在最简单的例子中,进攻队员背向球篮接得球后,转身面向球篮,立刻用非中枢脚后撤步,蹬地向空中跳起,创造了离防守者更远的距离,然后投篮。
假若进攻者想利用运球产生更大的间距时,应在中枢脚离地前就拍球,以避免走步违例,这是最难掌握的部分,需要费更多的时间练习。
当防守者急速奔前防守进攻者的跳投动作时,进攻者假做投篮动作,当对方跳起在空中时,由于进攻者停止运球时是用了双脚跳停的步法,所以他可以用任何一只有利的脚做下钻、前交叉的步法直接上篮,而且进攻者可以再向前迈出一步蹬地,双脚离地腾空后,只要在中枢脚落地前使球出手,就不会造成走步违例。
下面介绍一个更复杂些的动作:如进攻队员背对球篮站立,接得球后,向后做后撤步,但当他发现了防守者在自己前进的路线上占据了位置,他做前转身180℃,然后再以摆动腿做后撤步跳起投篮。
还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外策应队员选择的其它组合,队员和教练员应为年轻运动员设计出一两个结合队员的身体条件、经验、心理状态等特点的组合动作。
3.跳停是一个很好的动作,如果掌握得好,威力无穷,图中表示从外策应位置上发动的跳停动作
图中表示外策应队员⑤从自己的右侧突破后,发现有阻碍,则停止运球,并如图所示向侧方跳起。跳起至空中前双手不要触球,用与跳的方向相反一侧的脚着地,当一只脚着地时,开始做侧跳动作,起跳后要双脚同时落地。此时⑤可以立即跳投(通常会是无人防守)或是先晃投再投篮,晃投后,做上晃下钻、转身、半转身等动作。由于是双脚落地,所以⑤可以随意向任何方向起跳(任何一只脚都可做中枢脚),若是⑤想投篮的话,也可以向任何方向迈出一步半(中枢脚移动后在空中不落地即出球),而不造成走步违例。
4.移动中肘关节成楔形保护球
这个动作需要同伴用切向另侧的办法把场地一侧拉空(如果攻方的外围三分球很准的话,也不一定非要这样做)。这个动作可以从比正常的内外策应位置更远的地方来发动。内外策应位置队员均可充当这个角色。
进攻队员接得球后,等待同伴把场地某一侧拉空。当同伴把某一区域腾出来以后,持球的策应队员在做转身动作时,应把球放在与中枢脚相反一侧的髋关节与大腿之间,双手将球紧握,肘关节外展,这样双臂形成了保护球的楔形形状。
持球者从这个姿势可跳投或做前述的一系列假动作后投篮,由于场地已拉空,他的活动余地较大,可拍两三次球,然后再停球做动作。
5.强行滑步移动
假如楔形动作之后,发现对方已处于良好的位置,则还可做一系列的动作,如转身、半转身、投篮、突破上篮、勾手投篮、跳投等。如果在运球后想做跳投,则还可做转身、半转身、晃投、上晃下钻、后撤步和其它任何由这些动作组合的动作。
强行滑步移动和前述的楔形保护原则一样,始于半场已经拉空的情况,内外策应队员均可使用。策应者接球后,等待同伴拉空一侧场地,背向球篮的策应者从自己肩上向后看到防守者的位置。开始向场中区横向运球(或向端线运球)。如防守者不偏于进攻者运球方向一侧移动去进行防守,进攻者就继续移动,直到接近篮下为止。投篮时,可用舔篮方式、冲入投篮或小勾手投篮,或者用跳停后做晃投基本动作。在运球者横向移动中防守者偏向运球方向一侧进行防守时,进攻者就用后撤步转向端线一侧,继续滑步运球,直到完成冲入投篮为止。 如果攻方运球的进攻者已经开始向端线一侧强行横滑步时,防守者阻截住他的进行路线,那么,他还可用离防守者较远一侧脚做后撤步,再加上转身的动作就可以使其正处于篮下,在这个位置上,他可以小勾手投篮、舔篮、快速猛力接球扣篮,或跳停后各种组合动作。
要想使强行滑步横运球达到最佳效果,力量是先决条件,一名优秀运动员可以使用这个动作,但遇到拦截后,就不得不改变方向,而一名强有力的运动员运用这个动作时,即使遇到拦截,也会取得“以更强胜强”的结果,甚至获得得三分的机会,在这方面沙奎尔·奥尼尔做出了杰出的典范。
当队员把移动技术练得得心应手,并可在实战中得分后,他必须把它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许多得分的理论,最基本的是向篮下攻击时从端线一侧开始(底线突破)反应灵敏的队员立即在防守时偏于端线一侧防守,因而限制了端线切入得分理论的效应。另一个理论是强腿理论,也就是说进攻者应该永远用强腿作为中枢脚的腿,这一招也很快被防守者发觉,并施以对策削弱其效果。
1.从端线一则突破的理论
有些教练员主张让队员从端线一侧突破,因为那里防守队员少,这是事实,但是不考虑其它移动的方式,只是一味地从底线突破,也会减少威力,这也会使防守者受益。例如,内策应队员的防守者,可从攻方队员的身后卡住端线一侧,当内策应队员利用拍一下球以试探防守者的虚实之际,外围队员的防守者可以缩回夹击持球的内策应队员,限制其以任何方式得分的可能。
从端线突破,若被防守阻止时,则进攻者的投篮角度会是最不理想的,因为防守者可迫使他处于篮板后面的位置,这里既不能投篮也难于传球。开始就向底线突破会使进攻者失去视野,无法找到其他同伴在场上的位置。若守方对这个既位于篮板后又处于限制区内的进攻者进行夹击时,则常会抢断到很多球。
2.强腿理论
与投篮手相反一侧的腿称为强腿,如右手投篮者的强腿是左腿,多数教练员主张策应队员应该用强腿做中枢脚,以便策应队员获得更大的向端线一侧的冲力,投篮时更协调,更能强有力地对付其防守者。从理论上讲,颇有道理。他们还强调可利用中枢脚为轴做左或两侧移动,主要是根据进攻者到底处于场地的哪一侧。另一道理是做脚步动作时,总用同一只脚做轴,会使动作变得容易得多,同时,若进攻者移动时,用有力腿的脚做轴,他总是移向他攻击力强的方向,总是用最得力的手投篮,不管他是用勾手投篮、跳投或快速上篮。这种理论的不足之处是防守者会掌握进攻队策应队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守策略,迫使进攻者从其弱点处进攻(如突向非中枢脚所处的方向),这就大大减弱了这种理论的说服力。
3.依来球方向顺势进攻
依来球的方向顺势进攻是最好的得分方法,如果练习刻苦,使用方法正确,那简直是所向披靡。在这种方法中,教练员训练传球者不把球传向内策队员的正面,而是传向离其防守者较远的一侧,这样就有了三种可能:当对手在身前防守时,双手头上传高吊球给他当对方在内策应队员的身后防守时,用手指手腕的弹压动作传球给他;当对方用3/4防守时,把球传给离防守者较远的一侧。
当防守者在进攻者某侧稍前的位置防守时,内策应队员接球后,立即从另侧做后撤动作,直接奔向篮下(拍一下球已经足够了,即使是从外策应位置上进攻也是如此)。进攻者继续前进,直至他看到了防守者距端线较远一侧的肩部为止。他所看到的可能是协防者的肩(如从弱侧轮转换位而来的防守者的肩)。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是停步,做上下晃动的投篮动作,然后投篮或是将球传出,或考虑做出其它方式的移动。假如在这种情况下持球队员仍然不切实际地蛮干,就会造成带球撞人。所以说持球时最好做身前转向向外跨步投篮的动作以远离对手,或是做半转身动作使防守者失去平衡,这就要看进攻者在平时练习中哪个动作最得心应手了。
进攻的主要目的是球篮,接球后顺势而动的办法(随着球前进的方向而定)可以帮助进攻队员接近球篮。在前进过程中,没有看见防守者的与进攻者方向相反一侧的肩部时,则可继续奔向球篮。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会在他身上犯规,可能造成得三分的机会。
假若防守者或是身前防守外策应队员或内策应队员,那么高吊球给攻方队员就造成了上篮机会,把策应队员身后的区域拉空(不管是外策应或内策应),并传领先的高吊球给他,进攻队员在准备接得来球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移向球篮。这种配合的信号要由策应队员来发出,他可用高举的握拳手势示意给持球者。
假若防守者在身后防守,策应队员在接球后可转身跳投,或用面对面的攻击法。
在面对面时,进攻队员可跳投、上下晃球(在外策应位置上,可以用前后摇曳步),同时还可以用体前交叉步突破或直接向防守者的另侧突破,直到受到对方的阻止为止。
不管对方的防守位置如何,接球顺势而行的办法,总会使进攻队员占上风。
假如说这种方法有什么缺点,那就是进攻队员必须练习向各个不同方向的移动。刚开始时,收效可能不明显,但从长远看,这却使进攻者的得分能力更为全面。
二、高级动作
在篮球技术中有许多高级动作,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现仅选五种,因为首先学的就是这五种,是可以和两个初级动作及四个基本动作媲美的,我称之为高级动作。
1.先做上下晃动动作,再投篮
有的教练员可能说这是一个基本动作。它只是在两个初级动作和四个基本动作的最后部分完成。它与体前交叉步和直接突破步近似,只是那两个动作是在面对球篮时一开始就做,而这两个动作是在最后部分做,而且还要加上持球动作。当进攻队员用双脚跳停的办法结束移动动作时,他可能发现防守者处于一个良好的防守位置上,进攻者最安全的选择就是将球传给外围的同伴。但是用上下晃动的动作(双臂向上举,肩、头跟随晃动的动作诱使对手向空中跳起),进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有利的形势直接跨步突破、体前交叉步突破或从防守者处于空中的身体下用非常低的姿势“钻过”,但是做这个动作时,必须在中枢脚落地前使球离手,否则会造成走步违例。
这个晃动后再投篮的动作会带来一个上篮的机会,它起跳点低而不像硬扛硬挤的;中入投篮。要想做硬扛硬挤的投篮动作,然后低姿切入。但不同的是,他还可以运球,因为他接球后从未运过球。但他必须先运球,再决定用哪只脚做中枢脚,这也就是基本动作中的跨步突破和体前交叉的开始。开始运球后(只运一下,不是一个横滑步运球而是突破运球),他还可以双脚同时落地,双脚靠得近一些,强行投篮。他也可运球后双脚靠近同时落地,做晃投动作(例如有守方的协防者时),做扣篮、勾手扣篮和突破上篮。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提到首先要做“上晃下钻”动作的理由。
后撤步是在面向球篮或防守者,用全转身或用半转身(180℃)或其它任何移动的结尾时使用的方法,可以先撤步后运球,也可以运球后再用,在交叉步切入或直接切入后再做后撤步就更有效。后撤步的动作结构很简单,但是要想掌握它就要费很多时间练习,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后撤步只是运动员后撤一步,为了加大与防守者的距离,这样就会立刻出现跳投机会(如图),如果防守者急速奔向完成后撤步的对手,则攻方队员就可以用“上晃下钻”的动作或其它动作对付他。
和后撤步跳投相反的动作是做后撤步上晃下钻的动作,如果这个动作是在运球过程中进行,那么进攻者就有把假动作做得更大一些的空间(如下钻时前进的步伐可以加大)。总之,进攻者可根据自己的愿望把这个动作练得变化多端,它既可 融入两个初级动作和四个基本动作之中,又可和这些动作中的各个环节一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从最简单形式的后撤步发展到较复杂一些的例子。在最简单的例子中,进攻队员背向球篮接得球后,转身面向球篮,立刻用非中枢脚后撤步,蹬地向空中跳起,创造了离防守者更远的距离,然后投篮。
假若进攻者想利用运球产生更大的间距时,应在中枢脚离地前就拍球,以避免走步违例,这是最难掌握的部分,需要费更多的时间练习。
当防守者急速奔前防守进攻者的跳投动作时,进攻者假做投篮动作,当对方跳起在空中时,由于进攻者停止运球时是用了双脚跳停的步法,所以他可以用任何一只有利的脚做下钻、前交叉的步法直接上篮,而且进攻者可以再向前迈出一步蹬地,双脚离地腾空后,只要在中枢脚落地前使球出手,就不会造成走步违例。
下面介绍一个更复杂些的动作:如进攻队员背对球篮站立,接得球后,向后做后撤步,但当他发现了防守者在自己前进的路线上占据了位置,他做前转身180℃,然后再以摆动腿做后撤步跳起投篮。
还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外策应队员选择的其它组合,队员和教练员应为年轻运动员设计出一两个结合队员的身体条件、经验、心理状态等特点的组合动作。
3.跳停是一个很好的动作,如果掌握得好,威力无穷,图中表示从外策应位置上发动的跳停动作
图中表示外策应队员⑤从自己的右侧突破后,发现有阻碍,则停止运球,并如图所示向侧方跳起。跳起至空中前双手不要触球,用与跳的方向相反一侧的脚着地,当一只脚着地时,开始做侧跳动作,起跳后要双脚同时落地。此时⑤可以立即跳投(通常会是无人防守)或是先晃投再投篮,晃投后,做上晃下钻、转身、半转身等动作。由于是双脚落地,所以⑤可以随意向任何方向起跳(任何一只脚都可做中枢脚),若是⑤想投篮的话,也可以向任何方向迈出一步半(中枢脚移动后在空中不落地即出球),而不造成走步违例。
4.移动中肘关节成楔形保护球
这个动作需要同伴用切向另侧的办法把场地一侧拉空(如果攻方的外围三分球很准的话,也不一定非要这样做)。这个动作可以从比正常的内外策应位置更远的地方来发动。内外策应位置队员均可充当这个角色。
进攻队员接得球后,等待同伴把场地某一侧拉空。当同伴把某一区域腾出来以后,持球的策应队员在做转身动作时,应把球放在与中枢脚相反一侧的髋关节与大腿之间,双手将球紧握,肘关节外展,这样双臂形成了保护球的楔形形状。
持球者从这个姿势可跳投或做前述的一系列假动作后投篮,由于场地已拉空,他的活动余地较大,可拍两三次球,然后再停球做动作。
5.强行滑步移动
假如楔形动作之后,发现对方已处于良好的位置,则还可做一系列的动作,如转身、半转身、投篮、突破上篮、勾手投篮、跳投等。如果在运球后想做跳投,则还可做转身、半转身、晃投、上晃下钻、后撤步和其它任何由这些动作组合的动作。
强行滑步移动和前述的楔形保护原则一样,始于半场已经拉空的情况,内外策应队员均可使用。策应者接球后,等待同伴拉空一侧场地,背向球篮的策应者从自己肩上向后看到防守者的位置。开始向场中区横向运球(或向端线运球)。如防守者不偏于进攻者运球方向一侧移动去进行防守,进攻者就继续移动,直到接近篮下为止。投篮时,可用舔篮方式、冲入投篮或小勾手投篮,或者用跳停后做晃投基本动作。在运球者横向移动中防守者偏向运球方向一侧进行防守时,进攻者就用后撤步转向端线一侧,继续滑步运球,直到完成冲入投篮为止。 如果攻方运球的进攻者已经开始向端线一侧强行横滑步时,防守者阻截住他的进行路线,那么,他还可用离防守者较远一侧脚做后撤步,再加上转身的动作就可以使其正处于篮下,在这个位置上,他可以小勾手投篮、舔篮、快速猛力接球扣篮,或跳停后各种组合动作。
要想使强行滑步横运球达到最佳效果,力量是先决条件,一名优秀运动员可以使用这个动作,但遇到拦截后,就不得不改变方向,而一名强有力的运动员运用这个动作时,即使遇到拦截,也会取得“以更强胜强”的结果,甚至获得得三分的机会,在这方面沙奎尔·奥尼尔做出了杰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