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每位语文教师,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创设恰当的写作情境
   情境作文是把学生带进具体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语言训练,注重利用事实,以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置身于优化的写作情境中,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兴趣,形成“不吐不快”、非写不可的写作冲动,就能有活可说,有理可讲,有事可记,就能避免凭空杜撰,无病呻吟。学生非常喜欢在具有创意、具有挑战性的写作情境中接受任务。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讲过一个案例:某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讲一节关于心理描写的作文课。铃声响起时,全体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领导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这位老师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却迟迟不见老师,教室里的空气紧张起来,学生们先是鸦雀无声,面面相觑,接着是小声嘀咕,再后来是议论纷纷。十分钟后,老师走进教室,写下了作文题目《老师迟到的十分钟》,只强调了一点:“请把你刚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学生们纷纷拿起笔,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究其原因,就在于老师把学生带进了具体、真实的写作情境中,使学生眼前的情境与心中的感受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很快地进入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写作情境,通过开展读书会,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举办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记观察日记;关于学校周边文化环境的调查报告、校内新闻报道的消息写作等等,这些都是为学生设置写作情境的方法。由于写作情境新鲜、逼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己主动去表达的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
  2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写作情感是学生伴随着认识和意志行为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写作活动中,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文章丰满生动的土壤,是写作需要和写作动机产生的基础,是学生自觉写作的直接动力和心理能量。写作情感的触发和启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以昂扬的斗志积极参与写作活动。生活中的每事每物,如一种自然界的景象、一个人物的形象、一句精彩的话语、一个简单的情节、一则新闻消息、一首动人诗歌、一个荒唐故事等等,在特定的情况下都可能引起人的某种情感,诱发写作欲望。①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通过选择一些优美的范文,引导学生鉴赏,使学生在美文欣赏中产生写作热情;通过选择古今中外文学家们动人的写作故事及其成长经历来引起学生对于写作的向往与追求;通过以教师自身的写作体会和经验,畅谈写作的快乐感受,诱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经常投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和美丽的大自然中去,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去感悟和把握社会和自然的美丽真谛,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3 选取贴近生活的写作素材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应。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巴金曾说过:“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布置完作文题目,学生开始写作时,他们总会咬着笔杆,抬着头,两眼茫然的望着天花板,许久电未写一字。寻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所写内容不熟悉,不了解,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从贴近他们的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写作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材料要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情感和思想,把学生们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让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体现主体性,充分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其写作热情,形成良好的写作兴趣。
  4 给予积极的写作评价
   写作评价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写作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错”、“挑毛病”,这样很容易扭曲正常的师生关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就会对写作产生一种应付、对抗、惧怕、逃避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写作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评价过程中,教师就要变“纠错”为“觅优”,变“否定”为“肯定”,变“批评”为“表扬”,充分给予积极的写作评价,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学习写作的动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小到学生的一句肺腑之言,三言两语的独到见解,大到一次“别出心裁”的习作,都要适时、适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一句动情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亲切的微笑,都可能会让学生倍受鼓舞,从而踌躇满志,活力无限。
其他文献
情境化作文教学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的特点,它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写作动机。增强学生作文的感受与体验,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表达、学会作文,不失为一条有效的作文途径。它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益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创设作文的情境呢?  1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摄取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作文是
期刊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页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既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老师有精力与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或进行更高层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有精力与兴趣对所学知识进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演绎和社会的进步,合作作为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其地位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把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和良好个性。
期刊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片段一】   由圆柱引入圆锥。   课件演示:一个圆柱从屏幕深处缓缓推出,由小到大,占满屏幕、定格。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圆
期刊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提问的原则  1.1 提问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知识,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
期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1 填补空白   文章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已想像补充。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我用小练笔作为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品德为核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同时,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倡导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探究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与时俱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以其速度快、内容全等优点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作为形式之一的“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运用多媒体的组
期刊
身为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相信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用感官》一课,谈几点体会。  1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建立学生的学习心向  学习心向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R·杰特查曾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学习心向的作用。他让一名被试接受德语学习,被试坐在他对面,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