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握提问的“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何一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同时,提问也是一种教学过程控制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反馈手段,是增加老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纽带.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老师提升教学质量,而要使数学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一定要把握一定的“度”.
  一、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堂效率的高低一方面依靠的是老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另一方面还需要依赖老师的组织能力.只有在有效的组织下,学生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并且进行高效的学习.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进行零散、随意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不良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也经常提问,但是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等都非常不符.老师在给出问题后往往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或者是自问自答.例如,有的老师的口头禅便是“对不对?”“行不行?”“可不可以?”等,而学生也随声附和“对”、“行”、“可以”.看似这是在提问,实则根本没有任何的质量和水平.而高中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问目标不够明确.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目标没有太大联系,与数学教学的难点、重点不相关,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2)太多无效提问.提问的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就能提高质量,提出的问题多也并不等于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一味追求提问的数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也没有问到点子上,因此也容易进入一个极端.
  (3)问题质量差.老师经常提问“对不对?”“是不是?”这一类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跟着别人随声附和就行了.因此,这样的问题对启发学生思维完全没有作用,属于毫无价值的提问.
  (4)自问自答.有的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还没有等到学生给出答案,自己便回答,完全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5)评价不合理.学生给出答案以后,老师的评价不肯定、含糊不清,让学生也很困惑.或者,有的老师只知道批评学生的不足,不懂得给予其肯定和表扬,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提问对象不对.老师的提问应该面向的是全体的学生,但是,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仅仅针对的是某一名学生.
  二、高中数学提问应把握的“度”
  (一)根据知识的深浅度提问
  高中数学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几何、代数、微积分等,很多的数学概念、推论等又比较难理解.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的深浅来定,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把握这一个“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超出了这个“度”,即使讲得再精彩,学生也难以理解.因此,老师的提问应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根据知识的疏密度提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老师设计的问题非常浅显,让学生一看就懂,所以学生觉得很肤浅,没有求知欲.第二个极端,老师的教学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知识点安排得过密,学生来不及吸收和消化.以上两种现象在进行总复习阶段非常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老师一定要熟练掌握教材和知识点,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授课的时候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并合理安排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识点的安排合理.
  (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每一堂课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导入阶段,虽然导入语不多,只有几分钟,但是在教学中确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注意力.而在新课导入阶段,提问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所以,精心设计提问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巨大作用,可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良好的情景问题不光可以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一改传统教学的死板、枯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但是,情景问题不要太大,否则容易使学生走神,还有可能导致课堂时间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提问要有坡度
  这里的坡度主要指的是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坚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原则.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提升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地挖掘知识的深度.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老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却总是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在坡度的把握上不到位.有的学生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但是离开书本就很茫然,这时老师应该做的就是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开创自己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书本,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问题浅显能使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多,所以,必要时增加难度,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品味到知识的美妙,激发他们创造的火花.
  (五)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在古代已经非常适用,在现代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发展水平来定.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所以,提问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适当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采取中肯的态度,合理的点评可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怎样把握提问的“度”是数学老师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的引导者,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该重点从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发展特点出发,合理把握提问的“度”,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管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舒斯特博士设计的"人力资源指数"的理论及问卷进行调查,研究西北高校公体教师人力资源状况,测量和评估人力资源的
当一章学习结束后高质量的归纳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脉络,构建知识框架,掌握解题技巧,可以使学生对这一章所学内容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小结复习课切忌拖沓冗长的知识点重复,也忌讳高难度综合性的例题讲解,而是要引导学生简洁明了、提纲挈领地构建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的知识框架,通过典型的数学模型(也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对知识加以巩固.高质量的复习课可以提高学
引 言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遇到的新的问题推动了数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物价的上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一些商品的涨价是经过充分论证它的合理性后再决定的,就像目前正在实施的阶梯电价,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或论证,下面以河南省为例进行研究.  一、阶梯电价  1.阶梯电价的含义  阶梯式电价是阶梯式递增电价或阶梯式累进电价的
一、情境呈现,信息处理——感悟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情境呈现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以主题情境图的形式呈现的,也有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更多的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的呈现方式有直接提出问题的,有用对话出示的,还有请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的. 由于呈现方式的变化,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明显提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 于是,如何将杂乱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相关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对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有效创设适宜情境,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情境式教学;教学效能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对现实问题、自然现象充满能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知欲望.常言道:“情境交融,情由境生.”良好教学氛围、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生主体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和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起到推波助澜
近年来,"为纳税人服务"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口号,虽然偶有反对者,但为纳税人服务业已成为税务部门的共识.本文旨在对纳税人服务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明确纳税人的权利及纳
本文分析了信息素养培养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结合国内外教育界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文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与语料库语言学对话的基础、障碍以及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厘清和利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本文认为,语料库语言学无法在社
【摘要】 一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佳阶段.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数学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思维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有经验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数学思维能力必定非常强.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小学数学
一、问题的多种证法  题目: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E,使得∠E = ∠B,过D作DH⊥AE于H .  (1)若AB = 10,DH = 6,求HE的长;  (2)求证:AH = CE EH.  分析 本题以三角形、四边形为背景,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涉及到了初中阶段的很多重点知识,重点检测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