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进地理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地理的实质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在生活常见的地理。将生活常见的知识融入地理课堂,不会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学科的科学认识,还能够令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不断增加。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知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会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学习对地理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高中地理特别是必修一的内容属于比较抽象的部分,学生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很难正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发现地理理论、规律。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的公转意义时,就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记忆其基本规律。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首先我让学生会议每天早晨起床上学的时间。这次复习时间在12月初,接近12.22日了。上课时我先问:“你们上学一般是几点起床的?”学生大都回答6:00.我接着问,“今天起床时天亮了没有?”学生回答:“没亮”我继续追问“刚开学时,早晨起床时,天还亮了?”学生“刚亮”,再问“上学期末的时候(6月底)起床呢?”学生回答:“早亮了”,这时已经有学生在回忆探讨这些现象了。这时我先跟学生将这些现象总结一下,从冬天到夏天,日出时间逐渐变早,从夏天到冬天,日出时间逐渐变晚。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傍晚日落的时间。现在放学时天已经很暗了,但是夏天放学时太阳还没落山,特别是6月时,太阳还老高。总结规律:日落时间从冬天到夏天,逐渐变完,从夏天到冬天,逐渐变早。从日出到日落,就是一天的昼长。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由冬天到夏天,昼逐渐变长,因此也逐渐变短;由夏天到冬天,昼逐渐变短,因此也逐渐变长。这时,再向同学点明昼最长夜最短为6.22日、昼最短夜最长的是12.22日、昼夜等长是3.21和9.23两天。
  这样,便将学生的生活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只要在上节复习课的基础上记住二分二至日就能轻易记住昼夜变化的规律。
  在复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时,也采取的相同的方法,利用一年當中我们看太阳的视角来解释就可轻易得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现在的中午看到的太阳是在我们的头顶吗?”学生回答“不是”,追问“那在哪?”学生回答:“南方。”再问:“夏天时,我们中午看到的太阳还在遥远的南方吗?”学生激动的回答“不是,在我们头顶了。”告诉学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将中午的太阳作为一定点,将它与我们所站的地方连起来,则它与地面成一夹角,这个夹角就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提问:“比较冬天太阳高度角和夏天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迅速得出“夏天太阳高度较大,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再问“会像以前看到的滩羊高度角,它具有什么变化规律”。根据前面的回忆,学生能很快得出答案:“从冬天到夏天,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从夏天到冬天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这时再告诉他们“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日期是太阳直射点最北也就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日期,即6.22;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日期也是太阳直射点最南点也是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的日期,即12.22”。这样把身边鲜活的事物与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立即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使学生将课本枯燥的知识融误导了实际生活中。
  二、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将课本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这样学生有了感兴趣的生活化的素材,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地理位为研究人与自然的科学,涉及大量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内容,地理教学中渗透许多和谐思想。要想使一堂课充满生活的色彩,就要求老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充分为课堂服务,使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例如初一年级刚接触地理,但他们已经实际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因此可以用诗句引导学生辨别天气与气候。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受南北走向山脉的层层阻挡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温带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降雨类型之一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出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展示的是天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点明了地势的高低对气温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道出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淮河南北两侧气温的差异。
  总结:知识来源于生活,让生活服务于知识,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将生活中的现象运用到课堂中。生活中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发现,缺少的是老师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现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要擦亮双眼,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让生活融进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有效教学丛书》彭小虎主编
  [3]《素质教育丛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1000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创新力度不断的强化,基于视频为核心的并对教师在课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实施的精彩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微课形成的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微课的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就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其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实践运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其目的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趋向于专业化方向,此类方向中服装设计毫无疑问是一个有较强专业性及较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因此,选择此方向的学生数目也在逐年增加。该专业除了要有必要的美术专业知识及绘图技能外,灵感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试图探讨灵感在中职学生服装设计方向的发展方面重要性。  关键词:灵感;服装设计;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
摘要: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华文化之所以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就在于她源远流长、前后相接、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文化,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一种不断下移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文化;过程;下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111  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下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夏商周三代,学在
摘要: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高低与否的最佳方式。同时作文是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情感流露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初中学生作文的指导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但同时作文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都会谈作文色变,教师也没有较为有效的办法来加强和优化作文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着重提升学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崛起和云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便与信息技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应全面走向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引向的教育變革,实现教育管理理论、手段、技术和文化上的方式转变与模式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教学管理;信息技术;英语单词;学习;记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崛起和云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决策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与挑战,同时,也给我们英语教学和课
摘要:为了解决艺术生存在的厌学问题,了解引起学生厌学的主客观原因。通过具体案例,对已经表现出厌学的学生采取的实际教育教学方式,总结出四大措施来帮助学生改变态度,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关键词:厌学;目标;教师素养  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文化知识和素养在学生未来发展中作用更加凸显。作为一名艺术生,文化课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85%的学生有厌学的现象。这对于艺术发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极为重要的科目,各种创新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响应新课改下对教学模式的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明确了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有效解决问题,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讲述了任务驱动视角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随后从四个方面讲述了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在任务驱动视角下的优化策略,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指导
摘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场所,但如今的语文课堂少了学生的阅读,多了教师的解读,以致剥夺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唯有发挥引导作用,放弃越俎代庖的解读功能,少一点“有为”,多一点“无为”,让学生反复涵泳,才能使其阅读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反复涵泳;无为有为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如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课程整合原则以及课程整合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整合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推动了学校基础性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乡土资源;开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主要倡导的学习方式,十分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虽然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已经在初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初中各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