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研究生就业难状况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问题解决也必须 由多方共 同努力。作为培养女研究生的高校,应尽最大努力提高就业率,满足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和用人单位需求。
[关键词]女研究生 就业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导言
大多数女研究生在毕业时,恰恰处于女性结婚和生育的高峰年岭,用人单位认为未未育的女研究生很可能在工作后的短时期内就要求婚假、产假,不仅会影响工作,而且还会提高雇佣成本。而女研究生对自己工作收人的期望则是逐年降低。就业难已成为女研究生心头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一、女研究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面比本科窄
整调查中发现,在求职时,女研究生的就业面反而比本科生窄。招聘会上写明要女研究生的单位少得可怜。很多时候,她们只能是和本科生去争。很多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要求比本科生严格,女研究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首先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再次是外企或大型国有企业。
(二)女研究生不太受欢迎
用人单位对男女比例要求的失衡在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辽宁一所高校招聘的40多个职位中,有30多个都是只限男性。另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几个定点城市的调查表明,有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在同等条件下,女生签约率低于男生。
(三)就业地区选择集中在省会城市或东部沿海中等发达城市
选择到哪里就业一直是毕业生们最关心的话题。工作地点是女研究生考虑工作问题的首选因素。大部分人希望到省会城市或东部沿海中等发达城市工作,而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外)仍然倍受冷落,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在西部中小城市发展。
二、女研究生就业难原因
(一)用人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
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为了生存,都努力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资源条件下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对雇主而言,即利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组合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女研究生毕业早的也已25、26岁,正逢婚龄或生育年龄,可利用的劳动时间相对男性要少,同时国家《劳动法》又对女员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权利进行特别保护,雇用女员工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影响利润,所以企业选择员工时易倾向于男性。再加上女研究生本身就属于高知阶层,雇佣成本高于其他普通女性员工,因此,不是特别优秀,用人单位一般不会考虑录用女研究生。可见,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致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了不平等待遇。
(二)文化观念的滞后
在现今中国,女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与男性的平等权利,随着女性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独立性的增强,逐渐弱化了男女的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男性也逐渐分担起了家务劳动。但是文化所具有的继承性往往使其滞后于社会发展,植根于传统性别文化基础上的社会性别观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推力的失灵与保障妇女权益行政力量的削弱又从不同的方向激活了中国社会的性别歧视观念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传统性别文化的复归。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化思想重新抬头,甚至在社会上形成了将 “女研究生”归入特殊人群的歧视观念。
(三)自身因素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大多数女研究生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生,这是事实。但与此同时,一些女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在实践活动中缺乏信心,意志力不够坚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经常不知所措,受感情生活的影响大等。另外一些女研究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仍不能走出“我不能”的阴影。据2009年6月辽宁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15.3%的女生同意“女研究生相当于男本科生”的提法,自己就认为女生不如男生。这说明不少女研究生还缺乏自信。
三、解决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在全社会创造一种关怀女性的人文氛围
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女性哺育下一代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因此所耽搁的工作的价值,倡导尊重女性,充分认可女性的社会价值,并加强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观念。同时政府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如借鉴外国的做法,建立对女职工生育的基金补偿制度来保障女性的利益和体现其社会价值。
(二)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
目前,高等学校的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虽然有研究生院(处)、院系、导师和辅导员等多方参与,但学校的重点工作往往都放在本科生身上。相比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没有得到专门的就业指导。调查显示,40.3%的女研究生是自己通过网络来获取就业信息的,不少学生都希望能够接受学校关于就业和未来职业设计方面的指导。此外,每年各院系都应将近年来本院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去向向学生通告,以便帮助他们进行规划。
(三)合理设置专业
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比例。专业对就业的影响非常之大,它一方面制约着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实用性较强、与经济联系密切的专业,如经济学、工程学等专业,其就业状况明显好于其他专业;另一方面,专业还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所从事的工作。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按照市场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招生人数,提供多学制,多方向的培养模式,争取做到人才培养上的超前预测,超前培养。另外,高校还应该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女研究生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适应就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四)推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减轻女性家庭生产的负担
家务劳动社会化是通过大力发展直接为家庭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家务劳动逐步由社会服务来提供,成为社会性劳动。这就需要家庭服务形成有规模、有系统、 有规则、有质量的行业,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释放出来。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生产的效率,满足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更能节约时间,更大地发挥知识女性尤其是女研究生的职场作用,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学以致用,增进市场经济中女性的竞争力。
(五)女研究生准确的自我定位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是每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自己适合做什么的问题上,要避免极度自信与极度自卑的心态。盲目乐观和悲观都是徒劳的,关键是准确的自我定位。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挑战或机遇,要理性地剖析自身,详列自我个性与能力清单,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 ,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在就业的选择中要扬长避短,向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努力。准确的自我定位,在就业大军与就业岗位中迅速找准自己的纵横坐标。
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专业知识的储备水平无疑是用人单位招录人员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在校的研究生要预先根据个人努力方向和专业情况,规划好自己的知识结构,勤奋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将是择业最大的资本。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不仅是要埋头苦学,更要善于利用学术的平台或载体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准,如多发表学术论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创造有力的可资利用的就业资源。
[参考文献]
[1]娄成武,史万兵.教育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琦,许艳丽;《女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7 卷第4期
[3]WTO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经济师,2004,(5)
[4]研究生现状调查[DB/OL].2004-04-19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关键词]女研究生 就业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导言
大多数女研究生在毕业时,恰恰处于女性结婚和生育的高峰年岭,用人单位认为未未育的女研究生很可能在工作后的短时期内就要求婚假、产假,不仅会影响工作,而且还会提高雇佣成本。而女研究生对自己工作收人的期望则是逐年降低。就业难已成为女研究生心头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一、女研究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面比本科窄
整调查中发现,在求职时,女研究生的就业面反而比本科生窄。招聘会上写明要女研究生的单位少得可怜。很多时候,她们只能是和本科生去争。很多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要求比本科生严格,女研究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首先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再次是外企或大型国有企业。
(二)女研究生不太受欢迎
用人单位对男女比例要求的失衡在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辽宁一所高校招聘的40多个职位中,有30多个都是只限男性。另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几个定点城市的调查表明,有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在同等条件下,女生签约率低于男生。
(三)就业地区选择集中在省会城市或东部沿海中等发达城市
选择到哪里就业一直是毕业生们最关心的话题。工作地点是女研究生考虑工作问题的首选因素。大部分人希望到省会城市或东部沿海中等发达城市工作,而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外)仍然倍受冷落,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在西部中小城市发展。
二、女研究生就业难原因
(一)用人单位追求利润最大化
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为了生存,都努力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资源条件下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对雇主而言,即利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组合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女研究生毕业早的也已25、26岁,正逢婚龄或生育年龄,可利用的劳动时间相对男性要少,同时国家《劳动法》又对女员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权利进行特别保护,雇用女员工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影响利润,所以企业选择员工时易倾向于男性。再加上女研究生本身就属于高知阶层,雇佣成本高于其他普通女性员工,因此,不是特别优秀,用人单位一般不会考虑录用女研究生。可见,雇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致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了不平等待遇。
(二)文化观念的滞后
在现今中国,女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与男性的平等权利,随着女性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独立性的增强,逐渐弱化了男女的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男性也逐渐分担起了家务劳动。但是文化所具有的继承性往往使其滞后于社会发展,植根于传统性别文化基础上的社会性别观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推力的失灵与保障妇女权益行政力量的削弱又从不同的方向激活了中国社会的性别歧视观念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传统性别文化的复归。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化思想重新抬头,甚至在社会上形成了将 “女研究生”归入特殊人群的歧视观念。
(三)自身因素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大多数女研究生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生,这是事实。但与此同时,一些女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在实践活动中缺乏信心,意志力不够坚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经常不知所措,受感情生活的影响大等。另外一些女研究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仍不能走出“我不能”的阴影。据2009年6月辽宁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15.3%的女生同意“女研究生相当于男本科生”的提法,自己就认为女生不如男生。这说明不少女研究生还缺乏自信。
三、解决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在全社会创造一种关怀女性的人文氛围
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女性哺育下一代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因此所耽搁的工作的价值,倡导尊重女性,充分认可女性的社会价值,并加强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观念。同时政府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如借鉴外国的做法,建立对女职工生育的基金补偿制度来保障女性的利益和体现其社会价值。
(二)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
目前,高等学校的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虽然有研究生院(处)、院系、导师和辅导员等多方参与,但学校的重点工作往往都放在本科生身上。相比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没有得到专门的就业指导。调查显示,40.3%的女研究生是自己通过网络来获取就业信息的,不少学生都希望能够接受学校关于就业和未来职业设计方面的指导。此外,每年各院系都应将近年来本院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去向向学生通告,以便帮助他们进行规划。
(三)合理设置专业
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比例。专业对就业的影响非常之大,它一方面制约着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实用性较强、与经济联系密切的专业,如经济学、工程学等专业,其就业状况明显好于其他专业;另一方面,专业还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所从事的工作。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按照市场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招生人数,提供多学制,多方向的培养模式,争取做到人才培养上的超前预测,超前培养。另外,高校还应该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女研究生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适应就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四)推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减轻女性家庭生产的负担
家务劳动社会化是通过大力发展直接为家庭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家务劳动逐步由社会服务来提供,成为社会性劳动。这就需要家庭服务形成有规模、有系统、 有规则、有质量的行业,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释放出来。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生产的效率,满足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更能节约时间,更大地发挥知识女性尤其是女研究生的职场作用,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学以致用,增进市场经济中女性的竞争力。
(五)女研究生准确的自我定位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是每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自己适合做什么的问题上,要避免极度自信与极度自卑的心态。盲目乐观和悲观都是徒劳的,关键是准确的自我定位。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挑战或机遇,要理性地剖析自身,详列自我个性与能力清单,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 ,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在就业的选择中要扬长避短,向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努力。准确的自我定位,在就业大军与就业岗位中迅速找准自己的纵横坐标。
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专业知识的储备水平无疑是用人单位招录人员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在校的研究生要预先根据个人努力方向和专业情况,规划好自己的知识结构,勤奋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将是择业最大的资本。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不仅是要埋头苦学,更要善于利用学术的平台或载体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准,如多发表学术论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创造有力的可资利用的就业资源。
[参考文献]
[1]娄成武,史万兵.教育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琦,许艳丽;《女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7 卷第4期
[3]WTO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经济师,2004,(5)
[4]研究生现状调查[DB/OL].2004-04-19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