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围城》是我国著名文学作家钱钟书的典型作品,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其将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和思想体现的十分透彻。因此本文通过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特色两方面,对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藝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围城》 钱钟书文学 讽刺艺术
讽刺一直都是钱钟书小说的主要特性,《围城》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长篇小说。讽刺就是将生活中戏剧性事情本质的丑陋和凶恶揭露出来,让人们意识到事情的内在丑恶。钱钟书将讽刺贯彻到了文学作品中,对我国现代讽刺文学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不仅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上,在翻译国外讽刺文学作品中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不管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钱钟书的讽刺几乎无处不在,而且社会、政治、历史、心理等全方面都在其笔下有所描写,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讽刺世界。
一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思想
(一) 关于人生
《围城》的立意就是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小说以鸟笼、城堡、围城做比喻,外面的想要进去,里面的想要出来。实际上就是指,未结婚的想结婚,结了婚的想离婚,想要逃离,但是离婚之后却又想要结婚,这就导致出现了一种结离、离结的不良现象。这是《围城》的主题,同时也是人们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几乎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不同程度地经历着这样的问题。围城其实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实处境,钱钟书通过小说艺术的形象,将人生现实无情地揭露了出来,再现了人们内心难以言表的直觉,这其中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就是爱情、婚姻是最为紧密的,但是钱钟书却将它们展现为厌恶和矛盾,主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小说中方鸿渐和孙柔嘉相携走进了婚姻这座围城,最后却又冲出了围城,形象具体地体现了主题。《围城》把带着爱情的婚姻围城,逐渐扩大到人生中的所有事情中,向读者展现了人生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常常无法遂愿,就像是愿望在与人对抗一样。方鸿渐在经历了众多事情之后,对人生中的围城现象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赵辛楣喜欢苏文纨,甚至将方鸿渐看成是情敌,而苏文纨喜欢方鸿渐,却怀疑唐晓芙,可方鸿渐喜欢的是唐晓芙。陆子潇、孙柔嘉、方鸿渐,范小姐、赵辛楣、汪太太,都属于单相思。但是,汪处厚和汪太太结婚后,汪太太与高松年处于暧昧状态,高松年曾经以为汪太太对他是有爱情的,却不曾想汪太太还喜欢着赵辛楣。这两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实则是指人与人之间不加以沟通导致的不良关系。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方鸿渐被唐晓芙抛弃之后,痛苦不已,也就是在此时,他发现他与周围人的环境和天地并不相同,就像是自己被隔绝在外似的。后来他终于明白,原来每个人的天地都是不同,但是他却无法进入别人的天地。在三闾大学时,方鸿渐才渐渐懂得,进入别人的天地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小说中,含有三个隐喻,即行驶在海上的船,象征着提纲挈领;大铺屋后不远矗立一个破门框子,象征着承上启下;方鸿渐的睡,对应着海,阻断了所有人世的繁杂,归于平静。这代表的是整个人生,每个人都有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可以容许自己的期许、追求,但是现实总是残忍的,常常事与愿违,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们之间的不沟通。《围城》中蕴含着人生悲剧感,警醒着世人,同时加深了读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人类一直沉溺于幻想之中,随之产生的精神困境却是人类无法超越的。小说驱除了那些所谓的理想光环,将人的本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围城》是现代讽刺文学的一大标志,也是长篇讽刺小说的成熟标志。
(二) 关于社会
《围城》所讽刺的对象包罗万象,其中有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心理等等,各不相同,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显示出了讽刺的大家风范。小说并不是一部典型的政治讽刺小说,但是小说的社会背景却十分黑暗腐败,钱钟书在小说中也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明确触及到政治方面,却在很大程度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让人十分佩服。比如,在写方鸿渐用40美金买了一张假的文凭时,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还有方鸿渐每次见到孙柔嘉的姑母时,所描述的心理特性是,自卑的心理就像战时物价又高涨一次。这些描述都是当时现实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围城》对教育的讽刺则是毫不留情,其中不学无术、圆滑的大学校长高松年,却一直坚称自己是老科学家,满口的仁义道德。还有在政治界落败才混迹教育界的旧官僚汪处厚。浅薄又势力的老光棍陆子潇等等,钱钟书对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虚伪、假正经、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等典型特性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而且小说中的三闾大学也是现实中教育界的一个缩影,在大学里,人们不仅勾心斗角,还互相猜疑欺骗,对此钱钟书也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除此之外,还有对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讽刺和揭露。《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善良,却也会适度骗人,他很聪明却严重缺乏勇气,能言善辩却没有自我的独特见识,在做事情时总是犹豫不决,很多人都对其进行了批评。在生活中,方鸿渐的特点就是懦弱胆怯,优柔寡断,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是小说中并没有明确对方鸿渐进行批判,在钱钟书的眼中,方鸿渐之所以在爱情中战败,就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还有主人公孙柔嘉,她在作者的眼中是一个极具城府的女性,方鸿渐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她几乎左右了方鸿渐的一切。在小说的开头,孙柔嘉被描写的十分天真温柔,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做作矫情的特点。结婚之前的她很柔弱,可结婚之后变得异常专横自私。方鸿渐和孙柔嘉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而已,而《围城》的创作特色在于将这些知识分子大学生的心态刻画得十分鲜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也是对新文化的反思。钱钟书写新生代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想通过对他们的内在描写,来讽刺现实社会,这是《围城》社会主题的深刻体现。
二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
(一) 比喻与讽刺
《围城》这部小说中使用的比喻多之又多,其中还隐藏了不少隐喻,围城本身就是个隐喻词,可以说是将比喻用到了极致。《围城》小说中运用比喻的基本目的就是把描述的对象变得形象化,这是钱钟书所创造的一大比喻特色。通常的比喻主要包含明喻和暗喻,也就是两者进行对比,小说中对陆子潇的鼻子是这样描述的,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已,两旁横溢。这是一个动态性的比喻,既奇特又饱满。由此可见钱钟书的想象是放荡不羁,自由洒脱,在这大量的比喻中,体现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钱钟书在小说描述那些活着必须要出国留洋观念的人时,明确表示出了鄙夷,他说出国留洋就像是小孩子出水痘,那种总是念着自己出过国的人,不过就是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天花变成麻子。以此比喻出国留洋之人的狂妄自大,就像很开心自己脸上的麻子似的,而那些没有出过国的也想出去,就像出水痘,出完了就好了,没任何影响也无所谓。这既是钱钟书对社会行为的一种比喻,也是一种讽刺和嘲笑。《围城》中描述方鸿渐和苏小姐时,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其中的情和理能够相互比喻,这是一种将语言陌生化,以此表达讽刺之意的方式,制造一种普遍的滑稽性是钱钟书擅于讽刺的体现。一般的比喻都是将事物形象化,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但是钱钟书的比喻却是把严肃之事比喻成滑稽的东西,小说中写唐晓芙时,描述其眼睛并不是特别大,可是特别灵活温柔,反衬出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话,大而无当。这种抽象的概念,让读者觉得新鲜、奇特,其中包含着一种批评和嘲讽。《围城》中的比喻可以说是雅俗相结合,比喻中不仅有中外古今的渊博知识,还有日常生活的细微描述。这些比喻看起来俗气,却充满了书香气息。 (二) 议论与讽刺
使用议论进行讽刺是钱钟书常用的一种手法,他的主体意识极强。《围城》整篇小说采用的是全知观点,进行事件叙述和心理描写,小说的叙述语言十分敏捷、尖锐,充满了讽刺之意。作者对社会、自然、中外、古今无所不晓,他擅长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不同的手段进行议论,不仅讽刺人物和阐释哲理,还说明事理,都满载着真实的思想情感。方鸿渐在欧洲游学四年之久,期间换了三个学校,他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具体心得却没有,导致学无所成。后来他的父亲在信中说要对其丈人有一个较好的交代,他才知道文凭的重要性。然后方鸿渐就买了一张假文凭,欺骗家人,为了逃避谴责,还极力为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孝敬父亲和丈人。在这里钱钟书把心理分析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说方鸿渐此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很显然是在对近代以来外交失败之事的无情揭露,既深刻又得体,没有一丝不良的痕迹。《围城》中的议论大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鲜明特色,令人深思。钱钟书还将哲理思辨融合到了故事情节之中,这不仅显示了作者的渊博,加深了小说的思想深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讽刺效果。精彩议论和哲理的相结合,使得讽刺艺术变得更加鲜明有特色,从而作品也成为了具有深刻哲理的讽刺性小说。
(三) 心理与讽刺
《围城》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对人情世故的细微观察和分析,深层次地进行艺术开发和挖掘,進一步加大了讽刺的力度。小说中的人物范懿,深处山谷之中,无人问津,至此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她特别喜欢搬弄是非,打听别人的八卦,还总是对女同事进行恶意攻击。汪太太想要给她介绍赵辛楣,她内心非常开心,却又故作矜持,努力克制,但是依旧无法掩饰她的真实情绪。汪太太和丈夫请他们来家里吃饭,范懿早早就到了,而在和赵辛楣见过面之后,作者钱钟书是这样形容的,“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赵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不仅如此,范懿还处处找话题,与赵辛楣搭话。在高校长进来时,赵辛楣乘机让座给校长,高校在推辞之际,让给了范懿,她竟然毫不犹豫地坐了下去。在回家的路上,范懿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和赵辛楣独处。其中对其心理变化的描述非常细致透彻,也十分形象逼真,不但不失幽默,而且极具讽刺之意。钱钟书在《围城》的描述中,擅于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将人物的行为表现出的心理表现描写的也很清楚,随后在揭开温顺柔美的外表后,直接揭露了讽刺对象丑陋不堪的灵魂,并对其虚伪的真实面目进行了嘲讽。
三 结语
我国的讽刺小说从古至今,向来都表现得太过拘谨和严肃,十分缺乏欧洲讽刺文学的喜剧色彩。钱钟书曾说过,中国的讽刺文学缺乏清扬的笑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造成的。钱钟书的小说中主要的特性就是讽刺,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围城》中,将讽刺艺术和讽刺思想体现的特别完美。钱钟书用飘逸洒脱的文笔,扩大了讽刺艺术的领域,《围城》的整部小说中满是独特的讽刺语言,机智又犀利。
参考文献:
[1] 韦施羽:《人性弱点与真善美的剖析——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广西教育》,2008年第33期。
[2] 欧松华:《论〈围城〉的讽刺艺术》,《长城》,2012年第4期。
[3] 毕利芳:《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第12期。
[4] 张明辉:《探析〈围城〉的讽刺意义》,《才智》,2012年第24期。
[5] 熊佳红:《浅谈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的运用》,《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5期。
(杨玉娟,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
关键词:《围城》 钱钟书文学 讽刺艺术
讽刺一直都是钱钟书小说的主要特性,《围城》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长篇小说。讽刺就是将生活中戏剧性事情本质的丑陋和凶恶揭露出来,让人们意识到事情的内在丑恶。钱钟书将讽刺贯彻到了文学作品中,对我国现代讽刺文学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不仅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上,在翻译国外讽刺文学作品中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不管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钱钟书的讽刺几乎无处不在,而且社会、政治、历史、心理等全方面都在其笔下有所描写,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讽刺世界。
一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思想
(一) 关于人生
《围城》的立意就是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小说以鸟笼、城堡、围城做比喻,外面的想要进去,里面的想要出来。实际上就是指,未结婚的想结婚,结了婚的想离婚,想要逃离,但是离婚之后却又想要结婚,这就导致出现了一种结离、离结的不良现象。这是《围城》的主题,同时也是人们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几乎每个人的人生都在不同程度地经历着这样的问题。围城其实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实处境,钱钟书通过小说艺术的形象,将人生现实无情地揭露了出来,再现了人们内心难以言表的直觉,这其中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就是爱情、婚姻是最为紧密的,但是钱钟书却将它们展现为厌恶和矛盾,主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小说中方鸿渐和孙柔嘉相携走进了婚姻这座围城,最后却又冲出了围城,形象具体地体现了主题。《围城》把带着爱情的婚姻围城,逐渐扩大到人生中的所有事情中,向读者展现了人生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常常无法遂愿,就像是愿望在与人对抗一样。方鸿渐在经历了众多事情之后,对人生中的围城现象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赵辛楣喜欢苏文纨,甚至将方鸿渐看成是情敌,而苏文纨喜欢方鸿渐,却怀疑唐晓芙,可方鸿渐喜欢的是唐晓芙。陆子潇、孙柔嘉、方鸿渐,范小姐、赵辛楣、汪太太,都属于单相思。但是,汪处厚和汪太太结婚后,汪太太与高松年处于暧昧状态,高松年曾经以为汪太太对他是有爱情的,却不曾想汪太太还喜欢着赵辛楣。这两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实则是指人与人之间不加以沟通导致的不良关系。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方鸿渐被唐晓芙抛弃之后,痛苦不已,也就是在此时,他发现他与周围人的环境和天地并不相同,就像是自己被隔绝在外似的。后来他终于明白,原来每个人的天地都是不同,但是他却无法进入别人的天地。在三闾大学时,方鸿渐才渐渐懂得,进入别人的天地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小说中,含有三个隐喻,即行驶在海上的船,象征着提纲挈领;大铺屋后不远矗立一个破门框子,象征着承上启下;方鸿渐的睡,对应着海,阻断了所有人世的繁杂,归于平静。这代表的是整个人生,每个人都有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可以容许自己的期许、追求,但是现实总是残忍的,常常事与愿违,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们之间的不沟通。《围城》中蕴含着人生悲剧感,警醒着世人,同时加深了读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人类一直沉溺于幻想之中,随之产生的精神困境却是人类无法超越的。小说驱除了那些所谓的理想光环,将人的本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围城》是现代讽刺文学的一大标志,也是长篇讽刺小说的成熟标志。
(二) 关于社会
《围城》所讽刺的对象包罗万象,其中有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心理等等,各不相同,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显示出了讽刺的大家风范。小说并不是一部典型的政治讽刺小说,但是小说的社会背景却十分黑暗腐败,钱钟书在小说中也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明确触及到政治方面,却在很大程度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让人十分佩服。比如,在写方鸿渐用40美金买了一张假的文凭时,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还有方鸿渐每次见到孙柔嘉的姑母时,所描述的心理特性是,自卑的心理就像战时物价又高涨一次。这些描述都是当时现实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围城》对教育的讽刺则是毫不留情,其中不学无术、圆滑的大学校长高松年,却一直坚称自己是老科学家,满口的仁义道德。还有在政治界落败才混迹教育界的旧官僚汪处厚。浅薄又势力的老光棍陆子潇等等,钱钟书对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虚伪、假正经、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等典型特性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而且小说中的三闾大学也是现实中教育界的一个缩影,在大学里,人们不仅勾心斗角,还互相猜疑欺骗,对此钱钟书也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除此之外,还有对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讽刺和揭露。《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善良,却也会适度骗人,他很聪明却严重缺乏勇气,能言善辩却没有自我的独特见识,在做事情时总是犹豫不决,很多人都对其进行了批评。在生活中,方鸿渐的特点就是懦弱胆怯,优柔寡断,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是小说中并没有明确对方鸿渐进行批判,在钱钟书的眼中,方鸿渐之所以在爱情中战败,就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还有主人公孙柔嘉,她在作者的眼中是一个极具城府的女性,方鸿渐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她几乎左右了方鸿渐的一切。在小说的开头,孙柔嘉被描写的十分天真温柔,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做作矫情的特点。结婚之前的她很柔弱,可结婚之后变得异常专横自私。方鸿渐和孙柔嘉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而已,而《围城》的创作特色在于将这些知识分子大学生的心态刻画得十分鲜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也是对新文化的反思。钱钟书写新生代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想通过对他们的内在描写,来讽刺现实社会,这是《围城》社会主题的深刻体现。
二 从《围城》谈钱钟书文学的讽刺艺术
(一) 比喻与讽刺
《围城》这部小说中使用的比喻多之又多,其中还隐藏了不少隐喻,围城本身就是个隐喻词,可以说是将比喻用到了极致。《围城》小说中运用比喻的基本目的就是把描述的对象变得形象化,这是钱钟书所创造的一大比喻特色。通常的比喻主要包含明喻和暗喻,也就是两者进行对比,小说中对陆子潇的鼻子是这样描述的,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已,两旁横溢。这是一个动态性的比喻,既奇特又饱满。由此可见钱钟书的想象是放荡不羁,自由洒脱,在这大量的比喻中,体现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钱钟书在小说描述那些活着必须要出国留洋观念的人时,明确表示出了鄙夷,他说出国留洋就像是小孩子出水痘,那种总是念着自己出过国的人,不过就是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天花变成麻子。以此比喻出国留洋之人的狂妄自大,就像很开心自己脸上的麻子似的,而那些没有出过国的也想出去,就像出水痘,出完了就好了,没任何影响也无所谓。这既是钱钟书对社会行为的一种比喻,也是一种讽刺和嘲笑。《围城》中描述方鸿渐和苏小姐时,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其中的情和理能够相互比喻,这是一种将语言陌生化,以此表达讽刺之意的方式,制造一种普遍的滑稽性是钱钟书擅于讽刺的体现。一般的比喻都是将事物形象化,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但是钱钟书的比喻却是把严肃之事比喻成滑稽的东西,小说中写唐晓芙时,描述其眼睛并不是特别大,可是特别灵活温柔,反衬出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话,大而无当。这种抽象的概念,让读者觉得新鲜、奇特,其中包含着一种批评和嘲讽。《围城》中的比喻可以说是雅俗相结合,比喻中不仅有中外古今的渊博知识,还有日常生活的细微描述。这些比喻看起来俗气,却充满了书香气息。 (二) 议论与讽刺
使用议论进行讽刺是钱钟书常用的一种手法,他的主体意识极强。《围城》整篇小说采用的是全知观点,进行事件叙述和心理描写,小说的叙述语言十分敏捷、尖锐,充满了讽刺之意。作者对社会、自然、中外、古今无所不晓,他擅长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不同的手段进行议论,不仅讽刺人物和阐释哲理,还说明事理,都满载着真实的思想情感。方鸿渐在欧洲游学四年之久,期间换了三个学校,他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具体心得却没有,导致学无所成。后来他的父亲在信中说要对其丈人有一个较好的交代,他才知道文凭的重要性。然后方鸿渐就买了一张假文凭,欺骗家人,为了逃避谴责,还极力为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孝敬父亲和丈人。在这里钱钟书把心理分析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说方鸿渐此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很显然是在对近代以来外交失败之事的无情揭露,既深刻又得体,没有一丝不良的痕迹。《围城》中的议论大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鲜明特色,令人深思。钱钟书还将哲理思辨融合到了故事情节之中,这不仅显示了作者的渊博,加深了小说的思想深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讽刺效果。精彩议论和哲理的相结合,使得讽刺艺术变得更加鲜明有特色,从而作品也成为了具有深刻哲理的讽刺性小说。
(三) 心理与讽刺
《围城》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对人情世故的细微观察和分析,深层次地进行艺术开发和挖掘,進一步加大了讽刺的力度。小说中的人物范懿,深处山谷之中,无人问津,至此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她特别喜欢搬弄是非,打听别人的八卦,还总是对女同事进行恶意攻击。汪太太想要给她介绍赵辛楣,她内心非常开心,却又故作矜持,努力克制,但是依旧无法掩饰她的真实情绪。汪太太和丈夫请他们来家里吃饭,范懿早早就到了,而在和赵辛楣见过面之后,作者钱钟书是这样形容的,“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赵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不仅如此,范懿还处处找话题,与赵辛楣搭话。在高校长进来时,赵辛楣乘机让座给校长,高校在推辞之际,让给了范懿,她竟然毫不犹豫地坐了下去。在回家的路上,范懿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和赵辛楣独处。其中对其心理变化的描述非常细致透彻,也十分形象逼真,不但不失幽默,而且极具讽刺之意。钱钟书在《围城》的描述中,擅于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将人物的行为表现出的心理表现描写的也很清楚,随后在揭开温顺柔美的外表后,直接揭露了讽刺对象丑陋不堪的灵魂,并对其虚伪的真实面目进行了嘲讽。
三 结语
我国的讽刺小说从古至今,向来都表现得太过拘谨和严肃,十分缺乏欧洲讽刺文学的喜剧色彩。钱钟书曾说过,中国的讽刺文学缺乏清扬的笑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造成的。钱钟书的小说中主要的特性就是讽刺,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围城》中,将讽刺艺术和讽刺思想体现的特别完美。钱钟书用飘逸洒脱的文笔,扩大了讽刺艺术的领域,《围城》的整部小说中满是独特的讽刺语言,机智又犀利。
参考文献:
[1] 韦施羽:《人性弱点与真善美的剖析——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广西教育》,2008年第33期。
[2] 欧松华:《论〈围城〉的讽刺艺术》,《长城》,2012年第4期。
[3] 毕利芳:《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第12期。
[4] 张明辉:《探析〈围城〉的讽刺意义》,《才智》,2012年第24期。
[5] 熊佳红:《浅谈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的运用》,《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5期。
(杨玉娟,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